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苗木蚧虫为害调查与防治策略探析
2024-04-15刘艳俊廉梅霞白育铭郑晓东李惠萍张美茜
刘艳俊,廉梅霞,白育铭,郑晓东,李惠萍,王 琳,张美茜
(1.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3.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吕梁 033000;4.太原海关技术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5.海口海关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海南 海口 575100;6.榆次区乌金山镇人民政府,山西 晋中 030619)
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花卉苗木的调运日益频繁,蚧虫易寄住于苗木花卉,入侵蚧虫因形态微小,吸附力强,又常寄住在植物背阴面,极易躲避植物检疫员检疫检查,随花卉苗木调运时传播入境,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安全[1]。
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园林产业,大量调运引进种植花卉苗木[2],装饰美化公园。随着调运花卉苗木的定植,太原市汾河两岸花卉苗木种植覆盖率提高,植物种类增加,管理难度加大,虫害发生率逐年提升,有效防治虫害已成为当前阻碍园林健康发展的棘手问题,针对园林花卉苗木蚧虫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3]。
蚧虫俗称介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Coccoidea),虫体小,识别难,繁殖力强,为害性大,主要为害植物的枝干、叶片等,是园林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严重时可造成毁灭性灾害[4]。为此,针对太原市引进定植成熟的一些花卉苗木[5],以2016—2023 年太原市汾河景区为调查基地,对汾河景区内的蚧虫种类、为害程度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1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1 指标选取
在太原市选取汾河景区进行调查,位于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包括湿地公园和纯人工生境的汾河公园两部分,其中湿地公园为北起摄乐桥北侧、南至胜利桥北侧;汾河公园为北起胜利桥南侧、南至长风桥北侧。
1.2 研究设计
采用WPS office 进行数据的输入和整理,采用SPSS 22.0 进行计量分析,绘图软件使用SigmaPlot 12.5。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逐株调查法和样线抽样调查法,通过合理布局,在汾河公园选取2 个样块(胜利桥东至长风桥东、胜利桥西至长风桥西),湿地公园选取2 个样块(胜利桥东至摄乐桥东、胜利桥西至摄乐桥西),每个样块分别设一条主样线,主要调查每条主线上乔、灌、草、花受害情况。还在景区东西两岸每2 座桥之间分别设5 个样方,每个样方10 m×10 m。
调查时间为2016—2023 年,每年5—9 月,每月15 日起连续调查3 d,主要调查样方内的蚧虫种类及为害程度。对于分枝点较高的乔木,通过近查树干,远观树叶颜色来判断虫情(自然枯黄除外);对于分枝点较低的乔木,通过近查枝干、花叶果判断虫情。对于栽植密度大的乔木进行抽样调查,尤以叶片反季发黄、树势较弱的树种为主要调查对象;对于栽植密度小的乔木按样线逐株调查。灌木层如樱草蔷薇、木槿、忍冬、丁香等栽植密度大,但栽植面积小,花卉栽植面积小的逐株调查,栽植面积大的沿花区边缘调查。
1.2.2 种类界定
对采集的标本,从寄主上小心取下蚧虫,保存于95%乙醇中,用体视镜Zeiss Stemi2000-CS(德国)进行观察,借助Image-Pro Plus 软件进行识别归类。经统计,在汾河公园东岸花卉苗木中共发现5 科8 属8 种蚧虫;在汾河公园西岸花卉苗木中共发现5 科12 属12 种蚧虫;在湿地公园东岸花卉苗木中共发现4 科6 属6 种蚧虫;在湿地公园西岸花卉苗木中共发现5 科8 属8 种蚧虫。
2 结果与分析
2.1 蚧虫种类及为害程度
共调查了蚧虫5 科14 属14 种,其中桑白盾蚧、朝鲜毛球蚧、矢尖蚧为优势种。
2.2 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采用SPSS 22.0 进行计量分析。
对调查地点蚧虫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由表1 可以看出,通过对5 个地段寄生在不同树木上的蚧虫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胜利桥东至长风桥东蚧虫数量变异范围最广,达到204.66%,在不同的寄主树木上,蚧虫数量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 880,平均值为364.50;漪汾桥西不同寄主树木上的蚧虫数量平均值最小,为25.89,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26。由表2 可以看出,群组之间、群组内均无显著性差异。由图1 可看出,胜利桥东至长风桥东蚧虫分布数最多,漪汾桥西蚧虫分布数最少,胜利桥东至摄乐桥东、胜利桥西至长风桥西和胜利桥西至摄乐桥西这三个地段的蚧虫分布数处于中间状态,三者差异不大。
图1 不同地点蚧虫分布图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方差分析
2.3 蚧虫发生为害原因
2.3.1 生态环境适宜
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是蚧虫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6],由于汾河湿地公园常年湿度较大,加之人工不定期浇水,给蚧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胜利桥东至长风桥东地段表现最为明显,主要以盾蚧类、球蚧类害虫为害[7]。通过分析,年初为树木嫩梢抽芽生长期,球蚧类害虫外壳能抵御年初低温期,因此在调查时,4 月和11 月球蚧类害虫为景观树木主要为害蚧虫种类。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树木嫩芽和嫩叶开始生长成熟,盾蚧类和粉蚧类害虫成为汾河两岸景观树木的主要为害优势种,太原市的高温天气一般在6—8 月,蚧虫虫口密度也达到高峰,加之胜利桥西至长风桥东沿岸种植的树木多为国槐、黄杨、碧桃等景观树木,大多是盾蚧类和球蚧类害虫主要寄主植物,同时6—8 月也是蚧虫类害虫主要暴发期,因此该桥段蚧虫种类及数量陡增,为害程度最严重。
2.3.2 园林管理粗放
经调查,汾河湿地公园各片区的日常管理比较粗放,冬季清园不彻底,涂白不到位,很多种植区很少进行土地深翻,浇水大多采取大水漫灌或大面积喷洒的方式,势必会造成蚧虫滋生,加重为害程度。
2.3.3 植物检疫弱化
检疫部门在检疫检查外来花卉苗木调用过程中[8],蚧虫因形态微小不易被发现。蚧害易从随花卉苗木传入园林中,为害加重。太原市周边公园大多种植国槐、黄杨、碧桃等景观树木,在蚧虫繁衍季节,盾蚧类、球蚧类害虫为害加重,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2.3.4 防治措施不当
根据调查研究,太原市大多园林直接管理者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植物防治相关知识,发生病虫害时,都是盲目购置药物进行防治,这样往往会错过灭杀害虫的最佳时机。蚧虫是最难防治的虫害之一,虫体表面会形成一种蜡质,最终形成介壳,药剂喷施不对症,或用一般普通药剂很难触杀虫体,因此,防治蚧虫最好是在若虫期。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
3.1.1 树干涂白
选择在冬季对园林内树干进行涂白,既可以美化园林、避免早春霜害,又可以有效杀虫、防虫。涂白剂为生石灰、食盐、黏合剂、石硫合剂、水按照10:1:1:1:30 的比例配制。
3.1.2 树干阻隔
蚧虫有树下产卵的习性,初春时节,大部分蚧虫都处于孵化期,此时,在树干基部至树体50 cm 之间环状裹扎纸质薄膜,该膜表面光滑,可以有效阻隔蚧虫爬至树干为害。
3.2 药剂防治
蚧虫也叫介壳虫,可以在体表分泌出一种蜡质,形成介壳,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自身不受外界侵害,在用药防治时很难使药剂进入虫体。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蚧虫的孵化期或低龄若虫期用药防治效果最好,在这两个时期可以使用95%矿物油1 000~1 500 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5 000 倍液、25%噻虫嗪悬浮剂4 000~5 000 倍液、20%双甲脒乳油1 000~2 000 倍液或松子酸钠脂等杀虫剂交替轮换防治,效果最好。
3.3 生物防治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太原市汾河公园树木上的主要蚧虫是桑白盾蚧、朝鲜毛球蚧、矢尖蚧等,可选择性释放瓢虫、寄生蜂、草蛉等天敌,既要达到以虫治虫的防治效果,又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益虫。在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适当选择对天敌影响小的药剂,使天敌在园林中保持适当密度,可有效防治蚧虫。
3.4 苗木检疫
蚧虫有体积小、活动范围小等特点,寄生在植物上很难被发现,因此,在调运外来植物或嫁接新型植物时,农业、林业、海关检疫部门要培养蚧虫专业鉴定人员[9],务必要求专业检疫员按照植物检疫检查管理办法仔细抽检,从源头上阻断蚧虫虫源的传播。
3.5 园林管理
3.5.1 科学合理栽培
园林中要多选一些抗逆性、观赏性较强的植物栽培,栽培时要科学合理规划,比如分类栽培、疏密合理、通风透光等,这样既可以提升园林的观赏度,又可以有效降低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率。
3.5.2 定期做好养护
要定期做好园林植物养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科学施肥。每年春秋时节要及时给植物补充营养,针对乔木类植物尽可能采用穴施的方法施肥,灌木类植物采用随水漫灌或撒施的方法施肥,在选择肥料时,要选用含N、P、K 元素的有机肥或含黄腐酸类的叶面肥。2)科学剪枝。选择在冬季或初春时节进行剪枝,特别是要将蚧虫发生严重的枝叶全部剪掉,剪掉的枝条要集中处理,防止害虫传播,这样既可以使林区通风透光,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又可以有效降低蚧虫的为害程度。
4 结论
蚧虫的入侵蔓延对花卉苗木产业生态带来了严重威胁,严重制约了园林性公园的观赏性,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应移栽健康花卉苗木植株,对观赏性园林公园建设乃至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经过调查研究,防治蚧害应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把好检疫关。加大花卉苗木调运的检疫力度,对染疫植株检疫处置合格后方可签发调运证书。2)做好花卉苗木种植地的产地检疫,扩大植株抽检面积,增加产地检疫频次,争取把染疫植株控制在原产地,保证调运出的植株为健康植株,缩小蚧虫扩散蔓延范围。3)花卉苗木调运种植后,要加强蚧虫监测,一旦发生严重蚧害,及时在蚧虫未形成介壳时开展化学防治,降低虫口密度。4)做好园林管理,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并集中焚烧,以减少蚧虫越冬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