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农带农视角下安化县黑茶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2024-04-22肖琼芳吕小艳

南方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安化县茶园茶叶

肖琼芳,吕小艳

(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2.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5)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古朴神韵的安化黑茶最为出名。

自2006年以来,安化县全面推进黑茶产业,大力培育“安化黑茶”特色品牌。经过16 年的倾心打造,全县茶园面积从2006 年的0.56 万hm2,发展到2022 年的2.4万hm2;全县黑茶茶叶加工量从2006年的0.4万t发展到2022 年的8.6 万t。茶产业综合产值从2006 年的不足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38亿元[1]。

2022 年,安化县茶叶税收近1.5 亿元,成为中国茶叶税收第一县,黑茶已成为安化重要地标和支柱产业。安化黑茶产业经历持续快速发展以后,面临着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服务乡村振兴等更宏伟的新目标与新使命,需要从产业联动、联农带农等视角回顾总结,以实现新一轮的更高质量发展。

1 存在的不足

1.1 黑茶质量控制机制还不完善

1)标准化茶园比例偏低。为了确保茶叶原料质量,必须从安化黑茶自身的特点入手,在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进行土壤调查和检测、扶持良种茶苗选育繁育、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开展标准化高产茶园建设。然而,目前整个安化黑茶的原料供应来自于标准化茶园的茶叶所占的比例依然较小。很多茶农并没有真正按照标准化建设流程进行茶叶的种植养护,导致茶叶原料质量提升受限。而一些中小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没有投资建设自己的茶园基地,依然大量从零散农户手中收购茶叶,导致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2]。

2)茶叶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根据安化县茶叶协会制定的标准,黑毛茶按照采摘时间的先后和外形特征可以分为五级16 等,具体包括一级(1—3 等)、二级(4—6 等)、三级(7—11 等)、四级(12—16 等)。其中,每年四月中下旬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两叶或三叶初展的特级茶叶和一级茶叶产量较少,市面上大多数黑茶产品都是二级、三级品质的茶叶。由于高品质茶叶产量的短缺,导致高品质的顶尖级黑茶产品产量规模始终无法突破。

3)农业科技应用范围较小。目前,安化黑茶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农业科技应用范围还需要拓展。主要表现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土壤测量、种苗繁育、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大多数采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技术水平,互联网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等新技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应用不足。

1.2 黑茶市场竞争力整合不够

近年来,安化黑茶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与品牌知名度快速提高,但若以品牌价值来衡量,与目前国内知名茶叶品牌相比,产业发展各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之一,是安化黑茶在营销上没有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不能在黑茶市场上建立起一个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消费群体,造成了安化黑茶的总体品牌价值和产值受限,成为其产业发展的瓶颈。

1)对品牌的广告投资不够大。安化茶叶产业内的企业虽多,但大都是生产和销售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的中小型企业,对其品牌的宣传投资很少,致使大部分安化黑茶公司自主品牌不为国内消费者所熟知[3]。

2)安化的黑茶产业中,有40 多个品牌的黑茶。但产业内的品牌实力总体上比较零散,名牌较少;真正为国人所熟声名远播的黑茶却寥寥无几。虽然当前安化黑茶业已形成了众多的公共品牌和自有品牌,但缺少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龙头品牌的引领,使得安化黑茶业的总体竞争力很难得到显著提高[4]。

3)许多安化黑茶企业虽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但由于缺少成熟的经营管理和精细的包装,附加价值不高,很难成为知名的品牌。许多企业打着“安化黑茶”公用品牌的旗号,为争得市场份额,有时存在不良竞争现象,影响了整体营销效益。

1.3 黑茶产业联动深度不足

黑茶企业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但是,当企业遇到较大的风险,或企业和农民之间出现矛盾,农民往往无法获取应有的权益,甚至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1)当前较为常见的组织形式是“龙头企业+农户”。然而,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仍然是依靠购销合同来对双方进行约束,双方没有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的约束机制,在市场信息把控方面,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大企业过于依赖。如果企业出现亏损时,他们会为了自身的当年经济利益而牺牲合作农户利益。因此,在“龙头企业+农户”的这种组织形式中,很难让农户获得整合产业的利益。所以,无法形成一个共享利益、共同承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购销合同在遇到风险的时候,这种协议就会立即失效,随时都有可能被解除或终止。

2)大部分农户缺乏良好的组织能力,他们往往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对于合作组织的认识。一些农民认为,加入合作社往往只是一个形式,对自己没有实质帮助,导致融合程度不高。

3)联农带农带动方式相对单一,产业链条相对狭窄。安化县黑茶产业的产业链条主要由黑茶种植、采摘、制作、销售等环节组成,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于黑茶销售,黑茶产业的发展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支撑,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该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黑茶生产和销售,其他相关产业的贡献相对较小。

1.4 黑茶产品链价值挖掘不够

安化茶业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受到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形成灵活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不仅有助于茶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而且还能够极大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然而,该方法的应用却面临许多挑战。

1)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消极效应日益严重。随着安化黑茶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茶企在建设多个茶园时,由于缺乏对基础茶园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了解,造成了原料品质的下降。

2)对行业中介机构的法律定位不明确。当前安化黑茶“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由茶业合作社和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承担。这一类型的企业,其治理结构较为松散,法律地位也不明确,难以作为一个平等的市场主体来参与市场竞争。

3)效益分布不均。当前,安化县标准化茶园的经营主体以合同农户为主,其在全产业链中的收益与茶叶的品质、产量等关系密切,而与茶叶的市场价变化关系不大。从根本上说,黑茶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签约农户关系仍处于“收购—出售黑茶原料”简单关系,还没有形成深层合作伙伴关系。农户处于黑茶产业链的较底层,获得的产业收益比例相对较低,产业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

1.5 黑茶标准化生产科技投入不足

1)农业基层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稳,存在一定程度短缺。安化县近几年来,经过几次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被调离,使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与规模难以满足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

2)目前的黑茶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整体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这与农民对黑茶种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要求不相适应。

3)农技推广制度不健全。当前安化县许多乡镇都没有专业的茶园,受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茶园技术的培训往往针对性不强。另外,对安化黑茶的技术培训与推广,由于体制与资金的缺乏,也限制了推广工作的开展。

2 对策建议

2.1 生产创新,筑牢黑茶质量安全屏障

合理配置生产资料。名牌的创建依赖于其质量,而质量的优劣又依赖于原材料的质量。安化黑茶地域特征明显,大多数安化黑茶的原产地都在安化雪山周围,所以可以通过强化原产地的建设和管理,来保证原产地的黑茶质量。除了这些,安化黑茶大部分都是用云台大叶做原料,但在生产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将云台大叶和其他茶叶的成分混合在一起[5]。当前,安化黑茶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高端客户群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企业要从原材料的管理入手,加大茶叶生产力度,保证原材料和茶叶的质量。

深化产业合作。当前,大多数黑茶企业采用的是“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就是黑茶的原料来源于从农户采购,或者是承包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这给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必须要有企业和农户的友好合作才能实现。同理,要想确保黑茶产品的高质量和高产量,并实现稳定生产,就必须对茶园的生产资料进行合理配置,对茶园进行标准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茶园生产的规范性和产品的安全性。

黑茶是一种食品,它的生产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要有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清洁,要将以机械化渐渐取代人工生产和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生产场所、储存场所和生产产品的清洁卫生。应推行标准化的采摘和制作过程,这样既可保证食物的安全,又保持了传统的生产技术。

2.2 文化创新,打好“黑茶源头”优势牌

湖南黑茶起源于唐代,曾经被当作贡茶献给宫廷,可见其珍贵程度。黑茶历史悠久,湖南的各种古茶楼、石碑、茶马古道,这是前人留下的财富,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要充分利用以上优势,通过建造“黑茶”文化博物馆等方式,把黑茶文化的特点传播开来,将茶文化变成了一种艺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竞争力,带动黑茶产业和市场营销。黑茶业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要把黑茶品牌与黑茶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更大的文化价值,重视提升其文化品位,增强其魅力,从而使其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

1)可考虑建立一个以安化县茶业协会为主导,各大茶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共同参与的“安化黑茶”品牌营销联盟。以该品牌营销联盟为抓手,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品牌宣传、营销渠道、加工技术、原材料供应等,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要采取统一的营销战略,包括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品质管理、统一质量控制、统一市场营销、统一企业管理体系等,以此来拓展安化黑茶的市场份额。

2)要为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安化有许多传统的茶文化,也有许多与黑茶生产、加工有关的历史遗迹,要想进一步提升安化黑茶的品牌,就应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建立起一个品牌传播平台。

3)应该利用多元化的渠道,如召开论坛、文化节、展销会,让安化黑茶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借鉴云南普洱茶的网上营销模式,建立安化黑茶的官方网站,把安化黑茶的茶文化、产品、企业、贸易等信息推广至国内外,从而增强安化黑茶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认同感。为了更好地保护安化黑茶的品牌形象,还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明确安化黑茶的使用范围和评价标准,同时建立“安化黑茶公共品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以确保安化黑茶的安全和有效地传播。

2.3 业态创新,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1)利用黑茶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联农益农机制模式。要处理好连带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在产业致富工程中,当地企业和当地的合作伙伴是主要的援助对象,当地的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也是主要的援助对象。黑茶产业作为当地一个致富项目,就是既要使农民从经济上增收,又要培养其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最后成为可以独立经营的个人。提高他们对生产管理、运输物流及网络电商等技术手段运用,从而将不同的农户连接在一起,使得各个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个覆盖安化县的黑茶网络。为了更好地促进政府与基层农民之间的沟通,可在重点种植区和主要企业中建立专门的联络点,以便更好地传达政策信息,解决农民的需求和难题。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茶叶龙头企业角色作用,通过承包或加盟的方式,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

2)要丰富联农带农途径,深化利益联结。仅凭单纯的利益关系,无法保证联农带农项目的持久有效实施,尤其是在帮助主体和受助者之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扶持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促进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要积极支持农户,并在前期给予一定的利益,帮助他们成长为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当地的合作伙伴,增强农户与企业的关系,建立一个高效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与企业的交流效率。而农户集体在发展自身的时候,也要积极地对当地企业进行支持,从而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地的合作社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展到黑茶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从而发展出一系列的附加产业,为当地群众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3)政府要积极参与完善黑茶产业联带相关制度,让帮扶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更加稳定。当地政府应构建相应的违约处罚机制,增强农户与救助对象的合同意识;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指导意见,使得产业扶贫合同、协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除此之外,要避免地方性政策的随意改变,使茶叶农户和企业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4 传播创新,打通品牌“最后一公里”

安化黑茶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产品,要想真正走向产业化和标准化,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因此,安化县各级政府应该围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加大对黑茶产业的投入,促进黑茶产业的发展。

1)可按照茶叶产量等级,划拨专项财政支持基金,以投入安化黑茶业的良种选育、采摘圃基地的建设、技能培训及市场开拓;同时,还可以提取资金,以投入安化黑茶的研究开发,提升安化黑茶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还可定期评选奖励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员。

2)应建设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股份制改革、出租、发包等方式,让更多的茶园主要从事生产,集中优势资源,从而形成优秀品牌。为了促进“安化黑茶”认证的实施,应充分发挥行政、产业等部门的职能,帮助促使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实行集约化生产。

3)应健全茶园基地建设的奖励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散状茶园,根据每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向当地的茶叶管理部门提交申请,给予适当的补贴与扶助。应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茶叶基地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进度缓慢、标准不高的乡镇,要及时进行整改,并严格追究责任,从而形成一个能够让茶企、茶农、茶商三方共同受益的新型合作方式。

2.5 管理创新,促进标准生产迭代升级

1)要强化对企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为了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由县级、市级政府牵头,为中小茶园提供技术支持。可定期抽调各乡镇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成立专家团队,前往各个乡镇、村组,从规划、耕作、栽培、养护等各环节,为当地的茶叶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可探索建立市级的茶叶研究机构,以研究开发更具创新性的包装,扩大市场,推广茶旅游文化,并且全面探索茶叶的历史、文化、产品品牌和市场,以更好地提升安化黑茶的质量,为安化茶工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2)要加强黑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与市场的变化,积极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的茶叶新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节能增效为动力,以技术革新为动力,以质量提高为动力,以振兴企业。在生产方面,要加强对茶苗利用效率和成活率的研究,建立廉价、高产的茶园,培育新品种,制订和开发新的名茶标准。

3)要强化黑茶叶的标准化生产,确保黑茶叶的原材料品质。对安化县的14个主要茶叶乡镇,如马路镇和江南镇,建立标准化的茶叶加工厂。对已建有13.3 hm2以上规模的产茶村和高产茶园基地,要建立规范化的黑茶初级加工车间,鼓励茶企采用订单式的生产方式,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以确保黑毛茶的原材料供应充足,保证茶叶的品质安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 “六位一体”的黑茶产业数据体系构建探究

经历快速持续发展以后,当前安化黑茶产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新业态,以适应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新要求和新使命。为此,可从市场需求调查、产业链调研及茶叶质量评估等6 个方面,建立自身的产业数据体系,以实现新一轮的更高质量发展,如图1 所示。

图1 安化黑茶产业数据体系“六位一体”构建

1)市场需求调查数据。通过市场需求调查和消费者问卷调查,获取国内外市场关于黑茶产量需求、消费趋势、价格敏感度等方面的数据。多方位了解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黑茶产品的偏好、购买习惯和消费心理,为优化安化县黑茶产业提供市场导向。

2)产业链调研数据。立体收集安化县黑茶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包括茶树种植面积、产量、产值、质量指标等。了解茶叶生产环节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情况,以及加工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全面了解产业链数据,找出黑茶产业优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潜在的机会,为后续市场扩大、产业提升做有力数据支撑。

3)茶叶质量评估数据。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和评价体系,对安化县黑茶进行品质评估和质量检测,包括茶叶的外观特征、色泽、香气、口感等指标的定量化评价,并建立茶叶品质标准。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安化县黑茶的质量水平,为优化产品品质提供科学有力依据。

4)生态环保监测数据。通过调查和监测,获取安化县黑茶产区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情况、气候条件等生态环境数据。了解茶树生长的环境背景和生态要求,为制定生态保护和合理种植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收集黑茶产区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测数据,确保黑茶产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5)经济效益评估数据。与专业经济指标监测企业合作搭建经济效益评估体系,包括黑茶茶叶产量、年均销售收入、就业岗位的增幅等方面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安化县黑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了解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程度,为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提供支持。

6)政策法规规范数据。全方面收集黑茶产业相关福利政策、法规和标准文件,包括黑茶茶叶质量标准、种植和加工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政策、行业销售规范等数据。充分了解政府对黑茶产业的支持政策和法规法纪要求,为优化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性意见。

4 结语

安化黑茶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在我国茶叶市场中已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并具有很强的行业竞争能力。当前,安化黑茶产业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下,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要把“文化”和“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数字化为依托,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打造良好的口碑,通过品牌与质量的互动,在中国茶业第一方阵中发挥出更强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安化县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唐宋时期安化峡、安化县及安化镇位置考辨——兼谈秦汉时期的鸡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