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探析

2024-04-17肖光文杨笛

理论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话语建构革命

肖光文 杨笛

摘要: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各类制度规范的叙述表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是阐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理论与实践、推动党内法规研究向纵深发展、破除西方学术理论表达范式藩篱的迫切需要。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要坚持基于法律属性塑造话语规范形态、立足政治属性强化话语价值导向、聚焦当代命题展现话语时代特质等内在要求。在路径遵循上,只有把握丰富叙事体系、开拓传播体系、健全评价体系等各环节,才能切实提升话语解释力、辐射力和再生力。

关键词: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话语建构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4)04-0004-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造性提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重大命题,并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制度密码。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是对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自我革命活动和行为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等各类制度规范的外在表达,属于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范畴。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对于加强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建设,深化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研究,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话语建构视角入手,阐述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的主要依据、内在要求及路径遵循等重要问题。         一、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的主要依据

“话语不仅是表现世界的实践,而且是在意义方面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建构世界。”[1]任何政治话语都是对现实政治的逻辑表达。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既是阐释制度规范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需要,又是推动党内法规研究向纵深发展、破除西方学术理论表达范式藩篱的外部要求。

(一)提炼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理论的使命使然

“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2]呈现思想意涵是话语建构的重要任务。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深层意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体系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内含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特质,旨在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3],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党化解自身矛盾、提高长期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有力制度支撑。在理论实质上,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成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的立论之基。第二,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创造性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精辟阐释自我革命的战略意义、基本内涵、实践要求等重大问题,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理论遵循。在理论来源上,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构成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的表达要旨。第三,制度治党重大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重要论断,并明确“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用好问责利器”等具体要求[4]66。同时,内含依规管权、从严治吏,以及制度制定与执行并重等观念。在理论范式上,这一系列新论断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的表达逻辑。理论形塑话语,同时也需要话语外化理论、揭示思想。借助概念范畴提炼上述理论内核,以富有思想深度的话语群组表达清楚话语背后的理论实质、来源、范式等内在机理,成为话语建构的使命使然。

(二)认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实践的现实所需

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5]话语作为观念集合,源于物质实践并以新实践诉求为生长点。一方面,源于物质实践的生成逻辑要求构建话语以及时固化实践成果。话语生发于实践,以丰富实践为话语资源,因而自然承担起对实践中成功经验提炼集成、固化深化,以及在叙事维度为实践辩护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推动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形成与完善,开展针对“七个有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意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作为制度规范的话术层面,是夯实上述制度规范事实优势的重要方式。聚焦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具体实践,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制度规范的实践成就,增强制度规范现实说服力,成为构建话语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以实践诉求为生长点的发展逻辑要求构建话语以及时回应实践问题。福柯将话语引申为一种实践,认为要“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6]。回应实践发展中产生的新诉求是这一话语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当前,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尚处于立梁架柱的基础性构设阶段,在实践中可能遇到诸多新问题,由此在话语层面也会产生许多新要求。譬如,如何从语言层面传达执政者与立法者的意志、宗旨,彰显制度规范价值理念;如何对“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的渐趋融合进行合理表达与有效建构,展现制度规范的独特性;如何强化话语现实针对性,更好反映制度规范建设实际;等等,这也成为构建并完善话语的现实所需。

(三)推动党内法规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7]“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8]等顶层设计,推动党内法规研究持续升温。但在学术繁荣背后还存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成果规模集聚效应不强等诸多短板,而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可以为化解上述难题提供思路借鉴。一是该话语能有效解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价值目标、规制内容、完善路径,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逻辑性问题,形成一整套以自我革命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命题。全面、科学、准确地诠释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内在生成机理与实践发展依据,能够为学界进一步分析、研究与论证夯实话语基础。二是该话语能以其融通性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研究界限。党内法规研究虽然涉及中共党史党建、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但各学科间并未完全形成共识性话语,仍局限于各自学科体系内解读概念范畴,易造成同一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意涵差异较大、学术概念发生混淆,致使学术研究偏离正轨且难以深层分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系统的实然运作。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由“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多个概念组成的复杂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构建该话语体系必然要从多学科话语体系中抽象、提炼概念。这一提炼过程,既能成为找寻各学科内在接洽点的契机,又能推动党内法规多学科对话共通场域的营建与完善。

(四)破除西方学术理论表达范式藩篱的话语诉求

“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9]概念的产生是术语革命的重要表现,基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需要,必须跳出西方学术理论表达范式窠臼,推动彰显中国自主性的新概念出场。现代学术理论大多始于西方,这导致一部分国内学者一度将西方学术理论范式视为先进模板,意图把“西方制度理想图景”移植到中国场域,审视中国问题。但“正是在这个追随西方现代理论的过程中,有关人类社会秩序及其制度的知识丢失了我所谓的知识本应该具有的批判性力量”[10]。事实上,这些西化概念及理论工具并未有效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体制从理论上如何证成,实行自上而下的“政党主导型法治”优势何在,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内在逻辑谓何等关于中国特色政党体制理论问题,难以形成反映中国政党体制的明确话语标识。对此,我们应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对话交流方式,从以往单向度仰视转变为互鉴式沟通,建立具有中国风格的话语框架和意义体系,开拓彰显特色、融通中外的话语范畴,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而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正是沿循此路径,为中国政党体制提供着强有力的话语辩护。一方面,展现中国政党体制特色。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以自我革命为内核,强调以内生性力量增强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与抵御风险能力。这种由内而外的话语旨归与西方国家从外部主导政党内部运转的理念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在“中国与世界”关系视角下诠释理论图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框架,根植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是党的自我革命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的概念凝炼,在世界范围内描绘了一种全新政党体制样态。由此,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成为打破西方政治話语迷思、表达自我主张的重要路向。

二、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的内在要求

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应当坚守政治话语生成发展规律及构建要求,对这一政治话语的规范形态、价值导向、时代特质作出内在规定,系统回答“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的基本问题。

(一)基于法律属性,塑造话语规范形态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自我革命国家法律规范体系”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的基本构成要素,这意味着法律属性会对话语建构产生重要影响。当“法”成为话语被聚焦和重点探讨的命题时,以“法”规范作为话语技术性与程序性指导,进而形塑话语,就成为话语建构的必然要求。

1.寻求表意语法规范。拉伦茨认为,法学是一种“规范科学”,“其主要想探讨规范的‘意义”[11]。诚然,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相较于“法言法语”,因前者突出政治性,往往更强调政治正确而非表意准确,但为让广大党员干部清楚理解、严格执行制度,必须规范话语范式。一是用语精确。在话语建构中尽量使用“一律”“不得”“不准”等客观表述,少用“原则上”“一般”等含糊论断,忌用“很大”“较大”“进一步”“非常”“可能”“或许”等涵义不易界定的副词。二是语法准确。制度规范标题语法表述多同国法标题相一致,通常直接使用“……规定”。此外,在具体制度规范,尤其是规章条例名称设置上,一般是事由与名称二者构成偏正结构,事由部分可以是专有名词、主谓结构、偏正结构,但较少使用动宾结构[12]。三是文本标准。应以法律文本为参照,进一步规范体例、结构、条款的语言表述。

2.注重表达逻辑严密。除表意规范外,法律属性更强调通过解释建立严密逻辑以寻求确证。系统论认为,概念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包含横纵交织的各类概念要素,厘清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是构建话语的关键。通过横向审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包括“自我净化制度规范”“自我完善制度规范”“自我革新制度规范”“自我提高制度规范”四维内容要素,应明确该四维要素间并列、交叉、矛盾等多重关系,并形成互联互通概念体系。纵向审视时,需通过增减要素以不同程度地抽象概念,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中各类低位阶概念分门别类归于高位阶概念下,形成金字塔式话语形态,构建逻辑自洽的概念体系。此外,由于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始终随着实践动态而发展,还需通过解释、清理等方式解决概念退出形成的话语空缺,以及现有概念体系对新植入范畴排斥等问题,确保话语整体协调。

(二)立足政治属性,强化话语价值导向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外化表达,其最终要形成与运用于真实复杂的党建场域,单靠法律范式与逻辑难以充分发挥话语效能。这就需要以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政治性价值引导话语建构,明确话语核心特质和价值定位。

1.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话语建构的根本原则。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3]43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作为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文本表达,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党的领导。一是强化话语意识形态性。为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完成话语言说方式的彻底性革命,应以高度理论自觉切实发挥话语建构主导作用,适时提出并强化能够体现制度规范意识形态性的话语。既明确表述“党中央”“党和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国家话语,划清中西话语场域边界;又阐述“两个确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政治话语,巩固党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二是凸显话语政治意蕴。突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不应诉诸“法言法语”的中立化、理性化表达,而需以政治立场鲜明且表达灵活丰富的“党言党语”传递政党意志。譬如,以“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呈现制度规范批判性与建构性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遵循;用“壮士断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极具渲染力的语词彰显党自我革命的魄力;以“三不腐”机制、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数字化概括形成具有特殊政治指向的语言符号。

2.将人民至上作为话语建构的根本立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时指出:“正如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14]可见,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制度本身便是对人民普遍意志及根本利益的规定化。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规范,其话语更应指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围绕人民主体性展开叙事。这就要求恰当运用隐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形成“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15]的大众语言。譬如,将腐败比喻为“毒瘤”“病菌”,把反腐败斗争比喻为通过“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实现“治病救人”。又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采用排比句式,提出“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6]。通过诸如此类的表达,推动了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有效衔接,以符合人民诉求且易于为人民理解与接受的言说方式,形象、接地气地体现出制度规范的价值取向,从而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三)聚焦当代命题,展现话语时代特质

“离开特定的时代主题去谈论话语权,就会把话语权神秘化、抽象化。”[17]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承载着特定命题,叙述着话语建构的时代意义。聚焦当代命题,并在命题布设的新时空场域中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回答时代之问,是话语构建的理论自觉。

1.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命题,阐明“中国共产党之治”的有效性。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度维度系统回答了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规范、怎样用制度规范保障全面从严治党顺利推进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4]65-66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18]的设计思路,“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19]550的内容结构,“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重点,“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的执行理念,等等。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应当以上述重要论述为着力点,阐释清楚坚持依规治党、加强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内在机理和优势所在,有力反驳西方政治理论对一党执政自我监督难题的质疑,彰显党以制度规范强化自我革命、持续推进从严管党治党的理想追求与实践韧性。

2.聚焦“两个结合”命题,突出制度规范表达的独特性。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9]10的重大论断,从文化向度为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提供了全新叙事视角。构建这一话语应以新时代党的建设实际为出发点,基于中国本土化制度资源,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阐述制度规范的科学性,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规律转变为话语创新方法和策略。同时,深入挖掘、吸收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中的思想精髓,重视对“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德主刑辅”“礼法合治”等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制度话语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新的文明价值和时代特征,形成具有民族风格、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制度话语。

3.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彰显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4]22这充分表明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语境,展现党的独特领导优势,在制度话语层面就是要阐明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作为典型制度话语,需从制度规范的理论体系、价值体系、内容体系、执行体系、评估体系等维度,进行标识明确的中国化表达,全方位呈现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原创知识语境。此外,还要进一步阐述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对党员干部行为约束、推进国家治理、构建良性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集中彰显党的制度规范在促进政党革命性锻造、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三、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的路径遵循任何话语都需要借助一定运行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需要把握丰富叙事体系、开拓传播体系、健全评价体系等各环节,切实提升话语解释力、辐射力和再生力。

(一)增强解释力:丰富话语叙事体系

丰富话语叙事体系、增强解释力是话语建构的根本。从叙事逻辑、叙事文本、叙事能力等层面明确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构建起完整的叙事框架。

1.在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中强化话语叙事逻辑。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要阐释好党的理论与实践特殊性的历史逻辑,即“讲清”制度规范所贯穿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原创性,“讲好”制度规范对约束党员干部行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性,“讲透”制度规范实践所蕴含的不同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独特性。同时,还要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共同福祉出发,努力构建具有共同价值基础、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叙事话语,实现特色话语对一般性的发展与贡献。

2.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中完善话语叙事文本。习近平指出:“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21]这就需要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立足不断发展的实践,围绕协同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等重要课题,及时丰富政治话语资源。此外,理论与实践是有机统一的,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还应当建立在成熟的理论基础上,体现叙事话语的科学性特质。

3.在提炼标识性概念和合理设置议题中提升话语叙事能力。一是借助标识性概念形成周密解释框架,使叙事话语言之有理。标识性概念作为思想变革和话语特色的标志,是增强话语解释力的关键因素。既着力从概念史、思想史、文化史视域出发,积极阐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独有的概念范畴,又聚焦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中国问题,“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13]346。在此基础上推动概念形成语句、建立起框架,以一整套中国式话语体系回应西方主流合法性阐释话语,在国际场域内掌握话语解释自主权。二是设置议题挖掘话语精神内核,使叙事话语言之有物。通過设置“与我相关”的议题,挖掘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背后的精神实质,梳理出党勇担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故事,增强话语感染力。通过设置“他人关心”的议题,立足中国立场、全球视野,精心策划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大会等重要会议,引导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认识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体现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自主性、适应性和共识性。

(二)提高辐射力:开拓话语传播体系

开拓传播体系、提高辐射力是话语建构的关键环节。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方法入手,全面把握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能够扩大制度规范价值理念影响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1.加强主体协作,形成传播合力。马克思指出:“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2]话语主体作为话语信息传播者,是构建话语最能动的因素。推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传播,需党政机关发出权威声音、科研院所作出深度阐释、人民群众发挥首创精神,形成良性互动、和谐友好的传受关系,使话语在权威认证、科学论证、人民认同中得到合理化确认。

2.找准受众需求,顺应传播趋势。“唯有社会诸过程得到真实的表述,而且这种真实的表述能为受众所理解,我们才可以认为传播是成功的。”[23]也就是说,话语有效传播的关键在于受众理解。以受众为中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话语赋能,科学分析各受众群体的个性偏好,依据分析结果推动话语精准化传播。同时,遵循受众一般认知规律,进行连续性、长期性的大众化阐释,帮助受众形成对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全面认识和深度感知。

3.推动媒体融合,拓展传播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指出:“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自优势,实现优化整合、深度融合。”[24]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壁垒,推动报、网、声、屏一体发展,努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传播格局,全面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优势。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媒体与海外媒体融合共进,并利用国外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借船出海”“借嘴说话”,阐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同世界政党制度间的价值共通性,使话语自我主张与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并存,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三)激发再生力:健全话语评价体系健全评价体系

激发再生力是检验话语建构成效和推动话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回答“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怎么评价”,有助于准确把握话语完善方向,推动话语持续优化升级。

1.明确话语评价主体,回答“谁来评价”问题。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定规范体系话语作为反映党的意志和人民利益的话语表达,必须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作为主要话语评价主体。在党内充分发扬民主,畅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评价信息沟通渠道,并积极拓宽社情民意反映途径,激发人民群众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鉴于不同评价主体在知识结构、岗位职责、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有效规避评价结果差别较大、主观色彩浓厚等问题,还应尝试通过竞争招标、专家咨询,严格筛选引入资质合格、专业性强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提高话语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确定话语评价标准,回答“评价什么”问题。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为根本评价尺度,考察话语价值导向层面的鲜明意识形态性;以阐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为重要评价尺度,考察话语对自我革命各主体制度规范叙述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以开放创新、持续完善为发展评价尺度,考察话语建设的自觉性与自主性,特别是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建构与完善情况等等。此外,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作为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话语系统,其评价标准还应根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和制度规范建设实际形势及时调整,确保指标体系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3.创新话语评价方法,回答“怎么评价”问题。一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涉及“初心使命”“自我革命精神”等抽象概念。在评价过程中,此类范畴难以直接量化,应合理采用定性评价指标,形成经验性、总体性评价。而对于话语传播媒介效果、国别效果、语种效果等的评价,则要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整理与反馈,以更为直观的定量评价,体现评价科学性。二是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把即时性评价融入话语建构全过程,动态调整评价指标。同时,在结果性评价中强化话语评价结果反馈,查找问题产生根源,根据反馈结果制定整改方案,针对性堵漏、补缺、纠错,为话语创新发展提供新生长点。

参考文献:

[1]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0.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1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

[6]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53.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50.

[8]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6.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

[10]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90.

[11]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7.

[12]宋功德.党规之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277.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0.

[15]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7.

[16]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17]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8.

[18]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55.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0]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54.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5.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23]尼尔·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9.

[24]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7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研究”(23JD710021);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科学研究类项目“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百年探索和历史经验研究”(ZB21BZ0319)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肖光文(1982—),男,山东日照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杨笛(1997—),女,济南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责任编辑:何妮】

猜你喜欢

话语建构革命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建构游戏玩不够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