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微针V形无痛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观察
2024-04-16盛书婕王莉莉
盛书婕 王莉莉
单纯性肥胖病是指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质量超常的疾病,可引起多种代谢紊乱、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率,且增加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困难[1]。针刺减肥临床应用多年,在此基础上,穴位埋线作为针灸的延伸,近年来逐渐成为治疗肥胖病较为火热的一种方式[2-3]。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越来越追求医疗舒适性和安全性[4-5]。目前,穴位埋线存在进针疼痛、埋线针具粗长、选取线体材质多样及埋线后感染、过敏风险等诸多问题。本文探讨改良微针V形无痛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纯性肥胖病患者70例,肥胖标准:BMI≥25 kg/m2为肥胖[6],且无其他诱因或疾病导致体质量增加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入组前未进行其他方式减肥。排除标准:由遗传因素或内分泌疾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肥胖;具有精神疾病导致无法配合治疗;患有传染病及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备孕或妊娠哺乳期患者;利多卡因麻药过敏者。脱落与剔除标准:治疗期间突发重大疾病或重大事故;不积极配合治疗或未定期治疗或中途退出;严重不良反应。按照区组随机的方法以1∶1比例分为埋线组(改良微针V形无痛穴位埋线)和针刺组,每组各35例。治疗期间,埋线组脱落2例,针刺组剔除1例,脱落3例。埋线组男10例,女23例;年龄20~46(32.14±8.23)岁,病程4~7(3.90±1.21)年。针刺组男7例,女24例;年龄22~50(34.20±8.90)岁,病程2~7(3.50±1.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埋线组:①穴位:中脘、天枢(双)、大横(双)、滑肉门(双)、带脉(双)、关元、气海、足三里(双)、丰隆(双)。根据肥胖症专家共识[7]进行辨证配穴:脾虚湿阻加水道、阴陵泉;胃肠实热加上巨虚;肝郁气滞加合谷、太冲;脾肾阳虚加肾俞、脾俞。②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需埋线部位。先用无菌记号笔对埋线穴位进行标记,标记后用碘伏棉签消毒2遍(消毒范围5 cm)。使用无针注射器(QS-M型,北京快舒尔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依次将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入所需埋线穴位皮下位置,每穴约0.03 mL。操作者戴好口罩帽子,将可吸收缝线(ETHALLOY,批号RBMLST)剪取成等长的线段放置于无菌盘中,每段约3 cm。用无菌镊将剪好的线段穿入8号注射器针头后,将针管外的线体沿着针管向上对折,使整个线材呈“V”字形。埋线时,将穿有线体的针头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确保线体留置于脂肪层,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埋线后针孔处涂上红霉素软膏(福元,批号G34020379)防止感染。嘱患者当日保持埋线部位清洁、勿碰水,勿剧烈运动,3 d内不得进行埋线部位的推拿。1次/2周,共治疗6次。(2)针刺组:①穴位:针刺配穴同埋线组。②操作方法:针刺时,嘱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用碘伏棉签消毒后,使用毫针(华佗牌)对穴位依次进行针刺治疗,予常规针刺法,针刺手法行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后拔针,拔针后使用棉签按压止血,治疗3次/周,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人体成分指标,包括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量(BFM)、水分质量(TBW)、无机盐质量、骨骼肌质量(SMM)。疼痛量化评分:视觉模拟1~10分疼痛量表检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包括出血、感染、疼痛、晕针等。
1.4 疗效评价 参照《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8]: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质量下降>75%;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体质量下降>50%~75%;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体质量下降25%~5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体质量下降<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体质量下降:以疗程结束时体质量下降数值占治疗前实际体质量与标准体质量之差的百分值为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BFM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体脂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体脂量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时间体质量(kg)BMI(kg/m2)BFM(kg)埋线组33治疗前79.03±10.7528.39±2.5630.75±1.83治疗后70.18±9.47*25.20±2.26*25.87±2.57*针刺组31治疗前76.32±12.3227.89±3.5430.45±2.11治疗后72.08±12.13*26.35±3.47*26.50±3.01*t值-8.802-9.121-2.036 P值<0.001<0.0010.046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W、无机盐质量、SMM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W、无机盐质量、SMM(±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W、无机盐质量、SM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时间TBW(kg)无机盐(kg)SMM(kg)埋线组33治疗前36.04±1.983.60±0.5027.81±5.12治疗后35.95±1.973.62±0.5127.84±5.59*针刺组31治疗前35.60±2.063.43±0.4826.66±5.11治疗后35.58±2.063.45±0.4925.69±4.91*t值-1.178-0.4252.995 P值0.2430.6720.004
2.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M(Q1,Q3)]
2.5 不良反应记录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埋线组有2例患者出现皮下少量出血。针刺组出现1例患者晕针,2例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疼痛感明显,疼痛评分5分。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肥胖症的主要病机为痰湿[9]。陈士铎《石室秘录》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血不能运行,故痰生之”。指出脾胃气虚,水谷精微不化,故而生痰,即致肥胖。作者应用改良无痛穴位埋线,穴位选取脾胃经之穴健脾化痰利湿,如中脘、天枢、大横、足三里,配伍补气之气海、关元,推动水湿的代谢运行,加之祛痰要穴丰隆,降脂消浊之带脉、滑肉门。此外,所取穴位主要分布于腰腹部等脂肪堆积部位,取其“近部取穴”之要义。选穴科学精准,更有助于单纯性肥胖病的减脂治疗。
穴位埋线麻醉方式常用利多卡因乳膏、丙泊酚注射液及利多卡因注射液等方式[10],但乳膏麻醉方式等待时间长,效率低下,而传统的注射器局部麻醉或吸入、静脉全身麻醉等,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11]。无针注射仪相较于传统麻醉工具,其利用动力源产生的瞬时高压使药物形成喷射流穿透皮肤外层至皮下组织层后释放药效[12],不易发生血肿等不良反应,同时疼痛感轻,患者接受度更高[13]。采用微针V形埋线方式,针具选用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比传统埋线针具更细,采用V字形进针方法,达到快速进出针,减轻疼痛,且操作便捷。所选取的线材为PGLA线,PGLA线在临床的应用避免传统穴位埋线过程中创伤大、易感染、易形成皮下结节等缺陷,可作为理想的埋线材料[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体质量、BMI、体脂量较前均下降,但埋线组相较针刺组,在减轻患者进针痛的同时,更能显著降低体质量、BMI、BFM等指标,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W和无机盐质量均无明显变化,表明两组患者体质量减轻的部分均来源于脂肪。临床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减脂更为高效的原因在于,其可通过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调节人体瘦素水平,且线体置于脂肪层可直接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15]。动物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抑制小鼠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达到减脂目的[16]。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在治疗后SMM含量明显减少,表明改良无痛穴位埋线在减重的同时对保持人体SMM含量更有优势。动物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以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提高能量供应等调节机体能量代谢水平,因此在保持骨骼肌含量上更具优势[17]。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出现1例晕针现象,因患者害怕进针疼痛而出现的强烈紧张情绪,迅速拔出毫针,嘱患者平躺,休息片刻后予饮温水,遂恢复正常。埋线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后少量皮下出血,用无菌纱布按压片刻后可止血。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微针V形无痛穴位埋线减脂效果更好,且在维持骨骼肌含量上更有优势。其在确保更高治疗疗效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更能受到患者欢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