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

2024-04-22林淑霞

三角洲 2024年9期
关键词:人文思政初中语文

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有着较强的关联,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融合课程思政,不仅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还要进行有效的情感陶冶,恰当地融入哲理教育。

课程思政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人文修养,具有育德的天然优势。课程思政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既是政策导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的天然属性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政策导向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提高课程思政水平。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全国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将“课程思政”理念以“春风化雨”“润物无痕”的方式融入各学科教学中。

二、人才培养之需

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的内容。课程思政最主要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信念问题,通过课程思政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课程思政这件事做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大多数初中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三观正处于形成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好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责任,倡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与思政功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塑造人格,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科属性之需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指向了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好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字里行间蕴藏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元素要表现的价值。语文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与功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课程思政元素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落实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是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的重要载体。

四、课程标准之需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课标中包含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等内容与课程思政密切相关,体现出浓厚的课程思政思想,与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高度契合。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以语文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语文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现新课标要求的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内容选择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其中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都可以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一、家国情怀

树立和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爱国情怀”主题的内容利于学生感受深厚的家国情怀。在新课标中也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新闻通讯,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的英雄事迹;《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表达了对已经沦陷十年的关东原野的怀念之情;《老山界》是一篇生动的回忆性散文,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这一事件;《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民歌,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替父从军,保家卫国;《黄河颂》则是一首现代诗,其主题是抗日存亡。五篇课文虽然文体不同,却都表现了我国不同时代人民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甘于奉献的壮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家国情怀的内容,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教學,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爱国主义情感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二、科学精神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组探险与科幻题材的文章,人文主题涉及的是激发学生对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领会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和善思求变的创新思维,体会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探索精神。比如,由茨威格为斯特南极科考队所创作的传记——《伟大的悲剧》,记录了科研队为科学事业牺牲的伟大事迹,真实地展示了人类面临绝境与死亡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太空一日》是杨利伟的自传,航天员的认真严谨在惊险的太空旅行中展露无遗;《带上她的眼睛》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扣人心弦的故事、大胆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不惧孤独与困境、勇于探索的精神;《活跃》是一篇笔记体文言文,通俗简明地介绍了活板的制作与印刷过程,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这些篇目中蕴含的跌宕起伏的探索故事、科学家们身上崇高的精神,都是课程思政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体现,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和科学家们的伟大,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发展与科技进步、关心“时代楷模”的习惯。

三、人文素养

什么是人文素养,从广义来说,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本的跨学科式综合素养;从狭义来说,人文素养是我们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语言、文化等,在课程中的体现通常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化传统故事、经典文体的学习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最直接指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将阅读、写作(表达)、思考三者拆开学,是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下,注重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与品味文学经典作品,在文学经典的海洋中汲取养分,学会发现美、品味美、体验美,有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青少年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形成会经历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通过挖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在借助文学作品熏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

课程思政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生动的情境教学感染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既要注重对作品本身深入解读,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育人价值,也要恰当地融入思想哲理教育,丰富课程思政的形式,从而让“课程思政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土壤中悄然生长。

一、融思政于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强调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情境,进行情境化的教学。教师要利用好情境创设,将实际的生活情境引进课堂,比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对话,要想课程思政不那么枯燥、不那么教条、不那么乏味,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话是一大良策。教学“八上”《新闻二则》时,给学生创设情境,做一次编辑撰写新闻,做一次播音员播报新闻,在播报中浸润情感,感受解放军势不可挡、无坚不摧的气势;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让学生当一次导游,带领旅游团队参观,给游客介绍,让课堂里的“游客”致敬英雄、缅怀英雄并学习英雄。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心理发展水平,要结合生活,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富有启发性。

二、融思政于情感陶冶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必须改革传统的思想教育教学模式,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转变。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陶冶,教师首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因此,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要注重自身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受到陶冶。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表现亲情之爱和家庭生活的多体裁文章,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引导学生能够从平常生活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能够在沐浴亲情的同时,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比如《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情感复杂的回忆性散文,饱含了史铁生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痛彻心扉的悔恨,初中生对于生命和痛苦的感悟尚且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教师要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升华主题,加深学生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珍惜当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外部的手段,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三、融思政于哲理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反映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语言文学教育,又要重视思想哲理教育。教师要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哲理,解读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以恰当、多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比如语文教师在设计《背影》的教学时,老师要用苍凉缓慢的语调读父亲信中的内容,用深情而又哀伤的语调念出作者的感受。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内心升起珍惜亲情、孝顺父母的情感。在执教《陋室铭》一课时,带领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作者说“陋室不陋”呢?引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设计《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可以采用开放探究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从而体悟文章中传递的生命哲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理解生命的生生不息,从而学会珍惜生命,不惧生命中暂时的困境和挫折,做一个乐观坚定的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学中蕴藏的课程思政资源,发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政功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探索合适的路径,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作者简介:

林淑霞,女,陕西省榆林市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人文思政初中语文
人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人文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