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教育合作:历史、现状与展望*

2024-04-15

俄罗斯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俄罗斯

许 宏 冉 甜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全球社会进步和文明交流的关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致力于加强彼此间的教育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对两国文化交流乃至“民心相通”具有深远影响,更为大国之间的文明互鉴和共同发展树立了典范,也是践行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旨在研究中俄教育合作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双方合作的领域、项目的成果以及对双方教育的影响。同时,文章将进一步分析未来中俄教育合作的潜在机遇,以期为两国教育合作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建议。

在当前世界,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全球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教育合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互动提供有力支持,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人才的培养。这种合作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的发展,同时也为建设更加包容、多元的国际社会提供了助力。

中俄教育合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时代意义的议题。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合作的历史轨迹、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促进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这种合作的深化对于增进两国之间的文明互鉴、促进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中俄教育合作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教育合作已经持续了七十余年,这一历程反映了国际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双方教育体系的发展。通过考察双边关系的变迁和发展,可以把中俄教育合作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一)20 世纪50 年代初期:中苏关系蜜月期

1949 年10 月3 日,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紧接着,1950 年2 月14日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入了新的阶段。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期,中苏还签署了一系列文化和教育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1952 年8 月9 日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苏联高等学校学习之协定》和1958 年1 月18 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议定书》(即“122 项”协定)。在这一时期(20 世纪50 年代初至60 年代初),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援助,涵盖奖学金、师资培训和教材等方面。有近1 万名中国留学生前往苏联接受各种学科的教育,涉及工程、科学、医学、文学、农业等领域。这一时期的中苏教育合作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数以千计的中国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段时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见证了中苏两国在友好同盟时期的紧密合作,为两国的人才培养和知识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二)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与中断合作期

20 世纪60 年代,由于内外政策差异、意识形态分歧以及其他因素,中苏关系进入了恶化和紧张时期。1956 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后,赫鲁晓夫决定减少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这一决定加剧了中苏关系的紧张。到了1960年,中苏分歧进一步加大,苏联有意降低了向中国派遣专家的数量和频率,最终在随后的几年内完全召回。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中苏关系达到了极度紧张的状态,苏联几乎完全中断了对中国的援助和合作。这段时间的两国教育合作也被迫停滞,无论是我国派至苏联的留学人员还是苏联来华留学生人数都大幅减少。在1957 年至1966 年这十年间,中国派出的留苏人员不到2000 人;①李滔:《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949 年以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第230 页。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教育支持,包括技术和专家援助,文化和学术交流也中断了。学者、科学家和文化领域的专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受到严格限制。原本签署的合作协定和协议也被搁置或废除。

(三)20 世纪80 年代:中苏关系缓和与恢复合作期

20 世纪80 年代,中苏关系逐渐趋向缓和,教育合作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4 年,中国教育部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访问,其间中方与苏联教育部代表签署了《中苏两国教育部1984/85 学年合作议定书》,确定了双方将在1984—1985 学年互换留学人员70 名。该议定书涵盖了学术交流、教育项目合作等具体内容,为两国关系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这种留学生的互换合作不仅促进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促进了两国学术和文化的互动。

此外,1980 年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的成立也具有深远意义。1980 年1月15 日至19 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等9 所院校组成的研究会筹备小组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该研究会的成立旨在促进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它不仅推动了中苏之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中苏关系恢复的重要见证。

(四)20 世纪90 年代至今:中俄教育合作繁荣期

1991 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两国的教育合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留学生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之一,每年都有大量中国学生前往俄罗斯的高校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这种互派留学生的合作,不仅丰富了两国的文化交流,还为两国培养了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为中俄双边关系的稳定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中俄教育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展,涵盖了科学研究、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两国也加强了对对方国家语言学习的支持,推动了俄语和汉语教学的发展。

如今,中俄教育合作已经扩展到多个领域,包括学术研究、学生交流、科研合作、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双方还建立了多个高校合作机制,如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等,为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提供了更为稳固的平台。这些合作机制不仅为学者和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交流机会,也促进了中俄在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总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俄教育合作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但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种合作不仅对双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双边关系的深化。在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当下,中俄教育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大国间合作的重要平台。这种合作的成功,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还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和推动科研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加强,可以期待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将迎来更多机遇,为两国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中俄教育合作现状

作为两国长期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教育合作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在合作路径、校际交流、学术交流与人员互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中俄教育合作路径

中俄教育合作是在双边协议框架下建立的,中俄政府间的协议与协定明确了教育合作项目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目标、范围、期限、责任分工、财务安排、知识产权、学术课程认证等内容。具体的合作项目涵盖了学术研究、学生交流、教师互访、课程开发等多个领域。此外,协议还包含了有关教育合作法规、外国留学生和学者的签证和居留规定、知识产权法律、学校注册和认证要求、学位互认的法律框架以及相关学术合作协议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协议为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框架。

1991 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国家,并继承了苏联的国际法地位。随着外交关系的逐渐正常化,中俄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在此背景下,1992 年12 月1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合作协定》。该协定旨在促进中俄之间的文化合作和交流,涵盖了多个文化领域。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化交流计划、图书馆合作和资源共享计划、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以及文化产业合作计划等。这一协定为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995 年6 月26 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该协议的主要目标是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促进学生互换,增加就业机会,并就监管机构的合作等达成一致。这一协议为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具体的框架,尤其在学历和学位的认可方面,使两国学生和专业人员更容易在对方国家中寻求学习和就业机会。这进一步促进了中俄在教育领域的紧密合作。

2001 年7 月16 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在中俄关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和独特地位。在2021 年6 月28 日中俄元首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的背景下,在条约缔结二十周年之际,中俄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声明商定落实的内容包括:“拓展两国教育、高校间和学术交流,鼓励在华俄文教学和在俄中文教学”,“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中心、友好协会及社会组织作用”。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 周年的联合声明(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1 年6 月28 日,https://www.gov.c n/xinwen/2021-06/28/content_5621323.htm该声明的内容积极落实并拓展了条约的精神。

2000 年11 月,中俄两国政府在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框架内,共同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四个合作分委会。2001 年教育合作分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随后,2007 年7 月,根据双方协定,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更名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涵盖更多的领域。②姜晓燕:“中俄教育合作现状与愿景”,《光明日报》,2019 年6 月13 日,https://news.gmw.cn/2019-06/13/content_32915079.htm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及其下设的教育委员会为中俄教育合作提供了机制化的发展保障。通过签署的《会议纪要》,为未来一年中俄教育合作规划提供了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近年来,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和教育合作分委会的框架下,中俄教育合作在学术交流、科学技术及创新研发等领域务实合作,‘质’‘量’齐升”①“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081 号建议的答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 21 年8 月18 日,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js/202207/t20220714_64 6077.html。

2005 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学习汉语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俄语的合作协议》,旨在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该协议规定了互换留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奖学金资助,并建立了两国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这一协议,中俄两国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为汉语和俄语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这为中俄两国的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6 年,考虑到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资源和经验,双方决定强化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合作项目。为此,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教育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旨在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具有跨文化视野的学生和专业人士。通过学术和教育合作,两国有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对方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加深友好关系。

在中俄领导人顶层设计的推动下,中俄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也不断深化。2012 年,中俄签署了《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该计划在国家政策层面支持中俄留学生及其他有关人员交流,并在人文领域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所确立的宗旨、原则和精神。该行动计划通过设立“中俄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加强人才联合培养,支持“中俄学院”等合作平台进行教育和科研活动,鼓励和支持两国青年前往对方国家学习。在校际合作方面,支持两国高校直接联系,推动建立一批联合实验室,进行人员交流和科研合作,互相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研理念。此外,该计划还支持两国高水平院校实施2+2、1+1 等合作办学项目,并强调地方层面的合作,特别是推动中俄地区间,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教育机构和组织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语言教学、学生学者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中央与地方并重、官方交往与民间交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14 年5 月20 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应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并共同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在双方共同坚定努力下,中俄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这一声明的发表,为两国人文合作特别是教育合作迈向新水平和新领域提供了契机。2019 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更是将两国双边关系的定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中俄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呈现出更广泛、更深刻的合作局面。

上述涉及教育和人文合作的协议和条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协议为中俄两国的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提供了框架和指导,为中俄之间的教育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治基础,为双方学术交流和人文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这也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深入的中俄关系。

(二)中俄校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作为促进两国友谊、加强互信以及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中俄校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2022 年12 月8 日线上举行的首届中俄同类大学联盟论坛。该论坛由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承办。“中俄同类大学联盟由13 个以学科或地域分类的大学联盟组成,双方参与院校达700 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网络”①“首届中俄同类大学联盟论坛举行”,2022 年12 月10 日,https://news.pku.edu.cn/x wzh/32e1872b40994ef698049718b1400e58.htm。它们为俄罗斯和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基础,②Форум Ассоциац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о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8 декабря 2022 г. https://ww w.msu.ru/news/forum-assotsiatsiy-universitetov-rossii-i-kitaya.html进一步强化了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为培养未来的知识精英和促进两国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创造了有力的平台。这些联盟是: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艺术高校联盟、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中俄文化艺术大学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俄科技合作联盟、中俄区域性冰雪体育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这些联盟通过其合作领域、活动范围和交流平台等,将中俄体育、交通、经济、医学、师范、新闻和艺术类大学的力量联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加强双方的科研和教育潜力的项目。中俄双方的目标不仅是开展双边合作,更希望能开展多边网络合作,据统计,2021—2022 年,中俄同类大学联盟共举办了120 多场活动。①См.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провели Первый форум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ассоциаций профильных университетов.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науки и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Ф. 8 декабря 2022 г.https://minobrnauki.gov.ru/press-center/news/mezhdunarodnoe-sotrudnichestvo/61963/?sphrase_id=7895381

“一带一路”成为推动中俄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的背景下,2016 年7 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在这一背景下,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之前,2015年10 月17 日,在甘肃省政府倡议下,由兰州大学发起,8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7 所高校联合发布了《敦煌共识》,正式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截至2018 年,该联盟已有170 多所成员高校,其中包括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2016 年以来,联盟连续举办了多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论坛、“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文明主题论坛、“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等活动,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的夯实、开拓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联盟各高校倡导联合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打造立体人才库,这也将进一步促使人才培养形成强大的联动效应,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力量、智慧与人才支持。目前,在“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框架下已建成数个国际金融研究室、研究院等,用以服务国际人才培养和科研交流。

同时,俄方提出并主导成立的国际教育平台也备受关注。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是由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07 年8 月16 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倡议成立的,由74 所院校组成,其中包括20 所中国院校、21所俄罗斯院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目前已举办多场双边合作会议与校长研讨会,对大学建设理念、教学系统、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就留学生互派、奖学金项目等问题进行磋商。另外,“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于2015 年10 月18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宣告成立,首批拟定的创始成员高校有38 所,其中包括中国高校19 所,俄罗斯高校7 所,秘书处设在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能源、生态和气候变化、水资源和污染防治、金砖国家研究、经济研究等六大优先合作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个集沟通协调、联合科研、师生交流于一体的高质量对话合作平台”①“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国际管理委员会会议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2 022 年5 月10 日,http://brics2022.mfa.gov.cn/chn/zdhzlyhjz/zyhd/202205/t20220531_10696 449.html。这些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中俄教育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知识共享、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两国高校之间的互动,也推动了全球范围教育领域的发展,为培养未来的知识精英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中俄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中俄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教育部主管部门支持和办学单位的努力下,中俄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增强。目前,“双方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增加到116 个,建成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80 个,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②“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年11月22 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211/t20221123_1000827.html。为进一步聚拢中俄合作办学力量,共享办学成果,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支持下,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于2019 年5 月15 日在江苏师范大学成立。目前,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的成员数已达到28 个,仅在2021—2022 年间,中俄联合办学项目的数量增加了20%,从79 个增加到95 个。其中,2016 年10 月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关心下,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三方合作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以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致力于开展精英教育以及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①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校概况,https://www.smbu.edu.cn/xxgk/xxgk.htm。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是中俄两国在科学和教育领域合作的旗帜性成果,在深化中俄科研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国教育和科研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О совмест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е МГУ-ППИ. Генеральное консуль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Гуанчжоу. https://guangzhou.mid.ru/ru/poleznaya_informatsiya/mgu_ppi/

目前,中俄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中俄合作与交流的关键领域之一。这一合作不断扩大规模,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还增强了社会影响力,为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俄合作办学机制下,中俄留学生及人员互换规模不断扩大,奖学金项目数量大幅增加,高校间合作领域在不断拓展。截至2019 年,已有150 所俄罗斯高校与大约600 所中国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共约950 项合作协议。仅莫斯科的高校就与超过200 所中国高校建立了伙伴关系,合作领域涵盖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土地资源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截至2020 年6 月,中俄正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91 个,其中,合作办学机构11 个,合作办学项目80 个,本科学历教育83 个,硕士及以上学历教育8 个”③李永全:“中国俄罗斯学发展与人才培养”,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 年3 月27 日,https://www.cssn.cn/qygbx/202303/t20230327_5616024.shtml。然而,中俄互派留学生专业方向及学历层次仍有待完善。目前情况下,俄罗斯来华留学生七成以上选择汉语文学类专业,④姜晓燕:“中俄教育合作现状与愿景”,《光明日报》,2019 年6 月13 日第14 版。而中国赴俄留学生则主要选择语言学、文学等社会科学专业。从学历角度来看,七成以上在华就读的俄罗斯学生为进修生,即非学历生。

(三)中俄教育机构与语言学习的合作

毋庸置疑的是,语言学习在国家间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彼此理解的基础、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还是促进国际友谊、经济合作和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工具。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不同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愈加显著。汉语和俄语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也与世界上的重要文明圈有关,它们的学习和教育合作不仅有益于增进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对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变得愈发关键。中俄两国之间的语言与文化交流已渗透至两国基础教育之中。在中小学互相设立语言课程,不仅有助于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塑造和养成阶段培养其外语技能,还能深化他们对语言对象国文化的理解,了解彼此的价值观、习惯和历史,从而建立更加坚实的文化纽带。2017 年,汉语被列为俄罗斯国家统一的外语考试科目,并于2019 年正式实施。据俄罗斯外交部称,2019—2022 年,愿意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5 倍多(见表1)。①Олимпиады по китайскому языку. China Campus Network. https://chinacampus.ru/b log_articles/olimpiada-po-kitajskomu-yazyku-2022-2023?ysclid=lnmxg0a5ed269894834而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对俄语科目的重视早已开始。早在1983 年,外语科目,包括英语、俄语、日语、德语等,就正式被列入了中国高考的科目之一。2023 年参加全国高考的1291 万学生中,有将近5 万人将俄语作为外语考试科目。

表1 2019—2022 年俄罗斯用汉语作为外语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

2015 年,俄罗斯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首次将汉语作为正式比赛项目。2016 年,仅有36 名中学生成功进入决赛,而到了2023 年,决赛选手人数已经增加到了89 人,显示出对汉语的兴趣持续稳步增长。②“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举行2015 年第一场汉语水平考试”,汉语考试服务网,2015 年3 月31 日,https://www.chinesetest.cn/gonewcontent.do?id=11982287今年10 月16 日,圣彼得堡大学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国际线上俄语奥林匹克竞赛。据《俄罗斯报》的数据,该竞赛自2019 年首次启动以来,已吸引约600 名来自中国的中小学生参与,其中240 名选手成功晋级至第二轮,最终有9 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至决赛阶段。③Сотни китайцев приняли участие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онлайн-олимпиаде по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27 декабря 2019 г. https://rg.ru/2019/12/27/sotni-kitajcev-priniali-uchastie-v-mezhdun arodnoj-onlajn-olimpiade-po-russkomu-iazyku.html?ysclid=lp136bvglu37239232此外,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作为中国高校俄语学科最重要的语言竞赛,是中俄两国合作推动的“国家年”和“语言年”活动的五大机制化项目之一。该大赛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旨在促进中俄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俄语教育,为国家选拔、培养和储备杰出的俄语人才。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将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的全额资助赴俄罗斯进修或攻读学位。首届比赛于200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6 届。

目前,俄罗斯已在200 余所不同规模的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同时设有19 所孔子学院和4 所孔子课堂(见表2)。这一举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尤为引人注目。该孔子学院于2006 年12 月21 日根据中俄两国政府的协议正式成立,是俄罗斯首个正式运作的孔子学院。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中国设立了“俄罗斯中心”,提供丰富的俄语课程,促进两国学生和学者间的学术交流,积极推广俄罗斯文学、艺术和文化。目前,中国有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在内的35 个俄罗斯中心、俄罗斯文化中心和俄罗斯研究中心等机构。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该校目前拥有中俄两国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的2 个俄语中心、俄罗斯俄语世界基金会设立的“俄罗斯中心”和首批中国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这一系列合作举措具有时代性意义,强化了中俄相互了解,促进了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为未来中俄友好关系和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

表2 俄罗斯现设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名单

孔子学院由中国国家汉办支持,旨在促进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传播。通常与HSK(汉语水平考试)考试委员会合作,共同组织和推广HSK 考试,为学生提供学习汉语和测试语言水平的机会。HSK 是中国国内最重要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之一,用于评估母语非汉语人士的汉语语言技能水平。

HSK 考试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广,俄罗斯各地的大学和语言学校设立了24 个HSK 考试点,分布在14 个地区。其中,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考点每年提供4 次考试机会,分别在3 月18 日、5 月14 日、10 月15 日和12 月3 日举行考试。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3 月,俄罗斯全国有1500 名左右考生参加HSK 考试,而仅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考点就有1050 名考生,他们的年龄跨度从8 岁到61 岁不等。与2015 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的考点只有561 名考生参加HSK 考试。此外,2012 年度的考生总数不到500 人,2013 年为817 人。而2014 年,该孔子学院举办了五次HSK 考试,考生总数达1368 人。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汉语学习兴趣的不断增长,俄罗斯学生参加HSK考试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这一趋势反映了在俄罗斯境内对学习和掌握汉语的需求不断增加,以适应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语言交流环境。

2023 年中国提供俄语本科教育的高校达到了182 所,比2022 年增加了3 所。此外,中国163 所高校设有俄语硕士点,43 所高校设有俄语博士点。“目前中国有12 万人正在学习俄语,而俄罗斯有6 万人正在学习中文”①“张汉晖大使在俄罗斯《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中俄教育合作亮点纷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2022 年9 月30 日,http://ru.china-embassy.gov.cn/sghd/202209/t20220930_10775409.htm。这种双向的语言学习趋势有助于促进中俄之间更深入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四)中俄学术交流与人员互派

在中俄两国长期以来开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中,学术交流与合作占据着特殊的地位。除了前文提及的大学联盟会议,两国之间的学术论坛也已成为深化双边关系和加强互信的重要途径。这些论坛为学者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有助于探讨重要问题、分享研究成果,并推动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这样的学术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知识交流,还为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案。

如今,中俄学术论坛已经拓展至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环境科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这种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论坛有助于促进不同领域的合作,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近十年来举办了二十多场与俄罗斯研究、中俄关系研究相关的论坛与会议。其中包括从2017 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跨学科视野下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 年的“中俄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纪念中俄建交70 周年”学术研讨会、2023 年的“大国博弈下的中东欧地区局势”学术研讨会等。这些中俄学术论坛和会议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还有助于两国在各个领域加深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此外,政府间学生互派和学者交流也是中俄两国学术交流的关键途径。中俄留学生互派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20 世纪50 年代,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为加速培养各领域的尖端人才,自1951 年起,我国开始派遣留学生前往苏联进行交流学习。1951 年当年派遣人数为375 人,随后逐年增加,1956年达到顶峰,为2085 人。1953 年,苏联也开始向中国派遣留学生,规模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与汉语相关的人文社科领域。然而,随着政治形势和两国关系的变化,1957 至1966 年十年间,中国派往苏联的留学生人数出现了一些波动,仅有1840 名学员前往苏联。①于富增、江波、朱小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年,第74 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中苏关系逐步改善、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快速发展,双方留学生交流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现有赴俄罗斯公派留学项目20 个,旨在为双边交往提供各层次的高水平人才。这些项目涵盖了本科生、本科插班生、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生、实习生、博士研究生、联培博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学者等各个层次。②句云生:“‘一带一路’框架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 年第8 期,第26 页。以俄罗斯互换奖学金(即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为例,选派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插班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该项目重点覆盖了俄罗斯在理工类专业方面的优势领域,包括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以及人文社科类专业,如俄语语言文学、法律、新闻、文学创作等。留学期间,学生们可享受俄方提供的奖学金,包括免学费和部分生活费。此外,还有其他俄罗斯政府奖学金以及俄方高校资助项目,如圣彼得堡大学公费项目和俄联邦总统国家行政学院公费项目等。这些互换奖学金项目不仅促进了中俄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增进了两国之间的互信,为中俄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俄罗斯教育科学部的数据,在2022—2023 学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向中国公民提供了940 个公费留学名额。预计在2023—2024 学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000 个。③Татьяна Голикова провела 23-е заседа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й комиссии по гуманитарному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у,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и, 22 ноября 2022,http://government.ru/news/47113/有意在中国深造的俄罗斯学生获得奖学金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奖学金以及中国各大学设立的独立奖学金。根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信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教育合作协议》框架内,每学年中国向俄罗斯留学生提供180 多个奖学金名额,覆盖了274 所大学。2021—2022 学年,共有153 名俄罗斯学生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支持,而2024—2025 学年,通过竞争选拔的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数量减少至76 名。①Стипендия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Китая,Информация Минобрнауки России,16 ноября 2023,http://bscnet.kradin.ru/about/news/3720/

后疫情时代,留学生交流将继续在两国之间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文化和学术交流的深化。俄罗斯教育科学部新闻发言人向《消息报》指出,2022年共有37081 名中国学生在俄罗斯高校(包括在俄罗斯高校境外分支以及与中国合作的教育机构)学习,其中1729 名学生获得政府资助,而其余的35352名学生以自费方式进行学习。②В российских вузах обучается 37081 китайский стуент// Ведомство. 22 марта 2023.https://www.vedomosti.ru/society/articles/2023/03/22/967543-v-rossiiskih-vuzah-obuchaetsya-37-081-kitaiskii-student?ysclid=lo6n6l4acm909736809同时,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2022—2023学年初有1640 名俄罗斯学生在中国境内学习,比2021—2022 学年初增加了30%。在这些俄罗斯学生中,约80%为合同制自费生,而另外20%通过奖学金计划学习。大多数俄罗斯学生就读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以及黑龙江、辽宁、山东、广东等省份的大学。③В российских вузах обучается 37081 китайский стуент.

(五)对比与问题

相较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合作,中俄教育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地位。这是因为中俄教育合作得到了政府层面的高度政治支持,在社会层面享有亲近的文化优势,这两者促进了两国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顺畅进行。当然,其他国家的对外教育合作对中俄教育合作也有借鉴意义。例如,虽然中英、中美教育合作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但目前的规模和深度已相对完善且庞大,覆盖了更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根据中国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大学数量(见表3),中英(2 所)和中美(2 所)在创立时间和学校数量方面仍领先于中俄。此外,中英、中美合作已涵盖科学、技术、医学等多个领域,而中俄教育合作的领域和规模仍有待扩大。数据显示,中英、中美留学生数量也远超中俄留学生。跟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数据,2021—2022 学年,中国留学生是英国大学的最大生源国,人数超过17 万;①“Where do HE students come from?” HESA, 31 January 2023, https://www.hesa.ac.uk/data-and-analysis/students/where-from《纽约时报》报道,2022—2023 学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接近29 万人。②“Can U.S.-China Student Exchanges Survive Geopolitics?” The New York Times, 28 November 2023, https://www.nytimes.com/2023/11/28/world/asia/us-china-student-exchangegeopolitics.html与此同时,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2015 年,美国在来华留学生国别排序中一直处于第二位,2018 年共计20996 人来华留学。③“2018 年来华留学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 年4 月12 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近年来,受疫情和其他因素影响,2020 年至2021 年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公民人数较2018—2019 学年锐减97%,为382 人,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该数据为20 多年来的最低值。④“Americans Encounter Hurdles to Studying in China Even as Covid Restrictions Ease”,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18, 2023, ttps://www.wsj.com/articles/americans-encounter-hu rdles-to-studying-in-china-even-as-covid-restrictions-ease-af5955f8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俄罗斯与其他国的教育合作同样有值得参考的地方。长期以来,俄罗斯与欧盟在教育领域的合作都是在“博洛尼亚进程”和“伊拉斯谟世界计划”框架下实现的,①Соколова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в сфере науки, инноваций и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о странами Европейского Союза// Lex Russica.2018.Т.145.№14.С.54.2006 年,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与位于比利时布鲁日的欧洲学院达成共建培训学院的共识,为智库建立、国际事务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智识指引。当然,俄乌冲突导致这种进程被叫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欧高度重视口译、笔译领域人才的培养。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所建设的圣彼得堡翻译学院就是俄欧在翻译领域积极合作取得成果的范例。这样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将人才聚焦于特定领域,能够有效实现定向发展和输送,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三、中俄教育合作展望

中俄教育合作在过去曾经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政策变化等。如今中俄教育合作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教育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使得学生和教师更容易参与到跨国教育项目之中。

中俄教育合作的历史发展令人振奋,合作、交流和共同成长的经验不断积累。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俄教育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教育交流、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成为两国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促进了跨文化理解和友谊。这种合作在帮助双方国家培养人才和促进互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中俄教育合作已经扩展到国际舞台,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示范。

中俄教育合作将迎来广阔的前景。随着两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持续发展,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将在多个领域持续拓展,包括高等教育、研究合作、文化交流、语言学习和技术转移等。两国将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如创新和科技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在创新和科研合作方面,中俄将进一步加强在科研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合作研究项目和跨国研究中心将成为推动双方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学生和教师的交流项目应不断增加。中俄将提供更多奖学金和互访计划,鼓励更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两国之间的交流。文化互鉴将得到推动,文化交流将不断深化,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例如,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和影视合作等活动将有助于增进文化互鉴。教育合作将推动两国民众学习对方语言的热情不断升温。为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两国将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中俄教育合作也将成为国际合作的一部分,促进全球教育合作和大国间的协调发展。两国将在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中继续密切合作,以应对全球性挑战。这将有助于确保合作的持续发展。总之,中俄教育合作前景光明,为两国的文化交流、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巨大机会。随着两国关系不断加强,可以期待有更多的合作项目涌现,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俄罗斯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另辟蹊径
社会奇观展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