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2024-04-23汪丽华
汪丽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让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要实现这个目标,读写结合是必然之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概念,都旗帜鲜明地将“阅读”与“表达”紧紧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技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通过创意构思、创新表达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用好教材的空白点,读中练写
1.對话人物
《少年闰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写作与人物对话。
写一封信。闰土见识广博,活泼可爱,虽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少年,却给学生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象。于是,教师布置了任务——给主人公写一封信,与他分享生活,或交流趣事,或畅谈快乐,或倾诉苦恼……关心文中主人公的命运,想象一个与文章中不同的情节、对话或结尾,深入探讨写作的方法。
真情告白。引导学生构思一个与闰土相见的场面,可以设计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安排在梦境里,也可以出现在意外的场合。学生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少年闰土就雪地捕鸟进行交流,就看瓜刺猹展开对话,就夏日拾贝分享乐趣,就潮汛看鱼提出看法。
馈赠礼物。通过阅读,学生把闰土当作亲密的好朋友、知心的好伙伴,他们关心闰土的兴趣爱好,思考着要为闰土挑选一件礼物。这引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珍贵的礼物通过纸和笔传递着情谊。有的学生为闰土买一个手电筒,照亮黑夜便于他看守瓜果;有的学生帮闰土购一本书,让他在闲瑕之余愉悦身心;有的学生想把自己崭新的羽绒服送给闰土,让他在冬日里倍感温暖……
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习作素材,激发表达灵感,借鉴构思写法,学习语言风格;在写作中升华阅读的理解与感悟,拓展阅读的宽度与厚度。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融合在一起。
2.巧用插图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富有趣味。课文插图是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巧用这些插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身背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书上只有一幅插图,并没有当时情景的描述。当学生理解课文后,笔者利用插图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当时可能会怎么说,怎么做?有的学生写道:“廉颇惭愧地说:‘是我误会您,妒忌您,今天我身背荆条登门请罪,请您责罚我吧!蔺相如握住廉颇的手说:‘快快请起!没有您的渑池陈兵,我也不可能和赵王全身而退!我们今后和睦相处,一起保卫赵国吧……”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的机会。
用好教材的关键点,读中学写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句式很有特点,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材料。
在五年级上册《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威尼斯的小艇,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把小艇写得活灵活现的。学生学习后明白,抓住特点后,再根据事物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就可以写得栩栩如生。紧接着,笔者让学生观察一盒彩笔,把自己的观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从彩笔盒子的外形、颜色以及打开时的情景入手,抓住了特点,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使课堂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
一盒普通的彩笔在学生的眼中成了“小姑娘头上漂亮的蝴蝶结”“一个沙漏”“一块画家的调色板”“一个万花筒”“一朵瞬间绽开的花朵”“五彩的喷泉”……读与写实现了有机结合,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掌握了写作的技巧。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笔写得有声有色:“我的这支笔……立在桌子上就有点像一个威武的小战士……仿佛一只可爱的小熊……拧开它,你会发现它的头尖尖的,真像一颗子弹。”这是阅读与语言表达联动的过程,更是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过程。
用好教材中的拓展点,读中引写
拓展延伸点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脚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让思维更开阔。
例如,《桂花雨》一文的学习,学生充满了兴趣,尤其是在“摇花乐”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进入文本去感受作者儿时的那份乐趣。这样的乐趣才是属于孩童最纯真年代的记忆。于是,在学完这篇文章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类似的简单而又美好的小幸福。学生写了自己童年中很多快乐的往事,用一种叙事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思念。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时机,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科学训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