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桉树不同种植密度对生长的影响试验
2024-04-22黎槐
黎 槐
(武宣县武宣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武宣 545900)
桉树具有速生特性,且适应性较强、种植效益较高,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在保障我国木材供应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1]。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3.33 万hm2,超过全国桉树种植总面积的1/2;桉树活立木蓄积量1.86 亿m3,占广西商品林总蓄积量的26.5%,为国家木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桉树种植过程中,生长情况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通过对种植密度的科学调整,能够对林地空间结构进行改善,使其拥有更好的土壤养分、光照等条件,促进桉树健康生长,也是促进桉树增产提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桉树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选择种植密度,实现桉树大径材培育的目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位于武宣县,地处广西中部、来宾市东南部,地理坐标北纬23°19'~23°56',东经109°27'~109°46'。武宣县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541.5 h,年日照率为35%,年平均气温21.3 ℃,年平均降水量1 243.6 mm,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可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试验中,选择3 块试验地开展试验,面积均为1 hm2,坡度<25°,排水良好,土壤类型为弱酸性的砖红壤。3 块试验地地力差异不大,均为中等级别,其中速效钾含量为50~100 mg·kg-1,有机质含量为10~20 g·kg-1,速效磷含量为5~10 mg·kg-1,碱解氮含量为60~90 mg·kg-1。3块试验地除种植密度不同,整地方式、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营林管理等方面均一致。
1.2 试验材料
本试验中,选用的桉树品(系)为DH32-29,桉树苗为组培轻基质苗,且苗干通直、根系完整,不存在病虫害问题,苗高>20 cm,地径>0.15 cm。
1.3 试验设计
种植桉树前,做好林地整理工作,为桉树生长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桉树幼苗成活。具体应将试验地中存在的杂草、灌木等植物全部清除,杂草高度不可高于15 cm。以上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扒带,清理出种植带,宽度为1 m。并采取深耕深翻的措施,确保林地土壤具有良好的疏松度,促进桉树根系生长,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翻耕深度为32 cm 左右。基肥施用环节,应用穴施法开展施肥工作,施加氮磷钾复合肥与完全腐熟的粪肥,施入量分别为60 kg/667 m2、1 500 kg/667 m2。
定植时,3块试验地采取不同株行距,即试验地1的行株距3 m×3 m,74 株/667 m2;试验地2 的行株距2 m×3 m,111 株/667 m2;试验地3 的行株距2 m×2 m,166 株/667 m2。造林当年首次除草后,开展第一次追肥工作,施入桉树专用肥与尿素,施入量分别为250 g·株-1、100 g·株-1,选在距植株上方30 cm 的位置,挖出深度为15~20 cm 的施肥沟。随着树体生长,施肥量逐渐增加,连续追肥4年。
1.4 测定指标
测定5 年生桉树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量、冠幅、单株干重生物量、林木保存率、病虫害发生率、断梢率、断干率、风倒率、风斜率,从而获得3块试验地中的桉树生长情况。
1)平均树高。使用测量杆、测距仪等,选取一条基线,从基线起点测量至大树底部,随后再从底部测量至树冠顶部,相加两个测量值,获得树木高度后计算平均高度。
2)平均胸径。借助轮尺,选在距地面1.2 m 处,测定植株胸径,随后进行平均胸径计算。
3)材积量。获得树高及胸径后,通过公式(1)计算单株材积量:
式中,V 为单株材积,m3;D 为胸径,cm;H 为树高,m。
4)冠幅。通过投影法对冠幅进行测量,借助皮尺测量直径,随后对树干投影长度进行测量,通过计算得到投影与真实长度的关系;随后测量树冠投影宽度,对真实树冠宽度进行计算。
5)单株干重生物量。在各试验地块(避开林地边缘)选择标准植株,从茎基部剪断(茎、叶、枝条应保持完整),将砍伐好的树木等分成一定长度的段,将其放置于75 ℃的环境下烘干至恒重,经过称重,获得单株干重生物量。
6)林木保存率。按照公式(2)计算林木保存率。
式中,N为林木保存率,%;P为小班单位面积林木树种保存株数,株;M 为小班单位面积林木树种造林总株数,株。
7)病虫害发生率。重点了解桉树青枯病、桉树纹枯病、桉树焦枯病、白蚁、蛴螬(金龟甲幼虫)、小地老虎等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病株占总株数比例即为病虫害发生率。
8)断梢率、断干率、风倒率、风斜率。通过实际检查,了解桉树断梢、断干、风倒、风斜情况,其中断梢表示2/3 树高位置断干,存在部分断枝;断干表示低于2/3 树高位置处存在断干;风倒表示树干同地面的夹角小于30°;风斜表示树干与地面夹角不低于30°。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通过Excel 2007 及SPSS 20.0 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武宣县桉树生长的影响
通过表1 数据可以发现,不同种植模式下,桉树生长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试验地2 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量、单株干重生物量、林木保存率最佳,其次为试验地3,最后为试验地1。桉树冠幅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试验地1 的冠幅最大,试验地3 的冠幅最小。可以得出,种植密度设定在行株距2 m×3 m、111 株/667 m2,更有助于桉树生长,可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桉树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武宣县桉树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
从表2 数据中可以看出,种植密度不同时,桉树病虫害发生情况也会存在差异,试验地1 的病虫害发生率最大,为31.47%;试验地2 的病虫害发生率最小,为22.25%。说明在试验地2 的密度条件下,桉树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强。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桉树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武宣县桉树抗风性的影响
通过表3 数据可知,种植密度不同时,桉树抗风性能有所不同。断梢率、断干率、风倒率、风斜率排序均为试验地1>试验地3>试验地2。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林分结构与生产力会受到林地中林木数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当林地种植密度小时,林地空间较大,因此不具备良好的抗风性;而林地种植密度过大时,林木竞争大,生长不良、植株瘦弱,抗风性也较差。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对桉树抗风性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桉树属于我国较为重要的速生树种,在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2]。在桉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桉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一些地区实施了限桉令,对桉树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积极调整桉树经营模式,设定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大径材培育,已成为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手段[3]。为促进桉树丰产高产,较多营林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桉树生长特性研究工作,不过大多是从技术层面进行研究,如施肥技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对种植密度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武宣县位于我国西南部,在亚热带气候的影响下,桉树种植易受到台风侵袭,若桉树林不具备较强的抗风能力,则易出现折断株、病株等问题,会对桉树大径材培育产生影响。
合理设定桉树种植密度,有助于提升桉树生长质量,提升桉树林抗风能力。周巧青重点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尾巨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显示最佳种植密度为1 250 株·hm-2,最佳施肥量为0.5 kg·株-1[4]。雷定战等重点研究了桉树生长与不同造林密度与追肥次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按照1 650 株·hm-2的密度种植桉树时,生长质量更好[5]。
本研究中,选择3 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2 m×3 m 的行株距条件下,桉树能够获得更高的生长质量,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量等指标表现更优,病虫害发生率更低,抗风性更好,值得推广应用。当然,桉树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要真正实现桉树丰产丰收,还应注重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科学开展,真正培育出高质量的桉树大径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