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勃兰特一起穿越迷雾
2024-04-20雷晶晶
文/雷晶晶
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物种灭绝……地球危机四伏,捍卫“文明”成为势在必行的生态命题。英国摄影师尼克·勃兰特投身其中,用镜头记录真相、唤起共鸣。
把动物纳入生命共同体
尼克早年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学习电影和绘画并成为商业导演,20 世纪90 年代迁往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南部山区。1995 年,尼克为迈克尔·杰克逊拍摄音乐短片作品《地球之歌》,当“地球在流泪,海岸在哭泣”的唱词回荡在坦桑尼亚天空,在场的尼克深受触动。《地球之歌》发行后获奖无数,一份与生态相关的职业选项也在尼克心里有了雏形。
之后几年,尼克积极寻找各种有关动物保护的合作项目未果,这让他意识到很难在商业领域成就迫切想做的事。2000 年年底,尼克重回东非拍摄动物。两年后,他与妻子奥拉·布拉迪在肯尼亚库鲁山区举行婚礼,婚后做出彻底转行的决定。2005 年,尼克推出第一部摄影集《在地球上》: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野生动物也在这里。随后,尼克又陆续推出《影子坠落》《穿过被蹂躏的土地》两部摄影集,与前者构成“动物三部曲”。从“生活”到“坠落”,再到“逃离”,在尼克的镜头里,动物每况愈下的生存现状触目惊心。拍摄多在野外进行,尼克把那里看作工作室,且与“模特”彼此尊重,只是不能叫它们摆姿势。因此,为了更好地拜访,他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库达与天空2》
尼克·勃兰特
原生地劫难肆虐,一些没有迁移习惯的动物被迫寻找生存区。以尼克常拍的大象为例,一头名叫伊戈尔的大象在2007 年还与他温柔互动,允许靠近到只有几步的距离,两年后竟不幸被偷猎分子射杀,幸存的大象徘徊在伊戈尔尸骨旁,久久不肯离去……“非洲之所以是非洲,是因为有动物在那里生活。”尼克一遍遍提醒自己。2010 年9 月,他与非洲动物保护主义者理查德·博哈姆和达米安·贝尔携手创建大生命基金会。这个非营利组织雇佣了几百名护林员,建立起几十个前哨站,竭力把动物容纳进“众生平等”的生命共同体。
以镜头守护脆弱的土地
人类世界同样灾难不断,2019 年到2020 年,澳洲山火令居民流离失所;2023 年,加拿大森林火灾席卷而来……气候变迁无疑是火灾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灾难背后,尼克意识到普及“生态保护观”迫在眉睫。
《黎明破晓前》系列里,尼克充分发挥“电影摄影人”素养,让摄影犹如戏剧,无声胜有声。“雾感”是重要的表达元素,像《纳金与雾中的人们》采用全景式构图,硕大的犀牛从远处走来,三三两两的人踯躅而行,迷雾中的他们没有方向。雨季湿漉漉的空气,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云影,所有“模糊景观”恰到好处地烘托主题。想捕捉稍纵即逝的节点,尼克通常要在半小时内完成观察、调景、拍照的全部过程。“光感”是另一种戏剧冲突,也应和了尼克“破晓”的愿景。《库达与天空2》中,津巴布韦妇女库达是失去家人的飓风受害者,生活在保护区的一头长颈鹿记着同伴惨遭屠杀的情景,她和它惺惺相惜。尼克认为信任可以积少成多,于是在画面高处悬了一盏灯,灯的留白正散发着微弱光芒。
倘若信任达成,动物与人类便走进同一个镜头。除了体量较大的动物,与人身高相仿或比人略小的动物也参与“合照”,比如树懒、夜猴、水豚……《弗洛伦汀诺和艾克》里,男子和夜猴皆弓腰,目光皆朝向身体左侧——人与动物的“平行宇宙”仿佛成就了一则寓言。《黎明破晓前》的第一章拍摄于2020 年的东非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第二章取材自2022 年的南美洲玻利维亚。尼克说,这两处本是公认的野生动物天堂,而今那里的动物与人类都陷入困境。《黎明破晓前》曾在伦敦、纽约、巴黎等地展出,2022 年年底在我国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露面,所到之处关注如潮。该系列的第三章在一个可能被海平线上升时淹没的南太平洋岛国展开,尼克仍在用镜头守护这些脆弱的土地。
最重要的仍是动物
熟悉尼克作品的人知道,他喜欢用胶片相机拍摄。相比日新月异的高新设备,中画幅的宾得相机并不怎么好用:它没有自动对焦和图像稳定镜头,每卷只有10 张胶片,使用时得不停地调整和更换。禁不住“诱惑”,尼克也曾尝试用更加便利的红外拍摄等器材,但他立刻发现再完美的技术都无法替代匠心。回到“胶片美学”,尼克能使动物的每一根毛发清晰可见,使人们的裙摆甚至衣褶充满朴素和真诚。“只要还有胶卷可买,我将继续用胶卷拍照。”
黑白图像分量十足,与之搭调的少量彩色同样迷人。2019 年,尼克的作品集《这个空虚的世界》首次使用彩色。拍摄期间,他在野生动物可能出现的地方预先安装摄像机,随机拍摄恰好经过的它们,继而在接近场地的空间搭建舞台布景,并且安排建筑工人、乘客等与场景相符的人员加入进来。尼克把两个阶段的照片互相结合,由此加深“人类闯入”的概念。每次拍摄结束,他会把现场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从而将对动物的打扰降到最低。为了带给公众更直观的感受,尼克还曾将尚未发布的动物肖像做成户外装置,安放在荒地、采石场以及城市新建区。有人对他的举动嗤之以鼻,认为这些耗时耗力的操作完全可以用电脑合成代替。而当这些人真正步入展区,才被震惊得难以自持。
“如果不是心存希望,我不会选择坚持这项工作。”尼克说,无论对动物还是人类,“呐喊与发声”都很重要。“最重要的仍是动物”,尼克表示,即使最爱的摄影,也只是深爱动物的他所选用的最佳媒介。
尼克拍摄现场的影像记录
尼克在拍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