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2024-04-24刘海平
刘海平
摘 要:农作物种植是地区经济发展之根本,农作物产量是决定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的基础因素。当前,科学技术已经被引入农业当中,种植户应更新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探讨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了栽培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面对的困境,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农业技术推广建议,为农作物的高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03
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农作物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因而如何提高其产量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问题。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其中栽培技术是众多因素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基于此展开剖析,以玉米为例,深入分析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为提升农业经济有一定的启发。
1 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
1.1 播种时间
农作物的种子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线下才能发芽,但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对上述指标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农作物产量与播种时间也密切相关,不同的播种时间会带来温度、湿度和光线的不同。
农作物的最佳播种期一般在5~15 d之间,合适的播种时间不仅可以让种子按时发芽,同时还可以加速作物的生长,甚至还可以避开病虫害的侵袭,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其生长所需要的多元养分。此外,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区域温度也会有所差异,因而播种时间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某区域在正常播种时节温度骤降,那么就可以延迟播种时间,避免土壤由于低温而丧失滋生农作物功能。
1.2 农作物密度
农作物不同,其植株形态、施肥要求、施肥量等均具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具体种植过程中,对种植密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种植户应合理设置种植密度,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1.3 農田管理措施
农作物种植之后产量如何,其影响因素多元化,其中田间管理是关键所在。田间管理包括肥料的使用、杂草的治理、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灌溉等。不论哪种管理都需要科学、合理,让农作物处于较好的生长环境中,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因而,在农作物高产研究过程中科学农田管理手段是重要的工作之一[1]。
1.4 土壤条件
农作物根植于不同的土壤中,其产量也是不同的。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透气性等均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如果土壤较为贫瘠,那么其中所蕴含的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养分也是匮乏的,相反,肥沃的土壤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养分,提升其产量。
1.5 病虫害防治手段
从种植经验来看,病虫害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此,种植户应重视病虫害的预防与实际治理工作,通过不同的技术将病虫害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如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
2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以玉米为例
从粮食种类来看,玉米必然是代表性品种之一。那么如何让农作物可以实现高产呢?这与采取何种栽培技术密切相关,以玉米为例,介绍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和预处理
农作物的高产量虽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初的品种选择和恰当的预处理也十分关键。
高产量的农作物往往需要借助大量的肥料和养分,但是如果土地质量较差,无法助力其实现高产,那么最终产量依然会下降。同时,选种的时候要考虑病虫害的问题,尤其是本地经常发生的病虫害,必须使用适当的方法合理规避,从而降低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的影响。
玉米主要是杂交品种,但是第二代单株产量往往下降幅度很大,因此在选种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二代种子。更重要的是,在种子真正下地之前还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排除发霉的、干瘪的种植,然后融入一定的药物,从而降低病虫害对于玉米幼苗的伤害,大幅度地提高出苗率。
2.2 把握好播种期
我国的玉米种植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2种,近几年的农业灾害发生次数较多,环境变化也较大,按照传统经验进行播种的失败率较高。种植户在播种的时候必须参考当地农业部门的建议和指导,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对于春玉米来说,如果土壤环境较为好,那么就可以提前播种,从而使春玉米的实际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助力产量提升。同时,播种尽量选择机器,从而确保种子的种植深度、行距和间距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从而让营养物质可以更均匀、合理地分配给每粒种子,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2.3 合理密植
在我国农作物种植领域,合理密度一直是栽培技术之一,合理的种子密度可以大幅提升农作物生长潜力,助力农作物种植高效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应以作物品种、环境温度、土壤水肥状况、机械化设备等方面为参考而决定。农作物品种不同,其种植密度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确定密度之时应当考虑农作物品种的特点和生长规律,在我国,玉米的栽植密度一般是4 500~5 500株/hm2,行距为25~30 cm。这种密度可以保障玉米的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密度过大或过小而产生的资源浪费。
2.4 科学施肥
研究发现,由于玉米是C4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元素的需求量很大,施用合适的肥料可使玉米增产80%以上[5]。每100 kg的玉米,要消耗氮肥2.5~4.0 kg,磷肥0.5~1.5 kg,钾肥1.5~3.5 kg。因此,种植户必须科学施肥,掌握施肥的量、时间。既然科学施肥直接关系到玉米产量和品质,因此,种植者应当不断地加强科学施肥技巧和方法的学习。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宣传与培训,让种植者在施肥过程中可以更有的放矢[2]。
2.5 科学除草
对于农作物来说,科学除草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杂草会争夺农作物的养分,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玉米是禾本科作物,种植密度越大越容易造成杂草的生长。种植户要科学设置种植密度,并及时除草。
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一般需要3次左右的除草,尤播种前、返青期是除草的关键时期。播种前,杂草长在土壤表面,因此可以利用翻动土壤的方式进行清除。返青期则可以采用土质疏松的方式,使植物的根系发育良好,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杂草和玉米争夺生长养分。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指病害和虫害,病虫害的防治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关键。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病害防治。根据实际经验,玉米的病害高达80多种,我国常见的数量大约有30种,如大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等。种植人员要对症下药,科学防治,让其对于产量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二,玉米生长的虫害也不能忽视,常见的害虫有黏虫、玉米螟和红蜘蛛等。虫害常会在玉米幼苗期出现,并侵蚀它们的叶片和茎干,造成其干物质积累不达标,造成农作物过早凋亡,从而影响幼苗的存活率乃至最后的产量。
3 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难点和现状分析
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效果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推广手段非常重要。当前,很多种植户对于高产栽培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推广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农作物高产需要借助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因此必须积极推广栽培技术,并建立可行、高效的推广体系。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尚未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政府乃至相关部门对于农业技术尤其是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而制约了推广体系的建立、执行,当前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也不够专业、高效;第二,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在尝试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但缺乏高效的宣传手段、先进的宣传技术和优质的宣传平台,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高产栽培技术尤甚;第三,推广工作流程缺乏规范,经常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推广计划混乱,影响了推广效果,有时过量的推广行为甚至还会引发种植户的反感。
3.2 推广经费与实际需求不符
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必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这就意味着经费支持不能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农业方面的资金支持,主要表现为支持政策不足、支持金额不足,且存在支持区域偏颇等情况。例如,我国近几年培育了一批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同时也研发了一些高产栽培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却没有更好地推广下去,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经费不达标,制约了推广效果[3]。
4 农业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技术研发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广度,而农业技术推广则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深度。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是农业发展所需,因此如何让其有效地推广开来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下面将从以下5个方面予以探讨。
4.1 引入网络信息手段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如何让网络优势服务于农业发展值得思考。在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手段,让宣传推广在更为便捷、高效的方式之下服务于农作物高产。
第一,提高推广部门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意识。相关部门应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工作人员了解到网络信息时代宣传手段需要更新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加强他们对于相关推广技能的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效推广。
第二,责令基层工作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善用信息技术和相关平台,增加宣传渠道、整合宣传内容,从而明显提升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例如,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向种植户宣传先进的种植理念、高产手段,实现高产栽培技术从研究层面走入田间地头的跨越;山东某地区的农业部门为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扩大普及面,专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微信公众号,鼓励当地农民关注、学习最新的种植技术、科学技术。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来随时随地学习,并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
4.2 搭建沟通——贸易桥梁
農作物种植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介入,从而实现种植—销售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因而,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也需要引入各种部门、群体。具体而言,可以搭建技术交流和推广的高效信息平台,让农民在平台上发布帮助内容,例如选种问题、技术问题、安全问题、设备问题等,使得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更好地予以了解,并帮扶农民。
此外,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相关优质农产品技术与研发制造企业应定期派遣专门的农技人员前往各村镇设立生产帮扶工作点。农技人员应针对当地农业合作社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以便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一来,既加强了农民和当地农产品研发商之间的沟通,又促进了农户直接采购产品原材料的物流运输,有利于减少物流运输中间商的流转过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从而降低农户的交易成本。
4.3 构建互动平台,加强人才引进
通过农业信息互动平台,农业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与推广。农业信息互动平台可以让农作物种植者了解不同的种植技术优势和使用环境,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需求通过平台发布出来,让研发人员了解到一线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需要的最新的技术支持,实现基层反馈—高层研发的良性循环。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提升也需要借助专业性的人才,因此加大人才引进也是必然途径之一。尤其是要侧重于引进一些技术、智能农业水平较高的人才,让农产品推广、生产经营在人才的辅助下实现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让拥有科学栽培技术的人才自愿走进农村地区,指导和帮助种植者更新栽培技术,助力农作物产量有效提升[4]。
4.4 加强良种技术大规模推广
不同地区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不同,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较快地推广应用,很多地区仍沿用传统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导致当地农村经济效益低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基层农村工作站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定期在农业服务网站上共享信息,发布农业机械化种植操作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的最新发展等相关信息,并积极开通在线咨询服务,帮助相关专业人员及时解决农业种植问题。
4.5 优化农机装备技术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必然要借助机械设备,因而在安全理念之下优化农机装备技术也是必然的。优化农机装备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引入远程检查、监控设备,进而实现高效、随时、定点、定期检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样不仅节约了一定的人力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二,配备事故处理设备。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落后的设备可能导致发生一些农机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引入先进的设备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或相关损失。因而,需要有计划地采购和使用一些先进的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化农业设备被广泛使用,不仅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耕种、施肥、农药喷洒等多种生产任务,同时还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精准调控,提高农作物产量[5]。
第三,优化监管技术,避免农机闲置问题的出现,最大化利用设备、资源,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从而使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更好地推广下去、使用下去,推动农作物高产。
5 结束语
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多元性、多变性,因而应当结合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来进行选择。同时,要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农作物的高质量、高产量,从而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金次仁,米玛次仁,扎西,等.西藏农作物复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西藏农业科技,2023,45 (4):81-82.
[2] 吴艳.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1):211-213.
[3] 苏南南.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农业技术推广实践[J].种子科技,2023,41(17):48-50.
[4] 王巍.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8):53-54.
[5] 王潇敏.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河北农机,2023(1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