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能谱CT多参数成像对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4-04-17王海波段宏伟左自军丁琦峰张鹏辉
王海波,段宏伟,左自军,丁琦峰,张鹏辉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南 漯河 462300)
肺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肺癌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对于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可通过淋巴结活检或手术切除淋巴结来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转移,但该诊断方式存在一定风险,患者接受度较低[2]。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扫描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肺癌诊断方式,其对评估肿瘤组织结构有一定价值,但对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作用不大[3]。而能谱CT多参数成像是以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一站式解剖联合功能诊断模式的检查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全新的图像,如基物质图像、单能量图像、有效原子序数图像和虚拟平扫图像等,并且在这些图像上可以测量正常组织或病灶的多种定量参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前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具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23年1—6月在医院诊断为晚期肺癌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18例;年龄40~76(56.41±7.30)岁;体重指数17.6~28.5(22.36±2.91)kg·m-2;病理类型小细胞肺癌9例,非小细胞肺癌51例;肿瘤部位中央型32例,周围型28例。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①术前接受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且图像清晰;②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5]中肺癌诊断标准,且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影像学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淋巴结有钙化或液化坏死;④患有其他类型肿瘤;⑤对非离子型对比剂过敏。
1.3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256排Revolution 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生产)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肾上腺。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Bayer AG,国药准字HJ20171340),注射速率为3.0 mL·s-1。扫描参数:层间距为5 mm,准直器宽度为40 mm,扫描视野为40 cm,X线球管旋转时间为0.5 s,双源切换数据为80~140 kVP,自动毫安调节;根据单能重建算法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重建成1.25 mm图像并传送至Syngo Dual Energy软件,经Monoenergetic程序处理后成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胸部肿瘤影像学专业医生评估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记录,以淋巴结最大短径≥10 mm为淋巴结转移。
1.4 观察指标
淋巴结转移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HU curve slope,λHU)、淋巴结标准化碘密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NIC)、淋巴结标准化水密度(normalized water concentrations,NWC)、淋巴结标化有效原子序数(normalize effective-Z,NeffZ)、原发病灶λHU、原发病灶NIC、原发病灶NWC、原发病灶Neff-Z、淋巴结λHU/原发病灶λHU、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WC/原发病灶NWC以及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9例,非淋巴结转移患者41例。
2.2 能谱CT多参数成像参数
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λHU、淋巴结λHU/原发病灶λHU、淋巴结NIC、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低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病灶λHU、原发病灶NIC参数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两组淋巴结NWC、原发病NWC、原发病灶Neff-Z、淋巴结NWC/原发病NWC、淋巴结Neff-Z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淋巴结转移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能谱CT多参数成像参数比较
2.3 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参数对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将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作为状态变量(淋巴结转移=1,非淋巴结转移=0),将淋巴结λHU/原发病灶λHU、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结λHU/原发病灶λHU、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最高。见表2。
表2 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参数对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肺癌淋巴结转移是指肺癌细胞从原来的位置扩散到附近的淋巴结,并停留在淋巴结内分裂增生,致使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的症状[6]。而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可能会导致癌细胞经淋巴途径扩散、浸润其他组织器官,术中无法切除干净,影响手术疗效。因此,术前对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及预测,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λHU/原发病灶λHU、淋巴结NIC、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λHU、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低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病灶λHU、原发病灶NIC参数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提示能谱CT多参数成像能够诊断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分析原因,能谱CT多参数成像主要是利用物质在不同X射线能量下产生不同的吸收来提供比常规CT更多的影像信息,且通过分离不同能量的信息,提高图像质量[7]。同时与常规CT图像相比,能谱CT多参数成像能够有效抑制射束硬化伪影,降低辐射剂量,有助于对常规CT难以定性的小病灶和组织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8]。常规CT值是混合能量数值,而能谱CT将各个能级分离开,形成一个不同keV条件下的CT值变化曲线,不同组织、不同疾病的能谱曲线是不同的,根据曲线的对比诊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9]。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可以获得80~140 keV的单能级图像,从而根据临床诊断需求,选取最理想的单能级图像。低keV图像可以增加不同组织结构之间的对比,有利于等密度病变的探查、发现,使静脉成像图像更佳,优化动脉成像等;高keV图像可以有效减轻或去除硬化伪影和金属伪影,从而诊断出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10]。因此,能谱CT多参数成像能够诊断出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
本研究进一步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淋巴结λHU/原发病灶λHU、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对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分析原因,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中任何结构或组织能通过两种基物质的组合产生相同的衰减效应来表达,不同物质对X线的吸收衰减不同,也称为物质分离技术[11]。在医学上最为常用的基物质对是水和碘,能谱成像检查在不增加患者扫描剂量的前提下,通过物质分离技术,可以明确判断对比剂的分布及病灶成分的区别[12]。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脱落进入到脉管系统,使得靶器官发生了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在淋巴结上主要表现为原有正常组织结构受到破坏,产生了与肺癌组织具有相同结构的瘤细胞组织[13]。而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中非转移性淋巴结因未遭受肿瘤细胞的破坏,强化程度较低,而转移性淋巴结原有的正常组织遭到了破坏,导致转移性淋巴结强化程度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从而检查出是否为淋巴结转移[14-15]。因此,晚期肺癌患者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4 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术前应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有助于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且术前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