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现象学视角下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研究

2024-04-15宋立新朱娜娜SONGLixinZHUNana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2期
关键词:现象学空间设计场所

宋立新 朱娜娜 SONG Lixin ZHU Nana

随着“儿童友好”理念不断推行,我国多地陆续提出全面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计划。游戏空间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分析我国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现存问题,将身体现象学理念引入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结合国内外相关设计案例,总结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策略。

现象学;游戏空间;儿童友好;设计策略

0 引言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1]。游戏行为影响儿童的认知、学习和身体发育,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空间环境是儿童游戏行为的载体,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2-3]。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孩子的生命[4]。当下我国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儿童参与度偏低,儿童对游戏空间的真实需求往往被成年人主观臆断。儿童游戏行为有其独特的流程,随着时代发展,简单建成的游戏设施和游戏空间已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和物质需求,儿童对体验型和互动型场所的需求激增,游戏空间环境亟需改善(见图1)。

1 儿童游戏行为流程

1 身体现象学概述

梅洛·庞帝在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影响下提出身体现象学概念,关注人的意识与外部事物的关系,对现象本质加以还原性描述,提倡研究应回归事物本身[5]。身体现象学从意识主体回到身体主体,强调知觉体验,这种体验与人的身体密切相关[6]。身体现象学与景观设计领域结合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揭示了身体感知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7]。其可促使设计师重新思考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新审视景观建造的本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体验和参与需求。当前,身体现象学理论在景观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现代景观设计的内涵和价值得以提升。

2 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现存问题

我国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政府监管力、政策引导力和政策执行力不足;②专为儿童设计的游戏空间较少,难以形成以点连线、由线及面的完整体系;③设计形式单一,创新较少,儿童是拥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特殊群体,单一设计手法无法满足其对多样化、刺激性和挑战性的需求[8];④儿童对游戏空间的设计参与较少,明晰儿童体验、感知和互动的方式,了解其真实需求和感受,才能为其提供更高质量、更具趣味性的游戏空间,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 身体现象学在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儿童游戏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儿童游戏和娱乐的场所,而且具备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特质,是最贴近居民生活圈的户外活动地点,对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十分重要。身体现象学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构建中的核心地位,在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应用形式如下。

3.1 身体感知

使用者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远超景物本身,优秀的景观设计应强调人与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使用者的生理特点和行为活动特点。儿童在游戏空间中的身体感知直接影响其游戏行为和游戏体验。综合考虑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身体感知要素的设计方案可提升儿童游戏空间的吸引力,为儿童提供多维度的身体感知体验。如通过创建不同主题的游乐分区,运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加强多种感官体验,有效激发儿童游戏兴趣(见图2)。

3.2 场所感知

场所是具有整体性的空间实体,其各个部分不仅是简单的拼接组合,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成就,共同凸显其特征、内涵和韵味,形成与周围环境相关联的情境,使用者参与其中时可产生情感和联想,获得独特的场所感知。华润置地社区公园以“星空”为主题,采用开放式和沉浸式设计理念,沿通往售楼部的景观动线以星座元素打造星光大道,通过声、光、电等元素营造现代感和艺术性,促进儿童互动并沉浸其中,滑板乐园同样融入星球的形态,结合滑板场地打造运动与社交属性相结合的儿童游戏空间,其设计方案将场所主题贯穿始终,强化场所精神,促进儿童参与其中并产生场所感知。

3.3 叙事感知

儿童游戏空间可被视为连续的空间序列,其中游戏设施等景观要素具有传递文化信息的叙事功能,通过渐进式的空间组织与构建,设计游戏空间主题、景观小品风格、植物组团样式和场所情境主题等,向儿童传递游戏空间的设计内涵。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丹德农公园游乐区为整个公园注入活力,沿王子高速公路延伸,与丹德农地区的历史古迹形成远距离呼应,通过游戏设施和景观元素的设计展示空间演变过程,创造富有独特文化叙事性的游戏空间,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层理解。

4 基于身体现象学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策略

4.1 考虑儿童生理特征

儿童游戏空间需确保空间尺度合理,遵循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作尺度,考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特征,以实现空间环境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性和包容性。尺度过小会存在安全隐患、限制儿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尺度过大易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浪费空间资源,均不利于激发儿童的参与性。

4.2 加强儿童感官体验

儿童游戏空间设计需提供多样的感官体验,引导儿童与环境互动。如通过智力拼图、智力积木等游戏帮助儿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尺度意识,进一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游戏环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见图3);科学地选择植物种类、色彩和种植尺度,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季节性特点吸引儿童探索自然、学习知识、感受四季变化,实现体验式教育。

3 智力积木游戏场景

4.3 丰富活动空间类型

儿童可通过感知游戏空间边界的变化增强空间感知能力,因此,设计中可考虑采用多样化的空间界面变换手法(见图4)。同时,儿童在游戏中会面对各种挑战,该挑战应适合儿童的能力水平,可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游戏设施,以鼓励儿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4 多样化的空间界面变换手法

4.4 保证儿童安全

儿童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安全意识,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应首要考虑安全性因素。为防止儿童意外受伤,游戏设施应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选择环保材料,边角处做好防撞处理,必要节点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引导设施,提醒儿童和家长注意安全。

5 结语

身体现象学理论的介入使设计师追溯设计本源,探寻身体感知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身体现象学理论引入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从身体感知、场所感知、叙事感知三方面阐释其应用形式,提出考虑儿童生理特征、加强儿童感官体验、丰富活动空间类型、保证儿童安全的设计策略,以儿童身体感知为中心,重新思考儿童体验与游戏空间之间的关联,旨在为今后各类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提供借鉴,倡导创造更具吸引力和参与度的专属于儿童的活动场地。

猜你喜欢

现象学空间设计场所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听的场所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