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慧教研平台” 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教研
2024-04-23宋金红万琴
宋金红 万琴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互联网+”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开展协同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道德与法治课衔接教学实践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纵向衔接的组成部分。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如何促进教师一体化教研能力的提升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智慧教研平台”,我们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教研。
分析教材,筛选研究主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和生活范围。通过对小学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分析,结合教学实际需求,选定“我与家庭”领域进行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
各年级教材中“我与家庭”领域的主要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建立了纵向两学段层层递进,以“体悟亲情之爱,共建和谐之家”为主线的教学方式,确定对五年级下册“读懂彼此的心”与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
借助技术,赋能创新教研
小学和初中一体化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进行了教材研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重组,确定了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并撰写教学设计。我们借助“智慧教研平台”进行协同教研,开展系列活动,让新技术赋能教研,促进平台与教研的高度融合。
1.社区听课,精准打点
在这一环节,我们先后进行了针对教学设计文本、课堂实录的两次协同教研。
首先,打磨文本设计,为教学实施打基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后,将设计文稿传到平台的教研社区中,教研员邀请部分学科教师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参与评价的所有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可通过点赞支持老师的某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撰写评论提出教学设计中的优点和待改进点。评价结束后,教师可以看到针对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评价,并汇总出大家共同聚焦的问题。这样的评价为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
其次,观察课堂实践,为优化环节献计策。主讲教师看到社区成员的评价后,可通过平台与评价教师进行沟通,再次和协同教研组教师一起备课,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达成一致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将课堂实录再次上传到教研社区,教研员通知社区成员自主选择时间进入社区听课、评价。可以针对各个环节情感标签进行打点,并利用文字对打点的标签进行描述。评价可以精确到几分几秒的哪个资源、哪句话、哪个动作,还可同时查阅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其他相关资源,观课后寫出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
2.评价数据,明确方向
为了精准地通过数据发现不同学段教师的教学风格,了解师生互动的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理答的类型,“智慧教研平台”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相应量表,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准分析。
首先,借助S-T量表进行课堂观察分析,我们发现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的分配都比较合理,两节课都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
其次,借助提问量表,将两节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是何”“为何”“如何”“若何”四个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从问题类型分布来看,“是何”类问题较多,授课教师在教学时可再增加“为何”类和“若何”类问题,以拓展问题深度、激发学生思维。在“为何”类问题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结果再次深入设问,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
第三,对教师理答进行观察分析。我们通过数据发现,五年级课堂重复性理答17次,占比43.6%,经过逐一分析,发现这与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和小学学段的特点有关系。七年级课堂的理答中缺少对学生的提升肯定和总结归纳。在教研中,小初两个学段的教师共同提出了改进策略: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反馈理答学生,避免多次在理答中重复学生的话;不能停留在表面的鼓励理答,要说出学生为什么回答得好、哪里好。
除了常规的提问,“智慧教研平台”还对小组评价进行了分析。五年级和七年级的两节课都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在评价时,教师都做到了以激励为主,但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更加注重对结果的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小初两个学段的教师都意识到小组评价的主体和关注点应该进行调整,转向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以及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使每一个小组成员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还应适当关注小组成员的个人表现,对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互帮互学的小组成员,应给予表扬。
3.参与活动,实施评价
一体化协同教研在进行集体备课、评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教学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对参与教师实施评价。由于参与教师都会在教研社区留下自己参与活动的资料,教研员通过浏览平台的“活动参与情况”,便可以清晰了解到哪些教师参与了教研活动,具体进行了怎样的操作;通过观察评价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教师的关注点在哪些方面,以及对教学理解的深入程度等,从而对参与教师的态度、能力等进行有效的评价。
另一方面,为后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及为教研活动中的任务分配提供了依据。参与广、主动性强、表现活跃的教师,可以作为后续协同备课组长;能关注较多教学问题并能进行较深入分析的教师,可以作为协同备课的核心人员;而参与频次少,教学关注点表面化,知识构建表现比较匮乏的教师,教研员要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多种形式的调研给予指导。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