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育理论视域下的作文教学探究

2024-04-15李天鸣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2期
关键词:赏析文本作文

李天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作文归入“表达与交流”类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作为一项综合实践性的活动,发挥着立德树人的作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重视生活,重视人的终身学习和创造力,关注点在“人”,与当前“双减”政策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贴近生活,兴趣引领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作文教学也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生活。

1.分享亲身经历,消除畏惧心理

上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尤为重要。在一堂作文课开始时,我告诉学生“有一篇课文给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里面的某些语句,我至今仍能脱口而出,就是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我再讲述《项脊轩志》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句子“儿寒乎?欲食乎?”“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学生自然会把握这堂课的主题: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无非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吃饱穿暖和长大成才。

互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情感体验。课堂上,老师先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然后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让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在这样的氛围下,写作不再是令人畏惧的任务,而是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宣泄和表达的最佳途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2.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处于“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在一堂写“父母亲情”的作文课上,我选用了龙应台《目送》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音频资料。当播放到到《目送》中作者一次次凝望儿子背影时的感受和最后一次在火化炉前目送父亲时,我看到学生微蹙的眉头和含泪的双眸,我知道他们已经被深深触动。

通过创设的情境,学生进入了我们预期的情绪状态,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再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加深对情境的理解,进一步思考和回忆,搜索记忆中相似的情感体验,就可能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

3.借助活动契机,挖掘可塑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做合一”,强调实践的作用。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之外,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人与事,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

例如,我们可以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红歌比赛等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记叙活动的过程,并根据所要表达的主旨,对记叙内容进行详略处理;运用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抓住活动中的亮点,使自己的文字更加生动细腻;通过真实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活动感想,诸如拼搏精神、坚持不懈、团结向上、珍惜幸福生活、挑战自我等,从而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来深化文章主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还指出“社会即学校”,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联系相关组织或获得家长的配合,尽量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机会,例如学校与实践基地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组织的亲子活动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平台获取更多可用素材。

4.布置观察任务,记录观察片段

其实学生也懂得留心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只是缺乏观察的习惯和方法。教师可以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或物,并记录下来,形成系列化的观察日记。

教师可以半命题的形式布置观察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限定了观察的范围,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例如“四月的______”可填“四月的风”“四月的雨”“四月的晚霞”“四月的花”等,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点;例如“妈妈的______”可填“妈妈的眼睛”“妈妈的手”“妈妈的笑”“妈妈的背影”,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

也可以锁定观察对象,观察其成长变化。例如制作农田周报,鼓励学生亲身实践,种植一种农作物,每周观察其长势,形成观察周报;例如写作小动物生活日记,如果学生家里养宠物,教师可让他们每天拿出五分钟时间,观察小动物的动作、习性,并记录下来。

通过布置观察任务、记录观察日记的方式,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并积累一定的作文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练笔的机会,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班报展示佳作,激发创作热情

班级学生的佳作大多是以范读赏析的常规形式展示出来,一学期能够得到展示机会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教师开展固定习作训练的次数也十分有限,这些做法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我们可以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的前提下,每半个月出一期班报。出班报的过程可模拟实际出版社的运作模式: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主编,负责整体把关,审核作品;大部分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分为不同的编辑部,轮流负责每期班报的内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允许学生主题设定自由、版面设计自由、选稿展示自由。全班同学都可以投稿,对于作品被选中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一定奖励。班报一期期被保存下来,就会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留存价值。

班报能让学生自主增加写作的次数,也能让更多学生获得展示的机会。学生为了获得更多表现机会,也会更加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抓住每一个可写的机会,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激发创作欲望,在不断用心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终身教育,阅读积累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生活即教育,生活與教育是一体的,那么教育也应该贯穿每个人的一生。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时间终身化与教育场所一体化,那么老师教给学生的也不是一时一地的知识,而是一生受用的学习能力。

阅读就是这样一种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无论是素材,还是语言积累,都有赖于阅读,阅读能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薄发。否则,教师教再多写作技巧也是“悬空”的,学生缺乏“地基”;教师进行再多的写作训练,也很难让学生“输出”优质的内容,因为他们缺乏积累“输入”。

1.赏析课内文本,进行仿写改编

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课内文本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渗透写作教学:通过分析课内文本的结构,学习作文的谋篇布局;通过赏析文本的语言和写作手法,提升文字表达水平;通过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明确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在讲授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本,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赏“春景图”。文本以“春”为线索,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其中绘春又分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等几个图景。学生通过赏析这部分文字,懂得写作要有线索,这样才能将素材紧密组织起来,才能使文章结构分明,层层深入。

二赏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引用、比喻、通感、对偶等。学生通过对修辞手法的赏析,懂得写作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细腻生动。

三赏主旨思想。文本最后的三个比喻句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形成排比段,热情赞颂春天,体现了春的生机活力、俏皮可爱、理想担当,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学生通过对文章主旨思想的深入挖掘,明白写作要有积极向上的主旨立意,并且可以使用卒章显志的手法,在文末点题,进行强调。

除了赏析,我们还可以对文本进行仿写,例如学完《春》,我们可以仿写《夏》《秋》《冬》,学习文本的长处,并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也储备一些描写季节的语句。还可以放飞想象,改编故事。例如学完《我的叔叔于勒》,我们可以安排学生改写故事,“我”在船上看到一位衣着华丽、举止优雅的先生一边吃牡蛎,一边品红酒,定睛一看,原来那是“我”的叔叔于勒,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的父母将有什么样的反应?叔叔是否会与“我们”相认?通过对作品进行改编,我们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刻画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旨,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2.营造阅读氛围,开展系列活动

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常常苦于没有时间读书,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早读课,专课专用,给学生留出固定的阅读时间,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在碎片时间里读到的一段话甚至一句话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阅读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内文本,还应拓展阅读的范围,可以是优美的名家散文,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文,还可以是一切正面健康的读物。语文老师应以身作则,做一个爱阅读的人,可以选定一本书进行师生共读,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也可以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在组内阅读同一本书,在读完之后进行交流,在小组间进行分享,通过同伴互助分享更多的读本,激发思想的火花。也可以发动家长配合,进行亲子阅读、家庭打卡,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成就感。

三、激发创造力,方法指导

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了解他们的作文现状,根据学生不同的写作基础,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并辅以一定的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1.教学要阶段化,系统连贯

在实际的作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太过随意,缺乏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初中生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系统化的写作教学,形成一定的写作教学体系和连贯性。

配合教材的单元写作,初一阶段可以着重进行记事写人的写作练习,以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为目标,进而让学生把握人物精神,学会抒情,抓住细节,以取得文从字顺、语言简明的效果。初二阶段学习记叙文之外的特殊体裁,如新闻、传记、说明文、读后感、演讲稿、游记、小说等,要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抓住事物特征,达到语言连贯、表达得体的效果。初三阶段学习思辨性更强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论证合理,学习改写、缩写、扩写。并且到了初三,学生由于要面临中考,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创意表达、修改润色等,最終练就较强的写作能力。

2.练习要专题化,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可以按照不同专题的写作内容展开。学校初三年级备课组安排组内教师负责不同的专题,编制成专题化的分类指导作文校本教材。教材包括“妙笔生花话开头”(开头)、“首尾巧呼应,浑然如天成”(结尾)、“抓住细节,精雕细琢”(细节描写)、“用墨如泼,惜墨如金”(详略得当)、“抓住特征,多角度写人”(人物描写)、“妙笔绘美景,文章添情韵”(景物描写)、“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线索)、“妙设文章动情点,凸显真情感人心”(主旨)等系列专题。

分类指导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够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教学:对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相对高一点的要求,要选材新颖、立意深刻、语言优美,作文具有文学价值和美感;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让他们能够把一件事表达清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命题,在他们擅长的领域进行写作,帮助他们树立写作自信。

3.反馈要多元化,修改润色

作文的评价反馈和修改润色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尽量鼓励学生,指出他们作文的可取之处,指导学生完善修改自己的作文。可采用作文档案袋的形式,保留每一稿的原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另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内讨论赏析并提出修改意见的方式,进行组内评价;在教师提供优秀范文之后,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修改;也可同桌互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做出修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赏析文本作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步辇图赏析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