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研究
2024-04-16王盈高雪芬林伟斌
王盈,高雪芬,林伟斌
1. 温岭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浙江 温岭 317500;2. 温岭市中医院骨科,浙江 温岭 317500
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或旋转袖带损伤,是以肩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1]。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是肩周炎急性发作期常采取的西医治疗措施,虽然可快速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但易出现胃肠道不适,不宜长期应用[2]。中医认为肩周炎以寒湿痹阻证多见,病机为肩部长期劳损,外界寒湿侵袭,筋脉、肌肉痹阻,治疗以祛寒化湿、除痹通络为原则。中药外敷和温针灸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疗法,可利用局部穴位刺激、温热作用和中药外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尤其适用于寒湿型、血瘀型疾病[3-4]。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符合文献[5]中肩周炎诊断标准。局部压痛,活动受限,尤以上臂外展、上举、后伸和内旋时受限明显;肩钝痛有放射痛,夜间加重;三角肌萎缩;X线检查多为阴性,部分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或软组织内钙化表现。
1.2 辨证标准符合文献[6]中寒湿痹阻型辨证标准。肩部窜痛,遇风寒加重,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1.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辨证标准;年龄40~75 岁,病程≤9 个月;单侧肩周炎;近1 个月未接受过温针灸或中药外敷治疗;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患有肩袖撕裂、肩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等其他严重的肩部疾病;有严重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多系统疾病;对温针灸或温通膏中有关成分过敏;皮肤敏感或皮肤破损;孕妇、哺乳期妇女。
1.5 一般资料选取2022 年4 月―2023 年8 月在温岭市中医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9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 例。治疗组男18 例,女31 例;年龄46~75 岁,平均(61.74±7.25)岁;病程1~9 个月,平均(5.34±1.52)个月;患病部位:左侧19例,右侧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9 例;年龄41~75 岁,平均(60.64±8.83)岁;病程2~9 个月,平均(5.47±1.39)个月;患病部位:左侧17 例,右侧32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温岭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审2022研第020号)。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温通膏外敷。处方:细辛5 g,地龙、制川乌各6 g,乳香、红花、桃仁各10 g,桂枝、独活、透骨草、伸筋草各20 g。研磨过筛,使用适量蒸馏水、石膏粉、蜂蜜调制成膏状,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纱布,使用胶布固定,制成每贴100 g的外用贴剂,贴于肩部,隔天1 贴,每天贴敷约8 h,时间可视皮肤情况而定,连续治疗4周。每天贴敷后使用清水清洗贴敷部位,保持皮肤清爽干净。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温针灸治疗。患者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取肩贞、肩髃、肩髎、天宗、曲池、外关、合谷穴。使用0.3 mm×40 mm 一次性针灸针在肩贞、肩髃、肩髎、曲池直刺3.3 cm,天宗向四周斜刺1.2 cm,外关直刺1.5 cm,合谷直刺1.2 cm。捻转得气后,将长约1 cm 艾炷置于针柄处,点燃艾炷进行施灸。每穴灸2 壮,每天1 次,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肩部疼痛。应用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评分[7]评估2 组治疗前后肩部疼痛情况,其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总分0~10 分,由患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打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疼痛指数(PRI)量表包括触痛、跳痛、酸痛、灼烧痛等15 个项目,均采用4 级标准计0~3 分,总分0~45 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当前疼痛情况(PPI)量表采用6 级评分法评估疼痛强度,0 分为无痛,5 分为极度痛。②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量表[8]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量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0~20分)、疼痛(0~15分)、关节活动度(0~40分)、肌力(0~25分)4个维度,得分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③肩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测定2组治疗前后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④临床疗效。⑤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5]拟定。治愈:肩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肩痛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无效:肩痛、肩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3 2 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前,2 组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VAS、PPI、PR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VAS、PPI、PR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 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4.4 2 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量表维度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前,2 组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量表维度(日常生活活动、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量表维度(日常生活活动、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维度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维度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4.5 2 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见表4。治疗前,2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治疗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表4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4.6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2 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5 讨论
肩周炎是导致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医将肩周炎归为痹证、肩痹、漏肩风等范畴,多因肩部受寒湿邪气侵袭,导致肩部筋脉受阻、气血不畅,引发疼痛和僵硬,临床证型以寒湿痹阻型多见,治疗以祛寒除湿、通络止痛为大法。中药外敷是将中药膏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的外治疗法之一,通过皮肤渗透到深层组织发挥局部治疗作用,能够减少药物对全身的影响,安全性相对较高,广泛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9-10]。本研究采用的温通膏为医院自拟制剂,由桂枝、独活、制川乌、透骨草、伸筋草、细辛、乳香、红花、桃仁、地龙等药物组成。方中桂枝、细辛温阳散寒、温经通脉,共为君药。独活、制川乌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透骨草、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共为臣药;乳香、红花、桃仁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消肿生肌,共为佐药;地龙走经络,走窜通利,为使药。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散寒除湿、活血通络、通痹止痛之功效。本研究温针灸取穴肩三针(肩贞、肩髃、肩髎),同时辅以天宗、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治疗,其中肩贞、肩髃、肩髎祛风除湿、通经活络,针刺可舒筋活络、通经止痛;天宗有生发阳气、疏经止痛作用,灸之可散寒祛湿、驱肩关节寒湿之邪;曲池调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温针灸之能发挥利关节、止痹痛之功;外关补阳益气、通经活络、行气止痛,合谷行气活血、通络镇痛,二者配伍,有助气血通上达下、通里达表,从而起到通经活络止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疗效确切。研究发现中药外敷于肩部病变处,可发挥中药成分温热和活血的特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和炎症[11]。温针灸结合了传统针灸和热疗双重作用,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应用艾灸温热刺激,能达到加速气血流通、祛除寒湿邪气、舒解痹阻、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12]。
疼痛是肩周炎的首要症状,可表现为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等多种形式。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能评估患者对疼痛的综合性反应,被认为是疼痛测量工具的黄金标准[7]。除了疼痛之外,大多患者还伴有肩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度减小、肌力下降、日常生活受限。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是评估肩关节功能的权威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越好[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研究发现温通膏中的地龙、红花、桃仁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药理作用,可通过调节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等途径来缓解疼痛[13-14];伸筋草、透骨草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15-16]。温针灸能够刺激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提高病变组织的氧气和养分输送,有效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进程,达到减轻疼痛、通利关节的目的[17]。肩贞、肩髃、肩髎周围布有肩胛神经、腋神经、桡神经等丰富神经,针刺可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调整神经末梢活动,减轻疼痛[18]。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