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的研究
2024-04-24贾佳丽
贾佳丽
摘要: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增多,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并提高治疗效率,同时便于该病发生时结合临床反应快速正确的选择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对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及其预防治疗的措施进行了分析阐述,为促进奶牛养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生产瘫痪;预防治疗;奶牛;营养;钙
奶牛生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失类的代谢性疾病,又被称为乳热病,其主要发生在奶牛生产分娩前后[1]。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轻瘫、循环虚脱、昏迷、食欲不振和低血钙为主,且发生于高产奶牛(3~7胎),时间为奶牛分娩后的12~48 h。虽然奶牛生产瘫痪是一种全年性疾病,但其主要集中在3—8月,此时青草茂盛,奶牛偏好采食新鲜的青草,饲料摄入量较低,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下降,增大了疾病发生率。为了更好地防制该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本文将对该病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分析。
1 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
1.1 机体老龄化
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产奶量也随之降低。研究表明,奶牛生产瘫痪大多发生在高产且高龄的母牛身上,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无法满足奶牛产奶所需要的血量,血钙补充更为缓慢,导致站立不稳,从而四肢轻瘫。
1.2 钙流失过多
在分娩过程中,奶牛要进行体内消耗巨大的生产活动,在此期间,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内分泌增强,机体分泌催产素、抗利尿素、雌性激素和甲状腺素等多种激素,从而引发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血压和血糖升高等高强度的应激反应。当生产结束后,高度兴奋的状态转为低水平,机体处于极度虚弱状态。此时,随着胎儿的产出,腹内的压力突然降低,乳房扩大,泌乳量增加,从而导致体内体液的重新调整分配,导致腹内的供血量增加,进入乳房的血液增多,而其他部位的供血量不足,从而导致体内体液分配失衡,调节失调。同时,在妊娠后期,子宫内的胎儿会对肠胃系统造成挤压,减少钙的吸收,而且分娩前后,由于体内的雌激素增多,会导致奶牛食欲的减弱,钙吸收量也会下降。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奶牛的体质较弱,使得奶牛的机体无法适应血钙浓度的变化,会使得奶牛骨中的钙元素逐渐流入乳房,造成奶牛站立不稳,从而导致四肢轻瘫。
1.3 奶牛大脑贫血和缺氧
也有研究者认为,突然的贫血所导致的脑皮质缺氧、脑部的神经兴奋性降低,也会导致生产瘫痪。由于分娩过程中血压下降、微循环受阻和组织血流量不足等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到大脑的供血量不足,血氧含量下降,机体反应迟钝,进而导致大脑皮质高度抑制,促使其休克,甚至死亡。
1.4 血镁含量降低
镁离子是多种体内代谢途径的重要辅助因子,当奶牛体内缺乏镁时会抑制甲状旁腺素的活动,从而导致奶牛体内代谢紊乱。因此,低血镁时易发生疾病,特别是在生产前饲喂高钙而镁不足的饲料时,会影响机体从骨骼中动员钙的速率,从而引发疾病[2]。
1.5 饲养及操作不当
奶牛饲料的营养配比也会影响疾病的发生。首先,当饲料中脂肪及蛋白质较高时,会影响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利于营养代谢的吸收。在体内,脂肪会与钙结合形成皂化钙,抑制钙的吸收;而高量的蛋白质消化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氨,使得瘤胃内环境碱度增加,影响VB的合成以及瘤胃的消化功能,同时,过多的氨吸收后会影响血液内的酸碱平衡,还可直接抑制大脑的功能。其次,当饲料中缺乏碘、镁也会诱导疾病的发生。当奶牛摄入的碘减少时,会造成甲状腺肿大,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进一步影响甲状腺素、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等激素的分泌;而镁缺乏时,会导致机体中代谢紊乱,影响机体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能力而引发疾病。
1.6 其他原因
生产过程中,奶牛机体较为羸弱,容易受到疾病的感染和入侵,当奶牛自身过于肥胖、消化功能较弱或患有前胃疾病、乳房炎等疾病时,易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均会导致瘫痪的发生[3]。
2 预防与治疗
2.1 预防
精准控制饲料的营养配比是预防奶牛生产瘫痪的重要措施,而部分养殖场将肉牛和奶牛共养,忽略了饲料的选择。在饲料配比时,要充分考虑脂肪、蛋白质、钙/磷比例、阴离子含量及碘的添加量,以获得最佳的营养饲料,尽最大可能预防疾病。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避免过度肥胖,同时要保证奶牛机体的供应,可增加部分粗饲料(干草,小麦麸等)的饲喂量[4];饲料中的钙含量应该降低,磷含量应该增加,比例保持在1.5∶1左右,特别是在分娩前1~2周的时间内,要改用低钙饲料喂養,促进机体内钙元素的自生能力。在分娩后则应选择磷钙含量较多的饲料,保障奶牛体内的代谢稳定,尽量避免血钙浓度大幅度降低而自身无法调节的情况;同时在生产前可增加饲料中阴离子含量,降低阳离子含量,并根据地区牧草含碘量的不同,适当添加碘来预防低血钙的发生;在生产前的饲养中,也要保持牛舍的卫生,避免分娩过程中受到病菌的感染;增加晒太阳的频率和运动量,促进体内VD的合成并促进饲料中钙元素的吸收;在分娩后可等待3 h后再进行少量的初次挤奶,目的是维持乳房内的压力和防止钙流失过度,随着天数和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挤奶量和挤奶次数,到第3天之后才可完全挤净;在分娩前也可肌内注射VD,产后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补钙剂,以满足奶牛生产前后钙的需求量。
2.2 治疗
1)药物治疗。在奶牛生产瘫痪发生后,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避免由于时间的拖延而导致奶牛死亡。由于导致生产瘫痪的主要原因是钙的流失,所以及时补钙是首要选择。为防止瘫痪的再次复发,临床上选用“先多后少”的治疗原则,首次注射时可注射较大剂量(钙2.2 g/kg·bw),一般采用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注射过程中要关注奶牛心脏状况[5]。此方法可重复用药,但由于钙制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用药不可3次以上,如果3次以上病牛并无好转,则说明钙制剂治疗无效,可能是出现误诊。对产后瘫痪奶牛注射2.3%葡萄糖酸钙注射液300~500 mL,临床常使用一半静脉注射,一半皮下注射,可有效缓解奶牛产后瘫痪。其次可使用5%氯化钙葡萄糖溶液1 000~2 000 mL,采用静脉注射方式进行治疗。注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奶牛状况,避免对患病奶牛心脏产生过强刺激。对于膀胱积尿和直肠积粪的病牛,可通过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00~1 000 mL进行治疗,通过促进胃肠活动,减少积尿、积粪现象。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过敏现象,可通过注射硫酸镁、葡萄糖和安钠咖混合药剂进行治疗。除了注射疗法外,还可采用中药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对于四肢冰冷、心跳缓慢、瘤胃蠕动减弱的病牛,可将甘草12 g,黄芪、川芎各25 g,当归30 g,桃仁、白术各18 g,红花、赤芍、半夏各20 g,天竺黄、党参、干姜各15 g,附子35 g研磨成粉,用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1剂/d,连续使用3~5 d;同时可针灸治疗,在尾根处的尾督穴、自尾尖起4块尾椎骨的3个椎间各取1穴进行针灸。
2)外部刺激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一定的外部刺激进行治疗,乳房送风法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是利用一些器械协助,将病牛保定,清洗干净乳房,挤净乳汁并将乳头消毒处理,将导管插入乳头,使用送风器送风,直至有弹性。结束送风后将乳头包扎,避免空气溢出,包扎1~2 h后可解除纱布,再进行其他乳室的送风治疗。在乳房有炎症时,还应结合抗生素进行治疗,此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辅助乳房的膨胀来促进血钙进入奶牛的乳房,同时减少奶牛的出奶量和钙的损失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一般送风后数小时后就能自行站立,若送风24 h后仍未站立可重复采用该方式治疗。最后,当药物或送风治疗后,若病牛仍无法正常站立,可用吊肚法辅助其站立,将吊带穿过奶牛胸壁和腹壁,使其离开地面,将四肢摆成正常站立姿势后,缓慢放下使牛站立,维持1 h后去除吊带,通常可恢复正常。
3 小结
总体来说,奶牛生产瘫痪的主要原因是钙元素的大量流失,同时伴有其他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心分辨病因的疾病,结合良好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保证良好饲料的选择、合理的饲养方法以及产后的营养补充是最科学的奶牛养殖方式。同时,当奶牛发病时,要细心辨别其发病原因,对症下药,以免耽搁最佳治疗时间。对该奶牛生产瘫痪疾病认知的强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奶业的良好发展和运行,从而保证居民优质蛋白质营养素的摄入。
参考文献:
[1] 刘佃明.奶牛常见代谢疾病及其预防[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6):102.
[2] 冯修义,赵福忠,徐国强,等.奶牛生产瘫痪并发低镁血症诊治报告[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12):26.
[3] 李澜,杨佳琦,刘耀权,等.氧化应激与奶牛常见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22,43(8):98-101.
[4] 杨青,刘佩,田有文,等.奶牛饲养管理细节及常见病的防治[J].兽医导刊,2021(19):82.
[5] 张建飞,雷金龙.奶牛生产瘫痪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21,51(2):2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