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手写”折射形式主义之痛
2024-04-19
打开电脑软件页面,复制粘贴电子版文字内容,填入纸张长宽等数据,勾选想要的字体,写字机夹着笔的机械手臂便开始在纸上一笔一画迅速书写。短短几分钟,一页看起来十分自然的“手写稿”就完成了。据报道,基层各类工作考评“手写癖”的倾向愈演愈烈,导致仿手写的“写字机器人”在网上销售火爆。不少基层工作人员表示,两只手写不过来,只能借助科技手段来“无痛手写”材料。
“无纸化”办公早已普及,有些部门要求对重要的事项和内容手写留痕,意在让基层干部更加重视,方便日后核验。但近年来,手写材料逐渐异化为形式主义,以至凡事都要手写。比如不少学校要求教师教案必须手写,达到规定字数、有二次修改教案的痕迹、不同颜色的笔做批注、学情、学生的名字等;有的地方要求村干部抄“普法笔记”,直接抄写法律条文;有的上级部门要求机关单位必须手写理论学习笔记,并发放统一的笔记本,要求写满,每年至少检查两次……这样的“手写”材料,不仅让基层工作人员背上沉重的负担,损耗他们本就不宽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助長形式主义和应付糊弄的风气,损害党员干部和政府部门的形象。
写字机器人畅销,根源是形式主义作祟;形式主义根源不除,写字机器人就会一直写下去。过度要求手写材料,就是在设定不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只检查留痕结果,不管实际效果,更偏离了检查工作的初衷。据报道,一线教师和基层工作人员对形式主义的手写材料深恶痛绝,却无可奈何。不少部门和领导,不到一线实际调研工作,考核评比光看电子材料还不够,对手写材料其实不看好不好,只看有没有。这就是形式主义的可怕之处,其逻辑就是:连手写材料都不重视,至少态度是有问题;手写材料都这么薄,就是实际工作干得不够。
手写材料不是写字比赛,更不能披上形式主义的外衣,用科技手段变相造假。擦掉形式主义的手写材料,让手写材料真正有意义、有作用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