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法治教育一体化校本实施策略
2024-04-23周杨庄雪陈祯卿
周杨 庄雪 陈祯卿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学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校园特色活动法治文化节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活动为主线,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平台,不断推进法治主题教育“六年一体化”实践创新。
1.“课堂+”——常学常新添活力
法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进阶性及实践性,其贯通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在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学校结合法治教育特点,从人员、载体、资源等方面积极推动“课堂+”建设,从传统教学课堂扩展到社会大课堂,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合力,实现了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第一,专业引领,聚焦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家讲座。例如,在高一年级,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民法典时代创新创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公司法和知识产权法”讲座;在高二年级进行“国旗、国徽和国歌”和“法律是什么”讲座;在高三年级,结合民法典的学习进行“民法基本原则及其意涵”的讲座;初中年级进行“一边是鲜花一边是荆棘——少年与恶的距离”刑法学讲座……系列讲座对初高中法治教育进行了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对法律条文进行了更加专业的解读,对法治理念进行了更加深刻的阐释,有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精修。
第二,实践活动,赋能创新课堂开发。每年12月份,我们都会以“国家宪法日”为主题,开展系列法治教育特色活动,如宪法文献线上云展览、“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宪法晨读活动等。法治演讲比赛是法治文化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对演讲者而言,法治演讲比赛是提高法治素养的重要契机。选手们用坚定执着的声音诉说着法律的庄严,用身边的故事讲述着法治的力量。比赛期间邀请大学演讲专业人士和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到培训和评审工作中来,体现了学科融合的丰富性、整体性和创新性,从而提升法治教育一体化的质量与效果。
第三,家校共育,凸显协同共建合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北京教育资源,探索家长与博识“课堂+”路径,家校共育促进法治教育发展。一方面,家长课堂走进校园,借助家长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切身感受身边的法治保护,从而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另一方面,法治博识课走出校园,带领学生到禁毒教育基地、法院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了解国家法治进程,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互联互通。
2.“课程+”——走深走实求突破
学校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法治观念”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法治意识”为依据,贯彻首都师大附中成达教育理念,从本校初高中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建立起“首都师大附中法治教育初高中一体化特色课程群”。
第一,以宪法课程为核心,注重核心素养导向。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由宪法向民法典、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刑法等法律延伸,设计覆盖初高中两个阶段,形成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教-学-评”一体化法治课程体系。“基础通修”夯实学科基础,围绕宪法法律,以初高中教材中法治知识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要学习内容;“兴趣选修”以兴趣为导向满足差异性需求,对接多样的法治课程,如“生活中的法律”“法律诊所”等,巧用社会资源;“专业精修”设置“宪法与公民教育”“知识产权与公司法”等课程,实现学生对法律知识更高专业发展的目的;“自主研修”通过项目式学习,开展模拟法庭、圆桌法学社等,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力,促使其综合能力由量变转向质变。
第二,以社会生活为本位,强化学科实践成效。学校法治课程以学生已有和未体验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和素材,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巩固、创新自己的法治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教学中,借助学校青牛创客空间等实践课程,让教师与学生在自主研修中推动开展渗透知识产权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高中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材“尊重知识产权”“自主创业 公平竞争”内容旨在带领学生学习民法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同时开设学生公司选修课以及“聚创商社”学生社团,开展学生公司校园创业大赛,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专业精修的成长与乐趣。
3.“平台+”——提质增效建机制
法治教育一体化实施离不开良好氛围的营造,更离不开相应展示平台的搭建。学校立足学生实际,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积极探索法治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渠道,打造法治教育“大平台”。
第一,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双轮驱动平台。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以校内慕课平台、中小学资源平台、精品在线课程等为抓手,以一体化教材和特色活动为突破口,同步整合更新线上线下平台,丰富创新法治教育形式,促进法治教育的“知行合一”。初高中从“线上线下”双渠道双平台开展模拟小法考活动,激发了学生和家长等学习法律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精心打造的微信公众号品牌也扩大了学校法治教育成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二,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此,学校借助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平台,以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为依托,与大学课题研究相结合,推动政策、研究和实践的协同一体化。通过加强示范课程、进阶研修、名师工作室、主题性实践活动等平台基地的建设,组建一体化教研团队,促进教学研究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交流合作机制的建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法治育人大格局。
综上所述,我们始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多种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活动,从初中到高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多样化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构建校园协同育人的法治教育新格局。
本文系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初高中法治課程一体化实践创新”(课题编号:XXSZ2022ZC66)阶段性成果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