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山洪灾害防治效益分析
2024-04-24王权李瑞丽
王权?李瑞丽
摘 要:会宁县地处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中部,是山洪灾害多发、频发区域,做好会宁县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会宁县近10年的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成效发现其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并针对山洪灾害防御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西北地区对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效益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03
近年来,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发生[1],局地强降雨频发多发,山洪灾害突发性强、历时短、洪量集中、破坏力大[2],导致洪水漫溢改道、拦河路基溃决、山上下雨山下晴等“想不到、识不清”的风险隐患增多,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遭受严重毁坏[3],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强有力的防御措施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新任务,努力实现“监测精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4]。
1 山洪灾害防治概况
会宁县地处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中部,隶属白银市管辖,南北长114 km,北部东西宽90 km,南部东西宽40 km,呈倒葫芦状,总面积6 439 km2,全县辖2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和20个社区,2020年底全县总人口57.61万人。会宁县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平,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多平均年降水量373.8 mm,时空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7—9月,呈南多北少的特征,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发生频次较高、强度大、历时短,加之沟道上游坡降大,形成的山洪集流快、来势猛,破坏性强,危害程度严重,是西北地区山洪灾害频发、多发的典型地区之一。
自2011年会宁县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以来,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发挥防汛监测和预警作用显著,切实提高了会宁县防灾减灾、应急抢险工作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当各相关站点雨量数据达到预警阈值时,可及时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移动云MAS短信平台、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化发布系统、微信值班群等方式发送临灾预警信息至相关责任人和强降雨落区群众,有效避免或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全县山洪灾害易发区防汛减灾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研究会宁县山洪灾害防治效益对有效减少西北地区山洪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2011—2020年山洪灾害治理
2011—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主要包括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重点山洪沟道防洪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技术规范体系等建设内容,累计安装自动雨量站102个(含自动水位雨量监测站2个)、视频站2个、村级预警广播站161个、简易雨量报警器255个、简易水位站10个、县级会商室1处等,发放手摇报警器、锣鼓、口哨,以及宣传手册、明白卡、光碟等,培训乡镇防汛责任人、监测站点管护人、预警人员并开展防汛预警演练等,完成了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和覆盖全县的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同时,对会宁县的524个自然村和24个重点集镇开展了调查评价,划定了106个沿河村落山洪灾害危险区,确定了不同频率降水条件下沟道洪水淹没范围,标明了相应的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安置地点。
1.2 “十四五”期间山洪灾害治理
会宁县2021—2023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年份为2022年,主要用于对全县24个乡镇开展重点集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调查涉水工程11个,划定了95个沿河村落山洪灾害危险区和1个重点集镇;对会宁县102个自动雨量站进行升级改造、巩固提升;会宁县沿河村落补充简易雨量报警器71套、手摇报警器71套、铜锣71套、口哨71套,于2022年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2 山洪灾害防治效益分析
会宁县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建设实施和“十四五”期间监测预警站点升级改造、简易监测预警设备配置、重点集镇调查分析评价和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完善等,建设完成了102个自动雨量站、2个视频站、161个村级预警广播站、255个简易雨量报警器、10个简易水位站,建成了1套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和视频会商系统,发放了手摇报警器140个、铜锣302面及口哨等,制定完成了1个县级防御预案、28个乡级预案、284个村级预案,对乡镇防汛责任人、监测站点管护人、预警人员进行滚动培训,并实时开展防汛预警演练等,对会宁县的524个自然村和24个重点集镇开展了调查评价,划定了96个沿河村落山洪灾害危险区和重要集镇,确定了不同频率降水条件下沟道洪水淹沒范围,标明了相应的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安置地点等,使山洪灾害防治各项措施更系统化、集成化和实用化,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1)[5]。
一是全力保障了会宁县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了预警监测作用。自动雨量站升级改造后数据传输更快捷、更准确;简易监测预警设施的安装发放为村社提供了多种预警手段;调查评价成果的应用使预警阈值设置更合理,且为山洪灾害进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提高了预警预报精准度和预警发布的及时性。2015年以来,多次山洪灾害中因及时预警转移危险区人员,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防灾避灾效益显著。
二是进一步提高了会宁县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水平,建立完善了市、县、乡、村、社五级防御组织体系和县包乡(镇)、乡包村(社区)、村(社区)包组、党员干部包群众的四级网格责任制。同时,通过安装简易报警设备和发放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为相关村组提供了物资保障和可参考数据,在山洪灾害防御时能够做到快速到位,全面提升了会宁县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保护了全县人口57.61万人。
三是充分利用了专群结合的防御体系,通过山洪灾害调查分析评价工作和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设置了合理的准备转移、立即转移预警阈值,明确了预警信息传递和转移避险责任人,建立了老弱病残孕群体“一对一”转移包保责任制,能够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同时,充分利用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化发布系统,向强降雨落区社会公众发布山洪灾害预警提醒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地扩大了预警信息覆盖面,基本实现了“监测精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目标。
四是进一步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5·12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全面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充分做到覆盖面广、知晓率高,并在重点乡镇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培训、演练工作,对危险区群众发放了“明白卡”,全面增强了公众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3 山洪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通过10余年的山洪灾害防治建设,会宁县建立了适合全县的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实现了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在全县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预报和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保护了重要基础设施设备,减免了山洪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仍存在一些主要防汛隐患,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一是会宁县山洪沟道纵横密布,山洪沟道79条(重点防治区20个),大部分沟道为季节旱沟道,无常年径流。近年来,会宁县积极组织实施了祖厉河会宁县城区段和康家河至张湾段、关川河头寨子镇段、东河翟家所镇焦家河村段、岗河侯家村镇齐靳段、苦水河河畔镇区段等河流防洪治理工程。但受资金限制,重点山洪沟治理率较低,大部分山洪沟道还未治理。针对会宁县近年来山洪灾害多发、频发的现状,山洪沟防洪治理任务重,需积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予以保护,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共同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二是会宁县一般防治区和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始建于2011年,后期项目新增自动监测站点数量较少,在空间布局上有部分山洪灾害危险区尚未建设,需在站点布设密度上进一步增加。同时,会宁县自动监测站点组网方式为中国移动,报汛方式以暴雨历时雨量10 min、1 h、6 h和24 h时段雨量为主,还需进一步分析校核雨量,确保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
三是会宁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覆盖范围较广,但详查部分主要针对流域面积小于2 00 km2流域进行调查,对洪水灾害影响更大的流域面积200 km2以上的中小河流却未进行详细调查,仍需进一步开展山洪灾害调查工作。此外,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仅在部分流域评价时极具代表性,但因基础资料和相关监测站点建设时间短,部分地区监测信息依靠人工经验观察、预测,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四是由于无线预警广播的网络传输信息卡需实名办理(中国移动),部分无线预警广播至今未添置信息卡,且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与无线预警广播还未实现有效衔接,仅依靠各级防汛责任人和防汛值班人员及时提醒预警群众,不能通过预警平台自动预警群眾。同时,会宁县因运维资金不足,无线预警广播的升级改造未全面安排,加之现站点看护人员为村集体或农户,无专项看管经费,在日常看护中除专业维护单位清洗、巡检外,部分设备存在无人看管的问题,部分无线预警广播已无法正常运行。
五是会宁县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健全,各乡镇均配置了简易监测预警设施,但由于人员变动而不能及时进行业务培训,加之有的简易监测预警设施因电池无人更换等维护不到位,使用率不高,甚至有的乡村基本上未使用。
六是虽然实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但在山洪灾害防御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祖厉河等重点河段视频监测布设密度不大、重点山洪沟防治区内未实现视频可视化、对进入河洪道危险区人员不能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等智能化功能。
4 山洪灾害防治策略
山洪灾害防治事关民生大事,要立足“防大汛、救大灾、抢大险”,坚定“四不”目标,强化“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始终保持警钟长鸣的清醒和如履薄冰的谨慎,将山洪灾害防御之弦绷紧、绷牢。通过分析会宁县山洪灾害防治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以下6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力争每年能安排实施1条山洪沟治理项目,从工程措施方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力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安全。
二是持续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升级改造和维修养护项目,合理布设监测预警站点位置,针对近年来多发、频发的山洪沟,应在上、下游合理增设自动雨量监测站点,适当迁移气象、水文和水务部门重复布设的监测站点,使各类监测站点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增设30 min、2 h、3 h等降雨时段报汛数据,为防汛值班人员及时作出研判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进一步对流域面积大于200 km2的中小河流开展1次更有广度、深度的调查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对各类山洪监测站点基础资料数据的收集,对近年来发生山洪灾害的沟道进行现场调查和群众走访调查,及时进行水文分析计算和研判,提高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可靠性。
四是建议将县区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强化监督检查,逐级落实运维责任;合理安排各站点管护人员,在日常站点看护上拨付少量经费以维持站点正常运行,还需在监测设备箱体的防尘、防水功能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
五是强化“群策群防”体系建设,规范和统一宣传、培训、演练,加大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场次和群众参与度,落实简易监测预警设施的业务培训和维护经费,保障群测群防体系更上新台阶。
六是进一步强化山洪灾害防御智慧建设,在重点河流、重点河段增加视频监测站点布设密度,实现对重点防治区的可视化管理;进一步开发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化发布系统的功能,对进入危险区的群众收到预警提醒短信时设置短信反馈功能,更好地落实叫应机制;进一步开发智慧水利大平台的智能模块,实现河洪道危险区进入人员自动危险识别与预警等功能,减少人员伤亡,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御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瑞丽.黄河防洪减灾工程实施效益分析:以黄河上游白银段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9):31-33,37.
[2] 王继尧.舟曲县典型沿河村落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9,55(7):1-3,6.
[3] 杨帆,于泽兴.广东省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与成效[J].广东水利水电, 2023(6):44-48.
[4] 魏永强,盛东,董林垚,等.山洪灾害防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防汛抗旱,2022,32(7):30-35.
[5] 孙晓彤.甘肃庄浪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初期运行效益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6,26(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