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创新转型分析
2024-04-18杨瑞雪
杨瑞雪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出现,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徑。这就要求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利用数字化的审计工具,对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助力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文章简要分析了数字经济和内部审计的概念后,针对内部审计在创新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其中涵盖了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养、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创新改良审计模式等,旨在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的创新升级。
关键词:数字经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创新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其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领先地位,就要正确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紧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并积极迎接挑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对企业长效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现代企业的高质量、高效率经营成为现实。
一、数字经济与内部审计概述
(一)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指的是基于数字资源,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将各种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后,实现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通过对数字经济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可知,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效率高。数字经济是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集中体现,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数字经济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将企业内部审计与数字经济相结合,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各项生产活动的实施效率,还能够有效减少生产成本,为企业的深入变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质量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是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应用数字化技术对于社会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等手段的作用下,展开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三,成本低。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对于产业结构的变革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产业结构正在被以共享经济为载体的新兴产业结构取代,这给传统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言,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企业经济活动的范围得以有效拓展,并且业务的成本显著降低,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第四,资源共享。对于数字经济而言,大数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手段,能够对市场环境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为经济业务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或者闭塞的情况。另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等重要环境中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减少失误率,为企业的持续性进步夯实基础。
总体而言,数字经济是一个兼备多种新兴要素的经济形态,在企业内部审计中,以数字经济为导向,对工作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转型,有利于加快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稳健经营提供助力。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展开监督和管理,其中包括经济活动、经营风险以及财务状况等,通过对相关活动的审查以及动态化监测,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并提供给企业的管理层,为管理层制定重大战略目标、作决策等,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进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合规性。通过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系统化分析,可以明确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权威性。企业需要结合经营管理实际,配置专业的人员组成内部审计机构,该机构要独立于其他的部门单独存在,保持高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并且审计部门在运行期间,要制定独立的工作计划以及目标,而企业的管理层要直接授予审计人员相应的权力,明确其职责,这种以企业管理层为依托的垂直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为审计活动的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客观性。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拥有较强的职业素养,排除一切人为因素和利益因素的干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估,根据实际的评估情况,给予管理层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以及合规性,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三,全面性。审计工作要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动态化监督,还要对业务流程以及风险隐患等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能够及时排查出潜在的风险隐患,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体而言,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要具备以上三个特征,但就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现状而言,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导致该项工作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对此,企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综合应用数字经济,弥补传统审计模式的欠缺和不足,在最大程度确保内部审计权威性、独立性、客观性以及全面性。
二、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理念较为落后
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持续扩大,对内部审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重视内部审计的创新转型,但就部分企业审计工作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管理层的工作理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不足,并且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健康运行的影响不大,因此未能投入充足的资金资源用于审计的创新和优化,还在沿用传统单一的审计模式,导致内部审计出现了查不严、看不清以及辨不明等问题。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主要就是安排审计人员对财务数据以及业务信息等进行采集、整合以及处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致使风险评估的客观性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风险预警,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人员综合素养不足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而言,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很多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审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未能将专业理论知识落实到位,出现了理论无法结合实际情况,难以有效利用企业的制度规章对内部人员加以约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发生责任追究难的情况。并且个别人员因责任意识不足,在工作期间互相推诿,不作为,导致内部审计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监管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是部分审计人员信息化素养不足,在操作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不够熟练,更习惯采用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在无形中阻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转型。
(三)审计方法需要创新
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分析可知,西方发达国家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要更强。现阶段,我国许多先进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在深层次研究大数据审计、数字化智能审计以及区块链审计等现代化审计方法,但这些新型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落实效果还需进一步增强。很多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审计方法的过程中,未能联系企业的现实情况,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内部审计转型计划、转型方法,仅是套用新型审计技术,但内部审计的流程以及程序等未能随之更新,导致内部审计方法创新的深度不足,阻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缺少监督管理机制
内部审计的质量与企业内控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需要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以及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但部分企业的管理层未能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导致内控建设工作缺少制度保障,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现象如:业务人员对审计工作排斥心理较强,只是被动地接受审计,不愿意主动配合相关工作,在提供信息数据的过程中存在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给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整改,但有关部门并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使得审计工作缺少实效性,长此以往,内部审计将流于形式。
(五)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建设水平,优化整体内控环境,然而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都缺乏完善性和系统性,例如,缺少明确的评价指标、评价流程混乱、主体评价标准模糊等。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部门的数量将会持续增多,不同部门涉及工作内容和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构建具体的、清晰的、明确的内部审计指标评价标准,但因此企业评价机制不完善,未能对各个领域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作出具体的设计和规定,致使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实用价值较低。
三、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创新转型策略
(一)更新落后思想观念
现代企业想要打破生存困境,化解经营风险,就要对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革新,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基于数字经济,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确保思想层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业务活动的广度和宽度均有所提升,因此内部审计范围也应随之扩大,拓宽审计的空间以及时间,丰富审计的渠道和路径,将全面化、系统化审计,贯彻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
在传统的经济形态下,企业内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信息流动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获取财务信息以及成本信息等难度较大,因此主要就是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审计工作。但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和日益成熟,为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实时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获取信息数据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选取审计数据的过程中,可以从样本数据拓宽至全体数据,在掌握企业内部全量数据的前提下,对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识别和分析,能够实现理想的工作目标,促使抽样审计实现向全量审计的创新转型,进而弥补因技术手段落后而无法进行全面审计的欠缺。同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大数據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对于审计工作的局限性,提高审计的持续性。例如,企业可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搭建审计数据库,将内部审计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实时共享到数据库中,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分析,能够为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奠定基础。另外,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在系统中专门设置审计模块,对数据进行动态化监管以及实时反馈,将传统的时点审计模式创新转型成持续审计模式,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更加及时全面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以及风险态势等,以便于及时识别出重大风险隐患,达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总结”的目标。
结合上述内容可知,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内部审计模式拥有较多的优势特征,能够解决传统审计工作的缺陷和漏洞。因此企业要通过大数据审计思维,加大对内部审计的投入力度,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于工作模式的创新升级中,确保内部审计理念和模式具有先进性和前沿性。
(二)强化人员综合素养
为提高内部审计的专业性,降低人为主观因素对审计结果的不良影响,企业要做好审计人员的招聘、培训以及考核工作。
首先,在招聘审计人员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对经济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点考核其信息化素养,确保其综合实力符合数字经济时代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因此要适当提高审计人员的准入门槛,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符合招聘条件。
其次,在培训审计人员的过程中,要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如主题会议、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操作等。案例分析指的是通过对行业内部真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使审计人员深刻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使其明确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将会面临的后果,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法律意识。实践操作指的是,对企业既定的审计规章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其掌握内部各项条例以及如何用规章制度约束内部人员不当的行为,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最后,为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将其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挂钩,即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若未能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导致经营问题以及风险隐患等排查不到位,既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还要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针对专业能力强、信息化素养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转型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其精神层面的鼓励和物质层面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对于内部审计数字化变革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优化审计方法
数字经济的出现和进步使得行业的内部竞争愈发激烈,因此现代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在這种局面下,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时要利用高技术的驱动力,以数据为核心构建信息化的审计平台,优化业务活动的经营管理模式。一个完善且成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至少要包含三个模块,即数据管理模块、内部审计管理模块以及数据挖掘分析模块。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审计信息采集系统以及共享机制,能够实现对信息的高效采集以及准确识别,促进企业业务模式实现协同化,提高审计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此外,在搭建数据挖掘分析模块的过程中,还要利用数据网络,设定风险指标的衡量标准,即在深层次挖掘审计数据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个别数据存在异常情况,通过风险指标衡量标准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后,若确实存在风险隐患要及时进行风险预警。这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可以对数字化风险进行客观的预判,同时还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反馈,为企业管理层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提供支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的审计模式进行革新,能够达成远程监控、重点排查、准确审计的工作目标。在数字经济大环境下,内部审计中的人力资源得以释放,因此在实际工作期间,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模式、流程的优化上,积极探索出一个更适合现代企业高效益运作的内部审计模式,突破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的瓶颈,提高内部审计的可操作性。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的监督情况,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审计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未能落到实处。针对这种情况,企业有必要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监督效力,加大处罚力度。内部审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范经营风险,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因此,在构建监督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将企业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兼顾国家与社会的利益。为避免审计工作出现标签化的情况,企业管理层也要积极参与到监督过程中,将重点监督与全方位监督进行深度融合,要求内控部门与审计机构展开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在良好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一旦发现有部门或者人员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要严格责任追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若发现整改不到位,要继续加大处罚力度。
第二,内部审计在变革创新过程中,要将技术革新的重点放在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领域。以智能自动化技术为例,将该技术应用于合同管理的审计中,就可以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对合同进行准确的自动化录入,以免因人工操作失误,出现信息错录、误录等问题。在合同审签环节中科学操作数字化技术,能够避免核心条款要素不全、评审与签订不统一等问题,将阴阳合同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五)完善改良评价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为提高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执行效力,避免其流于形式,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要设立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对企业内部的各个主体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另一方面,是要细化评价流程、规范评价程序,利用精细化的评价方法,对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以及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在指标评价体系的作用下,促进内部控制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除此之外,在数字经济时代,内部审计评价指标的建设还要将重点放在高风险环节上,通过指标约束相关人员的业务行为,确保其在应用资金资源的过程中,能够切实考虑到企业的综合利益,将指标的实践情况以及评价结果,作为衡量相关人员绩效考核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进而端正内部人员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内外部等多重挑战,为实现长期稳定运转,现代企业应通过数字化技术创新转型内部审计工作,建设数据为核心的内部审计模式,通过真实的审计数据,规避生产经营风险,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要通过新型审计工具,加大内部控制的建设力度,创设良好的内控环境,为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顺利推进夯实基础,促进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雨桐.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创新转型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23,33(14):79-81.
[2]柳樾.数字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21(04):156-158.
[3]邓茗丹.数字经济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优化探析——基于C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3):65-68.
[4]赵杰.大数据背景下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作业标准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3(10):35-38.
[5]赵帅.内部审计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目标选项与内生动力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0):150-152.
[6]沈澈.浅谈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23(28):173-176.
[7]叶陈云,杨光,刘国超,等.内部审计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3,39(18):184-188.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滨海金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