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4-04-17杨欣欣陈长英
杨欣欣,陈长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急诊医学科;b.河南省医院管理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1-3]。全球死于冠心病的患者逐年攀升,且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中国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前移现象值得重视[4-7]。出院准备度是指患者是否具有在脱离医护人员的治疗监护、恢复正常生活、并持续开展自我康复的能力[8]。出院准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会大大提高出院后短时间内再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9]。近年来,平均住院时间越来越受到重视,较短的住院时间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熟练掌握康复和用药注意事项方面面临新的挑战。本研究针对中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进行多个因素和维度的调查,并综合探讨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干预措施的制定以及非计划性再入院率的降低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5—10月心内科收治的行急诊PCI术治疗的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根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10],符合临床指南中接受PCI的诊断标准,且经心内科医生诊断;已行PCI术;18~59岁;具有正常的理解、言语沟通能力;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并发严重感染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受损;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脱落标准:中途主动退出或撤回知情同意书。根据医学统计学相关要求,样本含量的取值为自变量数目的5~10倍,鉴于以往的研究,本研究选取出影响中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自变量为23个。在样本计算时考虑到抽样误差和无效样本,将抽样数量增加15%。本研究最终确定样本量为210例。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研究方法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小组查阅文献后讨论,并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居住的方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
1.2.2疾病资料调查表
包括有无冠心病家族史、疾病发病情况、患者服药的种类、手术支架的个数、住院的时间、出院的原因、住院次数、有无合并其他疾病种类。
1.2.3出院准备度量表
本研究采用Lin等[11]汉化版的出院准备度量表,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9,内容效度指数为0.88。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12项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性支持。每项条目0~10分,条目均分代表出院准备度情况,得分越高表示出院准备度越高,0~7分代表出院准备度不足,7~8分代表出院准备度中等,8~9分代表出院准备度较高,9分以上代表出院准备度很高。
1.2.4出院指导质量量表
参考王冰花[12]汉化版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该量表Cronbach’sα为0.92。量表有3个维度:出院前需要了解的内容(6项条目)、实际获得内容(6项条目)和指导的技巧及效果(12项条目),对比前2个维度得分的差值,对患者获取的出院指导内容能否匹配自身需求进行评估。每项条目0~10分,表示完全不能到完全能的程度变化。
1.2.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参考肖水源[13]研究成果,量表包含3项维度:主观支持(4项条目)、客观支持(3项条目)、支持利用度(3项条目)。分数的高低对应着患者可以获得社会支持的程度。该量表Cronbach’sα为0.92,此量表在本研究中经验测Cronbach’sα系数为0.77。
1.2.6自我效能量表
参考了斯坦福大学研究者Lorig等[14]的研究成果,本量表包含2项维度:疾病症状管理、疾病共性问题管。1~10分别代表从完全没信心到完全有信心的程度变化,平均得分<5代表效能低下,5~7分代表效能处于中间水平,>7分代表效能较高。该量表Cronbach’sα为0.91。
1.3 资料收集与整理
由研究小组在患者出院当天进行问卷调查,在填写问卷前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对于难以依靠自己填写问卷的患者,使用客观无暗示的表达方式,向患者逐条讲解调查信息,并由调查人员帮助填写。资料收回后,研究小组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标准的问卷进行删除。对于合格的问卷给予编号处理,双人核对并录入EpiData 3.1软件,统计分析使用SPSS 28.0软件,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210份,回收有效率95%。
1.4 统计学方法
1.5 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时,研究小组一一向患者传达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以及调查问卷的具体填写要求。问卷填写完成后及时收回,收回后的问卷即时查看是否完整、有无明显错误,并对调查问卷有无逻辑错误进行核对。经过检查,对于合格的问卷给予编号处理,并妥善保管。通过双盲录入并对数据进行比对,减少在录入时出现的差错。
2 结果
2.1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
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得分57~113(96.63±11.64)分,见表1。
表1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
2.2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单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居住方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收入、疾病发病情况、出院原因、住院次数、合并其他疾病种类对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单因素 分析结果分)
2.3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相关性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总得分(149.97±11.78)分,其中需要内容(55.58±3.82)分,获得内容(46.45±6.51)分,指导效果及技巧(103.51±9.19)分、社会支持总得分(43.89±5.76)分,其中客观支持(11.41±1.82)分,主观支持(24.57±3.97)分,支持利用度(7.90±1.28)分、自我效能总得分(44.27±5.21)分,其中疾病管理症状维度(29.80±4.38)分,疾病共性问题维度(14.47±2.14)分。相关性分析具体见表3。
表3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 指导质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相关分析
2.4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把单因素分析及Pearson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将因变量定为出院准备度,构建回归方程。自变量的赋值见表4。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疾病发病情况、出院指导质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是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可解释82.5%的变异。见表5。
表4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 自变量赋值表
表5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 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中,作为理论框架中结局指标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2.07±11.85)分,患者的适应能力得分最高,而预期性支持得分最低,与岳芙蓉[15]的研究结果相似。中青年患者大多是单支血管病变且心脏功能储备相对充足,对疾病的敏感性高,症状发现早,病情也相对较轻,自理能力和体力恢复的比较快,相对能够更好适应患病后的生活[16]。中年患者对疾病症状的感受强度较高,相较于平时运动耐量、活动强度明显下降,自我感觉较差。建议医护人员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结合起来。
本研究中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患者其出院准备度有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也高,这与相关研究成果[17-18]相符。患者离开医院后应保持健康的生活及康复习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能够对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建议进行更好的领会,对出院后的生活有较高的信心。建议医疗工作者可根据患者具体的受教育水平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可采用通俗易于理解的语言来进行指导,还可利用音视频资料等更加直观化的呈现手段来增强指导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在出院准备度中存在差异,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19-20]相似。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患者在住院和出院后需要花费更多费用用于持续药物应用,而收入较高的患者在经济上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好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职业等都有着一定关系,收入比较低的人们由于整日忙于生计,所以无暇顾及自我的健康,其出院准备面临的问题及风险更多。
在本次研究中,疾病的发病情况对于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产生了影响因素,这一结果与徐鋆卉等[21]的研究成果相似,分析原因,复发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初次发病时可能症状较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后期对疾病关注度不足或者没有采取干预治疗措施,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2]。建议医护人员注重患者的心理建设,指导患者如何对疾病应急处理,用药指导、复诊方式,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导患者如何利用社会以及家庭、社区支持资源,减轻患者焦虑,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年龄对于出院准备度产生了影响。这一结果和Lau等[23]的研究相似。可能原因为青年人群大多处于职业发展的上升期,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自我健康意识也比较薄弱。而中年人群随着年龄慢慢增大,年龄的积累导致罹患各种慢性疾病风险逐年增高,因此对于患病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这提示医护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年龄阶段及个体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指导,加强患者对PCI术后知识的理解,以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作为理论框架中转移过渡条件的自我效能水平,其高低正向影响出院准备度。这与既往研究成果保持一致[24]。分析原因可能为自我效能感低的患者大多缺乏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对待事物态度显得悲观。有效的疾病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25]。这提示医护工作者要注重患者自信心的建立,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鼓励病友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尽力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与其出院指导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且呈正相关,这一结果已在肝移植患者、脑卒中患者等多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得到证实[26-27]。可能原因为出院指导质量作为理论框架中过程指标,其分值越高的患者对于疾病自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越好,对出院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心态也更加积极乐观,出院准备度得分越高。建议医护人员在进行出院指导时,不断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护理需求,并根据患者在出院时的困惑和担忧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此提升出院指导的水平,并增强患者的出院准备水平。
本研究中,社会支持量表结果显示,作为理论框架中转移过渡的条件社会支持水平,其分值越高的患者其出院准备度越好,这与姚丽等[28]的调查研究保持一致,基于社会支持内在具有的可缓冲性质,来自社会层面足够的支撑可以对突发疾病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加以消解,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使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期待。医护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在指导技巧、宣教及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全方位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在面对疾病时的承受能力。
根据对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该人群出院准备度的干预措施或可通过增强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实现、情感支持及个性化护理4个方面进行实施。当前国内外尚未检索到标准化的出院准备度干预流程,患者在住院间执行的出院计划大多是根据常规的护理流程来制定。如何提高其出院准备度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结合本研究,对开展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干预提出以下启示:(1)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指导、知识的讲解,知识的掌握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识别高危因素,有效避免错误行为,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2)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督促与指导患者正确康复治疗,自我实现能够使患者通过自我约束与管理提高出院准备;(3)帮助患者分析压力根源,与家属沟通,使家属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关心,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开工休会,充分交流。情感支持能够使患者感到更多的安全感与心理支持,有利于出院准备度的提高;(4)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年龄、首复发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出院准备度。
4 结论
本研究的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疾病发病情况、出院指导质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患者康复及健康结局,医护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