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价值

2024-04-24胡永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5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托

李 飞,胡永杰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徐州 221300)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作为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引起粥样瘤表面纤维斑块破裂所致,其中炎症反应、“白色血栓形成”在不稳定性粥样斑块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吸烟饮酒、过度劳累、运动过度、情绪起伏较大等因素影响,可导致组成斑块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增多,粥样斑块脆性提高,最终破裂,患者多表现出胸部疼痛或不适,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后果,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当前,临床针对该病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段为主,通过球囊或支架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缓解心肌灌注不足,取得可观疗效。但不少研究指出,部分患者术后受到支架、临床血压血脂控制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再狭窄事件,预后不佳[2]。另有学者提出,冠心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即血脂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建议临床也可尝试从降脂、抗凝等途径对疾病进行控制[3]。阿托伐他汀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降脂药,血脂改善效果显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氯吡格雷则可抗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寿命得以延长,改善纤溶状态。鉴于此,本研究截取我院在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期间收治的94例老年UAP 患者,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21 年4 月为病例选取起始时间,以2022 年4 月为病例选取截止时间,共纳入94 例老年UAP 患者,按照中心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Ⅰ组(n=47)与Ⅱ组(n=47),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Ⅱ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每次10 mg,每天1 次。Ⅰ组在Ⅱ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初次用药剂量为每次300 mg,每天1 次,后续调整剂量为每次75 mg,每天1 次。上述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以下两项指标进行评估,① 硝酸酯类药物使用量减少幅度; ②心电图检查缺血性ST 段变化。显效:治疗后①在80%以上,②超0.1 mV 或完全正常;有效:治疗后①在50%~80%范围内,②在0.05~0.10 mV范围内;无效:治疗后①在50%以下,②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2)心绞痛发作情况。(3)血脂指标。采集5 mL 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 转速离心处理5 min,取上层血清放于零下20 ℃待检,采用酶联比色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4)心功能指标。(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取统计学工具SPSS 24.0,无序分类资料、数值变量资料分别实施χ2、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Ⅰ组临床疗效(91.67%)显著高于Ⅱ组(66.67%)(P<0.05),详见表2。

2.2 心绞痛发作情况

治疗前,Ⅰ组心绞痛发作频率(14.26±3.08)次/周、持续时间(13.34±1.95)min/次,Ⅱ组为(14.40±2.95)次/周、(13.29±1.87)min/次,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心绞痛发作频率(3.17±0.65)次/周、持续时间(2.48±0.24)min/次,Ⅱ组为(6.01±1.24)次/周、(7.23±1.52)min/次,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 血脂水平

治疗前,Ⅰ组TC(5.83±0.67)mmol、TG(1.90±0.52)mmol、LDL-C(4.11±0.76)mmol、HDL-C(1.21±0.29)mmol,Ⅱ组TC(5.87±0.65)mmol、TG(1.84±0.50)mmol、LDL-C(4.14±0.73)mmol、HDL-C(1.19±0.26)mmo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TC(3.32±0.38)mmol、TG(1.31±0.29)mmol、LDL-C(2.26±0.44)mmol,显著低于Ⅱ组的TC(4.15±0.54)mmol、TG(1.65±0.44)mmol、LDL-C(2.56±0.58)mmol(P<0.05),HDL-C(2.02±0.45)mmol,显著高于Ⅱ组的(1.57±0.38)(P<0.05)。

2.4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Ⅰ组心脏指数(2.78±0.45)L·min-1·m-1、心脏每分搏出量(2.97±0.81)L/min、 射血分数(37.92±7.44)%,Ⅱ组心脏指数(2.81±0.44)L·min-1·m-1、心脏每分搏出量(2.90±0.78)L/min、 射血分数(38.03±7.4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心脏指数(5.19±0.67)L·min-1·m-1、心脏每分搏出量(5.74±1.15)L/min、 射血分数(63.15±10.67)%,显著高于Ⅱ组的(4.26±0.50)L·min-1·m-1、(3.95±1.02)L/min、(46.88±9.56)%(P<0.05)。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Ⅰ组中恶心呕吐2 例(8.33%)、胃肠道反应1 例(4.17%),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Ⅱ组中恶心呕吐3例(12.50%)、皮疹1 例(4.17%)、牙龈出血1 例(4.17%),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UAP 集中于≥60 岁人群中发病,机体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冠状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血小板聚集等病理表现,患者多表现出发作性胸部不适、胸部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极易由于心肌缺氧与供氧短暂性失衡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据资料统计,UAP 患者平均每年死亡率约2%~3%[4]。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高糖、高油、高脂饮食愈发普遍地进入到每个家庭中,同时在高强度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刺激下,心绞痛发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给家庭、社会均带来不少负面影响[5]。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不少,更是UAP 高发人群。

目前,临床关于UAP 的治疗技术较为丰富,例如硝酸脂类、抗血小板类药物,或PCI 术,基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国家医疗条件的限制,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旨在降低冠脉粥样硬化风险,预防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6-7]。阿托伐他汀作为第二代HMC-COA 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HMC-COA 转化,增强肝细胞LDL 受体,促进LDL-C 分解代谢,减少肝脏中胆固醇及脂蛋白的合成,发挥调脂作用;其分子结构含有一个苯环及氮杂环,药物经口服入体后其苯氧基提供的质子有利于稳定电子,无需再代谢即可获取生物活性,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分子量较大,展示出了突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见效快、降脂作用强、药效持久等优点;此外,他汀类药物在防控冠心病及系列心血管事件方面也展现出了重大的临床意义[8]。氯吡格雷作为一种典型的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经口服用药后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 酶作用下转化的活性代谢产物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隐藏与受体相耦合的蛋白受体及纤维蛋白原结合点,选择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相应受体结合,迅速发挥高效、可逆性抑制血小板作用,控制血栓形成[9]。本研究显示,Ⅰ组临床疗效(91.67%)显著高于Ⅱ组(66.67%)(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显著优于Ⅱ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有助于提升疗效,并促进症状缓解。经分析:阿托伐他汀可转化为内酯,形成的亲水性代谢产物有利于清除肾脏毒素;通过多种途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还能阻断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突发事件。氯吡格雷刺激血小板内腺苷环化酶大量生成,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或减少血管中血栓形成。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分别从不同途径降低体内血栓的形成风险,增强疗效,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病情。此外,血脂异常是UAP 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UAP 患者心肌若是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可促使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后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甚至会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因此降脂及改善心功能这两项治疗重点也不应忽略。本研究显示,治疗后,Ⅰ组心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Ⅱ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增强调脂作用,促进心功能改善。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联合用药可促进肝细胞组织表面LDL 受体合成,增强人体肝脏细胞对于LDL-C 的分解代谢,最终致使TC、TG、LDL-C 水平降低,HDL-C 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UAP,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胸痛症状及血脂水平缓解,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托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