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初探

2024-04-24李宏来伏宏伟刘敏君

时代汽车 2024年8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课程体系

李宏来 伏宏伟 刘敏君

摘 要: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交通运营管理、调度、服务等从事交通运营岗位的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针对人才培养方向、理论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性的建议,并阐述了改变实践教学形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大赛成果转换对于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培养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交通运营管理 课程体系 考核评价

1 高等职业院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问题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综合交通枢纽站务服务与管理、交通港站与枢纽服务功能规划设计基础知识;掌握综合交通客货运服务、多式联运组织等工作的专业技能;掌握综合交通运输节点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规划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紧急情况下的应变应变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管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三年能胜任交通运输企业业务员、调度员、安检员、安全员、站务员、运输代理服务员、货运员等岗位。然而,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建设新形势下,专业现行的交通运营管理课程已无法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现有的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包括:

1.1 实践教学不足

部分院校开办此专业后受制于资金、办学年限、实践基地建设等因素,使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实践课大多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看,没有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学生仅仅是“眼睛看会了,脑子学会了,手还没有学会”,导致理论和实际两者严重脱节,学生学习过多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度不够高,求职竞争力缺乏,学生所学技能与岗位实际工作情况有差距,这使得在学生就业后在岗位还要进行二次培训,浪费社会资源。

1.2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所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交流较少,部分课程的开设与企业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清晰、对于学生就业的岗位不明确,学生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广度大、精准度小,道路运输类和轨道交通类课程都有涉猎,但是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缺乏用于立足岗位的专业知识,无法使学生成为即专又精的技能人才。

1.3 教材选择不当

由于交通运输经营类课程的选题太老或课程内容太多,课程重复性较强,缺乏与技能配套的课程,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告诉发展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与企业工作实际相脱节,不能达到培养符合现代化高级技能人次的目标。

1.4 职业素养教育缺乏

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只在专业的课程中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训,这些职业素养教育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学生到岗后会表现出团队精神、独立性、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缺乏,无法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技能人才。

1.5 学生评价考核

1、评价主体单一。在传统的考核评价机制中,学校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评价过程中,学校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在终结性考核中对学生表现给予相应评价; 在已有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作为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只能选择被动接受,失去了充分参与评价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学校教师单方面参与导致评价主体的单一性,难以反映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际 操作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效果。 2、评价方式滞后性。目前在传统职业院校评价体系中,通常以知识能力为本位,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且在不同课程中或不同教学模式下,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期末试题对学生进行评价,且考核题型、采分标准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实时更新。过程性评价主要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决定,使得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真正考量;期末试题考核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形式,这种考核局限于知识和技能方面,考核结果过于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缺失,使得教育者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与最终考试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综合素质、人生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3、 评价过程单向性。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教育活动。但学校的教学评价均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在某一阶段中的学习成果及表现进行考查,忽略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双边性,倾向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与建议

2.1 专业发展方向选择

在专业建设发展初期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培养方向的选择。选择适应于自身院校发展的专业方向对于专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发展方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轨道交通方向,轨道交通方向专业性强,职业门槛高,对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项目多,但是轨道交通方向对于院校的实力要求较高,建议有一定轨道交通专业基础的院校、铁路交通类院校和院校所在城市有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的院校开办此方向,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围绕轨道交通信号员、车站值班员、行車调度员、乘务员、车站服务员等岗位所需技能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等课程。

另一个则是道路交通方向,道路方向对于院校的实力要求低一些,对于一些院校所在地区轨道交通系统发展迟缓、院校没有轨道交通基础、专业发展资金有限的院校开办此方向。道路方向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发展时初期可以与其他专业如物流管理、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共用实训室,以此优化专业发展资金规划,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所培养学生应主要从事汽车运输调度员、汽车货运站务员、公路收费及监控员、运输代理服务员等岗位,针对以上岗位开设《交通运输概论》、《物流管理基础》、《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等课程。

2.2 理论课程体系改革

1、增加专业素质课程。“未学艺先学德”职业教育主要是传授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但在进行专业教育之前要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开始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礼仪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使学生先成为一个有着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的人。在将来学有所成后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职业人。2、缩减课程广度,增加课程深度。删减一些大而泛之的专业课程,增加一些更加深入的专业性更强的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专业性,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可以通过这些专业性更强的课程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理解,辅助学生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就业。3、学生专业认知课程设置。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与企业进行协商合作让学生进入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关企业观看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与薪资待遇等情况。同时向同学们介绍国家、地方、行业发展规划及相关的相关政策,增强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自信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2.3 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形式改革。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学生自主的动手去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实训教学部分采用“工程型”学习,由学生自行组建小组,独立进行某一特定项目的学习,由老师担任项目辅导,在旁边辅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化校企合作,全力推动“岗课”融通。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企业岗位需要,结合“工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针对企业的需求订单式的培养人才,企业为人才培养“买单”,把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化和改进,形成了“订单式”的培训模式,实行了“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模式,做到了招生与企业招聘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把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生产结合起来,实行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现场工作需求。

3、加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技能竞赛是检验职业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竞赛成绩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和院校实力的重要体现,更加是学生以后就业的一大保障,技能竞赛推动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引领世界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和方向,同时,也有力促进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技能大赛,不仅调动了广大职业教师重技能、重实践、敬业勤业的积极性,更增强了学生们高质量就业的信心。同时,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职业选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满怀信心与希望。持续深入推进竞赛成果转化,力争让优质的教学资源覆盖到每一位学习技能的莘莘学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树立大赛学生榜样,由大赛学生带动周围学生,使之逐间形成一股学技能、钻技术、成大才的优秀学习风气。

2.4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的模式,与企业合作,建立完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专业技能教学直接挂靠企业,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师挂靠企业进行实践,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工艺,使学校的教学更贴近实际,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带入教室,把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生产相结合,使学生所学技能到企业能立即使用,达到学什么就干什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深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调查,掌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与公司的专家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建立校企合作的产学人才培养体系,使校外实习基地逐渐成为就业基地,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2.5 健全多维度学生考核机制

将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三部分。三部分过程考核方案可按以下方案执行,知识考核:教师根据各项任务的知识目标,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等给予成绩评价;技能考核:根据学生对课程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由学习小组和教师评价;素质测评:结合每节课的任务完成情况,有教师和组内成员对职业素质和政治素养进行评价。主要考评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可借助智能学习平台或系统,自动记录学习过程。过程考核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进步与达成知识技能和思政目标。在过程考核针和期末考核中,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差异性考核评价,不给学生设立固定的标准答案,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展现学生个人或小组优势,使考核内容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评价考核体系仍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多维度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方式,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刚起步的高校要从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当然,这门学科的建设还有待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才能使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燕.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職业素养培养研究[J].时代汽车,2021(19):51-52.

[2]代佳妮,赵柱文,陈柳.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6(05):179

[3]伍雄斌,严敏琳,林颖,陈燕琴,黄虹.高职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21,5(01):30-32.

[4]吴全全,闫智勇,姜大源.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及课程设置的筹策[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3):6-24

[5]谢宗梅.新常态下高职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学园,2021,14(04):46-48.

[6]彭志成.关于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247-248.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考核评价机制
高职电工实训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