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4-04-20陈巧

文教资料 2024年1期
关键词:概论立德树人

陈巧

摘 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是“概论”课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也是回应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坚持整体把握和重点融入相结合的原则思路,以系统思维为指导,从教学理念目标、教学内容模式、教学形式语言、教学媒介场域等方面,探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立德树人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1]《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培训的必修课,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对相关教材修订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首要任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政必修课之一,是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統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高效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之中,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首要而重大的任务,对于应对百年变局和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堂这个教育主渠道、主阵地,讲深、讲透、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概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对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促进高校“概论”课教学改革进程及提升“概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堂是新时代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渠道,承担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系统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勇担时代重任,努力奋斗追梦圆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深化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程。新时代新发展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政课建设如何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是每一位思政工作者必须去思考和回答的时代新课题。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之中,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概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

(三)“概论”课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

“概论”课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核心课程之一。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重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中国百年巨变为根据,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内在联系等,充分体现“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充分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新理念新思想为新时代“概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纲领性文献。“概论”课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概论”课程与时俱进特点的体现。“概论”课内容的与时俱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概论”课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高效融入“概论”课,是“概论”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也是新时代“概论”课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

(四)回应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应并解决现实问题是每一位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当前还存在着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融入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行机械融入,缺乏有机高效融入;融入设计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回应与关切;融入话语生搬硬套,难以引起师生共鸣;融入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习热情;融入力度不够,欠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等等。以上种种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工程”,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全面系统研究制定思政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思政课程教学方案,组织开展专题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全面系统高效融入的实践路径,解决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提升融入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增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和认同度,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原则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只有全面、系统、深入学习,才能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3]由此可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的重要性。它是完整、准确、全面领会的首要前提,直接关系着学习贯彻的实际效果。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整体把握、重点融入原则,既要坚持全面系统整体把握,又要找准融入重点,形成“点线面”的立体融入体系。

(一)整体把握——紧紧围绕“五个牢牢把握”构建系统性融入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4] “五个牢牢把握”为我们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指出了根本要求和重要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系统思维,紧紧围绕“五个牢牢把握”,从整体上探索构建全面系统融入的教学体系,从而体现“概论”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坚持全面系统思维,从整体上把握“概论”课的内容,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程”,使学生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文件内容和精神,实现“概论”课教学改革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用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青年、影响青年、塑造青年。

(二)重点融入——找准融入点、贯穿融入线、覆盖融入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视野广阔、内容丰富、系统深刻,既有对过去工作和伟大变革的回顾总结、概括归因,又有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分析阐释,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体现着新时代党和人民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概况。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高校“概论”课的重要内容。为增强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我们应结合“概论”课程的内容、特点与学生实际,找准融入点、贯穿融入线、覆盖融入面,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大逻辑讲好“概论”课知识点的小逻辑,以教材重点章节为抓手,形成“点线面”的知识立方体。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条主线,以阐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重点,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结合中国百年巨变的实际,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持续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深化新时代“概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讲好新时代“概论”课程。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而且是提升“概论”课教学实效的现实需要,最终目的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彰显“概论”课教学改革铸魂育人的价值逻辑,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困境与难题的现实逻辑。在“概论”课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应始终坚持以育人为目标,聚焦融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阐释好、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及时有效地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概论”课,更新充实“概论”课内容,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责任和使命,是检验融入效果的最高标准,也是探寻全面系统融入路径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一)更新教学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尊重学生需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参与学习、实践和研究等活动的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还是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都不能忽视,思政课教学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6] 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应高度关注学生需要,回应学生关切,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学情,紧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思想的堵点、情绪的沸点,找准全面系统有效融入的着力点和时机,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青年大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大学生对“概论”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推进“概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现“概论”课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的有机统一。尊重和回应学生关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为契机,进行全面系统融入的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规划,进一步推进“概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现“概论”课创新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频共振。

(二)创新教学模式——“专题讲授+主题研讨”,“线下+线上”教学

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程、新时代的伟大变革等,讲好“概论”课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授,用“专题讲授+主题研讨”的教学模式,讲清讲透“概论”课的哲理、道理、学理,凸显“概论”课理论性、历史性及时代性的课程特点,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融合。把理论深度、现实温度和历史厚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作用,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在融入“概论”课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概论”课内容,梳理形成教学问题链。以教学问题链为抓手,研讨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专题化教学方案,积极开展“专题讲授+主题研讨”,探索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高效融入“概论”课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线下+线上”教学优势,鼓励学生课上课下积极参与,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融入实效。

(三)丰富形式语言——改进教学形式,锤炼教学语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7]那么道理怎样讲才能讲好、讲清楚,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中,去讲清、讲深、讲透“概论”课的道理、哲理、学理,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这些当然离不开教学的形式语言这一重要抓手。要讲好道理,真正实现入脑入心,那就必须在生动化和形象化上下功夫。善用各类形象生动的比喻,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哲理、学理。把大道理和小故事结合起来,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学生的头脑,深入学生的心灵,用真理的力量去说服人、教育人、引导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也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关键。“概论”课教学实践中应善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讲好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不断提高“概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与针对性,从而实现深度融入、有效融入。

(四)拓展教学媒介——借助技术优势,赋能“概论”课堂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新时代“概论”课教学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它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概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推动着“概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借助新技术优势,赋能“概论”课程改革创新,为“概论”课程提质增效注入强大动能,不断加强思政课堂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借助新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和场域束缚,这是伟大时代的重大突破。新时代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媒介和手段,发挥新技术优势,赋能新时代思政课堂。以“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为抓手,以人工智能为依托,持续推进“概论”课线上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各类线上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展智慧思政、精准思政。以精准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等,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深刻感悟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借助新技术工具进行多种课堂内外互动、展示相关视频图片等,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信息技术赋能高校“概论”课程,借助技术优势,拓展教学媒介,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的技术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提升“概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五)扩展教学场域——加强“主渠道+主阵地”联动,深化教学效果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8]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教室里讲清思政课程的道理、哲理、学理,而且要把思政教育融入更宽广的社会空间中,结合新时代生动、鲜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素材等来讲清、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扩展教学场域,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和社会课堂主阵地的联动作用,实现青年大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知情意行的深度统一。“主渠道+主阵地”的双联动拓展教学场域,延伸教学时空,使青年大学生把课上所学的知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深化“概论”课教学效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为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在学思悟践中,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持续深化、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实践,讲清、讲深、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凝练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概论”课教学改革为契机,打造有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的新时代高校“概论”课程,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

[2]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N].人民日报,2022-10-27.

[4]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N].人民日报,2022-10-18.

[5][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9,21.

[7]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8]“‘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

猜你喜欢

概论立德树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车联网技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