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老旧小区微更新路径探索
——以嘉兴西丽片区改造为例

2024-04-15汪炎斌WANGYanbin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2期
关键词:西丽片区社区

汪炎斌 WANG Yanbin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等,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从老旧小区微改造入手,以嘉兴西丽片区改造为例,从文化记忆传承、存量空间盘活、交通组织梳理、适老设施完善、智慧数字治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新的思路指导和模式借鉴。

有机更新;老旧小区;生活圈;未来场景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时代,大规模拆除新建式的更新模式受限于金融财政、土地收储、市场主体、产权等多方因素,更新难度较大。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通过对存量空间资源的盘点和挖掘,既有建筑渐进式、微创型的综合改造与整治的微更新模式更具实操性与推广性,也更能体现城市整体治理水平,促进城市更新向纵深推进。

2017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我设国将在15个城市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以探索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一批)的通知》(建办城函〔2020〕649号);2023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23〕26号),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经过4年实践,未来社区建设已从点状分布进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2022年住建部发布《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建办科〔2021〕55号),明确完整社区的内涵和建设要求。近年来,嘉兴结合生活圈和未来社区理念,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加快中心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名城,通过实施“百年百项”重大项目计划、嘉兴市区十大标志工程和“十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及城市活力增强。其中旧城区作为城市文化的根源,因建设年代较久,易形成物质性老化,导致区域性衰败。通过专项行动,在实体层面进行更新改造,改善微观人居环境,并联动未来社区场景建设及生活圈导则要求,推动现有资源的挖潜及周边资源的共享,提高社区服务品质,提升旧城活力,延续文脉特色。本文以嘉兴西丽片区改造为例,从文化记忆传承、存量空间盘活、交通组织梳理、适老设施完善、智慧数字治理等角度切入,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2 西丽片区改造实践

2.1 项目概况

西丽片区隶属于浙江嘉兴南湖区新兴街道,北至中山路,南至三塔路,东靠大运河支脉,西邻吉水路,用地面积约22.27hm2,社区下辖43个居民小组,社区住宅64幢,常住人口5546人,其中60岁以上1035人,占比约18.6%,老龄化程度较高。建筑面积13.24万m2,多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现状面临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品质下降、停车问题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居民幸福感较低。

2.2 以水为脉,延续历史记忆

西丽片区作为嘉兴老城核心区,紧邻京杭大运河支脉,是嘉兴城市界面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主战场,也是老城文化、运河文脉的重要承载地。西丽片区景观资源优越,但沿岸慢行空间及亲水体检不佳,存在多处障碍点。规划充分挖掘场地记忆,利用滨水岸线的宽窄变化,梳理出多处滨水开放空间,并打通其与社区之间的连接,通过地面铺装、文化景墙等方式规划大河溯源、滨河驿站、桨声灯影等景观节点,作为运河文化与江南水乡的文化载体,再现曾经的水乡繁华盛景(见图1)。

1 西丽片区滨河景观带

设计重点解决小桥港沿线贯通问题,拆除杭州塘沿线部分违建,构建连续的滨水活动界面,形成串联南北的慢行步道。结合驳岸的多种类型,串接社区内公共活动区域和服务设施,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体验,打造长约1km的运河文化漫游带。改造后新增健身场地3300m2,社区人均健身场地达0.6m2,极大满足西丽片区作为老龄化社区的康体健身需求。

在建筑风貌改造中,西丽片区建筑面临外立面裂痕、墙皮脱落、发霉褪色、破损、漏雨渗水等安全隐患(见图2)。为延续场地记忆,以青灰色、白色为建筑立面主色调,搭配少许木色,延续水乡建筑风貌。在此基础上融入传统马头墙、木格栅等元素,并以现代化的方式加以诠释,提升建筑立面的美学感和记忆度。通过规整空调外机,统一空调机位,增加空调罩,增设伸缩晾衣架,更换外窗,增补窗套等方式,既解决外立面杂乱、私搭乱建等问题,又满足其实用性和美观性要求(见图3)。

2 改造前现状

3 改造后效果

2.3 盘活空间,植入多元场景

西丽片区因建设年代较早、规划设计标准较低,社区空间布局功能不全,规划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虽然社区现存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点等便民公共服务设施,但其内部功能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故在规划中对整个片区进行统筹,衔接浙江省未来社区指标要求,以及5,10,15min生活圈的相关规定,补齐片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睦邻友好的社区氛围。

在存量空间的挖潜与邻里场景的打造上采取以下措施。

1)改造社区现状农贸市场,对标五星级农贸市场标准,重新梳理周边环境,增加停车空间,并对店铺招牌进行重新设计,增加商业外摆,植入休闲廊架,提供更多社区邻里交往空间,保留西丽片区作为熟人社区的人情味。

2)将现状社区生活驿站改造为综合性邻里中心,植入服务、健康、邻里、治理等多元化场景功能,并将建筑屋顶改造为屋顶农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对社区内部街巷空间进行重新梳理,作为邻里交往的场所。当前,街巷多被机动车占据,且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通过梳理,归纳出不同街道空间类型,包括商业型、交通型及生活服务型,并对每种街道提出针对性改造策略,重新划分停车区域,优化慢行街道空间,增设休憩设施,统一店铺招牌,更大程度地激发街道活力。

2.4 梳理流线,提升交通效率

片区现状交通混乱,未形成交通微循环,内部道路宽度仅6m,居民出行不便,由于缺乏地下停车场,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加大,亟待改善。

重新梳理西丽片区与周边交通路网,构建更合理的交通系统,如设置单向通行道路,形成内部畅通流线;分离人行与车行出入口,提高通行效率;统一规划路侧停车位,保障消防安全;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52个,基本满足片区停车需求;增建非机动车车库与电动车充电桩,同时增设闸机、安防监控等智慧安全防范设施,有效提升社区整体管理水平(见图4)。

4 停车空间效果

2.5 把握需求,完善适老设施

西丽片区老年人占比较高,但适老化设施严重不足,故在改造中完善社区公共场所、楼门入口、楼道等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单元门入户台阶、花园错台出入口、人行道路牙等位置增加无障碍坡道,在公共楼道增设弧形设计元素,应用于储物柜、楼梯口处,有条件区域安装扶手,地面增设彩色标识引导线。

2.6 数字赋能,推动精细治理

结合街道党建中心建立智慧书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贴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包括智慧快递柜、智慧车闸系统、智慧充电桩、智慧门禁、智慧养老等。

3 结语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市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城市更新背景,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总结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模式。将老旧小区改造重点从拆除、修补转变为综合改造与品质提升,打造具有归属感的新型社区,以探索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猜你喜欢

西丽片区社区
《紫颜色》中女性形象的异化觉醒之路
社区大作战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3D打印社区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白塔寺片区地图
点亮黑人女性的自我复归之路——解读小说《紫色》中的姐妹情谊和妇女联盟
《紫色》中独特的成长领路人
——黑人女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