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寻找简单结论的阅读

2024-04-15曹林

读者·校园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桑塔格流泪复杂性

年少时读书,特别热衷于寻找某个简单的结论,觉得一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能将千头万绪,归结为一句话;找到代表结论的那句话,就觉得已经掌握了这本书的精华,算是读过了。书读多了,自己也写书、教书,渐渐意识到,这是一种要不得的肤浅的读书习惯,带着中学时代“总结中心思想”“找关键结论”的应试惯性。真正的读书,需要戒除那种“找简单结论”的简化诱惑,而是要读到复杂性。深刻的读书过程,应该总能在掩卷之余,在脑海里盘旋这两句话: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那么,问题又来了!

所谓认知肤浅,就是将对世界的了解,冻结于某个简化的结论。所以,苏姗·桑塔格说,一切真正的理解,起源于我们不接受这个世界表面所表现出的东西。读一本书,如果读到的仅是某个简单的结论,说明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知仍停留于薄和浅的表层,没有对“已知的已知”形成某种冲撞、侵犯、挑战,它只是既有认知区中某种“熟悉而愉快的确证”“未增加新知的浅阅读”,没有飞跃到“未知的未知”。很多时候,我们貌似读书和思考了,实际上只不过是重新整理了一下既有的偏见、狭隘,强化了一种闭环中的偏执。这个过程并没有真正地“思想”——思想是什么?思想就是一个越过简单结论的过程,抵制某种未经思考、未经论证之结论的思维行动,对任何现成给予的东西说“不”。

好书能让头脑变得复杂起来,不会在人群中被片面的观念所操纵。将问题置于某种冲突的语境中去思考,才能看到问题的复杂性,问题真不是那么简单。复杂是什么?就是跳出粗糙而简单的是非,看到事物内在的多元、矛盾、幽暗、张力、褶皱、弯曲和肌理。原先你可能只知道“要么死、要么活”,却想不到还存在着“我爱生活,却不想活下去”的复杂生存困境;原先你只知道悲伤和流泪,却看不到这世上有很多不能流泪的悲伤。这就是复杂,它有着比你的想象更多的可能性,它在打破你的惯常认知和直觉判断的过程中,提高着你的观念水位,延伸着你的认知半径。

(梁衍军摘自《羊城晚报》2024年1月28日,视觉中国供图)

猜你喜欢

桑塔格流泪复杂性
重新发现苏珊·桑塔格
姚君伟:用一生履行对桑塔格的承诺
出生入死的桑塔格
流泪
感动得流泪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流泪的红舞鞋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