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鹏城俯飞 再展宏图

2024-04-22冯建奎

资源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深圳市轨道交通

冯建奎

深圳市是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行者”,从2000年首部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印发,到2023年新版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深圳市创造了集约高效用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城市典范,特别是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地下空间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

统筹协调 分层规划

开启地下空间智慧化探索

深圳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利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00年,深圳市编制完成首部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深圳市经济特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发展规划》;2006年,深圳市致力编制新一轮《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规划(2006—2020年)》,确定福田中心区、华强北商业区等8个地区为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2008年,深圳市颁布实施《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办法》,明确把地下空间分为单建式地下空间和结建式地下空间,并推出地下空间分层利用方案,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布局。

为保障地下空间品质,深圳市将地下空间开发范围、建设规模等要求纳入空间出让条件,通过探索三维地籍管理和分层登记管理,全面保障地下空间合法权益。

2021年8月,《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施行,明确地下空间优先用于建设交通、市政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用地管理上,明确规定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深度和范围要按照满足必要的建筑功能和结构需求确定。

摸清深圳市地下空间底数,才能保证后续开发建设顺利推进。“2014年以来,在开展全市基础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基础上,深圳市编制了全市地质图、区域地质图等基础图件。通过开展全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有效防范风险隐患,努力把地下空间开发好、利用好。”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说。

2023年底,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历时4年精心编制的《地下空间规划》,进入报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阶段。“与之前的规划相比,《地下空间规划》更加注重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更加突出地下空间的安全利用和防灾减灾、更加强调地下空间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强化规划衔接与传导。”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

《地下空间规划》充分衔接落实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的“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中心体系,以及空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等要求,在安全利用和防灾减灾方面,划定地下空间资源保护和利用管控分区,对不同管控分区采取差异化管控与引导措施;针对地下空间利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地质风险、火灾风险等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坚持公共利益优先,统筹地下市政管线和管廊、地下轨道交通线路通道布局,注重地下空间整体开发、轨道交通站城一体综合开发等协调机制;划定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地区,未来将通过进一步编制重点开发地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

穿山越海 打通“捷径”

加速构建城市立体交通网

地铁,被称为深圳市轨道交通的主动脉。“地下轨道线网和线路布局需综合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在统筹站点周边开发建设及用地开发利用方面,自然资源部门发挥了助推和保障作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

1998年12月,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2月,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改造工程开工;2011年6月,深圳市地铁二期全网开通试运营,形成“四横三纵”网络结构;同年,地铁三期工程开工建设,线路总长175.5千米;2018年1月,深圳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开工;2020年6月,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及13号线共建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实现地下行走空间与地铁车站的无缝衔接。

从2004年12月进入地铁时代,近20年里,深圳市地铁建设高速发展,从最初的21.866千米到目前的567.1千米,约翻了26倍。2023年,深圳市轨道交通五期建设规划获批,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威表示,深圳市轨道交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体量,预计2028年五期建设全部建成通车后,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831千米。

隧道,是连接深圳市城市道路交通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隧道能够穿越山岭、河流、港湾,缩短交通距离,同时,还能减少土地占用,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说。

从1987年首条隧道梧桐山隧道通车至今,深圳市隧道工程建设已跨越近40年历程。随着深圳市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加大,深圳市隧道建设进入集中增长期。截至目前,深圳市共建成隧道155座,其中,特长隧道6座、长隧道35座;正在建设中的隧道共10座,建设总里程21.754千米。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织密立体交通网,可释放出地上面积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全面支撑地上规划建设,促进区域繁荣,增添城市活力。”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

立体商圈 便捷出行

打造超级枢纽城市综合体

近年来,深圳市针对交通枢纽、重点车站等人流聚集地段的地下空间进行全面开发,形成“高覆盖站点便民商铺+以核心商圈为主的线式商业+推动片区产业升级改造的核心立体商业”开发形态。

2020年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节地模式推荐目录》,其中,“深圳市前海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榜上有名。该案例在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新的实践成果。

前海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深圳市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大型全地下枢纽,轨道交通均位于地下,通过在地面层打造枢纽中央广场,上盖开发部分定位为集枢纽立体商业、甲级办公、国际星级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于一体的超级枢纽城市综合体。

除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外,深圳市还建造了一批颇受市民好评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市民出行、购物更加便捷。2008年5月,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这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全地下火车站,地下建筑总面积达14.7万平方米,共设有32个出入口,市民可从地下空间内步行至地铁福田站、会展中心等站点,实现生活圈与购物商圈无缝对接。

此外,2020年,深圳市开工建设的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还包括机场东、光明城等枢纽站点,以及福田口岸、深圳市湾口岸等。目前,深圳市地下商业区主要分布在福田中心区、华强北等城市核心商圈,未来,随着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深圳市地下商业空间将覆盖城市各级核心商圈,预计到2030年,地下商业空间将增至47.7万平方米。

地上地下 协调连通

构塑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格局

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在提升城市整体防护和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地下空間的开发利用可划分为初始、人防带动、轨道带动等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特区建设起步时期,主要为自发建设的设备用房、停车库;人防带动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深圳市被确定为国家一类防空城市后,开始以平战结合方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轨道带动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随之快速生长、壮大起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

从20世纪80年代的地下车库,到如今的地铁、隧道、车站……深圳市地下空间的功能设施越来越全,并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根据《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0—2035年)(草案)》要求,到2035年,深圳市将在45个重点片区建造“地下城”。这些片区将以城市公共中心、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全面推动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实现绿地、市政、商业设施的功能复合,地下停车、轨道交通、立体步行网络的互联互通,提升地下公共空间品质活力,构塑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格局。

展望未来,深圳市将不仅拥有前海合作区、深圳市机场枢纽等宏伟的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博物馆、图书馆等高品质文化体育工程,集商业、娱乐、休闲、轨道交通于一体的地下智慧城市项目,都将在地平线下延伸拓展,形成与地面空间交相辉映的“城市倒影”。(摘编自《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年1月29日3版)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深圳市轨道交通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