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上的自然资源“好声音”

2024-04-22本刊编辑部

资源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好声音管护耕地

本刊编辑部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迎着和煦的春风,2024年全国两会如约而至。肩负人民的重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政协委员肩负责任使命,怀揣社情民意,齐聚一堂,共商国是,既有聚焦“国之大者”的战略视野,也有牵挂“民生小事”的赤子初心,一句句“关切之问”、一个个“暖心之举”,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奏响奋进中国的时代“最强音”。

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和提交的议案提案中,哪些与自然资源工作有关?对自然资源工作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栏目选取部分代表委员关于耕地保护、要素保障、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耕地保护

“国之大者”,食为政首,地为根基。代表委员围绕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后续管护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

提升耕地质量

让粮田变良田

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针对我国存在的耕地质量法治保障不足、耕地质量提升基础弱、耕地生态改善任务重等问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关于强化耕地质量保护的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以专门立法形式对耕地质量保护予以规范,明确耕地质量提升的内容、任务、措施,强化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主体的耕地质量保护权利和责任。同时,围绕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改善耕地理化性状指标,出台配套政策,严控耕地质量。还要构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体系,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指导落实耕地质量保护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十分关注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质量,建议设计科学合理的占补平衡衡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健全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耕地质量等级与补充耕地面积折算等内容,强化长效管控,以长周期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占补平衡的衡量标准,而非单纯以新增耕地数量或当年生成能力为单一标准。同时,进行全程信息化监测与实地勘测监管,保障新增耕地的真实性。

加强综合治理

挖掘后备资源潜力

“盐碱地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后备资源,对补充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韩秋香提交了《关于提高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建议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开展盐碱地开发潜力评价、经济效益评估、质量监测预警等基础工作,研究和编制具有属地特色的盐碱地开发利用规划方案,为推广耐盐碱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同时,加快组建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基地、示范区、示范园、科研攻关项目等平台载体,分区域筛选出适宜盐碱地种植农作物品种,编制耐盐碱农作物审定技术标准,使“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有机衔接,全方位推动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和高质量发展。韩秋香还建议,适时出台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财政奖补措施,调动地方多元主体开发利用盐碱地的积极性,将条件好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逐步改造成良田,以粮食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强化后续管护

让种粮者得实惠

针对个别地方忽视恢复耕地的后期管护和利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研究员赵松建议,强化规划统筹与资源适宜性评价,鼓励各地科学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合理引导有序恢复耕地。在具体实施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给予相应经济补偿,区分耕地流出情形,合理把握恢复节奏,差别化稳妥推进,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内生动力。

针对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民进中央建议,一是补齐短板,构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县(市)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落实”建后管护机制,明确县、乡、村和农户、经营主体等各层面管护职责。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管护机制,在乡(镇)或村设立高标准农田管护站,选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高标准农田管护。同时,负责指导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日常管护。及时修复或补充水毁灾损高标准农田,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二是多措并举,构建农田管护动态监测监管机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管护系统,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利用情况可查。推广落实田长制,将高标准农田纳入各级田长监管范围,构建“人防+技防”监管机制。制定设施建后管护督察计划,定期开展督察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配的重要依据。县、乡(镇)、村簽订管护责任书,明确高标准农田的管护面积、地块、设施、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加大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村、组干部和管护人员培训力度,提升管护水平,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为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双管齐下增加补贴。增加农民种植粮油作物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种粮农民给予直接补贴,调动积极性。加大对产粮大县、产粮大镇及规模种粮支持力度,保障粮食稳产增收。同时,调整优化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精准性,强化“谁种粮谁受益,谁多种粮谁多得”导向,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实际种粮人手里,让种粮者有钱赚、有奔头。针对种粮农户,实施“点对点”专项资金补助,让种粮者真正得到实惠。

二、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代表委员围绕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言献策,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牵挂江河湖海

交出绿色答卷

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健康与安澜,是挂在代表委员心头上的大事。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傅声雷看来,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生态问题,“除了要科学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如何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生态补偿是统筹两者关系最好的杠杆。要加强黄河全流域水资源管理,健全跨省区生态补偿制。”傅声雷认为,当前,跨省区生态补偿尚未很好得到落实,亟须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规定和标准来统筹指导。

如何落实好“共抓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主任亢德芝建议,在长江干支流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打破传统流域治理中条块分割、多头治理、分段管理、属地管理的单要素单目标治理模式,实施流域统筹的协同治理模式。”她建议,把流域综合治理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到整个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助力筑牢长江生态屏障。

探寻“两山”转化路径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一直挂念利用生态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议生态资源的利用应注重与新兴产业、乡村旅游结合,支持农村发展“小而特、小而品、小而优”高质量新业态产业。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农村生态平衡问题,做到资源共存、财富共有,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江西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持续关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课题。在扎实调研基础上,他围绕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建立产业人才储备、完善产业体系建设等提出建议。

织密法治之网

护航美丽中国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是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的心愿。今年,她带来了一份关于探索建立生态文明报告制度、完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议。刘锐建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研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的立法工作。同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和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实施,在全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推动人大、行业部门、司法、审计、纪检监察、社会等多方监督协同贯通,形成全社会共推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注意到,当前,我国还未有专门系统的自然保护地法和国家公园法,实践中主要依靠各省人大制定的自然保护地条例,以及各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性文件作为执法、司法的依据,法律保护标准不统一。同时,各地实行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内容覆盖面过窄,导致跨省交叉自然保护地部分区域处于管理疏漏状态。对此,巩富文建议,制定自然保护地法,同时,在法律制定中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规划利用、加强协作配合等原则。

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硬支撑”,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是拉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的“助推器”。围绕要素保障和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建诤言、献良策、聚共识,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强信心、增底气。

从高质到新质

要素保障为发展蓄势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带来了加快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认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要在满足用工需求、土地要素和能源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力,增强民营企业高效平等获取要素的能级。

聚焦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围绕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推动飞行汽车应用等提出建议。他建议通过加强土地保障,统筹基础设施和资源配套,开展应用探索,设立飞行汽车运营示范区。

围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国人大代表、镇江市市长徐曙海提出,加强园区建设,全面编制园区发展规划,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土地等要素保障,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带来了在提升数据要素价值背景下优化自然资源数据治理工作的建议,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强化自然资源数据治理顶层设计,统一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开展国土空间信息模型标准研制和建模示范,提升多元化数据采集和主题化数据加工能力,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统筹管理共享机制。

在全国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看来,数字经济的主要场景将是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和新型智慧城市。他建议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努力把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相融合,放大相互资源的价值。

从城市到乡村

让土地要素配置准、流动畅

“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基础,要发展产业就离不开要素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横车镇九棵松村党委书记董振兴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存在土地要素盘活难问题。他认为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應优先考虑如何更好地保障农村的产业、项目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表示,部分农村的耕地、住宅和宅基地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鼓励农民盘活利用好闲置资源,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破解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王丽萍致力于研究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通过调研走访,发现由于农村资源盘活利用途径不畅,导致“缺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落地的主要瓶颈。鉴于此,她呼吁要多措并举盘活闲置宅基地等资源,破除政策障碍,唤醒“沉睡”土地,激发乡村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建议增强城市化优势地区发展的土地保障能力,在取消对特大超大城市人口总量限制的同时,增加优势地区“计划性”土地供给;扩大宅基地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范围,增加优势地区“制度性”土地供给;而对于农业优势地区,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同时,扩大农业生产优势地区户均耕地规模,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土地保障。“市场经济中,土地要素和劳动要素只有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其创造财富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蔡继明期待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不断优化,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活力能够持续增强。

四、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在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城市更新行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相关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城市更新行动

规划统筹引领

“在消费城市建设热潮下,城市更新面临一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指出,中心城区用地结构失衡降低城市消费活力。他认为,这一现状部分原因在于城市更新过程主要由政府主导,规划和管理部门往往偏好统一的街道布局、建筑风貌及店铺样式,牺牲了老城区的多样性。他建议,以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消费城市的包容力。比如,对大型老旧街区,通过环境改善、引入新产业、提升业态、引入环境艺术等手段,促进消费供给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品质化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吴晨认为,以低效用地和低效楼宇为城市产业升级改造腾挪空间,重构城市价值、提振城市效能、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应当是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的核心目标,如何导入城市功能和植入产业将是更新项目的关键。吴晨建议,提升更新项目的灵活性,在满足产业功能需求前提下,采取弹性预留方式,对大片办公和商业用地进行混合优化,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新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主任龚建东建议,将气候韧性建设要求落实到城市规划和法律法规体系、城市更新改造中,坚持“让”“防”“避”结合原则,从规划上加强顶层设计,利用全国灾害普查研究成果,加强城市规划和重大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乡村全面振兴

村庄规划先行

针对运用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建议制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促进条例,在地方立法层面规范“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严禁随意撤并村庄、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有序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幸福河湖建设,并建立健全一体化、智能化的长效管护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国梁表示,村庄规划编制应紧密结合乡村发展环境特征和变化,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高水平”“能落地”两个关键词,防止一哄而上、华而不实、编而不用。规划起点要高,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做好县域统筹,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同时,坚持分层分类推进,创新理念方法,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规划成果要实用管用,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应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听取各类主体意见,落实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减轻基层负担。同时,集成各类涉农政策,合理安排建设任务,推动规划师下乡开展陪伴式规划服务,以钉钉子精神把美好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

五、矿产资源保障

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环境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代表委员围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等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增储上产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如何加快推进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切实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从紧缺性矿产资源入手,建议制定完善紧缺性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高纯石英、锂等当前紧缺性矿产资源,加速开展地质勘查。同时,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专项行动,打造资源战略接续区,并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及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实现矿产资源的增储上产。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党委书记赵建泽将关注点放在稀缺资源保障能力方面,建议制定炼焦煤重点矿区保护性开发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开采数量、规模等,特别是对焦煤、肥煤等稀缺资源实施定点、定量保护性开采,防止过度开采。同时,构建战略储备体系,完善以产地储备为基础、产能储备为链接、产品储备为补充、市场调节、有机统一的炼焦煤资源储备体系。

大型煤炭矿区是我国煤炭供应保障的核心支撑。“要科学确定大型煤炭矿区战略定位,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煤炭详查和精查,增加后备煤炭资源储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建议,在控制产能总量的前提下优化煤炭生产结构,规划建设新的大型煤炭矿区,推动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建设,加快核准建设安全高效煤矿、绿色化煤矿、智能化煤矿、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等,增强大型煤炭矿区稳产增产的潜力。

在推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背景下,加快建立矿产勘查长效机制、建设资源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集团总经理丁士启建议搭建风险勘查项目资金的筹集及流转渠道,利用好国内外资金、技术,让社会资本在矿产勘查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快我国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平台,通过新建矿业等资源交易市场,或在现有资产交易市场中设立独立业务板块,专业进行矿业等资源交易全流程业务活动。同时,建立风险勘查市场诚信约束体系,通过实施项目勘查终生负责制度,并制定相应追究条例,对弄虚作假的勘查单位、个人经审定后追究相应责任。”丁士启说。

绿色发展

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逐步解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面临的问题,加大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明确现代煤化工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储备和技术储备的定位,将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端煤化工项目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鼓励和支持促進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健康和创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陈前林提交了关于多措并举强化大宗工业固废治理的提案。“要实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工程,开展高效选矿技术开发与应用,矿产企业需对矿石进行高效选矿,精矿才能对外销售,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和矿产资源加工过程中的消耗,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陈前林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和完善我国尾矿、废渣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并对生产企业排放的固废污染物含量进行监控,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技术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铁矿石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在80%左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建议,加大对国产矿扶持,积极开发权益矿,支持废钢产业发展。推进废钢资源回收,加快资源循环利用,稳步推出再生钢铁原料期货,通过期货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促进现货流通体系完善,多维度提升国内铁元素自给率。

转型升级

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老矿区转型发展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武强建议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煤炭老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煤炭老矿区振兴发展基金。同时,制定支持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在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老矿区企业激活发展潜能。“要加大对老矿区、老煤炭企业的资源配置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与老矿区、老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新建重大项目、新兴项目向老煤炭企业倾斜,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武强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龙湖煤矿东一采区701采煤队班长杨会军十分关注矿区的高质量发展,他同样呼吁要加大对老矿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持续丰富创新平台,鼓励科研院校、装备制造厂家和相关企业深度对接,加大对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杨会军说。

在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建议,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区设立智能绿色矿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区、智能绿色开发技术试验中心与实践基地,建设国家级智能绿色示范矿井、智慧矿区,高质量开发利用中西部矿产资源,将中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此外,还要建设打造一批支撑试验区建设的智慧矿山、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井下空间利用等示范基地,促进大型露天矿开发与生态治理并举,以开发促生态改善。同时,推进矿产开发与废弃闭坑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推動智慧矿山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国家级智能绿色矿业样板工程,形成全面智能运行、科学绿色开发的新型矿业产业生态。”(文章根据《中国自然资源报》两会系列报道整理)

猜你喜欢

好声音管护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台媒关注“好声音”李代沫吸毒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