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顾、六聚焦:提升小学语文习作复习的效率
2024-04-17曹海
曹海
【编者按】小学语文复习是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查缺补漏、归类整理、迁移运用、巩固提升的过程。科学的复习可以优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其中,“习作复习”是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线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在探索习作复习的策略,以期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本专辑的两篇文章,反映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探索,提供了一些方式、策略,或可助于我们做好习作复习。
【摘要】习作复习要回归到习作本身,仔细回顾“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样”这三个问题进行,然后分别聚焦习作任务、习作对象、习作要求,聚焦习作过程、习作策略、习作修改,聚焦习作重点、习作难点、阶段特征进行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回顾、聚焦,查漏补缺,切实提升习作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习作复习 回顾 聚焦 效率
习作復习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旨在梳理一个学习周期内的习作知识,引导学生再次建构习作能力体系。习作的复习绝不能止步于习作知识的记忆,也不是全部从零开始,而是要回归习作本原,遵循习作自身的规律,回顾“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样”。上述三个方面又分别聚焦习作任务、习作对象、习作要求,聚焦习作过程、习作策略、习作修改,聚焦习作重点、习作难点、阶段特征。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三回顾、六聚焦”。
一、回顾“写了什么”
习作复习首先需要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写了什么”主要指习作的内容,包括习作任务、习作对象、习作要求。
1.聚焦习作任务。
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习作任务。崔允漷教授认为:“指向素养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学习,真实学习必须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首先,最直接、最真实的情境其实就是教材本身,单元导语页的语文要素已经为习作任务的渗透做出了很好的提示;其次,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提出了相应的任务。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要素为“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习作要求是这样表述的:“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综合这两方面的要求,“我的心爱之物”这一习作的任务就是“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事物,向他人介绍”。此时,习作复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带领学生回顾教材中的8次习作,在大单元视野下整体把握教材中的8项习作任务,对全部习作任务的内容做到了然于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来说,正确理解并准确表征习作任务的内容是极为重要的。
2.聚焦习作对象。
除了一些实用文,小学阶段常见的习作大体绕不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这四种类型。习作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事件。习作对象不同,习作的思路、重点以及写作手法也会有所差异。如,写人类习作重在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叙事类习作关注“六要素”的完整,状物类习作则需要按照一定顺序体现物的特点,写景类习作重在按照观察角度描摹景色。针对不同的对象,教师的习作复习也应有所偏重。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2为例,本次习作为“小小‘动物园”,习作任务为“写一写家庭某一位成员和小动物相似的特点”,习作对象无疑是写人。对于这一篇习作的复习,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习作对象是不是家庭成员,有没有按照写人类习作的要求写出家庭成员的特点,是通过哪些具体策略凸显家庭成员特点的。比如,对于责任心强的爷爷来说,可以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件来叙述,可以通过爷爷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行渲染,还可以通过邻居、同事、朋友的评价进行侧面烘托。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一篇习作乃至这一类型习作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由此可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聚焦习作对象,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篇习作,乃至这一类型习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3.聚焦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是习作教学的素养提升点及能力达成度的评价标准。聚焦习作要求复习,即辅助学生自我厘清习作思路,帮助学生自我评测习作能力的达成策略。仍以五年级上册习作1“我的心爱之物”为例,习作要求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写清楚事物的外形,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第二,写清楚得到该事物的经历;第三,写清楚自己的喜爱之情。习作复习课上,教师要尽量还原当时的习作情境,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阅读自己的习作,自主修改,自主完善;也可以引导学生同伴交换,针对习作要求提出修改意见或者建议,甚至可以相互修改。总之,聚焦习作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习作思维方式,做到有的放矢,高质量完成习作。
二、回顾“怎么写的”
“怎么写的”主要涉及习作过程、习作策略以及习作修改。据《说文解字》,“复,行故道也”。言下之意,“复”有回顾、重拾之意。因此,习作复习还需要聚焦习作过程、习作策略及习作修改。
1.聚焦习作过程。
习作复习要求学生将当时的习作过程再细细地捋一遍,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大单元的视野下,我校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习作教学流程,即“回顾课文,唤醒记忆—明确任务,师生讨论—同伴合作,自主练写—依标评改,持续修改”。基于读写融合的理念,我们努力将单元内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有机融为一体,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随文微习作(本文不着重阐述)。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部分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习作最好的例子。习作复习的第一环节就是交流单元学习的收获,学生的回答无非聚焦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二者对学生习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记忆,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语料储备,为习作复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师生讨论的过程就是,在习作任务的驱动下,师生聚焦话题,教师穿针引线,引导学生讨论,打开学生的思路。同伴合作、自主练写,就是相互启发,变集体智慧为个人思考;对于初步完成的习作(或者片段),引导依据新课标评改。最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持续修改。我们认为,聚焦习作过程有助于学生面对一个熟悉的习作任务时能够迅速启动习作程序,尽快进入习作状态。
2.聚焦习作策略。
除了盘点习作流程,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到反思习作策略,也就是习作的方法。以五年级上册习作3为例,本次习作任务为“缩写故事”,其大体要求是“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如何将冗长的民间故事进行缩写,既做到故事完整又做到篇幅缩减呢?教学过程中,以该单元中的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我们相继运用了“摘录”“删减”“概括”“改写”这四种策略。当然,习作复习不能简单地止步于记住这几个策略的名称,而是要从“习作知识”走向“习作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摘录关键的句子,删减多余的词句,概括冗长的段落,改写个性化的内容,最终形成缩减版的《猎人海力布》。因此,习作复习的过程中应当聚焦策略,并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习作的策略,便于学生在具体的习作情境中合理采用。
3.聚焦习作修改。
好的习作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我们特别提倡作后的二次修改、三次修改乃至多次修改,并且将学生的习作修改纳入习作评价。习作修改时的“增删添改”一定是基于学生本人的深思熟虑,它对于习作能力的提升往往具有更直接、更显著的价值。因此,习作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忘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曾经修改的地方和教师的评语,读一读自己的修改和教师的评语有没有道理,想一想是否可以有更好的修改思路。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写《我心爱的小白兔》时,他这样描写小白兔:“小白兔全身雪白雪白的。两只长长的耳朵特别醒目,好像随时在听外面的动静。两只眼睛就像两颗红宝石镶嵌在一大块白玉上。它的短腿比较短,走起路来一跳一跳。可爱极了!”在习作复习后,这个学生在结尾处加上了“让人见了就有了忍不住要抱一抱的冲动”。简简单单的修改,把自己对小白兔的喜爱之情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一只惹人喜爱的小白兔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修改过程是极具价值的,需要引导学生驻足品味。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习作进行再次修改、完善,纳入学生习作水平评定。这样的修改过程对于习作复习是极具价值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驻足品味。
三、回顾“写得怎样”
作为学习成果,学生习作很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写得怎样”主要聚焦的是习作的质量,主要考量习作重点和难点落实了没有,落实的效果如何,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1.聚焦习作重点。
重点,即重要的或者主要的部分。每一节习作课都有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比如,五年级上册习作8“推荐一本书”就明确提出“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思想给人启迪”。因此,推荐理由应当成为本次习作的重要主体,当然理由可以是一点,也可以是几点。习作教学重点自然也是习作复习的重点,习作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写了一点推荐理由,还是几点推荐理由,如果是几点推荐理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再进一步思考:同样是这一本书,我还可以选择哪些其他理由推荐。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把握住重点,也就把握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所以,聚焦习作重点对于习作复习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聚焦习作难点。
难点,即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习作重点与习作难点既有重叠之处,也有所差异,关于这一点,本文不再赘述。习作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堵点、痛点,当然也是习作复习的重点关注点。仍以五年级上册习作8“推荐一本书”为例,搞清楚习作重点是“一点或者几点推荐理由”只是搭建了习作的基本框架,要形成一篇完整的习作还需要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这才是本次习作的难点。习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推荐的是小说,是关注了故事情节、人物精神、细节描写,还是兼而有之;如果推荐的是科普著作,是关注科普知识,还是既关注了科普知识,又重点叙述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人们常说,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习作复习过程中,如果能够聚焦习作难点并加以突破,也就意味着帮助学生打通了堵点、痛点,实现了习作知识与能力的完整架构,意义非同小可。
3.聚焦阶段特征。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确定好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教学要制订“跳一跳能够到的目标”。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本身自成体系,各种文体的习作都有涉及,并且在每一册中分布均匀合理,在三年级到六年级呈现出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态势。教师既不能人为地降低标准,也不能人为地抬高標准。习作教学时如此,习作复习时同样如此。同样是想象力,三年级上册习作3“我来编童话”只是需要想象故事里的角色、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经历的事件,而六年级上册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想象一个虚拟的故事,还需要写出人物心理活动,故事情节要吸引人。此外,习作评价忌讳的就是“翻老账”“新账老账一起算”,提倡的是“一作一得”“一作一进步”。比如六年级上册习作5“围绕中心意思写”,重点评价学生“有没有从不同角度”“有没有围绕中心意思”,至于“字是不是工整”“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等不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总之,习作复习过程中聚焦阶段特征其实就是遵循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有助于保持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有益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
习作复习是对一个阶段习作知识和习作能力的再梳理、再重构。我们唯有遵循小学语文习作的内在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有目的、有重点、有阶段的回顾、聚焦,查缺补漏,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方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真正发挥习作应有的育人功能,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