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课听辨能力的培养

2024-04-17高颖

新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欣赏课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高颖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达成能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课 听辨能力 教学策略

艺术教育作为实现美育教育目标的关键方式和有效手段,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陶冶情操方面具有显著意义。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音乐学科教育的特点,并从音乐美学的视角出发,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真正领略音乐之美,享受艺术的熏陶。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现状

身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多年来扎根在一线教学,观摩过音乐名师的课堂教学,也指导过年轻教师的音乐教学。每一节音乐课后,笔者不断思考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发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音乐欣赏的目的理解不足。有些教师对音乐欣赏的目的把握不清,可能过于注重技巧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重要性。第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三,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未能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从而影响学生音乐认识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二、音乐欣赏课中的音乐听辨能力的培养

1.音乐听辨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在“双减”背景下,音乐欣赏课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音乐听辨能力是指在聆听音乐作品时,学生可以正确判断其音乐要素,且能够辨识出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和情感内涵等音乐内容。培养音乐听辨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此外,通过音乐听辨,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拓宽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综合素质。

2.音乐听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音乐听辨能力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听辨能力。第一,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点燃学生对音乐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帮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听辨能力。第二,创设多样化的音乐欣赏环境,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多元化的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多样性,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听辨能力。第三,引导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在欣赏音乐前,教师可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聆听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观点和见解。通过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手段,直观地为学生展示丰富的音乐素材,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意象”“形象”“印象”在音乐听辨中的运用

在音乐世界里,怎样在听辨中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呢?

1.用“意象”开启想象的音乐世界。

“意象”是指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出的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意境或场景。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音乐与意境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意象理解能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朝景》一课中,乐曲开始是一段优美的引子部分,笔者结合音乐情绪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而后通过学生的描述,笔者利用简笔画,为学生呈现了一幅云雾缭绕、鸟鸣阵阵的清晨画卷。欣赏口笛演奏曲《苗岭的早晨》,在聆听前,笔者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从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中去想象音乐、感受音乐,并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音乐画面。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描述:“天刚蒙蒙亮,苗岭的景色隐约可见,伴随着百灵鸟的第一声啼叫,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他们崭新的一天。”在简单的几句话里,音乐的美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通过意象理解引导,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融入音乐欣赏过程中,通过音乐的听辨,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2.让“形象”勾画多彩的音乐画面。

“形象”是个重要的美学问题,音乐形象并不仅仅是静止的直观形象,更是我們经过听觉机制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用线条、简笔画等形式,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鸭子拌嘴》这首音乐作品通过多种民族打击乐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鸭群活动的场景。笔者从游戏导入,引导学生用鼓和镲模仿演奏,演示鸭子拌嘴的“特写”画面。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创编动作,表现听到的音乐形象。又如,欣赏《野蜂飞舞》时,笔者要求学生闭上双眼,静静地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画笔描绘出来。”三五个学生组成一组,分工合作,伴随着音乐马上画了起来。有的画了一群蜜蜂在花丛中飞舞采蜜;有的画着成群的蜜蜂在蜂箱中飞舞;还有的画着马蜂窝被捅破了,成百上千的马蜂漫天飞舞……每幅作品都与众不同,都包含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种用直观的教学形式感受音乐画面,真切体验音乐中所描绘的各种场景,可让学生较为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变化所带来的美感。

3.让“印象”呈现灵动的音乐旋律。

“印象”是指通过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感觉和情感。其实,音乐在创作时就是在表达不同的情感,是作曲家利用各种音符,并通过乐器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在音乐欣赏课中,通过肢体动作的表演方式,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理解能力,有助于加强他们对音乐情感内涵的把握,加强音乐旋律的识记,提高音乐听辨能力。例如,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律动。有的学生摇头晃脑,有的模仿吹奏的动作,还有的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做着不同的摆动。再如,教学《牧民之歌》,男生喜欢学做骑马、甩鞭的动作,表现了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女生可以尽情地跳起优美的蒙古族舞蹈,把欢腾的热闹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乐曲的艺术魅力,使枯燥的欣赏课变得丰富生动起来。这种直观且灵动的感受,很轻松地形成一种印记留在学生记忆中,一旦旋律再次响起,他们的脑海就会立马浮现这些印记,并能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这样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从意象、形象、印象三个方面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欣赏课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