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漫练习路

2024-04-18姚汝墨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所记记事值日

姚汝墨

“快点!快点!下楼啦!”

体育节临近,我们练习排球双人对垫的次数也越发频繁起来,就连午休时都想着在楼下找个地方好好练习。

今早我因为出门太赶而忘了带球,我和搭档只能寄希望于学校的体育器材室了。可当我们满怀期待来到器材室门口时,却发现午休时不能借球。眼看着跟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个个都回教室了,我还是不甘心地站在那儿,望着锁在笼中的排球出神。我和搭档约好每人带一天,可偏偏我今天忘了帶,说再多的“抱歉”也无济于事,毕竟这是我们进初中后第一次为班级争光的机会,谁都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搭档对我说:“没关系的,明天我们多练一会儿,就可以把今天的量补上了。”我知道她是在安慰我,可我还是有点难以原谅自己,我小学时都没犯过这样低级的错误啊!

我对搭档说:“要不我们沿跑道走一圈吧,万一有老师来开门呢?”其实,我真实的想法是:看看有没有人把排球落在操场上或周围的矮树丛中。我们边走边说着话,我的眼睛像警察似的把目所能及的地方都“搜寻”了一遍又一遍。不打球时总能在操场边看到被主人遗忘的各种球,可今天它们像故意躲着我似的,哪里都没有排球的踪影。搭档早已明白我这个平时最不愿意散步的人今天非要在操场上走一圈的用意,她也在“眼观六路”寻觅排球的影子。

就在我们还想绕过春草池到那几棵大榕树下茂盛的草丛边碰碰运气时,远远看见戴着袖章的值日老师朝我们这边走来。我心想,该不会是催我们回教室的吧?我们还没听见铃声呢!可是,怎么看不见一个同学的身影了呢?难道已经开始静校了?我赶紧拉了拉搭档的衣角,暗示她回教室,如果被扣分就糟了。

走近了才发现值日老师原来是隔壁班教数学的张老师,她办公室的座位在我们数学老师的后边,前几天我还帮她叫过课代表,她似乎也认出我了。当得知我们想练球时,她说她办公室刚好有一个,是她儿子偶尔来学校时玩的。我试探着问:“老师,能不能借我们练习一小会儿?”她似乎从我的语气中读出了担心,果断地回答说:“明天就要比赛了,当然借啊,你们到体育馆多练一会儿,操场太热。对了,我再帮你们向班主任打个招呼。”

张老师简直太神了,既乐于助人,又善解人意!我们喜出望外,赶忙道谢。是哪位学长说值日老师从来都是与练习体育的学生势不两立的?

“快,我们去张老师办公室拿球呀!”我对搭档说。

记事因“波澜”而生动。本文所记之事至少有三处波澜,分别是“我”忘记带球、器材室不能借球、值日老师的出现。为了凸显这些波澜,作者非常注重描写心理活动,不论是对忘记带球的自责,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在操场上寻球时的期待与困惑,其背后体现的都是责任与担当,也是对自己一时大意的积极补救。在与作者交流如何创作时,得知为了让读者较好感受到这一点,他特意虚构了“操场找球”这一情节。在操场上捡到别人遗忘或故意藏起来的排球、篮球等,是最正常不过的校园生活之一幕,因此读来毫无违和感,并且与文章的逻辑非常契合。

三 凸显事之“力量”

很多时候,记事是为了分享,分享的对象是他人或日后的自己,而分享的意义和价值往往在于所记之事的思想或情感。只有能引起他人共鸣的思想或触动读者心弦的情感,才能让所记之事产生“力量”。因此,在记事中要通过多种手法或方式渗透思想或表达情感。如《散步》中“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这个对称的句子,显然不仅仅是在交代母亲和儿子的体重,而是在表达“我”在“分歧”消除后内心的轻松与释然,同时也是对一家人终能在初春的田野上悠然散步的自得与满足。这样看似很口语的句子,实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对称句如同蝴蝶的两只翅膀,很好地表达出母亲和儿子在“我”生命的两端得到了平衡,无论对哪个年龄段的读者来说,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对事之“力量”的凸显。

事之“力量”还有一种是对当事人即作者而言的。或许在事件发生时,作者并没有产生触及内心深处的领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感如陈酿愈来愈浓,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喷薄而出的无形力量。这类文章的写作时间往往在事件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三五年、数十年,我们从《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的“又是秋天”、杨绛《老王》最后一段“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等表述中即可感知。不过,这些效果并非只能是单向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可能是交错的。

请看下文习作。

猜你喜欢

所记记事值日
《安徽记事》
记事中的“情节”
抱朴子
突厥卢尼文碑铭所记bökli čölig il及勿吉—靺鞨之称新释
王仁裕《玉堂闲话》佚文三则所记契丹史料考
值日歌
小熊值日
记事
小河马值日
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