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机构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提升策略探索
2024-04-24闫海龙
闫海龙
摘 要:自然災害对人类的安全与发展的隐患极大,从不同的区域和尺度上研究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可以丰富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内容,完善防灾减灾的体系,总结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经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分析了承德市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自然灾害防治现状,德市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应对自然灾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抢险救灾技术、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高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加强预防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宣传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层气象;气象服务水平;天气预报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03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气象系统成为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也更智能化、自动化。
1 重大自然灾害
重大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发生异常变化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不稳定以及资源破坏等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系列事件。其破坏力超出人类的承受能力,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及损失。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2 基层气象服务意义
第一,基层气象服务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信息等,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第二,基层气象服务通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增强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第三,基层气象服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气象数据和预测,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第四,基层气象服务为公众提供生活气象服务,如交通气象、健康气象等,有助于公众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第五,基层气象服务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六,基层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通过不断提高基层气象服务水平,有助于增强我国气象事业的整体实力。第六,基层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有助于实现气象服务公平和均等化,让更多群众受益[1]。
现如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气象规律与自然灾害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例如,国外学者曾经利用M-K突变检验法对降水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处理,得到关于降水的气候变化规律,进而得到突变天气的变化规律。我国学者也曾经利用M-K突变曲线分析与线性倾向估计研究了我国一些地区的降水、大风、气温等气象规律。因此,以承德市隆化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状况为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的应急管理能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安全,有利于气象服务机构总结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经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3 承德市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自然灾害防治现状分析
为了提高隆化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科学、合理地分配应急管理资源,健全应急救援管理体制,隆化县成立了应急管理局。为做好全县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根据相关的工作文件,各有关工作部门要将责任目标完全落到实处,灾害防治工作细化并落实到各方面,上下一体,层层紧抓,真正形成高效率的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全县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要统筹好防灾减灾的各项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重点做好在建工程、旅游景区、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严格值班制度,落实灾情及时上报。
为响应上级气象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隆化县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视为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带领各部门、各乡镇协力共建自然灾害防治网。在镇级成立自然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制定镇级、村级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在各自然村成立居民联防小组进行互相救助,在自然灾害隐患点设立灾害监测员进行实时监控,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到人、全名参与。落实制度,构建责任担当网。防止工作因人而废,落实防灾减灾制度,强化巡查监督,各部门、各乡镇签订自然灾害防治责任书。做到制度科学可行、落实情况良好,全县上下责任明确,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建立防灾宣传小组,应用各自宣传工具,扩大受众范围,组织进行演练,切实提高辖区内群众防灾自救能力,阻断源头,构建自然保护网。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立生态保护小组。全面排查辖区内非法破坏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对全县自然灾害隐患点进行加固、防滑等技术处理,全力降低灾情发生概率。
4 承德市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应对自然灾害存在的问题
4.1 资金投入不足
救灾资金是社会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解决灾民因灾害引起生活困难的专项资金。救灾工作是“急、快、准”,因此救灾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必须做到及时。可由于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在面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大量储存应急物资,自然灾害的监测设施也无法及时更新,无法及时掌握相应受灾地点,从而导致不能最小化地减小损失。此外,由于救灾资金投入的不足,灾后重建问题也较大,受灾群众无法及时安置,很大程度上给气象服务机构救灾工作带来困难。
4.2 抢险救灾技术相对落后
灾难发生后,理应第一时间进行救援,可由于县内抢险救灾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而效率低下。气象服务机构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存在问题,工作衔接存在偏差,管理职能出现交替、职权分配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救援上的时间差,抢险救灾效率低下。若灾害来临时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无疑会极大地打击全县日后的发展。
4.3 居民安全意识不强
隆化县虽然多次组织居民的防灾安全教育,但只是通过在各大小会议上提及,给居民发一些安全手册,并未更多考虑居民的接受程度。由于隆化县处在山区,村民大多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安全意识自不强。例如,当暴雨来临时,对于逃跑最佳时间、安全的躲雨地点,以及怎样自救等认识都不高。这就会给居民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给气象服务机构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4.4 预警机制不完善
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的,人们往往难以准确预测。一些地方气象服务机构只注重经济发展的建设,忽视了突发灾害防治。由于灾害的发生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对于一些突发性灾害的预防并不重视,心存侥幸心理。当灾害真正来临时,由于监测不到位,未及时组织救援,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个别基层气象部门在开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的过程中不注重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还未建立相对比较完善、具有较强融合性和互动性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机制,制约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的有效性。
4.5 安全教育宣传不足
安全宣传教育也是气象服务机构工作的内容之一,然而,部分气象服务机构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只是在口头上宣传或是印发宣傳手册,并未过多地了解人们的学习情况,没有足够的重视宣传效果,导致效率低下。此外,一些气象服务机构不够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对安全知识培训教育缺乏针对性,未充分地调动起群众对安全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群众无法应对一些紧急的情况。
4.6 协调组织不到位
地方气象服务机构之间存在协调整合性不强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气象服务机构应对自然灾害管理的效率。在气象预报、预警等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遇到情况重大、紧急的自然灾害,预警措施不及时,从而影响防灾减灾工作的效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如交通、水利、农业、应急等部门。协调组织不到位可能导致应急响应不及时,增加灾害损失。气象信息服务涉及民生,协调组织不到位可能导致公众获取不到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增加灾害损失,影响生产
生活。
4.7 应急物资管理不善
一些气象服务机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薄弱,且存在经费来源无法保障,导致物资储备不及时和数量不足。此外,救灾应急物资的拨付及调配也会存在问题。在物资的拨付阶段,存在管理方式不合理,导致手续烦琐,从而耽误救灾。在调配阶段,出现不了解灾情而选取了不合理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无法及时、精准地将物资送至相应受灾点,从而导致救援不及时,造成更大的损失[2]。
5 承德市隆化县气象服务机构应对自然灾害解决措施
5.1 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气象服务机构应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纳入其中,提高对灾害防治的重视。积极地协调社会多方面资金的多元化投入,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使投入的资金与灾情相匹配。着重提高灾害应急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合理使用每笔资金,杜绝不必要的支出[3]。
除了灾前监测之外,灾害来临时的救援及灾后的重建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新灾害监测设施,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气象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则能储存充足的应急物资,灾害来临时便能有效快捷地投入使用,灾后重建则能行之有效地满足灾民的需求。
5.2 提高抢险救灾技术水平
气象服务机构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受灾地的实际情况,以地方和基层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建设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利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新技术,加强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设施的利用,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全面开展对建设不达标、抗灾能力低的建筑进行加固,推进农村危改等政策的落实。此外,气象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也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在防灾救灾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将知识传授给灾民。
5.3 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
第一,气象服务机构可以应用学校教育力量、互联网、社区公示及防灾自救演练等方式向居民传输安全知识。开展一些老少皆宜的活动,从群众的兴趣出发,吸引群众自觉参与,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如消防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第二,气象服务机构应加强宣传队伍的培训,提高宣传队伍的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使安全宣传更专业化、有效,让普通居民能更好地掌握和接受。扩大宣传范围,例如,地震演练不应只在人员密集地方进行,也要兼顾其他地方,扩大演练活动效应的辐射面,最大限度上保证演练活动的效果。第三,气象服务机构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安全提示和案例,提醒居民关注身边的安全问题。定期举办安全技能培训班,教授居民如何使用灭火器、急救知识等实用技能[4]。
5.4 提高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
第一,气象服务机构要足够重视、充分了解本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规律,及时调整监测的合理性,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覆盖面和准确率。第二,气象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展多发自然灾害地的实地调研,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第三,气象服务机构还要引进先进的监测工具,充分发挥现有各类监测体系的作用,科学选择监测地点,重点监测一些高危险区,提高监测能力。第四,气象服务机构还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排查地势不稳的地方,进行加固治理。第五,气象服务机构要增强风险意识,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要重视自然灾害多发的季节,做到随时有人值班,遇到突发紧急的灾情能第一时间进行组织救援,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5.5 加强预防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宣传
第一,面对灾情,气象服务机构要组织到各受灾点进行调查了解,对群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并组织群众进行自救。每到一处受灾地点,都应检查安全隐患,稳定群众情绪,重视对居民安全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各单位及工作人员的作用。第二,气象服务机构应了解居民的文化程度,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各种能够用上的信息传播载体,传播人们通俗易懂的安全基本常识,扩大安全教育的宣传范围,从意识层面入手,注重安全教育的针对性,转变群众片面的安全意识。
5.6 提高气象服务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组织的能力
第一,气象服务机构应健全相关的责任机制,落实安全责任,明确专人负责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区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将信息通知到各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改变管理模式,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纳入考核。第二,气象服务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效率。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预警能力,确保气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公众[5]。
参考文献
[1] 黄朝芳.我国基层农业气象人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9(3):50-53.
[2] 黄丽华,邢淑慧,姚保卫.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我国本土基层农业气象的现状与培养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9,39(5):124-127.
[3] 晓慧.文化差异对基层农业服务贸易的影响[J].基层农业纵览,2019(7):20-21.
[4] 李胜桥.基层农业发展新时期基层农业气象角色转变与形象重塑研究[J].中国商论,2019(17):192-195.
[5] 印伟.基层农业气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