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4-04-20敖娟

文教资料 2024年1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探索课程思政

敖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实践性、知识点过多、理论脱离实际等。因此,本文探讨了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培养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果导向;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为积极响应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要求”,以及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精神,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应有之力。所以,本门课程更需要明确目标导向,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使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与此同时,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教育,其教育理念在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学习与教育后所获得的成果作为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目标。OBE模式的理念适应了社会,特别是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技能与能力以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以及可应用的模式呈现。而高职院校又重在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与OBE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本文以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为例,探讨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授课教师应当增强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并接受思政元素的理念,还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对于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思政现状

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实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客观需求,是立德树人创新形式以及思政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思政现状如下。

(一)教师、学生对于职业规划课程思政不够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所要求的教师的使命和教师任务的“育人”,重在德育培养,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学做新时代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新青年。当前,一些高职院校

非常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而部分老师不熟悉、不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文件,没有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仅仅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就出现了随意对待等现象。

(二)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忽略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大部分院校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撰的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教材,该教材体系是根据全国高职院校的共性而设计的,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穿插各种案例与课堂活动,但是其理论基础大多来自国外研究,与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存在差距,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难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

(三)教学实践匮乏,思政效果难以保证

职业生涯规划与课程思政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仍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局限于教材内容,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系统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使实践教学缺乏指导;第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发挥,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第三,教学地点局限于课堂,缺乏生动形象的实践活动,诸如红色文化实地教育。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教学标准不清晰虽然院校和教研室都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在本门课程的融入,但是,并没有制定相关健全的评价体系。授课教师按照自己对课程思政的了解进行教学,整个过程也是按照自己拟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课程结束之后,也没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不清楚其所需要达到的教学标准。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随着OBE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不断推进课程发展,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普及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课程。基于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该课程被确定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旨在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和就业促进等方面。课程内容不仅强调职业在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该课程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在理性规划未来的同时,努力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一)OBE教育理念契合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OBE模式强调“聚焦产出”“提供支持”“高阶成果”的实施原则,适用于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无法在短期内满足岗位要求、职业素养不过关等现象越来越明显,而社会对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一直比较强烈。应用型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经过学校的专业学习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在毕业后获得良好的就业成果;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理应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实践,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由此可见,OBE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并行不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OBE教育理念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成效的提升

课程思政作为“大思政”的创新理念,其首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并将其视为培养人才的首要要求。该理念突出了教育教学的多重服务功能,包括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的途径,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基于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制定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达到思政育人效果。注重成果的OBE教育理念有助于帮助教师明确思政目标,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的统一。

(三)OBE教育理念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的制定

课程思政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素养。基于课程目标,通过项目任务实训,课程思政让学生不断体验并内化于心。可采用“成果导向—启发思考—知识探究—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多维评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并培养以下几种重要的职业精神。一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所学专业,例如,在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或数控专业的设备安装工艺标准实操时,学生需要做到精益求精。

二是攻坚克难的合作意识。对此可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评价,并在遇到学习重难点时,通过小组研讨的方法互相商讨对策,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是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要求学生“闯关式”地完成工作任务,面对难度逐渐增加的工作任务坚持不懈地逐个完成。

三、基于OBE教育理念下职业规划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OBE理念堅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谋而合,也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目标一致。高职院校应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基于成果导向的OBE教育理念,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健全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双高”学科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思政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通过课程整合构建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围绕职业需求

和课程目标进行设计,并根据职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职业需求和课程目标进行设计,基于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课程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并确保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同时,在课程思政中,职业规划课程主要是针对职业规划开展思政育人工作。

(一)价值聚焦,强化教学的顶层设计,深挖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需要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和内在规律,积极迎接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挑战与变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强调学生职业意识觉醒及职业素养精神的养成,而课程思政强调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要求,而OBE强调以学生能力为成果导向的培养目标,他们三者在内在目标上有一定的一致性。

职业生涯教学的顶层设计是课程标准,它是依据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开展教学的指导性文件。[1]目前职业生涯课程标准并未体现课程思政目标,也就造成授课教师们缺乏参照的大纲。因此,应该结合课程思政的需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思政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国工匠精神、榜样人物的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构建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

(二)目标明确,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突出产出导向

基于OBE理念,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思政目标来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我们着眼于职业教育理论创新及教学方法改进的重要性,并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紧迫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整合线上线下各类教育资源,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方式来深化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应贯彻OBE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精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困惑,注重为他们提供生涯规划中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的培训。同时,应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个教学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符合毕业要求的相关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将引导学生从兴趣、能力、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以上种种方式,学生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道路。

育人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建立长久的教学体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OBE强调成果导向,两者的终极目标一致。因此,授课教师首先应该严格遵守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原则;其次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做好学情分析、课程定位等,深挖思政元素,做到层次分明、覆盖全面;最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政实践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真正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

(三)科学评价,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改革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并对课程建设的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是否实现思政目标进行科学评价。混合式教学是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和“实践”三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进行了有效整合,并将其综合用于在线学习,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教师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网络资源,比如展现真实的招聘情景,以及一些知名人力资源专员对用人标准的要求,便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查缺补漏。同时,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制定契合实际的思政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育人模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与总结,通过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等形式来获得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发现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与OBE理念相呼应,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与教师授课质量的良性反馈,并将此作为后续教学改进的有效依据,不断巩固育人成效。[2]

(四)体系健全,形成思政建设合力,强化育人效果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课程思政组织队伍建设、保障制度建设、育人模式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和示范引领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推进。通过这一体系的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可实现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地实施,提高课程协同育人的成效。在课程思政组织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他们的思政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机制,确保担任课程思政教师的人员都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同时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序而有效。在育人模式构建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思政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教学资源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应注重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包括文献、案例、实践教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总之,通过构建五个方面共同推进的课程思政体系,院校可成功推动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地实施,并提高课程协同育人的成效。

课程思政并非由“课程+思政”生搬硬套、简单拼凑而成。它涵盖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多个思想意识层面的内涵。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需要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合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规划未来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华.OBE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初级会计实务”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77-79.

[2]郑世林,朴慧敬.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薪酬管理”为例[J].大连民族大学报,2021(4):374-377.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教学探索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