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运用探讨
2024-04-24郭吓忠
郭吓忠
摘 要:在枇杷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病虫害,每种病虫害发生规律有所不同。为了探索针对枇杷种植的绿色防控技术,对枇杷常见病虫害类型和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技术,希望对来年果实的丰收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枇杷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7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0-03
枇杷是中国南方特产的常绿果树,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在百果中独具先天四时之气,被誉为独冠时新的嘉果珍味。枇杷果实成熟期较荔枝、龙眼等早,具有柔软多汁、甘酸适口、风味佳美等特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供生食以外,还宜于加工,制成罐头、果酒、果膏等;枇杷核内含有20%以上的淀粉,可以酿酒;枇杷花香蜜充足,可为良好的蜜源植物及庭园观赏树木;果实和叶片均可入药,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为大众所喜爱[1]。枇杷病虫害绿色防控在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中显得十分重要。集成以健身栽培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于一体的绿色防控技术,能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还能降低因病虫害而造成的损失,实现枇杷丰收。此外,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还能提升枇杷种植的安全性,杜绝人畜中毒事件的发生。
1 主要病害
1.1 叶斑病
叶斑病由真菌性病害引起,叶片为主要受害部位,表现为叶片大量脱落。叶斑病主要分为灰斑、斑点和角斑,其中会导致果实腐烂的是灰斑病。外露伤口、嫩叶气孔、果实皮孔等都是病原菌的主要侵染路径,在气候相对潮湿的环境下会大幅度提升病原菌侵染性,集中于每年的梅雨季节。
1.2 花穗腐烂病
花穗腐烂病由真菌性病害引起,手捏发病后的枇杷具有黏稠感,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穗期、花期。患有花穗腐烂病的枇杷在花谢后将出现明显的腐烂、干枯、呈褐色状等现象。这种病害主要分为干腐型和湿腐型,两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有害生物和气候条件[2]。9—10月的枇杷开花期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花穗就会因为相对偏高的空气湿度影响而腐烂,明显的是开花期的中晚阶段,一旦感病,花轴呈褐色,经挤压会流出黏稠状液体,花轴随后逐渐萎蔫。
1.3 炭疽病
炭疽病由炭疽菌引发,表现为叶斑和叶落,已成熟的枇杷果实可能会腐烂。果实感病初期呈淡褐色和水渍状丙斑,后期果实表层凹陷,出现零星小斑点。各种昆虫、雨水是炭疽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1.4 日灼病
感染日灼病的主要部位是树干与果实,枝干发病表现为树皮凹陷、开裂干燥,干瘪程度随着病情发展愈加严重,最终扩展至木质部。果实发病的表现为表层呈干瘪的灼伤状,禁食用。
1.5 裂果病
枇杷果实快速膨大后若突遇暴雨天气,果肉细胞膨大速度骤增,表现为外果皮裂开,不但会对枇杷果实的外观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病虫害。
1.6 树干腐烂病
烂脚病是对树干腐烂病的一种俗称,枇杷树感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与地面邻近的根部位置呈褐色,发病部位的树皮翘起,树皮开裂的面积随着病情发展越来越大,情况严重可能出现枇杷植株死亡。树干腐烂病容易发生在潮湿、种植密度大的区域。
2 主要虫害
2.1 食心虫
食心虫危害的部位主要是枝干韧皮组织和果实,桃蛀螟和梨小食心虫是主要的2种类别,通常见到的都是梨小食心虫,该病虫食性杂、刚孵化出的幼虫从乳白色转为淡红色,以新梢、穗轴、花穗、果实为主要啃食部位,导致各部位萎蔫甚至腐烂[3]。食心虫病害发生于结果早期,出现落果;食心虫病害发生于结果后期,大量虫粪留在果实内部。食心虫成熟后的表现为头部呈黑褐色,越冬期间会结白色的茧,虫害发生主要集中在4—10月。
2.2 枇杷木虱
木虱属于地区性枇杷害虫,主要危害花穗和幼果,其次为嫩叶、嫩梢。每年3—4月和10—12月是木虱虫害的高发期,感病的枇杷会附着木虱产生的分泌物,呈乳白色,进一步引发烟煤病,导致枇杷果实表层有伤痕,同时影响幼果正常生长,降低果品质量。
2.3 枇杷黄毛虫
黄毛虫是十分常见的枇杷害虫,主要危害嫩叶、嫩芽,若反复发作也会危害老叶,情况严重会导致枇杷树死亡。很多地区一年可多次发生黄毛虫病害,时间集中在5—10月,主要是新梢抽发期。1代黄毛虫幼虫可危害枇杷果实,降低果实的食用商品价值。白天,幼虫通常潜伏于树干或叶面背部,傍晚以后直至清晨主要危害嫩芽表面。
2.4 天牛
天牛害虫主要是桑天牛,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会危害枇杷树皮。枝干是天牛选择的越冬场所,低龄幼虫为越冬的主要状态。6—9月可见的基本是天牛成蟲,相对较粗的枝条皮层下面是产卵的集中地,孵化后的幼虫会直接啃食树皮,危害木质深部。
2.5 桔小实蝇
桔小实蝇以成虫产卵于果实中,刚产卵的果面有水渍状圆圈,中央有针状小孔,然后果实腐烂发霉脱落,每年3—5月枇杷受害程度较重。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科学营林技术
3.1.1 选用优良种苗
保证枇杷高效丰产的关键是精选优良种苗。若新建枇杷林或改造低产枇杷林,必须选择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苗木,在品种筛选环节根据当地气候与栽种条件选择对应的抗逆品种。
3.1.2 抚育措施
第一,根据枇杷树的生长特性合理修枝,关键是采摘完果实以后要及时修剪枝条。修剪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光腿枝、病虫枝、衰弱枝等,适当控制长势过旺的枝条,为抽发夏梢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实现第二年丰产。需要注意的是,在修剪过程中要保护好修剪口,将保护剂涂抹在削平伤口处,保护剂的组成成分是动物油、食盐、生石灰和清水,配比为1∶1∶8∶40[4]。第二,保证肥水管理质量,是增强树势的关键,枇杷果树抗病能力及最终的产量与肥水管理质量紧密相关。适当增加施用磷肥、有机肥和钾肥的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氮肥用量。灌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保证旱季可便捷灌溉,雨季可通畅排水,同时适当疏松树盘以提升土壤透气性。
3.1.3 清理病虫害木
科学的营林措施包括有效清理病虫害木,彻底修剪干净发生病虫害的部位,杜绝病原菌、害虫进一步扩散,严格控制林间病虫害基数并直接从源头上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在冬耕环节,集中清除杂草、落叶、枯枝和僵果。
3.2 物理防治
3.2.1 加大监测力度
针对主要病虫害建立多个监测点,并细分监测调查测报点,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和全年,总结多种作物病虫危害特点,动态化监控病虫害在田间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并掌握病虫发生规律。结合病虫害情报信息,确定最佳防控时间,为农户开展田间防控提出指导性绿色意见。
3.2.2 套袋隔离
根据枇杷的特性,分别在花期结束坐果时、果实膨大初期剪短、果实糖分增加前及病虫害发生早期等,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使用PE或纸质材料将果实与外界隔离开来,杜绝病菌、害虫入侵,这样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而且还能减少了农药残留量。与此同时,以这种方式隔离病虫害和外界尘土后,水果将呈现更鲜艳的颜色,表面光洁无损,大幅度提升果实的商品价值。
3.2.3 统筹防控
在加强监测病虫害田间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中,可选择病虫害高发时间段,在发生病虫害的初期、开春季新梢生长期、为害高峰期和果实套袋前期等,组织广大农户统一进行挂黄、篮板,密度控制在23~30张/667 m2,无论是挂出性诱剂、套袋,还是施用生物农药,都在统筹规划下同步进行,每隔1周就需要完成1次病虫果、烂果、臭果的清理工作,联合使用环保人工、物理措施、生物措施等方式进行统筹性防控,提前做好病虫害控制工作。
3.2.4 诱集杀灭
在分析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食诱、性诱、色诱、灯诱等方法消灭害虫。第一,食诱,最常使用的是糖盆诱杀法。按照100∶200∶18∶0.1的配比将糖、水、醋和敌百虫进行混合,然后将其装入某敞口容器内,将高25 cm、直径30 cm的塑料盆放在距地面1 m高的支架上,分散地放置在日照时间相对较短、阴凉的地方,放置密度为10份/667 m2。第二,性诱,对桔小实蝇特别有效,其次是棉铃虫和斜纹夜蛾。性诱剂的悬挂密度控制在1/(1 333~2 000) m2,对于丰产、大型的果树种植可取其中低位,对于矮小型的果树种植可取其高位,诱芯更换时间为30~40 d。若正季产出果实,可以从5月中旬开始悬挂性诱剂,直至采摘完果实以后再摘取;若反季产出果实,可从10月下旬开始悬挂性诱剂,直至翌年5月摘取[5]。第三,色诱,主要通过悬挂黄篮板诱杀蓟马、蚜虫、实蝇。按照1∶3的配比准备黄板和篮板,在树中部悬挂黄篮板30~40张/667 m2。对于初梢新梢生长期,要重点防控蓟马和有翅蚜虫,可以悬挂黄篮板;在开花期要重点防控蓟马,保障授粉顺利完成;在果实坐果膨大期,要重点防控实蝇啃食果实或者在果实表面产卵。第四,灯诱,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差异化地悬挂杀虫灯,密度为每0.67~1.00 hm2悬挂1盏杀虫灯。目前,常用的主要有昆明多功能猎虫、振频式杀虫灯、风吸式杀虫灯,最好是集中连片地悬挂杀虫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起到均衡诱杀的效果。
3.2.5 適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有效保护成熟期水果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针对果蝇、干腐病、黑星病、褐斑病等病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过早采收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产量,且果实成熟度不够会影响口感,未成熟的果实内含有大量原果胶和单宁,糖分少、涩味重;过晚采收不利于果实储存,因为果实呼吸作用强而给运输带来极大困难。采收时间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果种、用途、品种和地区气候条件等。针对用于制造果汁、果酒酿造、鲜食的水果,最好的采收时间是果实表层呈现光泽,并散发出微微的果香;针对需要远距离运输的水果,采收时间为七八成熟的阶段,对果实的成熟度要求相对不高。
3.3 生物防治
3.3.1 保护病害天敌
可在枇杷林内适当套种豆科类、绿肥作物,改善林间生态条件。加强对天敌生物的保护并合理利用。以枇杷木虱为例,草蛉、螳螂、瓢虫、蜘蛛等都是其天敌,种植人员可保护这些生物,达到抑制虫害发生的目的。
3.3.2 以菌治虫
一些有益菌可以灭杀病虫,如苏云金杆菌对黄毛虫、梨小食心虫之类的鳞翅目幼虫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此外,白僵菌、绿僵菌等多类真菌都能达到良好的灭虫效果。
3.4 化学防治
3.4.1 科学选择药剂
枇杷在各个生长期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是不同的,加上考虑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因此选择的药剂需要兼具高效、低残留、低毒的要求。第一,针对枇杷木虱,可科学选择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蚜酮等。第二,针对叶斑病、炭疽病,可科学选择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这些都是常用于防治叶部病害的药剂[6]。第三,针对花腐病,可科学选择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第四,针对黄毛虫、梨小食心虫等,可科学选择阿维菌素、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药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每种药剂,在枇杷采摘期到来的前3周必须停止用药。
3.4.2 涂白主干
冬季,涂白枇杷树的主干具有避免冻害发生的效果,同时能有效阻断害虫越冬沿着树干往上迁移的路径,翌年园内的虫害基数降至最低。涂白剂的组成为水、生石灰和石硫合剂,按照50∶10∶1的配比混合后熬制,可适量添加食盐、动物油,熬制完成冷却后即可使用[7]。
3.4.3 合理安排施药时间
不同的时间点施药,取得的施药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要把握好施药时间,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春夏秋季的新梢抽生期,病害危害部位集中在叶部,如叶斑病、炭疽病等,主要害虫为枇杷木虱、黄毛虫、梨小食心虫等。第二,枇杷开花阶段是枇杷秋梢抽生时期,在阴雨连绵天气的影响下各种病虫害发生概率很高,主要包括梨小食心虫、枇杷木虱、花腐病等。第三,枇杷结果阶段,这一阶段的枇杷处于高产增产时期,是影响最终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要重点防治的虫害包括桔小实蝇、梨小食心虫、炭疽病、枇杷木虱等。
4 结束语
现代化枇杷种植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绿色植保”理念贯穿种植的各个环节。健康栽培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保护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和联合监测的力度、套袋隔离、统筹性防控和科学用药等方式,这些都是基于绿色防控理念得出的病虫害有效防控方法。枇杷种植要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和林区条件,灵活选择绿色防控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达到科学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俞德浚.中国果树分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 王朝丽,何娟,徐红霞.软条白沙枇杷设施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园艺,2022,45(8):22-24.
[3] 叶雪珠.枇杷生态高效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2,13 (5):69-72.
[4] 魏华兵,陈正洪,何华平,等.不同海拔气象条件对枇杷冻、热害与果实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 2021,60 (24):130-135.
[5] 朱富华,张华,薛梅,等.会东县高原枇杷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四川农业科技,2021(6):34-36.
[6] 谢云,谷勇,尹鑫.恩施山区白玉枇杷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22(5):80-81.
[7] 陈俊伟,徐红霞,王朝丽,等.阴雨寡照天气枇杷花穗腐烂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探讨[J].中国南方果树, 2022,51(6):117-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