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

2024-04-19姜宁李雁冰刘东宇李沐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7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营养饲料

赵 磊 姜宁 李雁冰 刘东宇 李沐阳

摘要 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剖析了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强化实验室条件建设,增加案例分析的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开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改革。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农学人才培养;蛋白质饲料资源;饲料加工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85;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7-0124-04

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是在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与经典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企业生产管理和生物统计等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重点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饲料常规分析原理和操作方法,并使学生了解一定的饲料质量检测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实践中,本科阶段采用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1]。动物科学专业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许多共性的待改进之处。例如,(1)在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学可能存在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能力的现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实践教学可能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理论教学。另外,部分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验证性项目多,存在教学内容待及时更新的情况。(2)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或短缺,使实践教学的开展遇到了一定困难。(3)学生的自觉实践习惯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4)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规范,过程性考核有待丰富和多元化。(5)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有待进一步补充,以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以上情况的解决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动物科学专业持续发展[2-3]。

针对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实践现状,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更新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方式,建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2)强化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建设,全方位开放实验室,提高科学研究及教育的质量和效率。(3)增加案例分析的課程思政,让学生从真实案例中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领会重要人物的高尚情操。

1 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设立3个课程目标,15个实验项目,将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转向研究性实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1.1 制定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方  根据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分析等,设计合理的日粮配方。在基础日粮配方的基础上,根据正交表中不同的因素和水平,设计实验性日粮配方,对全班学生的设计配方进行筛选,选出1~3个进行实验[4]。

1.1.2 开展动物消化实验  选择健康的、有代表性的公畜,每组实验动物数量大于3头,以4~5头为宜。全价配合饲料要同批次配制,分组分装,取样待分析。实验分为两个阶段:(1)预备实验阶段,要求动物适应实验饲粮和饲养环境,掌握采食量和排粪规律。(2)正式实验阶段,观察检测动物饲喂效果与生产性能表现,在实验动物肛门处绑上粪袋,采用指示剂法,定时收取粪便,粪样称重,将采集到的粪样混合均匀,按总重的1/50~1/10比例取样,每100 g新鲜粪样中加入10%的盐酸,体积10 mL,固氮防腐。动物饲养过程中及时记录投料量、剩料量、初始体重和末重,用于分析实验动物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

1.1.3 日粮和粪便中相关营养成分分析  根据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及饲料质量分析技术,测定日粮和粪便中的有关营养成分,评定动物消化营养物质的能力,即营养物质消化率。

1.1.4 实验结果分析  要求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水分测定中,两个平行样之间的测定值相差不超过0.2%,否则应重新测定。其他营养成分测定时,根据所得含量计算绝对偏差,进一步得出指标的相对偏差,观察其结果是否在标准范围内,若没有达到标准范围,则实验失败,实验结果不准确。

1.2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对出勤、操作态度、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准确性、口试和实验报告等进行全流程综合考核评价。同时,在实验课考核中增加实验心得环节,加大实验技术考核和平时成绩权重,加大过程性评价力度[5]。每个实验项目的总体成绩划分为3个方面,即课堂表现(40%)+口试(30%)+实验报告(30%)。第一,课堂表现。主要注重考核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实验管理的严谨性。第二,口试。通过建立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题库,在实验全部结束后,从题库中和随机抽取问题作答,考核学生对实验规范性操作和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理论与实操存在多种形式表现,例如,演示滴定管的半滴操作、粗灰分测定时碳化终点的确定标准以及脂肪包标记时为什么用铅笔等。第三,实验报告。主要考察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结果的展示程度以及讨论部分的深入程度和逻辑性。实验全部结束后,评阅实验报告,对个别学习态度不端正、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计算不准确的学生,及时提醒并让其重新完成实验操作及计算过程,督促其正确书写实验报告,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方式如表1所示。

2 课程目标达成度

2.1 课程目标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跟踪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达成课程目标,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口试等方式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和最终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并对其学习效果开展形成性评价[6]。授课过程中主要围绕3个课程目标进行定期评价,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完成目标达成度分析。

2.1.1 课程目标1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内容和研究进展。了解饲料法规和飼料综合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内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对其上课状态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其课堂提问回答效果,使其正确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实验操作方式。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及操作方法的完整性,对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使其完成课程目标。期末通过口试形式评价其学习成果,判断学生对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方法原理和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对未达成目标的部分学生进行预警、辅导。

2.1.2 课程目标2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锻炼,熟悉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使其熟练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饲料加工质量、常用物理检测分析和快速检测分析等操作方法,掌握并了解本专业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原料加工、饲料配制、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使学生在实验室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具备从事饲料分析、质量检测、营养价值评定与生产管理的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互动讨论对其上课状态进行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判断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报告评价其对操作关键环节及参数正确表达分析的能力,对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使其完成课程目标。

2.1.3 课程目标3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调合作,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课堂实验过程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学生对团队合作的理解,使其体会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调合作的重要性。

2.2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评价结果在学生整体课程目标达成度和学生个体课程目标达成度两个方面进行展示。学生整体课程目标达成度如表2所示,可以更为直观地观察课程总体目标是否均在0.6以上,且了解各目标达成度的相似程度。观察学生在单项目标中的完成程度,有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且完成实验操作。有针对性地对非全面发展的个别学生进行提高。最后,将达成度数据反馈给学生,使其知悉课程学习状况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督促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改进和提高。

3 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

3.1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按照畜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转向研究性实验,实现课程配置最优化[7]。更新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方式,增加过程性考核,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及目标达成度,分析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实操跟踪其学习效果,关注个别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同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辅导、沟通。

3.2 强化实验室条件建设

强化实验室条件建设,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在动物营养实验室建设方面,除要求具备进行饲料一般性分析的设备外,还应创造条件把实验室建立起来,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的实验手段,以提高饲养和营养学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实验室条件(如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数量和种类)是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对此,可以通过项目申请、科研经费投入等渠道提升实验室硬件条件[8]。同时,完善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机制,加大实验室开放服务力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实验室,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9]。

3.3 增加课程思政案例分析

在深入梳理和分析动物营养学课程特点、优势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教学内容背后的人物故事和社会热点等思政素材[10]。例如,在粗蛋白测定时,可以针对豆粕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搭配低豆粕日粮等时事,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强国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由于蛋白质资源很珍贵,需要勤俭节约,利用氨基酸平衡理论,研发饲料加工调制新技术和开发新的蛋白质饲料资源;让学生认识到从事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基于蛋白质的互补与利用原理,通过蛋白质饲料合理搭配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理论,切入团队协作、互助共赢理念,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碳水化合物中淀粉资源紧张,而秸秆等粗纤维量大,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其利用率;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意识[11]。

4 结语

为满足社会对畜牧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以更新教育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准则。通过优化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掌握动物科学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未来从事畜牧生产和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剖析了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强化实验室条件建设,增加案例分析的课程思政,以及开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改革。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施晓丽,李辉,蔡惠芬,等.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7(36):126-127.

[2] 李松林,陈乃松,黄旭雄,等. 水产养殖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本科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6):72-74.

[3] 郭亚芬,何勤,胡传活,等.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动物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J]. 高教论坛,2004(3):37-39.

[4] 纳嵘,胡波,陈西风,等. 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以饲料配方设计项目为例[J]. 黑龙江科学,2021,12(1):28-30.

[5] 李永洙,井文倩,金太花.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47-149.

[6] 张静,刘强,王聪,等. 基于案例分析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 现代农业科技,2023(20):173-177.

[7] 宋小珍,瞿明仁,易中华,等.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群中的探索与实践[J]. 家畜生态学报,2020,41(4):94-96.

[8] 谭占坤,商振达,强巴央宗,等.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40(6):77-80.

[9] 李晓梅.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34,38.

[10] 王念哲.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1):81-83.

[11] 薛梅.高校“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策略: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探索[J].中国饲料,2021(14):154.

(责编:杨 欢)

基金项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NDJY2108,NDJY226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YJG20220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SJGY20210613)。

作者简介 赵磊(1994—),女,吉林松原人,博士,讲师,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工作。

通信作者 李沐阳(1991—),男,吉林长春人,博士,教授,从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等工作。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营养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