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04-22马佳
本刊记者/马佳
本刊记者:王副厅长您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发展新质生产力陕西具有先天优势和独特条件,结合我省的发展经验和成效来看,请您谈一谈陕西如何激活创新引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
王军: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陕西面临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王军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李瑜 摄
着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先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陕西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等重点创新指标排名全国前列,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探测、北斗组网、国产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均有陕西科技力量的贡献。要牢牢抓住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这个总抓手、总平台,着力在转化科创成果、壮大科创企业、强化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打通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堵点卡点,加快激活存量、吸引增量创新资源,推动科教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努力把秦创原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近年来,陕西创新推广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校招共用”引才用才、“科学家+工程师”校企合作等新机制新模式,解开了束缚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的“细绳子”。我们将持续深化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产业结构提质升级。建立完善创新链快速精准融合嵌入产业链的平台、机制和模式,推动未来产业抢滩布局、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切实走好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之路。
▷泾河新城智造创新产业园
本刊记者: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请您谈一谈该如何促进成果转化载体建设,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通“最后一公里”?
王军:针对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等堵点问题,创新推广实施“三项改革”,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一大批创新属性强、成长速度快的企业蓬勃发展、脱颖而出,埃恩束能、致知博约、砺芯慧感、氢易能源成立仅两年市场估值分别增长10倍、20倍、30倍、120倍。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深化“三项改革”,深入挖掘科技成果转化潜能,加速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工作人员在隆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工厂丝网印刷区工作
把“好成果”找出来。支持高校院所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企业技术需求,研发一批技术成熟度高、转化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对存量科技成果要加强挖掘筛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常态化遴选有潜力、能转化的科技成果。对技术成熟度较低、与市场有距离的科技成果,要鼓励科研人员多走一步,引导企业前端介入,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小试中试基地,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将“好成果”推出去。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扩量提质增效,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加快推动先使用后付费、技术托管、先投后股等举措落地落实,积极探索“全部赋权”“打包赋权”等新机制,更直接、更有效地激励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
让“好成果”能落地。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让项目与企业、投融资机构能够精准对接,并引导创投基金、产业基金与高校合作,为成果转化提供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得好”。探索“以演代评”“以赛代评”等模式,让优秀路演项目“转得快”。强化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周期服务,让好成果“能落地”。打造一批集研发、孵化、投资等于一体的高能级孵化载体,让“好成果”加速“变现生金”、培育壮大。
本刊记者: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请您谈一谈该如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我省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王军: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省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围绕国家所需、陕西所能、未来所向,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陕西路径。
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加强原创性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陕西实验室体系建设,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陕落地,强化目标导向的链式攻关、集成创新,健全开放共享和“沿途下蛋”机制,提升创新产出和技术外溢能力水平。
靶向部署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耦合。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凝炼技术攻关方向,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靶向部署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分类实施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院所主导的原始创新、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加快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动态更新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耦合图谱,完善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两张清单”,常态化举办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推进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精准对接。
建设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未来产业抢滩布局。面向未来前沿交叉领域,支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设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前沿科学中心、交叉学科中心等,探索数据驱动和场景驱动等研发新模式。探索设立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计划,前瞻布局空天动力、合成生物、前沿新材料、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开拓未来技术应用场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未来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
本刊记者: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亟须培养兼具应用能力和创新潜力的高质量科技人才,请您谈一谈应该如何着力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王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优势转化为滔滔不绝的高质量发展胜势。
在引才上下功夫。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举措,招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陕创新创业。深化推广“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依托知名高校引才优势,采取“高校聘、企业用、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方式,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建好用好引智基地、引智工作站、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试点和推广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联办”、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许可等新举措,为海外人才来陕创新创业提供更多便利。
△法士特集团西安高新厂区里的智慧物流小车正在进行物品运输
▽全省高校院所“三项改革”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果落地协议签署现场
在育才上下功夫。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全方位、全链条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梯次培养机制,让人才在实干中成长。设立“青年人才托举”“青年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专项,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推广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模式,促进各类人才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单位开展协同创新,加速先进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进程。特别是要面向科技型企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企业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
在用才上下功夫。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扩大下放立项权、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坚决破除“四唯”,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本刊记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那么在产业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在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土壤的电动修复实验
王军: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在点上突破,加快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支持科技型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开展集成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提高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供给水平。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开发,促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创新产品首试首用,在真实场景中加速技术的扩大应用和迭代升级。
抓示范引领,打造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我们将聚焦新材料、光子、氢能储能、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航空航天、现代能源、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和旱区农业、现代中医药、富硒等特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取多方共建、平台共用、人才共招、成果共享等模式,培育建设省级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通过建立省市县区园多级联动机制,推动产业聚集、政策聚力、要素聚合、项目聚焦,构建贯通“科研—中试验证—孵化—产业应用”链条的产业创新“小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尽快上体量、成规模。
促链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增材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航空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成套专用设备制造、医药和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级,支持数控机床、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更多支柱产业。推进“人工智能+”“算力+”“数据要素×”等,培育建设重点数字产业集群。
本刊记者:谢谢王副厅长为我们详细解读了陕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和具体措施,让我们对如何准确认识新质生产力、如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有了系统的了解,并为领域内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王军:很高兴能在《陕西画报》这个平台与科技工作者和创新人才队伍共同探讨,精准发力共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之路。(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科技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