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以来红色文化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传播

2024-04-22蔡子鸣

三角洲 2024年8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抗战新疆

蔡子鸣

1917年红色苏维埃政权推翻俄国资产阶级政权后,以马列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开始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传播,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救亡图存的思想,他们利用地缘优势,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俄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情况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大变动。

红色文化在西北的传播主体

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在西北传播的推动者是第一批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国新疆和俄国接壤,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新疆地区的通商权,且俄国政府还在新疆首府建立大使馆,设立办事处。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国内急需大量劳动力,新疆地区一大批维吾尔人前往俄国在农场或工厂中工作,他们受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教育,这些人回到新疆后将社会主义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新疆。

由于西北地区政局不稳定,军阀林立,统治者更换频繁且守旧气息很重,所以早期红色文化的传播都是秘密进行的,多是中苏两国边境居民通过口头传递,极少数是依靠杂志、报刊等纸质媒介传播的。虽然红色文化受众有限,传播形式单一,但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西北地区还是产生了巨大作用,以新疆地区为例,在这些进步分子的影响下,“1918年近两千名学生、教师、工人、职员在伊犁市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反对剥削压迫的口号”。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西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埋下了红色的火种,激发了西北各地区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决心,为今后陕甘宁革命边区的建立和红色文化在西北大范围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长征胜利后进步分子传播红色文化。1936年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陕甘宁革命边区为中心,向新疆、蒙古、山西等地派遣先进知识分子和中共党员,他们肩负着传播红色文化、扩大红军革命基础、壮大根据地的重要责任。

1934年,共产国际就开始派遣代表前往新疆地区,他们组建反帝会培养一批干部,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成立文化促进会,在省立师范设立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民族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开始在新疆地区广泛传播。

1937年4月在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的带领之下,西路军从甘肃前往新疆地区,在到达新疆星星峡山谷后受到了星星峡办事处主任效典的热情接待。七七事变爆发后,西路军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他们在通过张贴大字报、街头演讲、分发宣传册的形式对新疆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量知识青年来到延安,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发展。如吴亮平翻译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这一时期主要出版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著作,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主要有郭亚南与王大力合译的《资本论》。郭沫若这位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利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再叙述,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这些著作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带动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的发展,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红色文化在西北地区的主要传播内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同时兼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中国存在问题的认识和中国今后发展路线的规划,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民族生存问题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首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观。

全面抗战爆发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创造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1938年5月中央设立马列学院翻译部,专门翻译马克思列宁主义专著,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一些比较著名的马克思著作被翻译成了汉文版,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马克思恩格斯丛书》《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选集》《列宁选集》等。

在中国新疆地区,中国共产党人借助自身优势开展各类群众教育活动,部分共产党员还在教育或行政方面担任了重要职位。俞秀松于1935年任新疆學院院长,提出了“以民族主义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的办学方针,在新疆学院开设了唯物论、辩证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特点是结合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和斯大林思想的相关理论,俞秀松的努力使新疆学院变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俞秀松对新疆学院建设的基础上,1939年民主人士杜重远任新疆学院院长,将新疆大学中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相结合,推动了新疆民众的抗战热情。他还组织200多名新疆学院的学生前往伊犁地区旅游、宣传抗战思想,并进行社会调查。仅1941年供销于新疆的中文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列宁主义问题》就有万余本。盛世才发动反革命运动后,仅1943年在乌什县抄出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就达543本。在一个小县城就能发现如此众多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可以推断出共产党人当时在新疆活动范围之广、宣传力度之大。

宣传抗战救国。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特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共产党人高举抗战救国的伟大旗帜,派遣大量优秀干部前往敌占区进行抗日活动,同时在抗战后方地区开展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爱国思想教育运动。全面抗战时期的红色文化宣传存在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中共中央把统一战线作为抗战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此毛主席表示:“应当积极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整合群众的力量,才可以排除万难,获得战争的胜利,正式成立新中国,这一点不容置疑。”

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利用《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报纸对抗日战争的战局进行客观分析,宣传抗战必胜的思想,展现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七七事变后,《新中华报》就发表文章揭露日寇侵华野心,号召全民抗战,提醒国人“今天的形势,任何犹豫幻想,希望中日能够‘和平,实在是等于自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新华日报》不断重申党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立场,反对对日妥协。如《新中华报》的评论《迎接一九三八年》就指出:“我们每一个人民均应坚定着持久抗战,长期抗战……不屈服,不投降,继续抗战到底,最后胜利必然是我们的。”

除报纸外,共产党人还通过戏剧、漫画、歌曲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国新疆地区,中国共产党人将当时国内的战争形势同新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作了一批反映新疆当时社会情况、激发民众爱国热情的戏剧。如《血祭九一八》《新新疆万岁》《故乡》等。1939年赵丹来到迪化,演出了话剧《战斗》,由于赵丹等人精湛的演技,该剧一经出演便轰动迪化全城,场场爆满。在新疆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各地成立的民族促进会也开始设立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演出队或话剧团,各种少数民族话剧也相继推出。中共党员陈谷音积极活动在音乐战线上,参加反帝会歌咏训练班任教,组织学生排演《黄河大合唱》等爱国抗日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抗战形势,为新疆培育了一批爱国的青年骨干力量。

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妇女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关系到党的事业和未来国家的发展。为了促进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的政治动员工作,向群众宣传人人平等和保障妇女权利的思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党中央就鼓励妇女加入支援抗战的工作中,中央妇委指出:“要动员妇女抗战,要达到妇女解放,必须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准,政治觉悟和培养她们的工作能力。”由此,陕甘宁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文化知识教育运动。

当時边区政府还组织发行了一系列报纸,对妇女教育工作进行宣传,要求提高妇女地位,号召妇女通过自身力量实现自我解放。《边区妇女》杂志在群众中影响就很大,报纸里讲到关于妇女观念革新,反对封建旧俗对妇女的伤害和压迫,冲击了妇女传统的思想观念,让妇女对自己所受到的各种陋习有了一种清晰的认知。

红色文化在西北地区传播的历史贡献

促进西北各族人民民族意识的产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先进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向西北人民宣传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战思想,唤醒了西北各族群众的抗战精神,从而加强了西北人民的抗战勇气和抗战决心。据统计自1937年至1940年仅新疆地区,各族人民所捐赠的物资与金钱折合成银元共计322余万元,1939年8月新疆用捐款152万余元(法币)购买了10架战斗机捐献给国家,并命名为“新疆”号。西北各族人民将抗战看成是自己神圣的任务,并投入到支援抗战的实际行动中去。

红色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兴起,唤起了民众对祖国的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痛恨。对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指出:“抗日需要一个充实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这个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能够如此广大在于政治目的反对异族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祖国危难之际积极投身到了抗日救国的伟大运动中去,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崛起。

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发展。红色文化在西北的传播过程中,改变了西北地区教育工作、文化宣传工作长时间杂乱无章和缺乏统一领导的紊乱状况。为了有效传播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起了一批高校和文化宣传机构,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西北地区的教育学校数目不断增多,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类学校开始逐渐完善。

除了利用学校教育,一些地区还开设了冬学运动,即利用冬天的农闲时节,派遣工作队前往各地农村机构开展教育运动。同时利用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运动和开设合作组等减轻农民的物质生产负担,满足人民的物质欲望,倡导劳动光荣的新风尚,开展模范乡村创建活动,通过一场场政治运动解决农民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在不知不觉中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

促进了西北地区文化的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总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努力和积极吸收中国的优秀文化,从而蓬勃发展出来的。繁荣的红色文化吸引了内地文化工作者前往西北地区,如杜重远、范文澜、柯仲平等人,他们又将西北红色文化的发展情况带回中国其他地区,让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生活的文化工作者受到红色文化的鼓舞,更加积极投入文化活动中去。

红色文化的传播促成了伟大延安精神的形成,西北地区依靠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形成和孕育了“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白求恩精神”等,这些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源头,经过广大干部的亲身实践,在陕甘宁边区得到了广泛传播,直接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抗战新疆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我们家的抗战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