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及其进阶路径

2024-04-16秦元伟陈艳安欣

传播与版权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核心素养

秦元伟 陈艳 安欣

[摘要]基于时代之变对期刊的影响以及期刊属性相对稳定的认识,结合多年来的期刊编辑工作经验,从铸牢编辑之魂、夯实编辑之基、修好编辑之力三个方面,提出学术期刊编辑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进阶路径,即培筑行稳致远的思想根基、锻造贯穿生涯的素养内核、练就扎实专精的职业能力,从而为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關键词]学术期刊;编辑;核心素养;进阶路径

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突出特征的数智时代出版的融合变革,正在深刻改变学术期刊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进而对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学术期刊自身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服务价值等核心属性,又对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做了基本的内在框定[1]。面对激烈的时代之变与相对稳定的期刊属性,无论是从编辑职业素养的“应然”视角抑或是“实然”维度来看,学术期刊编辑都应对自身核心素养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并据此积极探索自身核心素养的进阶路径,切实铸牢编辑之魂、夯实编辑之基、修好编辑之力,以适应数智时代的出版新要求。

一、铸牢编辑之魂:培筑行稳致远的思想根基

政治理论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政策法规素养是学术期刊编辑之魂的主体思想维度,凝结着学术期刊编辑的核心价值追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势如何变化,这三个维度都是学术期刊编辑牢把方向、行稳致远的思想根基,学术期刊编辑只有积极、自觉地从这三个维度武装头脑、深入实践,才能切实做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以及价值取向都正确。

(一)厚实政治理论素养,提升政治把关能力

政治理论素养是学术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根本,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编辑自身政治把关能力的强弱,进而决定学术期刊编辑能否把好期刊编辑出版的政治方向。对此,学术期刊编辑要通过研读经典、常思内化等形式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知度、政治认同度和理论践行度,推动理论“固化于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螺旋上升,切实形成“真懂”“真信”“真用”的良好政治理论素养。在此基础上,学术期刊编辑要以政治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信念上的坚定,用理论素养建设带动政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自身把握大势、把好方向、把控全局的政治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把关意识和能力,才能在开展主题出版、选题策划、稿件审读、编辑校对等工作时,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始终将政治把关摆在第一位,运用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准确辨识稿件中的舆论导向与敏感问题,切实把好期刊编辑出版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要坚守政治底线、牢守安全防线,对错误思想言论要坚决予以否决,防止出现触底线的政治问题和反科学的价值问题。

(二)涵育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价值信仰认同

对职业道德素养,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日积月累地培育自身涵养,持续不断地修正、完善,培养出高度的使命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度的职业归属等职业道德素养,才能真正实现作为编辑人的职业价值信仰认同。具体而言,学术期刊编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育使命责任。学术期刊编辑要牢固树立“把编辑工作当事业来做”的理想,积极激发自身的自觉自为意识,努力培养安心乐编、甘为人梯的职业情怀,用心、用情、用力地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其要紧扣职业责任感这一主线,牢固树立“态度决定一切”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二是选取典型引路。学术期刊编辑应选取编辑出版行业中的模范前辈作为榜样,用其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引领自己,从其具体、鲜活的工作经验中汲取营养,譬如人民出版社的两代“校对王”白以坦和吴海平,凭借严肃认真和严谨细致的精神,将编校工作做到了极致完美[2]。三是修正思想偏差。期刊编辑工作的繁杂枯燥、工作业绩具有一定隐匿性等问题,易让学术期刊编辑产生获得感和成就感低的感觉,进而使其出现一定程度的思想波动和职业倦怠,对此,学术期刊编辑一方面可通过丰富业余活动等方式及时调节自我,另一方面可向资深编辑寻求经验指导,在排解负面情绪、消解工作倦怠的过程中修正思想偏差和深化职业认识,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培塑政策法规素养,增强规范办刊意识

与期刊编辑出版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学术期刊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学术期刊编辑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政策、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和办法等文件,并能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加以贯彻落实。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掌握政策法规动态。学术期刊编辑要时刻关注期刊出版行业主流平台,及时了解掌握出版政策法规的发布、修订等动向,譬如《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修订,等等。二是深入学习研读政策法规。学术期刊编辑要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等方式,深入学习研读期刊编辑出版相关政策法规,并按政策导向、法律规定、规范标准等类别,分类整理相订政策法规,切实做到政策法规内化于心。三是制定政策法规落实举措。学术期刊编辑在分类学习整理的基础上,对导向型的政策法规,要结合期刊工作实际制订远中近目标,稳步推进办刊方向调整、发展改革等工作;对必须执行的硬性规定,要细化融入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到位;对推荐型的规范标准,要积极研究如何与其有效接轨,全力推进期刊编辑出版标准化建设。

二、夯实编辑之基:锻造贯穿生涯的素养内核

当前,期刊领域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学术期刊编辑要正确认识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术期刊编辑要培养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意识,着力提升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结构化思维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形成善于从纷繁现象、复杂矛盾中把握本质规律的能力素养。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开端,同时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以指数级、非线性的速度深刻地影响期刊服务的学科专业领域、期刊编辑的工作方式等方面。学术期刊编辑如何才能动态适应快速变化的期刊行业环境?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是一种以持续精进为指向、贯穿人的一生的自主迭代意识和持续学习精神,这一永不满足、持续成长的进阶过程往往会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成就感、意义感和幸福感。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以此为指引,养成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才能有效识别和学习到所需的期刊行业前沿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为个人职业发展和期刊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正如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所说:“假如我们希望新知识都能随着它出现的任何时段、在它当时的先进阶段上被应用,那么,新知识就应该传授给人民。成人必须继续终身学习和接受教育。”[3]二是建立终身学习机制。学术期刊编辑要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牵引,遵照“按需培训、精准培训”的原则,通过“走出去”参加培训交流、“请进来”开展专题授课等形式,分层分类常态化进行期刊业务学习;并以自身能力缺口为切入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补差学习,逐步构建把握事物本质的知识体系,进而在期刊办刊实践层面达到创造价值的水准。三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学术期刊编辑应通过个体学习、协作学习、线上学习、线下学习、混合式学习以及以考促学等方式,多维度、多渠道开展个人终身学习;同时注重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驱动终身学习,摸索优化终身学习的内容资源、组织管理、技术平台等方面,努力打造“处处有学、时时可学”的数智化终身学习体系[4]。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学术期刊编辑对终身学习由概念的理解、具体的理解逐步上升到体系的理解、本质的理解,真正形成触达事物本质的知识体系,进而在实践层面达到创造价值的水准。

(二)培养结构化思维意识,提升结构化思维能力

处于高速、易变、模糊而不确定的数智时代,面对许多未知和可能超出预判的期刊领域潜在问题,学术期刊编辑往往会处于一种“不聚焦”的状态,容易出现焦躁、忧虑等情绪。如何减少期刊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学术期刊编辑唯有养成结构化思维意识,形成结构化思维能力,能够深度结构化地理解问题,并进而体系化地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对焦虑的成功突围。具体来说,一是要重塑“问题观”。学术期刊领域诸多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现实与期刊建设发展目标、编辑个人期望等存在落差。基于落差的这些问题往往是等到彻底暴露后才引起注意,而不是处于萌芽状态时即被察觉,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学术期刊编辑容易被以往的成功经验所限制,对编辑工作处于不断重复使用同种方式的惯性之中。对此,学术期刊编辑须建立“从零思考”的习惯和“治未病”的意识,对事物的变化保持足够的敏感,善于发现真正的问题并弄清问题的类型,进而有效解决问题。二是要学会结构化分析。在树立了正确的问题观之后,学术期刊编辑须根据恢复原状型、防范潜在型、追求理

想型等问题类型,按照“MECE”(Mutually Exclusive,即“不重叠”;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无遗漏”)原则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5],尽可能建造3个或以上不同维度的“逻辑树”,通过更多维度的切分努力减少或避免知识盲区,同时运用“逻辑树”分析法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来挖掘问题本质,生成能够简化问题、一目了然的多维图谱,为最终消除诱因、破解问题提供有效助力。三是要学会结构化呈现。学术期刊编辑要按照正确的思维逻辑清晰地呈现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便让他人能够清楚其要呈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基于数据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等,以达到方便他人记忆的内容理性化呈现。四要学会结构化执行。结构化执行即本着精益求精的精进精神,从“做完”向“做好”不断迈进。也就是说,学术期刊编辑要从“有一做一”的责任执行,逐步向“有一做二”的理解执行,进而向“有一做三”的思辨执行不断精进,才能有效完成对问题的体系化解决,达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执行境界。

(三)塑造迁移思维品质,提升职业迁移能力

当前,期刊行业领域发展快速多变,编辑职业岗位的要求日益多元,迁移思维品质逐渐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必备的内在核心素养。迁移思维不是简单地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等移位模仿,而是要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抽取新旧情境中的共通要素,并利用其本质上的共通点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6]。迁移思维的形成不可能立竿见影,往往需要个体经过数月或数年的培养才能逐渐形成。基于上述认识,学术期刊编辑要着力培养自身的迁移思维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迁移能力,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一是夯实初始学习基础。影响成功迁移的第一因素就是对原来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初始学习基础不牢或不能达到一定水平,那么迁移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注重夯实初始学习基础,不断提高初始学习质量,才能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建构新的变式运用。二是培养底层通用思维。学术期刊编辑除了学习本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技能,还应积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特别是通用的底层思维能力、可复用的核心技能等,形成跨界思维和資源整合能力,才能为成功迁移提供底层通用支撑。三是培养信息解构能力。学术期刊编辑要从多个视角审视信息的结构组成,梳理分解信息中的关键和细节,并着重注意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方法贯穿其中,提高在更高抽象层面表达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从纷杂信息中萃取共性提供支撑。四是培养共性概括能力。学术期刊编辑要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各种信息,学会抽取新旧问题本质上相通或类似的要素,确定所需解决的问题属于何类知识的延伸,从而寻求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共通规律或方法。五是培养职业迁移能力。在具备底层通用思维、信息解构能力和共性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学术期刊编辑要积极投身情境学习中,在做中学,在用中学,不断扩充和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才能推动迁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适应未来职业变动的职业迁移能力。

三、修好编辑之力:铸就扎实专精的职业能力

编辑之力是学术期刊编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内化、转化而形成的,其是否扎实专精,直接关系到编辑能否在期刊行业立足。学术期刊编辑应对标自身岗位职责要求,明确修好编辑之力的目标指向,多渠道积极探索进阶路径,着力铸就扎实专精的职业能力,努力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厚实学科专业理论,提升学术内容把控能力

内容直接决定学术期刊的质量高低与影响力大小,是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无论技术手段如何发展变化,“内容为王”的办刊法则始终没有变。作为期刊内容的核心把关人,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科专业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感知能力,能较好地把控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期刊内容价值导向,才能切实办出引领性好、指导性强的高质量期刊。学术期刊编辑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提升学术内容把控能力。一是培养开阔的学术视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阔的学术视野指编辑对期刊所服务的学科专业领域的把握程度。学术期刊编辑开阔学术视野应学习和了解期刊所服务的学科专业领域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关注学术平台等方式,跟踪掌握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动态,及时了解相关专家、学者等的研究动向,形成丰富、宽广的跨学科专业知识面,从而有效开展与其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审校等工作。二是夯实学科专业理论功底。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是学术期刊编辑有效开展期刊内容编校工作的前提。因此,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有聚焦期刊所服务学科专业领域“深挖深研”的思想自觉,着力深化自身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打造具有稳定思想内核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并增强学科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为期刊的学术交流、组稿审稿、编校加工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三是培养敏锐的学术感知力。学术感知力一般指编辑对学术前沿信息、发展趋势等的捕捉力和对學术研究成果的价值判断力,是期刊编辑学术素养中的一项核心能力。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保持对学术热点、学术前沿等的持续追踪,定期对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剖析,不断提升对学术内容广度、深度和新鲜度的把控能力,切实形成敏锐的学术感知力,从更高维度进行前瞻性的选题策划、创新性的稿件审校等工作,进而不断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水平。

(二)强化编辑能力培养,提升编辑编校加工能力

编校加工能力通常指根据编辑出版相关标准对稿件进行规范处理的一种编辑能力,主要包括内容编校加工能力、文字编校加工能力、技术编校加工能力等,是编辑需要具备的极为重要的基本能力。要想提升编辑编校加工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化编校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开展自主研学等方式,学术期刊编辑深入学习和掌握各类编辑出版专业规范和标准,并对此通读、精读、再通读、再精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循环反复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直至对各类规范和标准做到烂熟于心、信手拈来。二是加强编校加工技能训练。在期刊编校加工实践中,学术期刊编辑要有意识地积累各种编校加工问题,并按照内容、文字、技术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譬如,在内容编校加工方面,对政治导向存在问题的稿件,学术期刊编辑要坚决予以否决;对不够积极向上的内容,学术期刊编辑要明确指出修正;对创新性不够、实用性不强等的稿件,学术期刊编辑要坚决不予录用;对稿件中隐藏的真知灼见,学术期刊编辑要予以指导挖掘;对稿件中错误的、无用的内容,学术期刊编辑要予以摒弃修正;对结构层次不分明的稿件,学术期刊编辑要予以条理重塑。在文字编校加工方面,对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妥当的内容,学术期刊编辑要根据现代汉语规范用法进行修改;对意思表述不到位或有歧义的,学术期刊编辑要参照稿件上下文梳理清楚后加以修改,必要时可与作者沟通商定后再进行修改。在技术编校加工方面,对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错用连接号、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等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问题,对使用非法定单位名称、量符号书写和使用不准确等问题,对参考文献引而不注、有意漏引、格式错误等问题,还有插图标注不准、表格制作粗糙、体例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学术期刊编辑都要对照标点符号、量和单位、参考文献等相关标准规范认真加以修改。只有这样持续不断地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学术期刊编辑才能快速提升自身的编校加工能力。

(三)树立系统筹划观念,提升编辑选题策划能力

选题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前期工作的“胚胎”,有什么样的选题,就有什么样的期刊,而策划什么样的选题往往直接来自学术期刊编辑的立场、观点和学识。正如日本出版学者鹫尾贤也所说,“没有策划,就没有编辑,因为策划力是编辑的生命线,也就是创意从编辑的大脑某处滋生,从而展开一切的过程。”[7]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系统筹划观念,不断提升自身选题策划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期刊的内容质量,彰显期刊的学术价值,进而提升期刊的行业影响力。学术期刊编辑提升选题策划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大局观念,提升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策划选题的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入研读与期刊服务行业相关的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深度思考期刊服务国家战略的切入点、方式、时机等,才能在选题方向、选题结构、选题数量等方面向国家战略大局倾斜,切实推出回应时代关切、体现时代主题的优秀选题[8]。二是树立前瞻观念,提升瞄准引领学术发展策划选题的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应树立前瞻引领观念,突出学术使命担当,在调查研究期刊所服务学科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热点难点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和期刊办刊定位,对其中的前瞻理论问题、热点焦点问题或技术性难题等进行筛选论证,从而策划出引领学术发展、引导知识生产和推动行业进步的优质选题。三是树立特色观念,提升围绕打造品牌特色策划选题的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应从内容和品牌特色建设的高度进行统筹策划,并按照突出差异化、去除同质化的价值导向,摸清自身期刊的优势领域,发掘优势领域的选题空白,不断开发原创性强、特色鲜明的精品选题。

(四)培养数据思维意识,提升编辑数据应用能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期刊编辑出版行业已进入基于数据驱动的数智融合新时代,且学术期刊编辑数据思维意识的强弱、数据应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数据能否有效赋能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对此,学术期刊编辑要提升数据思维意识和应用能力,可从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形成数据思维意识。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数据为要的思维意识,积极学习数据相关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对数据资源的感知力,增强利用数据服务工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数据驱动办刊工作的格局[9]。同时,在期刊数据生成、管理、加工和传播等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还应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可信性、真实性等伦理问题,做到数据使用符合伦理规范。二是提升数据核心技能。学术期刊编辑要紧紧围绕数据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问题,通过参加系统化分层培训、能力点专门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数据获取、数据判断、数据处理等能力,掌握关联分析、趋势分析等解析数据的方法,进而从海量数据中选取有效数据,从有效数据中挖掘精准信息,从精准信息中推出高价值洞见,从高价值洞见中形成工作决策,真正为期刊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在岗研习数据应用。学术期刊编辑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基于岗位的期刊数据应用实践,在实践应用中熟练掌握数据“有什么”“在哪里”“怎么用”,并注意运用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呈现数据规律、发现数据价值,为期刊提升办刊质效奠定坚实基础。譬如,在策划选题时,学术期刊编辑通过深度解析数据平台对刊发文章的被引次数、文章的刊发期刊级别等数据背后隐藏的学术发展趋势,能够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选题策划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扬.数智时代出版专业主义的核心内涵建构[J].编辑之友,2022(07):83-89.

[2]秦元伟.工匠精神视角下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进阶[J].传播与版权,2020(08):18-20.

[3]CURTI M,CARSTENSEN M.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A History,1848-1925[M].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49.

[4]吴遵民,蒋贵友.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现实挑战与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22 (05):3-11.

[5]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如何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6]彭湃.博士生可迁移能力培养:张力及消解[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01):52-58.

[7]鹫尾贤也.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珍藏版)[M].陈宝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8]谭晓萍.世界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选题策划要点[J].中国出版,2023(04):58-60.

[9]陈暖,廖小刚.编辑数据思维的内涵、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中国编辑,2023(03):55-59.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核心素养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