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飞蛾诱捕器对制种玉米棉铃虫防治效果探讨

2024-04-15何树文郑婷燕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心叶棉铃虫张掖市

何树文,郑婷燕

(张掖市植保植检站,甘肃 张掖 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是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每年玉米种植面积7 万hm2左右,生产玉米杂交种4.5 亿kg,占全国玉米种子用种量的40%以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鳞翅目,夜蛾科,是多食性害虫,属昆虫的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寄主植物有20 多科200 余种[1]。近年来,随着制种玉米连年种植,棉铃虫已成为张掖市制种玉米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2~3 代。第1 代主要为害心叶,影响植株正常生产,造成大小苗;第2 代主要为害雌穗,取食籽粒造成玉米减产,同时提高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概率,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给玉米制种产业带来较大影响。

为做好棉铃虫防治工作,应研究推广适宜当地的防治技术,张掖市植保植检站经连续多年调查,制种玉米田第1 代棉铃虫平均蛀穗率14.3%,第2 代棉铃虫平均蛀穗率85.2%,发生面积5.1 万hm2,棉铃虫已严重影响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发展。单一的化学防治致使棉铃虫抗性增强,不仅造成用药量逐年加大,而且影响环境和人蓄安全。

与此同时,为大力推广制种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开展绿色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种子生产基地安全、制种玉米质量安全,引进了新型飞蛾诱捕器,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提供理论依据[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选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园艺场玉米制种基地,连续种植制种玉米23 年,棉铃虫发生基数大,常年雌穗被害率达90%以上,2019 年冬季土壤越冬蛹1.6 头/m2,越冬成活率36.65%。2020 年4 月27 日播种,5 月5 日出苗,5 月19 日出苗率达到98.5%,种植密度76 500 株/hm2,试验面积66.667 hm2。

1.2 试验材料

选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飞蛾诱捕器和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诱芯。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防治区和对照区,不设重复,防治区架设新型飞蛾诱捕器30 套/hm2,在成虫羽化初期放置诱捕器,将含有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诱芯放置在根据害虫飞行轨迹和活动习性研发的新型飞蛾诱捕器内,缓慢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虫进入诱捕器,减少雌雄交配及后代种群数量。诱捕器挂设高度1.5 m,架设时间4 月28 日,化学防治正常开展,对照区只实施化学防治技术,对照区、防治区实施的化学措施相同。化学防治采用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分别于6 月上旬和7 月中旬喷雾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1.4 调查方法。

1.4.1 诱集成虫量调查

在试验区标记15 个新型飞蛾诱捕器,4—8 月每隔5 d 调查1 次诱虫量,分别记录。

1.4.2 心叶被害率调查

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分别选择5 个地块,每样点取50 株植株,在第1 代幼虫为害高峰期调查心叶被害率,并做好记录。

1.4.3 玉米穗部被害率调查

9 月中下旬在制种玉米收获前,在防治区和对照区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 个样点,每个样点50 株植株,调查玉米穗部被害率。

1.4.4 防效计算方法

防效计算方法见式(1)、式(2)。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虫量

调查结果显示,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棉铃虫成虫效果明显,4 月28 日首次引诱到棉铃虫成虫,9 月15 日后再未引诱到成虫,平均单个诱捕器每月诱虫量为15.87 头。如表1 所示,平均单个新型飞蛾诱捕器5 月诱虫量为5.83 头、平均单个新型飞蛾诱捕器6 月诱虫量为17.49 头、平均单个新型飞蛾诱捕器7 月诱虫量为28.20 头、平均单个新型飞蛾诱捕器8 月诱虫量为26.51 头、平均单个新型飞蛾诱捕器9 月诱虫量为1.30 头。平均单个新型飞蛾诱捕器5—9 月累计诱虫量达79.33 头。从诱到成虫量来看,5 月为越冬代成虫,虫量较低;6—8 月为第1 代、第2 代成虫,虫量相对较高,也是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9 月为第3 代成虫,不能安全越冬,形成不完整世代,虫量最低。

表1 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棉铃虫成虫数量记录表

2.2 对第1代棉铃虫为害玉米心叶的防效

根据张掖市棉铃虫发生规律,6 月30 日前为害玉米心叶的是第1 代幼虫。如表2 所示,对照区平均被害率8.4%,防治区平均被害率4.0%,较对照区降低4.4%,防治区相对防效52.38%。

表2 新型飞蛾诱捕器防治第1 代棉铃虫幼虫为害玉米心叶防效比较表

2.3 对第2代、第3代棉铃虫为害玉米雌穗的防效

9 月14 日调查结果如表3 所示,对照区平均被害率为58.0%,防治区平均被害率为39.2%,较对照区降低18.8%,防治区相对防效32.41%。

表3 新型飞蛾诱捕器防治第2 代、第3 代棉铃虫为害玉米雌穗幼虫防效比较表

3 讨论

棉铃虫在张掖市1 年发生3~4 代,发生世代不整齐,世代重叠,属全变态昆虫类型。在张掖市主要为害玉米、辣椒、棉花及豆类作物,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张掖市栽培模式改变,种植结构大幅度调整,使得越冬条件、食物结构有利于棉铃虫发生,张掖市制种玉米棉铃虫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威胁着农业生产安全。近年来尤以玉米受害最重,植保部门通过推广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棉铃虫,但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对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较大[3]。

从试验结果来看,采用新型飞蛾诱捕器对棉铃虫成虫诱集效果明显,可以显著降低田间产卵量。因棉铃虫发育时期不同,各月诱虫量也不同,7 月诱虫量最多,9 月诱虫量最少,在4—8 月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诱虫效果最佳。

采用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降低田间产卵量,是减少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有效措施。本试验中各代防治区棉铃虫幼虫为害率较对照区整体下降,对第1 代棉铃虫的防效可达50%以上,对第2 代、第3 代棉铃虫的防效可达30%以上,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还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中综合应用秋耕冬灌、早春铲埂除蛹、灯光诱杀、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效控制种群数量,减少为害[4]。

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虽不能完全替代化学防治,但可减少田间雄成虫数量,降低雌雄交尾率,减少田间产卵量,建议在生产中综合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技术,减少化学防治次数和化学农药施用量,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4 结束语

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流域绿洲灌溉区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自然条件适宜适合多种作物繁种,生产的玉米种子具有籽粒饱满、发芽率高、含水量低、贮藏期长等优点。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流域绿洲灌溉区是目前国内重要的玉米制种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张掖市玉米制种面积连续多年达6.667 万hm2以上。玉米质量、产量高是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收入的关键。

随着制种玉米重(迎)茬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制种基地病虫害日趋严重,特别是棉铃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成为玉米制种企业与基地农户共同关注的主要病虫害,也是制约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安全隐患。加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改变传统病虫害防治模式,是保障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综合应用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在玉米田棉铃虫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轻为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同时可减少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对保护环境、保障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玉米制种基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防效不佳,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技术。相信通过不断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以生物、物理、化学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将在制种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心叶棉铃虫张掖市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张掖市第四中学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张掖市举办特色林果技术骨干培训班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
高效低毒新型药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棉铃虫几种常见药剂大田试验筛选
张掖市甜菜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1%苦皮藤素防治棉铃虫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