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2024-04-22付殿跃李志新焦永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24年3期
关键词:点穴肠系膜脏腑

付殿跃,李志新,焦永波,赵 伟,张 温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常表现为右下腹痉挛性疼痛、腹泻、食欲不佳等,病情反复发作易影响食欲[1]。临床常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等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中医认为ML属于“腹痛”“瘰疬”范畴,乳食不节、强进饮食,积滞日久化热,热结阳明而表现为胃肠结热之证[2]。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除中药内服外,还常用中医外治法,揿针属于“浮刺”“扬刺”,使用特制小型针固定于俞穴部位皮内或皮下,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消炎止痛之功效[3-4]。脏腑点穴源自《脏腑图点穴》,通过推按点穴手法,能扩张腹部毛细血管,促进腹腔脏器血液、淋巴液循环,增强肠道蠕动,进而恢复脏腑功能[5]。目前脏腑点穴配合揿针在胃肠结热证小儿ML中应用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分析二者配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ML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河北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120例胃肠结热证M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RandA 1.0软件系统生成随机数字,按照1∶1 ∶1将患儿随机分为点穴组、揿针组、联合组,每组4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ML诊断标准[6];符合中医胃肠结热证诊断标准[7],主症为腹部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次症为手足心热、小便黄赤、口渴喜饮、烦躁不安;近2周有肠道感染病史者;非急性感染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肝脏、泌尿、免疫、血液等内科疾病者;精神类病史者;呕吐或泄泻严重所致脱水者;局部皮肤感染、破损者;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伴有外科急腹症者;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本研究经河北生殖妇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件号:20210002),且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3组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3组均给予头孢克肟颗粒(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28)1.5~3.0 mg/kg口服,2/d;利巴韦林片(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18)10~15 mg/(kg·d)口服。

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揿针组予以揿针治疗,选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常规消毒后,用揿针(0.22 mm×0.5 mm)分别贴于穴位,留针24 h后揭除,间隔24 h后再次治疗,埋针期间需按压,每次操作1 min,4/d,连续治疗7 d。

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点穴组予以脏腑点穴治疗,主穴为阑门、建里、气海、带脉、章门、左梁门、右石关、巨阙,配穴为天突、璇玑、华盖、上脘、中脘、彧中、阴陵泉,操作方法:1)按压巨阙穴,按揉阑门穴;2)右中指按揉建里穴;3)左拇指按压右石关穴,左中指按压左梁门穴,右手旋转推按气海穴直至气通;4)按压阑门、水分之间部位,左拇指、右食指、右中指分别按压腹部两侧带脉,并向里拢拨,直至阑门跳动后放开带脉,左拇指按压巨阙穴并保持不动,以章门穴为起点,向右下方推揉3次;5)右拇指按压右石关,以旋转推按后拧拨3次,左无名指扣压天突穴,左中指扣压璇玑穴,左食指扣压华盖穴,右中指按压巨阙穴后推按;6)左中指、左食指按压巨阙穴,右食指按压上脘穴、右中指按压中脘穴、右无名指按压建里穴,并旋转推按,以气通为度;7)重复第1)、3)式内容,同时右中指按压气海穴,右无名指、右小拇指分别蜷起,依靠少腹从右侧缓慢压推至正面,右中指、右食指分别蜷起后翻压少腹,从左少腹缓慢压推至正面,使用手背向下压推至关元;8)左手、右手分别提起建里、气海,反复提放3次;9)左拇指、左中指分别扣压彧中,右食指、右中指分别由巨阙穴推压至阑门穴,连续3次,然后分别拨开阴陵泉;每次操作40 min,2/d,连续治疗7 d。联合组予以脏腑点穴联合揿针治疗,具体操作同揿针组和点穴组,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未见增大淋巴结,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95%;显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增大淋巴结缩小≥7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70%~<95%;有效为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增大淋巴结缩小50%~<7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30%~<70%;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增大淋巴结缩小<5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30%[8]。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按照无、轻、中、重度分别计分,主症分别计0、2、4、6分,次症分别计0、1、2、3分,分值越高则症状越严重[9]。

3)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参数:使用SSA-680A彩色超声诊断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分别检测3组淋巴结横径、淋巴结纵径。

4)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G: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3组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后取血清。使用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试剂盒)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采用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G(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

5)肠道菌群: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3组清晨粪便1 g,10倍稀释后离心处理10 min,取上清液,采用滴注法接种于培养基上,观察菌群选取乳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并计算每1 g粪便湿重内菌群CFU对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

3组治疗前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参数

3组治疗前淋巴结横径、纵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淋巴结横径、纵径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参数比较

2.4 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

3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3组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比较

2.5 免疫球蛋白A、G

3组治疗前免疫球蛋白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免疫球蛋白A、G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升高幅度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升高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3组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免疫球蛋白A、G比较

2.6 肠道菌群

3组治疗前乳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乳杆菌及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升高,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乳杆菌及双歧杆菌升高幅度、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下降幅度均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升高、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3组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肠道菌群比较

3 讨论

ML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等有关[10]。《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邪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致腹痛;里热津伤、痞满燥实、热结肠胃,肠腑失于传导;或气滞血瘀,痰食湿热互结、脾失健运,而致气运脉络受阻,故见腹痛胀满拒按,治疗应以通腑泄热、祛瘀散结、行气止痛、调畅气机为原则[11]。

揿针可协调脏腑、扶正祛邪,脾俞、胃俞乃五脏六腑之精气所在,刺激后可调节脏腑气血,增强脾胃运化、振奋脾胃正气;刺激足三里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中脘穴乃胃之募穴,刺激后可理气止痛[12]。现代研究表明,揿针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可参与机体免疫调控[13]。脏腑点穴可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功能,刺激阑门穴可调畅气机、祛瘀泄热;建里、章门穴可开通胃气、升清降浊,配合上脘、中脘等,可促使脉络气通、活血散结;气海穴可益气通阳、培元补气;带脉穴可通调气血、温补肝肾、健脾利湿、祛瘀止痛;左梁门穴可和胃消滞、健脾调中;右石关穴可攻坚消满、调理气血;巨阙穴可疏肝理气、通经活络、宽胸止痛、和胃降逆,分别刺激上述穴位,可发挥清热化瘀、补益脾肾、理气消痞、行气活血、和胃止痛之功效[14]。本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脏腑点穴可抑制炎性递质释放,促进局部病变组织修复,调节中枢病变局部神经介质,进而发挥镇痛作用,并可通过调理人体气机,增强内循环,进而促进人体自愈[15]。揿针贴敷于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可调节胃肠功能紊乱[16]。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ML的影像学依据,可通过淋巴结横径、纵径等监测ML治疗效果[17]。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组淋巴结横径、纵径下降幅度高于点穴组、揿针组,提示联合治疗可促进淋巴结缩小。

病毒、细菌等侵入机体后,肠系膜上淋巴细胞可清除病原体,而淋巴细胞增殖可导致局部淋巴结增大、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腹痛。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是临床常用炎性指标,其水平升高可加重机体炎症反应[18-19]。本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其降低幅度大于点穴组、揿针组。原因可能在于揿针、脏腑点穴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病变黏膜修复,进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20-21]。免疫功能低下可增加病原体侵入概率,肠道感染发生后病毒、细菌等进入淋巴结,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促使局部淋巴结增大[22]。张琳琳等[23]研究表明,揿针治疗肝郁脾虚证小儿ML,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本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免疫球蛋白A、G水平。这是因为联合治疗可诱发机体分泌免疫调节物质,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及内环境酸碱平衡,以此减轻机体免疫损伤。病原体进入淋巴管后可增加肠道通透性,打破肠道菌群平衡,促使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失调,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损伤[24-25]。本研究中联合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点穴组、揿针组,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低于点穴组、揿针组,提示联合治疗可维持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分析原因可能为联合治疗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肠系膜淋巴结血液供给,促使胃肠动力恢复,进而改善肠道内环境[26-27]。

综上所述,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ML,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肿大淋巴结缩小,并可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态。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同时需开展动物实验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点穴肠系膜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葵花点穴手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