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美术活动底蕴
2024-04-22李旺
李旺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在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背景下,促进传统文化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融合非常必要,也具有深远意义。作为美术教师,理应强化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借助丰富而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底蕴,让美术活动更有厚度和深度,在促进儿童美术素养发展的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提高融入价值认知,培养行动自觉
当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传统文化融入现状不容乐观,不少教师对传统文化对美术活动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提高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认知,充分认识到传统优秀文化在丰富美术活动内涵、激发美术活动创意和奠定文化自信基础等方面的价值,以提高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
一、丰富美术活动内涵
当前,幼儿园美术活动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活动内涵缺乏底蕴。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美术活动,将有助于丰富美术活动内涵。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将从多个方面展示人们的艺术、饮食、民俗和节日文化,让美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美术活动将突破教材束缚,与多个领域进行交叉融合,植根于传统优秀文化,赋予美术活动以厚重的文化内涵。
二、激发美术活动创意
当前,社会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美术活动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激发儿童美术活动创意。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美术活动无疑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借助丰富而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儿童文化视野被打开。儿童借助不同的文化艺术作品,将从富有创意的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从而激发儿童美术活动创意。
三、奠定文化自信基础
提升文化自信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幼儿园教育具有启蒙作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将有助于增进儿童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丰富幼儿文化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加深儿童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提升儿童民族自豪感,促进儿童文化品质发展。
坚持多元融入原则,提高融入效应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坚持教育性、批判性、发展性和体验性等多元融入原则,提高传统文化融入效应,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赋能美术活动。
一、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具有启蒙性特点,直观关系着幼儿教育根基。美术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肩负着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使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需要基于幼儿全面发展和幼儿园育人使命,坚持教育性原则。传统文化要有助于提高幼儿园育人实效,提高美术活动效能,成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批判性原则
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意在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育人品质。然而,传统文化受时代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加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将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坚持批判性原则,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美术活动的赋能作用,才能使幼儿从传统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发展性原则
时代在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因此,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需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不能固守常规,而应根据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要取其精华,提炼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基于美术活动的时代感和儿童所处的时代,让传统文化元素和时代元素有机结合,在融合时代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和创新。
四、体验性原则
幼儿与其他学段的儿童不同,他们知识基础薄弱,也缺乏必要的学习经验和阅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需要坚持体验性原则,对抽象的文化元素进行“包装”,使抽象的传统文化变得直观、形象起来,使之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儿童能够充分经历传统文化和美术活动过程,用自己的方式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并借助传统文化优化美术活动,借助美术语言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构建立体融入路径,赋能活动增效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美术活动不是将文化简单、粗暴地植入美术活动,而是需要教师确立系统化思想,构建立体化融入路径,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传统文化对美术活动的赋能效应。
一、开发传统文化资源,萃取美育活动元素
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需要足够的资源作为支持,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萃取美育活动元素,以提高美术活动的文化情味,增添更多文化情味。
第一,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是民间生活的一面镜子,对于儿童了解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可以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资源,为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有趣、新奇的活动资源。如结合社戏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引领儿童以社戏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通过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增进儿童对古代人们生活的了解,也感受先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二,饮食文化资源。民以食为天,在长期的饮食过程中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既揭示出人们对美食的探索,也折射出民众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发饮食文化资源,如结合美工制作活动,在包饺子、包子等活动中,引领儿童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美食,感受中华民族美食高超的烹饪技术,以及人们对养生食物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不断追求,
第三,传统节日资源。在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中,我国形成丰富而富有序列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节日文化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传递出人们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活动开发传统节日资源,如结合元宵节开展美工主题活动,让儿童了解各式各样的花灯,包括花灯造型、材料、制作工艺、发展历史等。通过传统节日资源,给儿童创造深度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机会。
基于美术活动的文化资源开发应讲究系列化、系统化和层级化,与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机对接,要符合不同学段特点,与儿童美术认知水平高度一致,避免文化资源开发脱离学情。
二、构建艺术文化环境,营造美育活动氛围
美术活动离不开环境支持,教师应基于美术活动开展需要,构筑富有文化情味的艺术文化环境,营造美育活动氛围,让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以提高美术活动实效。
第一,打造园所文化墙角。墙角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路,教师可以基于传统文化和美术活动融合需要,打造富有文化韵味和美育元素的墙角。如利用幼儿园楼道和教室外面的墙壁,结合当下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通过非遗长廊,展示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等。通过文化长廊,既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激发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又让儿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激发儿童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第二,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是孩子们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对于促进儿童发展、激发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基于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的需要和幼儿园艺术活动开展的需要,建设富有文化气息的班级文化环境。如在班级张贴传统剪纸,在教室摆放孩子们美术活动中制作的古代桥梁、古船摆饰等。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应注重动态化,可以根据美术活动主题、传统文化主题等,让班级文化不断变化,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给儿童美术活动提供有益的创意和灵感。
第三,开辟课程化创意坊。当前,不少幼儿园为了提升办园品质,纷纷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美术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借助校本课程建设之契机,开辟基于美术课程的创意坊。创意坊坚持以文化为内核、以美术活动为载体,给儿童创造一个释放创意的空间。如基于民间木偶、皮影戏等为对象,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意坊。儿童以木偶、皮影戏为对象,开展绘画、表演等活动。结合美术创意坊活动,穿插民间特色工艺与工艺文化交流、展示活动。通过创意坊环境,培养儿童兴趣爱好,激发儿童美术创意,加深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校本课程也获得充分绽放的机会。
第四,建设美术特色区域环境。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教育实施的基本理念,它迎合儿童喜欢游戏的认知特点。教师应根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开展需要,注重建设富有文化气息的美术特色区域环境,给儿童美术游戏活动提供场所。如结合当前申遗活动,建设特色化美术非遗区域。非遗区域建设时,应打破教师单一化主体现象,鼓励儿童、家长参与非遗特色化美术游戏区域建设,收集有关非遗的资料,设计富有童趣的非遗图画、绘本等。既营造浓厚的美术区域游戏氛围,又提高儿童非遗认知,让儿童从小就立下肩负传承和创新非遗的志向。
三、捕捉传统文化契机,丰富美育活动体验
美术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凸显儿童主体地位,捕捉传统文化融入契机,让儿童获得丰富的美育活动体验,也促进传统文化向儿童文化素养、美术素养转变。
第一,依托课程游戏。课程游戏是实施美术课程教育的主要渠道,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需要发挥课程优势,抓住课程游戏契机,让传统文化和美术活动有机结合。课程游戏活动要注重形式多样化设计,让传统文化以趣味化形式呈现给儿童,让儿童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如围绕地域建筑文化,可以开展美术建构游戏活动。以富有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为对象,引领儿童开展结构化的美术区域游戏。儿童要完成游戏活动,需要深入了解建筑群,并体会建筑群的文化内涵。在把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再开展建构游戏活动,以显性的美术语言呈现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二,开展亲子研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也广泛地存在。儿童要深入接触传统文化,不能单一化地从课堂获取,需要引领儿童“走出去”。亲子研学是一种有效途径,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时可以基于传统文化融入需要,开展适当的亲子研学活动,引领儿童在研学中广泛接触传统文化,激发儿童美术创意。如在家长陪同下,引领儿童走进古街、民间作坊、古遗址等场所。在研学过程中,让儿童参观古街、访问老人,从而对古街文化获得深刻认识。通过参观民间作坊,让儿童与民间艺人交流,获得真切感受;通过参观古遗址,让儿童对所处环境获得进一步了解,增进儿童对地方文化的情感。
第三,融入美术实践。实践是促进传统文化和美术活动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儿童文化素养和美术素养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基于美术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开展富有文化情味的美術实践活动,给儿童创造更加广泛的体验机会。如基于皮影戏的实践活动,可以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解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艺术。进而,让儿童用废旧纸板进行美工制作,制作出富有时代感的皮影。进而,组织孩子们开展义演活动。通过美术艺术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并借助义演活动促进孩子们社会性发展。
总之,幼儿园美术活动是提高儿童美术素养的重要形式。美术活动要持续走向深入,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束缚,主动与传统文化融入,使之植根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融入需要从转变教师认知入手,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和美术活动融合的价值认知,遵循多元化融入原则,并拓展融入路径,丰富美术活动资源,引领儿童在富有文化情味和审美情趣的环境与活动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