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酶催化制备长短链甘油三酯的工艺研究

2024-04-18叶双王宏雁

中国食品 2024年6期
关键词:大豆油丁酸甘油三酯

叶双 王宏雁

本研究借鉴前人研究,在无溶剂介质中通过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和丁酸乙酯酯交换反应,以丁酸插入率为指标,探究合成长短链甘油三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丰富了国内对大豆油改性制备低热量结构脂质的全面研究。

一、材料与仪器

1.材料。大豆油,浙江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丁酸乙酯(纯度>98%),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固体脂肪酶Novozyme 435,诺维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丁酸甲酯,上海Merck公司;正己烷及其他有机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或色谱纯。

2.仪器。SHA-C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常州丹瑞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BS224S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二、实验与方法

1.长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制备与分离。(1)制备。大豆油与丁酸乙酯的酯交换反应在无溶剂体系中进行。称取15g大豆油与一定量的丁酸乙酯置于150mL锥形瓶内,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量的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盖紧塞子,将其放在恒温水浴振荡器中,保持100r/min的振荡速率,在特定温度下反应4h后终止,过滤除去固体脂肪酶。(2)薄层层析法分离。选用100mm×200mm规格的硅胶板,对丁酸乙酯、大豆油和酶催化大豆油与丁酸乙酯合成的长短链甘油三酯产物进行TLC分析,参照标准谱图将对应的长短链甘油三酯条带刮下,用正己烷萃取2次,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然后旋蒸除去正己烷。

2.产物组成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对产物组成进行分析。称取0.1g样品,溶于10mL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后取1mL置于色谱瓶中进行气相分析。

气相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DB-1HT毛细血管(29m×250μm×0.2μm);载气N2(纯度99.999%);进样量1,进样口温度260℃,分流比20: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口温度380℃;氢气流量60mL/min,空气流量400L/min,尾吹气流量50mL/min。程序升温条件如下:温度80℃,保持2min;以10℃/min的升溫速率持续加热至200℃,保持1min;以3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350℃,保持6min。

3.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甲酯化方法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称取100mg分离后的产物,加入0.2mol/L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mL,快速混匀,再移取3mL的正己烷震荡30s,使之充分混合后,放入离心机离心2min,获得分层溶液,将上层透明澄清溶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吸取上清液用于气相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如下:BPX70,30m×0.25mm×0.25μm;载气N2;进样量1;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50℃;氮气流速32mL/min,氢气流速50mL/min,空气流速400mL/min。程序升温条件如下:温度60℃,保持3min;以10℃/min的升温速率持续加热至180℃;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230℃,保持3min。

4.丁酸插入率的测定。丁酸插入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三、结果与讨论

1.产物组成分析。图1为产物甲酯化后的气相色谱图。对照各标准样品对产物谱图进行定性分析,丁酸甲酯的保留时间为2.119min,棕榈酸甲酯的保留时间为15.176min,硬脂酸甲酯的保留时间为16.642min,油酸甲酯的保留时间为16.905min,亚油酸甲酯的保留时间为17.383min,亚麻酸甲酯的保留时间为17.887min。由图1可以看出,在本实验选定的反应条件下,图中未出现太多杂峰,且各脂肪酸甲酯的分离情况较好。

图1:产物甲酯化气相色谱图

2.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1)反应时间对长短链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在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50℃、加酶量为总底物的9%时,每次间隔2h进行一次产物取样,以探究制备长短链甘油三酯的最佳反应时间,探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反应时间对丁酸插入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不同反应时间下进行长短链甘油三酯的制备,丁酸插入率发生了改变。在开始反应的10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度加快,丁酸插入率持续提升,在反应了10h时,丁酸的插入率达到12.16%;而在反应了10h之后,丁酸插入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酯交换反应是一个对峙反应,也可以用化学动力学平衡理论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在反应早期,正向反应的速率快于反向反应的速率,因此丁酸插入率会不断增加。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向反应的速率逐渐增加,正向反应的速率逐渐降低,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插入率也不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反向反应速率增加,丁酸插入率反而会下降。综合考虑,反应进行10h为最佳,所以本实验在后续阶段会把反应10h时的数据作为主要数据。

(2)加酶量对长短链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在反应时间为10h、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50℃的反应条件下,探究不同反应温度对制备长短链甘油三酯的影响,探究结果如图3所示。

图3:加酶量对丁酸插入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在加酶量为3%-9%时,丁酸插入率随着加酶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加酶量超过9%后,丁酸插入率反而随着加酶量的提升而降低。在反应初期,较高的加酶量会促进酶活性位点提高反应速率,导致酰基供体的掺入量增加。同时在这一时期,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的结合比较容易,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速率较快,使得丁酸插入率随着加酶量的增加而提升。但当加酶量超过一定阈值时,丁酸插入率反而会随着加酶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脂肪酶产生聚集,致使底物难以扩散,从而导致反应速率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反应效率,加酶量控制在9%为最佳。

(3)反应温度对长短链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在反应时间为10h、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为3:1、加酶量为总底物的9%时,探究不同反应温度对制备长短链甘油三酯的影响,探究结果如图4所示。

图4:反应温度对丁酸插入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在反应温度为40℃-60℃時,丁酸插入率显著提升。根据Arrhenius定律,反应温度的升高通常导致由酶催化的加速效应,由于热力学平衡的移动,高温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较高的温度也降低了溶液的粘度,减少了传质限制,此时底物分子与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酶与底物的结合力增加,使得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速率提高。但当反应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酶会发生构象变化,酶分子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酶的催化活性会受到影响;同时,温度升高也会加速酶的失活,降低酶的稳定性,使酶分子失去原有的催化能力,从而导致丁酸插入率开始降低。

(4)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对长短链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在反应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60℃、加酶量为总底物的9%的反应条件下,探究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不同摩尔比对制备长短链甘油三酯的影响,探究结果如图5所示。

图5: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对丁酸插入率的影响

酯交换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平衡仅与起始反应物的浓度相关,即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由图5可知,在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在1:1-3:1时,随着底物中丁酸的量不断上升,丁酸插入率显著提升;但是在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达到3:1之后,丁酸插入率转为下降。这是因为在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在1:1-3:1时,丁酸量的增加可以提高丁酸在化学反应中的浓度,从而促进丁酸的插入率;但当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超过3:1时,丁酸乙酯的浓度占据了主导地位,丁酸的浓度相对降低,从而导致丁酸插入率下降。综合考虑,选择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为3:1最合适。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丁酸乙酯和大豆油为原料,固体脂肪酶Novozyme 435为催化剂,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底物比率对大豆油中丁酸插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50℃、加酶量为9%、丁酸乙酯与大豆油的摩尔比为3:1时,大豆油中的丁酸插入率最高。

作者简介:叶双(199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油脂化工。

*通信作者:王宏雁(1963-),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

猜你喜欢

大豆油丁酸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HIV-1感染者肠道产丁酸菌F.prausnitzii和R.intestinalis变化特点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精炼大豆油回色因素及延缓回色工艺的研究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大豆油基生物柴油氧化动力学方程研究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