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研究

2024-04-22赵丽梅

关键词:双数数字人文公共文化服务

赵丽梅

摘    要:随着技术进步及行业发展,基于数字人文与数据智能战略的服务样态与工作方法日益凸显,以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为初衷,开展技术与情怀、传承与运营于一体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势在必行。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文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历程,深入剖析了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内涵,并提出了以数字记忆建构为导向解构所需知识体系,基于课程知识体系开展复合课程群落建设,基于数据智能理念建设专业资源整合平台,基于伦理先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情怀形塑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关键词:数字人文;数据智能;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4-0051-05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等文化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文化信息管理与服务行业运行规律的科学,融合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色。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业的发展更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宗旨,图书馆逐渐凸显“双数”战略(数字人文和数据智能)的服务理念与工作方法,即以数字人文为导向的管理与服务理念,以计算为核心的数据智能工作手段与方法。以数字人文为导向的图书馆及行业管理与服务意味着从业人员面临着更丰富多样的数字对象,数据量更加庞大[1],需要以计算为核心的数据智能工作手段与方法,采用数字技术以更加有效地执行管理与服务工作[2];以“双数”战略为导向的图书馆及其行业的管理与服务更加强调技术与人的结合,更注重挖掘人的优势,而技术是在人的驱动下达成管理与服务的目标[3]。

图书馆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传授其信息资源(包括数据、文献、知识单元等)的采集、组织、存储、检索、计量、分析与评价等工作运行所需的数据智能知识,而且要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向其灌输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人的主体性。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民族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使命,需要在專业教育中实施体现伦理价值的思政教学,从技术实践、理论修养、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实现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开展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历程

可以说,自从人类有了文化记忆,图书馆实践活动以及管理经验的积累就已开始,图书馆管理实践的工作方法逐渐催化了图书馆学作为一个学问领域的产生,并逐渐演化为成熟的学科。人才培养不仅是行业运行与学科发展的生存基础,而且是行业与学科可持续延续的生命线。从亚述巴尼拔的泥块图书馆、亚历山大所铸就的图书馆传奇、我国古代的藏书楼等到如今普惠整个地球村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乃至智慧图书馆,将个体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财富的责任以及文化记忆与传承服务的使命等精神内核始终如一,不断变化的仅仅是图书馆的外在形态与服务模式[4]。在如今瞬息万变的数字技术浪潮中,知识客体的存在方式和主体表达知识的方式都发生了迥异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文化记忆载体和传承服务方式必然要经过彻底再思考和全新再设计的转型历程,而人才是图书馆时代转型和技术转型中最关键的驱动要素[5]。因此,人才培养始终是国内外学者和业内专家持续思索的主题。

在数字人文与数据智能大显身手的浪潮中,业内专家学者往往积极探讨图书馆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图书馆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与优化。探讨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与优化已经成为行业学科在面对新形势时的“国际惯例”,不仅对业界实践所需人才进行分析和思考,而且更加关注长远的人才培养战略,思考根据业界和时代所需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6]。

对于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创新的探讨和实践方案还存在着东西方差异,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以实证主义思维和行为方式占主导,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中强调技术知识的主导地位,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与具体实践项目相结合,采用跨学科方式将技术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项目中[7]。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学者在涉及图书馆学人才培养议题时,业界往往更积极探讨数字人文相关技术和数据智能工作方法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进而提出对从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强调的是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职业理性[8];学界往往更关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守正创新,即在新技术浪潮坚持人才培养的初衷和战略愿景,强调的是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基于学术理性的职业理性[9]。

综合而言,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集体行动意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应该是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初衷。为应对时代发展要求,须将数字人文和数据智能的“双数”战略与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予以融合,并基于此探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本文以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为初衷,以数字人文和数据智能技术为依托,探索守正创新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规划,从思维、伦理、技能、内容、方法等多个维度探讨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内涵

图书馆是以人类文明所依托的社会记忆为管理对象,人类的文明有多久,图书馆的历史以及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与理念的持存时间就有多久。图书馆学的教学内容涉及文献学、目录学、书籍史与图书馆史等与人类文明记忆相关的人文学科范畴,方法涵盖数据收集、处理、整理、存取、计量、分析与评价等数据科学与社会科学维度,思维体系的建构必须以数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知识为依托。新兴数字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个学科大类的科学研究均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单一学科不足以解决新的技术环境下出现的研究与实践问题,这对学科交叉融合与研究理念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融合上述三种学科要素的图书馆学必然需要在新兴技术的影响下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彻底的再思考与再规划[10]。

数字信息技术对人文学科研究的资源类型与研究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数字人文正是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跨学科研究理念,为包含人文学科内容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数字人文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人文计算,为人文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目前不仅受到图书情报学、新闻传播学等多个人文学科领域的关注,也为计算机、数据科学等理工学科开展人类文明数字化表示与再现提供了全新的应用背景[11]。图书馆学所对应的实体——各类图书馆都拥有丰富且已然数字化的资源,这些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学专业数字人文教育与研究实践的重要内容来源。因此,数字人文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研究提供了新的逻辑增长点,而教育与研究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融入数字人文理念的人才培养是图书馆学数智化时代的教育生存智慧与创新实践[12]。

从本质而言,图书馆学人才培养践行数字人文理念的底层逻辑是开展数字记忆,不仅包括早已启动的对以往留存的物理载体形式的人类记忆的数字化,而且包括对这些数字化内容的跨时空再现与表达以及主体的内容存取轨迹,即数字记忆的范畴包括对行为对象的记忆及对行为痕迹的记忆。原初数字记忆及再生数字记忆进一步为数字人文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素材,数字人文体现了图书馆物理记忆及数字记忆的行动升华。

智能服务体系依据主体的数字行动轨迹来开展精准而个性化的智慧服务,而智慧服务过程与结果仍以数字记忆的方式存储,成为后续数据分析与服务的原始档案。数字记忆过程所出现的新的可记忆内容、主体集合和主体关系集合的变更,将产生更多的衍生数据,这个过程最不可或缺的是数据智能所提供的技术支撑。高度发达的数据智能是人机交互对接,改变了以往人机交互的信息非对称现象,数据智能意志是人类基于基本理念创造的,信息收集能力强,信息透明度高,公平合理,缺乏人性的弱点,前提是理念初衷必须是高尚的。如果基本理念是错误的,即使服务的努力方向正确,最终结果也会背离善意的宗旨,因此数据智能需要数据伦理规范来引领智能服务的约束规则,蕴含着对人类的祝福,不仅为数字人文提供技术方法支撑,也为图书馆智能精准服务的实现提供行动逻辑规范。二者一体两脉,密不可分,数字人文与数据智能是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创新实践理念[13]。

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与实施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力争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无不体现党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也说明了公共文化服务是用户践行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14]。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民族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使命,图书馆学作为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力量的教育平台,需要在专业教育中践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家国情怀,并以其为理论修养教育的宗旨,融合“数字人文—数据智能”的实践理念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开展专业理论与行业实践、数字技术与人文情怀、文化传承与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是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恪守的价值观念与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一)以数字记忆建构为导向解构所需知识体系

对于图书馆而言,人类的一切文明记忆皆是資源,这是图书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运营事业的根基。在数智时代,数字记忆是社会记忆的主导形式,不仅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承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载体。数字人文是数字记忆所传达的人类文明的升华成果,数据智能是建构数字记忆和实现数字人文表征的便利化方法与手段。因此,基于数字人文和数据智能的“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需要以数字人文实现为逻辑主线,以数字人文实现的底层逻辑——数字记忆建构为过程基线,加持数据智能技术方法,培养践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使命的高质量专业人才[15]。

数字记忆的建构过程包括记忆素材的收集、整理(组织与描述)并形成具有唯一标识符的数字对象,依据数字对象知识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绘制知识谱系。知识谱系中数字对象之间的关系结构不仅能够体现数字对象所表征的知识模块,而且可以展现知识模块之间的亲疏关系,依据专业化解读与阐释,获得对客观精神世界的理解,促进数字记忆的升华成果——数字人文的实现[16]。在这一过程中,数字记忆建构的阶段性成果——数字对象就已经成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资源依据,用户通过对数字对象的存取实现自身利用公共文化资源的权利。而用户存取数字对象的行动轨迹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被记录下来,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这些再生数据,为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和日常运营管理提供依据,并将依据这些数据所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与运营管理经验进行记录反思,形成新的数字记忆。可见,这个过程不是单向的线性过程,而是存在持续反馈的动态过程,数据智能技术与方法伴随始终。因此,数据智能技术与方法是图书馆作为主体开展服务的权利体现,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行动的一种形式[17]。

根据上述分析,以数字记忆为底层逻辑的图书馆服务所体现的就是关于人类一切可记忆的精神世界的存、取、用等三个维度知识体系的议题,即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所需的直观知识体系包括数字资源的收集、组织、描述、关联、检索、计量、分析与挖掘等知识方法体系。这些直观的知识方法体系需要基础知识体系的积淀才能掌握,并通过方法体系的拓展应用实现创新。因此,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包括数字记忆建构所需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以及拓展知识,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数据智能的方法体系伴随这些知识体系的所有应用过程。

(二)基于课程知识体系开展复合课程群落建设

从学科方向而言,图书馆学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理论基础是为整个专业知识体系建设的依据,融合专业情境成为专业基础理论,信息管理学科及图书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所隶属的服务体系而言,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是战略维度的[18],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公共文化服务维度的相关知识体系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基调,图书馆践行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具有行动效能与奉献精神。图书馆作为社会存在实体,一直是国家财政税收所支持的社会公益事业,公共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是透视图书馆行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基础知识[19]。

数据的智能化收集、处理、检索、计量、分析、可视化、挖掘需要数据库架构、算法及其代码的加持,这些算法和代码需要编程语言来呈现,大数据时代数据相关性与因果性分析与挖掘需要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复杂网络分析等知识方法,理解算法或方法的原理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基础思维方法,能够深入思考专业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诸如根据数字对象的存取数据及用户存取行为等数字痕迹的检索、计量来剖析图书馆运营管理与服务绩效及存在的问题,以优化未来的管理[20]。

因此,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基础知识成为专业直观知识教育开展的基础,唯有夯实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才有拓展创新空间的可能,否则专业创新必然外强中干。

综合上述分析,需要解决数据智能方法技术的一般性与专业情境应用的特殊性之间的知识关联,落实到每门课程而言,需要建设自身的复合课程群落。复合课程群落的建设框架是以单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依托,以具体知识单元为建设基础,深入挖掘与具体知识单元相关联的知识基础、相关知識体系及其拓展应用,收集典型的课程体系及授课教师团队,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补充。下面以图书馆学主干课程之一的“信息计量与分析课程”为例,来探讨图书馆学专业跨学科复合课程群落的建设措施。

该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由信息(数据)计量、分析与评价及其政策启示等构成,高等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是必备的基础课程,而经济学、政策学、复杂网络等是知识拓展应用所需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在开展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传授该课程的基础架构,解析基础架构中的概念元素及其联系,讲授概念元素及其联系所对应的观测指标、数据采样手段、计量、分析和评价方法乃至政策启示。通过专业基础知识讲授建构出复合课程群落的应用情境要求,引导与鼓励学生学习复合课程群落中的其他课程。例如,在学习信息增长、老化、分布和引文规律时,数据仿真和结果分析检验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应用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和等级频次的数据组织方法及其软件平台实现方法,可援引校内外教师所授的优质课程资源、相关学科门户网站及MOOC上适用于具体知识单元的优质学习资源。

在该课程的政策启示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主体激励机制以及主体间际关系的优化,因此信息经济学中有关激励机制的探讨以及社会网络分析中主体间际关系的优化分析是重要的思维方法,需要鼓励学生阅读学习博弈论与经济模型以及社会网分析方面的知识,并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学生交流这些课程知识在本课程学习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点范畴。学生可以通过校内选修课程、MOOC乃至旁听等多种形式获取相关知识。复合课程群落的建设,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夯实学生深造的知识基础。学生既可以走出专业课程的限制,也可以带着新的知识视野重新走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基于数据智能理念建设专业教学资源整合平台

数据智能不仅可以作为技术方法落实在图书馆及其服务的智能化建设中,而且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看似是方法技术,实际是一种新时代的生存智慧,是主体适应数智时代生存方式的理性抉择。复合课程群落建设是完成专业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微观基础,后续行动就是基于数据智能理念实施专业教学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设。

复合课程群落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知识单元之间关系为依据所建设的相关课程群。所依托的专业课程为中心课程,其他课程为外围课程,重点考虑的是外围相关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而外围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暂时搁置不予以考虑,这些外围课程不包括其中心课程的前序课程和后序课程,是模块化的课程群落建设方式。

专业教学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设是以每门中心课程的复合课程群落建设模块为基础,不仅考虑中心课程的前序与后序课程之间的关系,而且还需要重点关注这些课程之间的共同外围课程,建设跨课程教学小组,以科学论证外围课程对所有中心课程知识单元的知识贡献,避免专业知识单元的重复教学,形成全息式的专业教学资源集合。为智能化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须将这些资源放到统一的平台中进行建设与管理,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使整个专业教学资源更为系统[21]。

数据智能表面上是方法手段,深层次而言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表征。通过数据智能理念所建设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和教师不仅可以宏观地了解专业知识体系与相关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获知专业课程之间知识演进的逻辑关系,从微观维度可以获知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鉴于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知识单元可以呈现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因此透过知识单元在不同学科或领域的应用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所学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这为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大有裨益。

(四)基于伦理先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情怀形塑

图书馆的建设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图书馆行业往往是对前沿科学技术应用回应最快的领域之一,可及时采纳最新的技术方法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使公众能够及早享受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福利。为避免图书馆应用先进技术闯入“无人区”,以及规范图书馆学采用数据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展人才培养,需要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中所确立的伦理先行的科

技治理要求,以尊重用户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取权利,防范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22]。

在开展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践行伦理先行的服务情怀,以公众个体权益作为服务实施的准入规划点,以社会公共权益作为服务行动的伦理宗旨。数据智能作为方法体系技术,内嵌到专业教学内容乃至后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技术方法没有转变成事实本身,但是却构建出新的事实,这些新的事实与原有事实一起构成新的记忆集合,在图书馆服务实践中,这些一切可记忆的对象皆为资源,具有双重性,包括记忆对象和记忆行为本身。新的记忆对象的进入会重新建构原有资源体系之间的关系,新的记忆对象所指涉的新主体的介入,会持续改变数字空间的主体间际关系,主体集合及其关系体系的变化,势必会改变原有的行为依据,规范与维系整个服务体系的伦理秩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寻求伦理关系与行动原则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是基于数字记忆与数据智能的公共文化服务过程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永恒课题[23]。

符合伦理的服务行动即使缺乏科技的先进性也不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后果,但是不符合伦理的服务行动即使在科技上表现出超前的先进性,也需要整个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需要在反思伦理规则的前提下,开展相关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知识体系学习过程中,积极培养伦理先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情怀。在数字环境下,主体是基于数字对象流转开展服务活动的,数字对象流转的轨迹信息构成主体开展后续工作所需的数字经验,延伸了主体认知的经验,是主体及其算法经验主导的而超越主体经验的经验,因此伦理先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情怀需要不忘数字记忆内容初心,加持数据智能技术,规避胡塞尔式的科学危机——本是方法的东西被当作了事实本身,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维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整体性与机制价值性[24]。

四、结语

本文立足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和行业需求,基于“双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依据“兼顾人文理念与数字建构、解构数据智能技术赋能服务管理、传承守正与开拓创新”的人才培养宗旨,探索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施方案,旨在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展知识视野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协同建设,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持续动态优化,为图书馆学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依据,建构专业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战略愿景。

参考文献:

[1]  梁少辉,赵会,梁卫娜.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服

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9).

[2]  杨华锋.赋能与均衡:算法权力秩序的合法性风险及其

治理[J].新视野,2022(4).

[3]  程铄,刘桂锋,刘琼.当图书情报学科遇上数据科学:交叉

与拓展[J].图书馆论坛,2022(11).

[4]  LERNER F.The Story of Libraries:From the Invention of

Writing to the Computer Age[M].New York:Continuum,

1998:1-200.

[5]  王余光.图书馆专业化发展与图书馆学教育[J].图书馆建

设,2021(6).

[6]  CHU C M,RAJU J,CUNNINGHAM CHRIS,et al.IFLA

Guidelines for Profession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Education Programmes[EB/OL].(2022-07-25)[2023-

03-12].https://repository.ifla.org/handle/123456789/1987.

[7]  ZHANG Y,WU D,HAGEN L,et al. Data Science Curri-

culum in the IField[J/OL].(2022-07-30)[2023-03-12].

https://doi.org/10.1002/asi.24701.

[8]  周琼,徐亚苹,蔡迎春.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教育的

内容框架构建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2(11).

[9]  郑建明.守正创新——新时代图书馆学人才培养[J].图书

馆建设,2020(6).

[10]  IFLA BSLISE Working Group (2018).Building Strong

LIS Education:A Call to Global and Local Action An IFLA

BSLISE Working Group White Paper[J/OL].(2018-08-

29)[2023-03-12].http://dx.doi.org/10.15641/0-7992-

2542-6.

[11]  朱本军,聂华.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的新方向[J].大学图

书馆学报,2017(4).

[12]  SABHARWAL ARJUN.Digital Curation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Archival and Special

Collections[M].Oxford: Chandos Publishing,2015:11-25.

[13]  刘志毅.智能经济:用数字经济学思维理解世界[M].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358-421.

[14]  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细化[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2).

[15]  王丽华,刘炜,刘圣婴.数字人文的理论化趋势前瞻[J].中

国图书馆学报,2020(3).

[16]  杨文.数字人文视阈下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J].情报资

料工作,2019(5).

[17]  冯惠玲.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数字记忆——兼议数字记

忆的方法特点[J].数字人文研究,2021(1).

[18]  赵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图书馆元宇宙实践[J].中

国图书馆学报,2022(4).

[19]  ZHARINOV S.The Role of the Library in the Digital

Economy[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2020(4).

[20]  VIRKUS S,GAROUFALLOU E.Data Science from a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erspective[J].Data Tec-

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2019(4).

[21]  謝劲,何吉.“智能+”时代教研室的变革图景:虚拟教研

室——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22(5).

[22]  计海庆.论科技伦理的治理创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

[23]  姚岚,谭维智.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诉

求、困境与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

[24]  张今杰,张峰,杨国栋.危机及其出路——胡塞尔现象学

科学哲学思想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2).

猜你喜欢

双数数字人文公共文化服务
双数王国奇遇记
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走迷宫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