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传统出版业中的应用探索

2024-04-16范丽娜

传播与版权 2024年6期
关键词:融合应用转型发展人工智能

范丽娜

[摘要]人工智能在传统出版业的应用使得整个行业发生了全局性变革。传统出版业应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与数字化发展趋势保持步调一致。然而,人工智能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传统出版单位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工具本质和负面影响,注重价值引导,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有机结合,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创作内容和更好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人工智能;传统出版业;转型发展;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媒介内容的生产流程,使传统出版业内容生产从专业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出版业的全局性变革。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快速创作文字、图像、音乐和视频等,并能生成出版产品,推动传统出版业内容产生迈向可视化、互动化和协同化,创新出版消费模式[1]。当然,人工智能在推动传统出版业创新和变革的同时,也给其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和负面影响,如编辑人员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会导致文化产品的同质化、人类认知窄化、文化污染等。同时,人工智能在传统出版业的应用还会带来版权侵犯、虚假新闻等挑战。因此,如何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是当前传统出版业亟须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在传统出版业中应用的价值优势以及存在的困境,讨论其应用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人工智能在传统出版业应用的价值优势

(一)智能化选题快速捕捉出版热点

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能够完成简单的选题策划。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传统出版业中的应用,不仅开阔了编辑人员的出版视野,还通过充分挖掘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排列组合,从而帮助编辑人员快速确定选题策划方向并提出相应的策划建议。同时,传统出版单位通过应用人工智能能够及早确定关键选题、编辑出版产品并投入市场,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往,部分传统出版单位的选题策划缺乏一定的精准性,无法准确把握市场方向,而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帮助这些传统出版单位预测市场需求,提高选题的市场潜力,并挖掘新的增长点[2]。

(二)丰富并拓展出版内容

人工智能通过对文本、声音和图像数据等的预训练能够生成各种出版产品,帮助传统出版单位提高生产能力,丰富出版内容,实现内容生产的多样化。在内容生产和创作中,人工智能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和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生成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内容,并自动调整语气和风格,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从出版主题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更能彰显主题的个性化,其可以根据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生产各类主题的内容,甚至可以小批量地进行定制生产。传统出版单位依据读者需求以及相关的关键词、原始资料等便可通过人工智能自动生成该主题的出版产品,以跨学科的方式创新出版主题。例如,传统出版单位通过人工智能生产科学与美学相融合的出版产品,这种跨界融合实现了艺术美感和科学严谨性的完美结合[3],能够为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从出版形态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降低出版成本,使纸质出版产品能够低成本地转变成VR、AR、视频、图文等形态的出版产品,编辑人员只需要在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中输入关键词就能生成相应的配图及视频,编辑人员通过在纸质出版产品中嵌入生成的配图及视频的二维码,能够丰富、拓展出版形态。

(三)编辑流程更加高效

人工智能使传统编辑工作更加简化,且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其超强的生成能力使编辑流程更加高效。首先,人工智能可自动优化出版内容。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技术能够识别、优化出版内容的逻辑结构,使出版内容更具条理性,增强出版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出版内容[4],其可以根据读者群、市场需求等个性化地调整标题、段落,使出版内容更贴合读者的需求。其次,人工智能可以赋予出版内容相关情感。人工智能可以使出版内容充满情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此外,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检查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从而提高编辑和校对的效率。最后,人工智能可智能化地处理敏感信息。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够对出版内容进行价值判断,针对敏感信息,其可通过大数据筛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以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为标准进行研判并做出回应,提供出版内容优化的建议,并降低出版产品的意识形态风险。

二、人工智能在传统出版业应用的困境

(一)带来版权争议

人工智能在生成新内容时会带来知识产权归属争议。目前,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能定义为“作品”?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属于第三方内容。若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中含有源自外部的数据、应用及其他材料,则作者就要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中注明来源,并按照应用状况支付相应的费用。此外,抄袭也是人工智能带来的重要挑战,若人工智能完全复制了解释性的方法、文本、创意想法等人类的智力成果,理应判定为抄袭。但是,当前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方式主要是依据现有文献的排列组合,而在出版物中引用文献非常常见。因此,若人工智能生成文本中标注了引用来源或原作者,是否还应判定为抄袭仍有待商榷。

目前,部分传统出版单位已不再开放科学研究论文,以限制人工智能访问的方式来减少版权争议。但是,若科学研究论文不对公众开放,则会引起学界对开放获取的相关讨论。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在知识产权、版权侵权等方面带来的风险和争议[5],传统出版业应设立版权管理委员会等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版权侵权的防范监督。

(二)无法保证数据真实性和价值导向

在数据真实性方面,人工智能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搜集各种网络信息,而后进行筛选并排列组合生成内容。但是,针对部分冷门、偏门问题,人工智能很难搜集到相关数据,因而其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可能出现数据伪造、数据失真等问题。人工智能在傳统出版业的应用同样存在此技术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篡改、信息混淆、错误引用和主观臆测等。人工智能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标,可能会对数据进行篡改,这会导致出版内容的结论或数据出现错误,降低内容的可信度。此外,人工智能的另一技术性问题是信息混淆,表现为将跨专业、跨行业的信息简单排列组合,由此产生错误的文本内容。究其原因,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源于数据训练,在此过程中,训练模型的数据可能来自过时信息、错误以及被证伪的信息。而在出版内容生成过程中,若编辑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更正这些信息,则会导致出版产品出现内容差错甚至重大出版事故。

在价值导向方面,虽然人工智能可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对出版内容进行价值判断,但是这反映的是大众的主流价值观,仍存在一定的导向风险。例如,如果有人将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数据大量投放到数据库,那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偏离主流价值。也就是说,倘若人工智能搜集的数据中含有大量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内容,那么其生成内容也会存在错误的价值导向。

三、人工智能在传统出版业的应用前景

(一)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的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的融合能够创新更多出版业商业服务、公共服务模式,实现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第一,融合目标。服务实体经济是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融合的目标。在移动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生存环境发生剧变,因此传统出版单位必须积极利用新技术,改变符号封装和介质包装,不断突破和拓展传统出版业的服务边界,推动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的融合主要基于二者的价值取向相同,且都以解决人与环境的冲突为目标。传统出版单位连接大部分领域,其与人工智能的融合需要在各个领域展开,并垂直细分这些领域,丰富知识服务方式,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二,融合渠道。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融合的终极目的是推动新业态的生成。传统出版业融合人工智能可以在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上协同进行,纵向维度的融合是基于科技和文化驱动生产的数字化和运营的数据化,进而实现传统出版业服务的智慧化;横向维度的融合则是基于传统出版业的内容质量管控与新型出版高效运营的融合[6],以探索持续提升行业价值的有效路径。当然,这些都需要增强信息资源的标引,传统出版单位通过元数据标引能够实现内容数据的复用。传统出版数据大多是无标引的非结构化内容,不利于传统出版单位挖掘数据价值和智能化复用,而标引数据是传统出版单位的核心资产和源头数据。因此,传统出版单位要解决好人工智应用带来的文化污染等问题,利用标引数据对生成内容进行溯源,从而提高出版内容的精准度。同时,在内容的生产管理上,传统出版单位要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加灵活;要开展产学研合作,使产业链上下游能够协同推进,实现科技与内容的联合创新,防止开展重复性、低水平工作;要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引导优质中文文献信息资源逐步开放,从而推动传统出版业内容生产的转型升级。第三,融合服务。在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方面,对话是最有效的传播和传承方式。传统出版单位应通过数字融合交互引擎等方式,打造更多的泛在智能体,打造更多对话式的服务场景,以快速推进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消费形式。

(二)建设出版数据融合共享平台

传统出版单位要深度挖掘和分析相关数据,通过整合相关数据,协同共建出版数据融合共享平台,统一数据标准,确保数据交流的畅通。在未来智能化的出版生态中,传统出版单位对自身发展进行预测非常重要。传统出版单位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协同共建出版数据融合共享平台,在出版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并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传统出版单位与人工智能供应商开展相关合作,可以在出版数据共享平台中嵌入特色数据,有助于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传统出版单位还可以与人工智能供应商合作打造加密数据库,以此增强“人工智能+传统出版业”的针对性,确保出版内容及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传统出版单位与人工智能供应商展开合作能够极大地降低出版成本,传统出版单位通过算法和先进技术整合出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可以推动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此外,人工智能供应商与传统出版单位通过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实现经验分享和交流互动,还能够提升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出版业的生产与运营水平。

(三)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并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人工智能在版权维权和作品保护方面的应用对传统出版业来说尤为重要。针对应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版权侵权问题,传统出版单位应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管理审核制度,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传统出版单位也要完善相应的技术保障规制,在做好自身版权保护的同时要尊重其他创作者的相关权益。基于此,在版权归属方面,传统出版单位可采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对出版产品进行识别确定,该技术可以有效判断和识别图像、声音、文本、视频等是否为人工智能生成。传统出版单位要重点审核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判断其侵权与否,以保护、尊重他人的相关权益。在制订审核制度方面,传统出版单位要确保其完整性和严格性,若作者想要通过人工智能创作作品,传统出版单位必须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数据来源以及详细的创作过程、授权信息等,以保障其作品的合法和合规性。此外,传统出版单位还可以通过数字水印技术为出版产品定制“数字身份代码”,通过身份代码信息可实现三重功效:其一,防范文本内容被复制;其二,利用数字技术追踪侵权者;其三,较好地实现对版权的保护。数字水印技术具有隐蔽和稳健的特征,较难被篡改和删除。此外,数字水印技术在作品认证及授权管理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出版单位有效应用此技术能够提高版权资源的管理水平。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出版业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进程将会加快,对此,传统出版单位在融合出版过程中应加大版权保护的力度,且为之制订可靠的保障机制,从而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有机结合。

(四)构建协同化的策划体系

在传统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中,人机协同出版会进一步增强,传统出版单位若想更好地发挥人、机出版优势,必须构建人机协同策划体系、审核体系,促进传统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在选题策划方面,编辑人员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围绕热点话题尤其是具有市场导向性的话题进行选题策划,但是在此过程中编辑人员必须解决好选题价值导向偏离问题。对最新热点,人工智能较难进行预测,但是编辑人员通过人工智能的历史性数据能够判断哪些选题是读者需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编辑人员要把握好社会效益较高的选题,聚焦读者的精神需求,从而推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出版物。

在确定选题后,编辑人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完成初步策划,使社会效益较高的选题能够高效出版。在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时,人工智能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偏好进行预测,并根据这些预测数据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这不仅能够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提高内容的吸引力,还可以为传统出版单位带来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审核选题时,编辑人员要通过人机协同策划体系、审核体系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解决好数据失真、价值导向偏离的问题。在传统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中,人工智能将是出版审核的重要力量,其不但具有调整格式和纠正错字的功能,能够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功能,使编辑人员的审核效率、准确率都能得到较大提升。

总之,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全局性变革,在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传统出版单位需要重新认识人工智能的工具性本质,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打造人机协同的策划体系、审核体系,有效规避技术弊端,这是未来传统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要求传统出版单位保持行业敏感,遵循历史规律,持续探索出版业的定位与本质,创新出版产品服务模式及形态,从而驱动出版业的价值提升和自身迭代。

[参考文献]

[1]白龙.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出版发展的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以ChatGPT应用为例[J].传播与版權,2023(20):70-73.

[2]李美霖.新技术赋能数字出版应用新场景[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09-25.

[3]谢泽杭,李武.从赋能到融合:生成式AI出版的价值、困境与发展图景[J].编辑学刊,2023(06):13-19.

[4]蒋骁.价值链视角下的出版人工智能:分析框架、场景应用与竞争优势[J].出版科学,2023(05):63-70.

[5]冯媛.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前景及风险应对[J].编辑学刊,2023(06):20-26.

[6]赵子忠,郭小容,卢海波,等.深度融合:AIGC引领媒体智能化转型[J].广播电视网络,2023(11):9-18.

猜你喜欢

融合应用转型发展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初中数学课堂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
电气工程中电气和自动化的融合应用分析
浅论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与改革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