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性视角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4-04-18王艳茹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0期
关键词:绿色信贷主成分分析

王艳茹

摘要:以2012-2021年在我国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各银行在资产规模、产权性质和银行同业竞争力差异化背景下,是否能够受到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积极效应很难体现,在非国有、资产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具体而言,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驱动作用的展现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帮助及良好资产基础和行业竞争力的加持。据此,提出政府应适当提供放贷优惠、增加补助,降低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产生的额外成本。建议银行完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加快绿色信贷正向作用的转化和规模效益的实现。

关键词:绿色信贷;银行经营绩效;主成分分析;固定效应;勒纳指数

“双碳”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2012年1月,中国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指引》,其中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开展绿色信贷,强化对绿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项目和服务提供优惠且便利的信贷支持,调整信贷结构,引导经济体系的绿色发展;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对“两高一剩”不达标的企业严格关停,从政策高度和融资渠道激励各行业转变经营理念、优化业务框架。

除了“自上而下”政策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之外,各地地方机构也“自下而上”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我国商业银行作为为社会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主力军”,在承担社会环保责任的同时更要在新环境下处理好银行内部相关经营管理业务的关系。随着绿色信贷业务的完善,银行的放贷决策会相应转变,主流方向将朝着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演进,进而规范高污染、高耗能及产能过剩企业的融资举措。如今国际金融环境日趋复杂,在商业银行绿色转型过程中,经营绩效也必然会随之受到影响,盈利性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目标,辨析影响要素、影响机理及影响程度,既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效率,也将对商业银行抓住绿色发展机遇、防范潜在风险产生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如何推动‘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这一问题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信贷作为主要的绿色金融工具由此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刘传江等(2022)证实了绿色信贷对于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碳排放、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刘亦文等(2022)研究表明了绿色信贷对于行业资源配置及微观企业绿色创新、环境信息披露、融资成本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商业银行作为提供存贷服务的主体,在承担发行绿色信贷重要任务的同时也受到了多样化的影响。于波(2021)证实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管理、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王宏涛等(2022)指出银行通过发行绿色信贷改变了银行的盈利结构、降低资产组合风险、提高银行社会责任及社会声誉从而降低了风险承担水平,且绿色信贷的风险降低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汪炜等(2021)指出在风险水平降低的中介机制影响下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但是何凌云(2018)指出,基于政策实施成本和时滞效应,绿色信贷对银行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整体上看,已有学者主要从中介机制角度研究了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间的关系,很少以银行异质性为切入点展开系统分析。基于此,本文将着重从银行的产权性质、资产规模及同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在银行面临复杂异质性背景下推行绿色信贷对其经营绩效是否产生差异化的影响。

二、提出假设

(一)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绿色信贷的推行对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产生积极效应,首先,绿色信贷业务丰富了银行的贷款种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能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增加客源扩大盈利空间;其次,绿色信贷审核发放流程严密,最大程度保障了贷款回收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银行的不良贷款和坏账呆账,从而有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但是绿色信贷的发行一定程度上会对银行的直接收入产生影响,一方面,缩减对“两高一剩”行业等高收益项目的放贷会直接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短时间内集中推广绿色信贷业务会直接增加业务成本费用,而成本效应会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另外,绿色项目投资周期长,面临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问题,也会影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基于此提出假设1a、1b。

假设1a:发行绿色信贷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假设1b:发行绿色信贷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二)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的异质性特征

各銀行主体固有属性的不同使其经营绩效在绿色信贷的影响下呈现出差异化表现。张羽(2020)指出,绿色信贷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不显著但是会显著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效益水平,尹庆民和武景(2022)认为,绿色信贷能够显著改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绩效,但是对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绩效没有明显的影响。目前在产权性质异质性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2。

假设2:银行的产权性质不同,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不同。

银行资产规模也是银行划分的重要标准,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在新政策和新业务的推行中承担试错成本的能力更强,适应性和灵活度更高,而相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而言,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须时刻关注绿色信贷业务的营利性,并做好随时终止的准备,很难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等待政策积极效应的显现,由此提出假设3。

假设3:银行资产规模越大,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越显著。

在银行业中,各银行竞争力的强弱也会使得绿色信贷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差异化的效果。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好坏是衡量银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准。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内各家银行都在努力改善经营效益以期在同业中获取一席之地,随着ESG评级的推广,各银行纷纷通过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来提升银行服务的“质”和“量”,最终提升竞争力。绿色信贷作为政府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一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工具更是得到各大银行的纷纷响应,这对于竞争力强的银行而言是“锦上添花”。由此提出假设4。

假设4:银行的竞争力越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越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和变量描述

本文以2012-2021年在我国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共选定14家商业银行,得到140组样本数据,财务数据从同花顺公布的年报中整理得到,绿色信贷数据从银行的社会企业责任报告中获得,其他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1. 被解释变量

本文从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银行的经营绩效指数。

2. 核心解释变量

相较于绿色信贷总量而言,运用绿色信贷发放数量占总贷款的比重这一比例指标更能显示出银行贷款结构的变化,凸显出绿色信贷相对于其他贷款类型的时代性、创新性和推广性。

(二)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设,构建如下固定效应模型:

JYJXi,t=α0+α1GLRi,t+α2CARi,t+α3LDRi,t+α4NPLi,t+α5ALRi,t+εi,t(1)

四、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依次进行了单位根检验、Pedroni协整检验和豪斯曼检验,保证数据平稳性,排除随机效应,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的值为0.869,说明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回归结果显示,绿色信贷余额占比的系数为-0.035,说明与银行的经营绩效负相关,验证了假设1b。绿色贷款主要投放于环保领域或者是用于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该类投资期限较长,三到五年不等,甚至期限更长,银行的短期回报率低,并且由于回收期长,期间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银行收回贷款和利息的风险较高;另外,为了避免“漂绿”现象的出现,我国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投资监管程度高,这会给银行带来众多额外的成本费用,加之目前我国尚未开展鼓励银行发放绿色信贷的优惠措施,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交易成本并没有降低,所以,从目前所获数据看来,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积极效应尚未显现。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结果可知,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率均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负相关,存贷比过高会影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而不良贷款率过高会影响银行贷款资质和信用,阻碍银行效益的提升。为了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選取滞后一阶的绿色信贷占比作为工具变量,重新进行回归,结果仍然在1%水平下显著,再次验证了本文的结论。

五、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检验

(一)银行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

将14家银行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组,研究绿色信贷对不同产权性质银行绩效的异质性影响,从表4结果可知,产权性质不同,绿色信贷的作用效果也不同,验证了假设2。绿色信贷对国有银行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是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样本数量太少难以支撑这个问题。但是从9家股份制银行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绿色信贷对该类银行经营效益的负面影响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从绿色信贷余额占比的系数来看,股份制银行相较于国有银行,信贷发行得越多,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小,主要原因可能是股份制银行经营的灵活性较高,绿色信贷发行的压力较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推行绿色信贷,而国有银行直接隶属于财政部,在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为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往往设置严格的发行指标,难以时刻保持经营效益的稳步增长。

(二)银行资产规模的异质性分析

李旭超等(2017)指出,大型企业相较于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规模不同的企业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资产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检验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受绿色信贷的异质性影响,根据上市银行资产总额大小分成两组,从表4可知,不论资产规模大小,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都显现出负向影响,回归结果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但从绿色信贷余额占比的系数结果可知,资产规模越大,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假设3,并且相比于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多削减了2.9%的负向影响,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资产规模越大,融资渠道或者融资数量越多,推行绿色信贷业务产生的额外成本所占比重相对较小,经营效益的增加足够抵消增加的绿色信贷成本。

(三)银行竞争力的异质性分析

为了考察银行竞争程度异质性对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借鉴Angelini和Cetorelli的经典研究方法,选取勒纳指数衡量各银行的竞争力。勒纳指数表示产品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指数位于0~1之间,数值越大代表银行的产品价格与成本的偏离度越高,对应的竞争力越弱。

lernerit=■(2)

以勒纳指数的均值为基准,将银行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基准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在控制银行勒纳指数的条件下,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仍然为负向,虽然勒纳指数较低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占比回归结果不显著,但对变量的解释影响不大,从绿色信贷余额占比系数看出,勒纳指数越小,银行的竞争力越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削减程度越小,从勒纳指数的数据看出,大多数国有银行的勒纳指数较低,说明在市场上国有银行占据相对优势地位,有较为稳定的客源和资金收入,有利于激发绿色信贷的正向效益,验证了本文的假设4。

六、结论与建议

为了从异质性视角检验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以2012-2021年在我国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尚未显现,可能主要是因为绿色信贷的推行增加了银行的额外成本,阻碍了效益的提升;第二,通过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一方面,绿色信贷对国有银行的负面影响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国有银行的资金规模较大,实力雄厚,效益的增加足以抵消其产生的额外成本;而绿色信贷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主要原因在于绿色信贷正处于发展初期,其效益功能暂时未显现;另一方面,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市场竞争力越强,越有助于激发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正向效益。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政府可以通過税收优惠或者政策补助来促进银行贷款结构的改善,降低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业务而产生的额外成本,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广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各银行应该注重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财务质量。一方面,拓展融资渠道和客源规模,为绿色信贷业务的推行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另一方面,创造性推出中间业务,打造特色银行并形成独特优势,提高同业竞争力。第三,相比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加快绿色信贷积极作用的转化,可以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配套产品或者开展碳金融等绿色金融衍生业务,促进绿色金融业务体系逐步走向成熟,实现绿色效益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传江,张劭辉,李雪.绿色信贷政策提升了中国重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J].国际金融研究,2022(04):3-11.

[2]刘亦文,阳超,周韶成,等.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22,39(11):73-87.

[3]于波.绿色信贷政策如何影响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管理,2021,43(11):35-51.

[4]王宏涛,曹文成,王一鸣.绿色金融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机理、特征与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37(04):143-160.

[5]汪炜,戴雁南,乔桂明.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研究——基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问题研究,2021(08):62-71.

[6]何凌云,吴晨,钟章奇,等.绿色信贷、内外部政策及商业银行竞争力——基于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33(01):91-103.

[7]张羽.社会责任、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J].建筑经济,2020,41(S2):364-368.

[8]尹庆民,武景.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基于环境声誉的中介效应[J].金融监管研究,2022(03):100-114.

[9]李旭超,罗德明,金祥荣.资源错置与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2017(02):25-43+205-206.

(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绿色信贷主成分分析
环保企业发展中政策支持问题研究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相关问题分析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探究
基金定投品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