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肉羊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4-04-24王均迎
王均迎
摘要:舍饲条件下肉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不仅对羊机体造成损伤,影响羊只生产性能,还对养殖场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肉羊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进行综述,接着就羊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展开论述,最后提出综合性的防控措施,以为养殖场户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促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肉羊;传染病;防治措施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国畜牧业近年来也得到蓬勃发展。养羊业在畜牧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畜牧业中主要的产业支柱。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羊肉、羊奶等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呈上升趋势,这直接促進了养羊业的发展。不同规模的肉羊养殖场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扩大场区,增加肉羊存栏量,频繁的跨省市调运以及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导致肉羊疾病多发,这严重阻碍了肉羊养殖业的发展。掌握舍饲养殖中肉羊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熟悉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和诊疗方法,对于做好疾病的综合性防治和促进肉羊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羊传染性疾病发病特点概述
1.1 病毒性疾病发病特点
在规模化养殖中,若是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计划或是接种的疫苗来源不可靠,都会增加肉羊感染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像常见的羊痘、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疾病,此类疾病发生迅速、流行范围广,刚发病不久后即可达到疾病高发期,对不同群体的羊的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皮肤等造成严重的损害,进而破坏机体的免疫力,对羊群危害严重,发现或治疗不及时病羊死亡率上升,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细菌性疾病发病特点
与病毒性疾病相比,细菌性疾病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都受限,不会像口蹄疫、羊痘、小反刍兽疫等疾病传播迅速、范围广。而且在临床诊断中也较为容易诊断,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对疾病起到控制和治愈效果。羊细菌性疾病大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内传播,但是由于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大多与免疫保护无关,所以在临床上使用的预防细菌性疾病的疫苗较少且保护作用不强。
1.3 寄生虫病发病特点
若饲养环境较差,管理不规范,为寄生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和繁殖条件,舍饲肉羊很容易感染寄生虫而发病。在养殖生产中,羊多数寄生虫病呈慢性经过,甚至感染后不会立即表现出临床症状,只是引起羊只生产性能下降,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往往引起人们的忽视,但又容易重复感染,导致羊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或是出现脱毛等情况。
2 羊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诊治
2.1 羊痘
绵羊痘病是羊常见疾病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生产中感染羊痘病毒的羊通常以皮肤和黏膜发生痘疹为典型临床表现。本病的潜伏期平均为4~8 d,病羊体温升高至41~42 ℃,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痘疹多见于眼睑、唇、鼻、乳房、四肢、尾内侧等无毛或少毛部位,病死率一般为20%~50%[1]。绵羊痘特征性病变在呼吸道、消化道、肺和皱胃等部位的黏膜出现痘疹,且容易形成糜烂和溃疡。
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一般使用对症治疗,对于病羊发生痘疹的部位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擦干后涂抹甲紫溶液或碘甘油等。中兽医认为本病属“疮”范畴,以祛除毒邪为治疗原则,选用金银花60 g,鱼腥草、紫花地丁各40 g,紫背天葵30 g,为末后开水冲服,可加快病情好转。
2.2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的传染源为发病动物或隐性感染者,处于亚临床期的发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最急性型的潜伏期为2 d,急性型潜伏期为3~4 d,体温升高至40~41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鼻孔有浆液性或黏液性液体流出,口腔齿龈出血,口腔黏膜有溃疡,患病羊初期便秘,后期产生腹泻[2]。病羊严重脱水,消瘦,并伴有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等表现。幼龄羔羊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妊娠母羊发生流产。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和口腔黏膜有炎症,皱胃有不规则糜烂病灶,肠道糜烂出血,淋巴结肿大,脾脏有坏死性病变。
本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在羊发病初期使用磺胺类药物用于对症以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支持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受威胁羊群可通过接种牛瘟弱毒疫苗建起免疫带,防止病情传入。
2.3 羊支原体肺炎
本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咳嗽、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在规模化养殖中,3岁以下的羊最容易发生本病,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主要存在于发病羊的肺组织和胸腔积液中,通过呼吸道向外界排放病原。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为18~20 d,急性型病例是最为常见的[3]。患病羊起初体温升高,出现短而湿的咳嗽,鼻腔内有浆液性黏液流出,4~5 d后转变为干咳,并有铁锈色黏液从鼻腔流出。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头颈伸直,腰背弓起,腹肋紧缩,眼睑肿胀,流泪。感染较为严重的羊卧地不起,极度衰弱,有的发生膨胀和腹泻,唇、乳房等部位皮肤发生丘疹,濒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对病死羊进行剖解肉眼可见肺脏有纤维素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肝变区凸出于肺表,颜色由红至灰色不等,切面呈大理石样。
本病在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晚期则治疗效果较差。一般用长效土霉素和泰乐菌素进行肌肉注射对本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本病的预防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在饲料缺乏的季节做好补饲,育肥羊饲养密度要适当,做好圈舍内的通风换气。免疫接种是减少本病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临床上使用山羊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4 羊布鲁氏菌病
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地方性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母羊流产、不育以及关节炎为典型症状的传染病。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会随着病畜排出的多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健康羊通过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垫料或是采食含有病原菌的饲料和饮水而遭受感染引起疾病发生。本病的潜伏期不定,一般为14 d,有时可长达2年之久。多为隐性经过,症状不甚明显,本病以母畜流产为特征,但流产可发生在怀孕的任何时期。孕羊在流产前数天,其阴唇、阴道黏膜肿胀、潮红,流出淡黄色黏液。病畜腹痛,产出死胎或弱胎,产后母畜常有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以致最后的不孕。公羊表现为睾丸炎和附睾炎,阴茎红肿并伴有小结节等,膝关节、腕关节发生炎性肿胀,跛行或卧地不起。
本病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坚持自繁自养,健康羊群每年至少检疫1次,发现病羊要立即淘汰或者隔离治疗。临床上使用金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等并配合VB1、VC,结合对症治疗,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5 肝片吸虫病
羊感染少量的肝片吸虫往往不发生任何的临床症状,只有当感染数量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时,才会有临床症状出现。病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偶发生腹泻,有时会突然死亡。常见的以慢性型为主,此时虫体大量堆积于胆管内,病羊表现出贫血和水肿症状,体态消瘦,衰弱,步行缓慢,产乳量明显减少,孕羊流产。对病死羊进行剖解可见,肝脏肿大、质软,有2~5 mm长的暗红色虫道;腹腔中有血色液体,有腹膜炎病变;胆管肥厚、扩张,胆管内壁粗糙。
对于本病的治疗常用药物有三氯苯达唑、氯硝柳胺、阿苯达唑等,另外要做好预防驱虫工作,粪便要及时处理,消灭中间宿主,加强饲养管理。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日常管理与饲料营养
养殖人员一定要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做好日常管理和饲料营养方面:①对羊群合理分群,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按照生产需求严格做好圈舍内光照、通风、温度、湿度的调控,夏季注意圈舍内不要潮湿,冬季注意圈舍内的保温;②圈舍内有定期消毒,选择绿色、高效的药物,对粪污等养殖废弃物要及时清理,做到无害化处理;③保证羊群饲料搭配合理,尤其是维生素、矿物质饲料要及时补充,适当在日粮中加入一些酶制剂、酸制剂等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添加剂,以增加羊只肠道内有益菌群数量,从而增加机体免疫力,也要禁止对羊群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和污水。
3.2 加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接种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或是场区内的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该地区、场区内近五年发生过的羊传染病流行情况,摸清这些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措施等,制定符合当地养殖情况的疾病防治措施。按时接种羔羊、幼龄羊和成年羊疫苗,保证疫苗来源可靠,对疫苗进行正确的保存,并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合理的剂量和正确的接种方法。对于接种后的羊群要勤观察,定期做好疫苗效价测定,对于免疫失败的羊只要及时进行二次免疫接种。
3.3 科学诊断和合理用药
要每天观察羊群的动态以及羊精神、体况、粪便、尿液是否发生异常,对于有异常的羊首先要进行隔离,接着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对患病羊进行确诊,对于一些存在混合感染或是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羊必要时要结合实验室诊断。对于患病羊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不可随意滥用抗生素,也不可随意增加藥物剂量和给药次数,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合理给药。除了西药治疗外,也要结合中兽医的辨证思想,使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方法对病羊开展治疗。
4 结语
综上所述,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只有树立科学的养殖理念、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合理用药等方面,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舍饲条件下羊群疾病的发生,才能促进养羊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彩平,王冬云,齐芳.羊痘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12):38-39.
[2] 夏乐,王琼.肉羊小反刍兽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1):70-72.
[3] 陈兆辉.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综合防治技术[J].北方牧业,2023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