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羊下巴颏水肿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
2024-04-24闫荣赵华刘建芳郝瑞平赵晓燕张守荣郭兰芳张志辉
闫荣 赵华 刘建芳 郝瑞平 赵晓燕 张守荣 郭兰芳 张志辉
摘要:笔者在下乡开展养殖服务技术指导工作过程中,多次在养殖(场)户中遇到羊因下巴颏水肿引起羊消瘦,甚至死亡的现象。为了保障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避免部分养殖场(户)在处理羊下巴颏水肿这一常见病的过程中出现误判,导致羊消瘦、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情况的发生,特将笔者在实际处理羊下巴颏的经验分享如下,供广大养殖场(户)和兽医工作人员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关键词:下巴颏;水肿;寄生虫
许多养殖场(户)和兽医从业人员见到羊下巴颏水肿的第一反应就认为是羊患有肝片吸虫病,自行购买或通过兽医为病羊注射氯氰碘柳胺钠,而实际治疗效果情况是打针以后,下巴颏水肿变小,可是过几天,水肿又出现了;有的病羊药物治疗后没有任何效果,甚至部分病羊因病情加重出现死亡现象,养殖户和兽医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甚至怀疑药物的治疗作用。其实羊出现下巴颏、腹下、四肢(通常特征不明显)出现水肿大部分是一种身体因病理或生理出现问题,导致身体严重缺乏蛋白引起的低蛋白症状的综合表现。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个是患病羊因营养严重缺乏引起的生理性水肿,另一种是因寄生虫(姜片吸虫、古柏线虫、食道口线虫、球虫、捻转血矛线虫、肝片吸虫、双腔吸虫、血吸虫、毛线虫、绦虫等)侵害肝脏、肺、胃、血液等身体组织引起的病理性水肿。
1 生理性水肿发病机理与治疗措施
大部分放牧羊在度过漫长的冬季以后(北方地区),因长期优质饲草料供应不足,再加上一些基础母羊(小尾寒羊)常年生产和哺乳羔羊对营养需求明显增加,而优质饲草料尤其是蛋白饲料供应缺乏导致羊出现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液当中蛋白含量减少,血液蛋白中又以白蛋白含量比例最高,而血液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血液蛋白,缺乏蛋白造成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会使血浆中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将加速流向组织间隙以达内外平衡,致使组织液增多,因下颌部位比较松软,结缔组织、蜂窝组织比较丰富,易出现水肿,常表现于羊下巴颏及脸部、腹下(四肢不明显)水肿。在实际技术指导中了解圈养羊因饲草料供应相对均衡充足,不易发生此类情况。散养羊尤其是春季放牧的羊在草地优质饲草供应不足以及体力消耗较大,基础母羊再加上在怀孕、哺乳羔羊的情况下,身体各类营养成分支出大于补充,导致营养缺乏尤其是蛋白。此类水肿症状常见于群体发生,冬春换季时临床表现较多,表现为间歇性的水肿,白天一放牧,活动量一大它就肿,休息一晚上,第2天早上就消了,没有体温升高、腹泻、眼结膜苍白等寄生虫引起的明显特征,消瘦也不明显,结合养殖户蛋白饲料供应不足的实际,应考虑水肿主要是缺乏蛋白质饲料引起的。因此养殖户要从加强优质蛋白饲料供给方面入手,在优质饲草供应不足的时候要适当补充蛋白饲料(豆粕、胡麻饼等),在牧草方面应补充苜蓿、羊草等含蛋白较高的优质饲草,一般经过半个月的调理,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2 病理性水肿发病机理及治疗与预防措施
病理性羊下巴颏水肿原因主要是部分脏器出现炎症或在不同寄生虫的侵害下,导致肝脏合成蛋白质的生理机能减弱或消失,间接引起血液中胶体蛋白质缺乏,血液渗透压降低后从而出现水肿现象。
2.1 肝片吸虫引起的水肿及预防治疗措施
该病在北方地区春末至夏秋季发病率比较高,6—9月最高,羊不分大小、品种均可患此病,往往呈散发流行,持续好几年时间。病羊初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沉郁,同时有腹泻,粪便呈粥样,或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现象,病羊可视黏膜苍白,严重贫血,逐渐消瘦,生长发育受阻,病畜被毛发黄粗乱,下巴颏、眼睑、胸腹下出現水肿,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羊会因极度衰竭而发生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诊断此病要结合患病羊是否定期驱虫,驱虫是否全面,病羊是否在沼泽地或低洼草地喝过不干净的水,是否有地方肝片吸虫地方流行史,通过粪便(有条件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及解剖(解剖死羊发现肠壁和肝组织损伤,肝肿大,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样沉积)等综合确定是肝片吸虫。
预防与治疗:注意羊饮水和饲草卫生,定期对圈舍消毒,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预防可以使用吡喹酮按体重与剂量开展驱虫。当患病羊出现下巴颏水肿,可用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于下巴颏水肿严重而影响到呼吸、饮食的羊,需经兽医人员静脉注射50%葡萄糖和刺破水肿挤出液体,并注意加强羊的营养(蛋白质)供应和护肝、保肝、强心、利尿、补铁等对症治疗。
2.2 线虫、绦虫类寄生虫引起的水肿机理及预防治疗措施
食道口线虫、圆形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绦虫、球虫等寄生虫一般情况下是羊通过进食或饮用被各种寄生虫幼虫污染的饲草料、水,或者通过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进入羊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羊体内大量生长繁殖,可侵害肺、胃、肠道、肝脏、血液等组织器官,消耗体内大量营养,引起不同脏器、组织功能性损伤,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导致血液蛋白质成分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到血管外,往压力小的地方和身体组织比较低的地方流,羊在低头吃饲草料的时候,下巴颏的位置比较低,发生下巴颏水肿,同时出现食欲减退、日渐消瘦、被毛粗乱、呼吸困难、黏膜苍白、高烧不退、贫血、咳嗽、腹泻有血便、腹痛、水肿等症状。每年6—9月份是寄生虫的感染高发期,根据以上不同寄生虫感染出现的症状,有条件做粪便和血液检查后确定:①加强饲养管理,放牧羊要在草场适度开展轮牧,同一块草场至少7 d后再次放牧,舍饲羊要每天清理圈舍、做好粪便堆积发酵和日常消毒灭源工作;②加强优质饲草料供应,羊日摄入饲草料不足的情况下要及时补充饲草料,确保羊摄入营养充足均衡;③养殖场区内不同时养殖犬类、禽类和猫科动物;④做好预防措施,这一步对养殖户最重要,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定期使用伊维菌素片、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按体重和剂量进行预防与治疗,同时要护肝、消炎、强心、健胃、止血、利尿等对症治疗措施。
2.3 放线杆菌引起的下巴颏水肿防治措施
羊感染放线菌也可以引起下巴颏出现肿块,肿块初期比较坚硬,随着病程延长,肿块会逐渐变软,病羊体温通常没有明显变化,到后期伴随着脸部浮肿,治疗的时候等肿块变软后可以把这个肿块划破,把它里面的脓液(注意和寄生虫以及营养缺乏水肿的区别)挤出来,然后用生理盐水兑青霉素给它清洗干净,再注射氨苄西林钠或青霉素就可以。该病传染率不高,死亡率较低。
2.4 血虫病引起的羊下巴颏水肿防治措施
血虫病又叫附红细胞体病,羊得了血虫病通常会出现下巴颏水肿(25 kg以下的小羊不明显),同时病羊反复发烧,眼圈发红,眼屎较多,食欲减退、异食、日渐消瘦、被毛粗乱、贫血、黏膜苍白等症状。翻起羊的尾巴和眼皮,尾巴内侧和眼结膜呈现苍白色,严重的羊会尿出酱油色或棕红色的尿液。本病表现为条件性致病,在羊瘦弱、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易发生,病程长的时候,会出现如消化不良、臌气、积食、瓣胃阻塞、腹泻、粪便干燥等症状,红细胞溶解会造成机体缺氧,羊表现呼吸快、气喘等特征。每年夏秋季节是血虫病的感染高发期,治疗措施由兽医按羊体重补充右旋糖酐铁,同时选择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三氮脒(孕畜不能使用)、盐酸吖啶黄任意一种药物,连用3 d,视病羊恢复情况是否继续治疗。血虫病要以预防为主,在流行地区避免羊在低洼、潮湿的草场放牧,加强圈舍环境卫生,做好蜱虫、蚊蝇的扑灭工作。同时为病羊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强护肝、健胃等措施,确保羊体质良好,对预防血虫病有一定作用。
2.5 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羊下巴颏肿胀
羊链球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病羊和带菌羊,链球菌存在于排泄物、肝脏组织和分泌物中,并且主要靠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感染链球菌的病羊,通常会导致下巴咽喉的部位发生肿胀(注意不是水肿),伴随高烧不退以及精神不振等明显症状,怀孕羊感染后通常眼睛、乳房、嘴巴等部位也会有肿胀,大概率会流产。发病急、快,通常发病3 d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死亡,发现羊有此种症状,须通过兽医紧急治疗,可以用头孢类药物以及复方磺胺嘧啶钠,同时在饮水中可以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为病羊补充营養并提高免疫力,加强羊的优质饲草料供应,有利于恢复体质。
2.6 副结核病感染导致的羊下巴颏肿大
副结核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任何年龄、性别的羊都可感染副结核病,以幼龄羊易感性大,多数在幼龄时感染,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表现出临床症状。病羊腹泻反复发生,稀便呈多种颜色、有腥臭味或恶臭味、有气泡,开始为间歇性腹泻,逐渐变为经常性而又顽固的腹泻,后期呈喷射状排出。母羊泌乳量少,颜面及下巴颏部水肿,最后消瘦衰竭而死。病程平均15~20 d,抗生素治疗无效。在副结核病流行地区,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一个羊场首次作定性诊断,须由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细菌学和变态反应诊断。鉴于本病尚无有效菌苗和有效治疗方法,凡变态反应阳性的羊直接淘汰。
3 综合预防措施
①加强羊的饲养管理,保障羊能摄入正常的营养成分;②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做好粪便堆积发酵、不在羊舍附近饲养猫、狗、禽等一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夏秋季节加强蚊蝇和蜱虫的消灭力度,不在沼泽地或低洼地饮水,圈舍要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③做好寄生虫病的全面预防工作,对地区流行的寄生虫要用低毒高效的广谱驱虫药做好预防驱虫工作,3~4次/年;④杜绝从寄生虫流行病区引进种羊,从其它地区引进也要做好检疫和隔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