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門舊區重建,重在人文與歷史的融合

2024-04-15

澳门月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建築遊客資源

作為一個生活在澳門四十多年的居民,我對舊區重建有很深感觸。從事旅遊業,常穿梭在在這個城市中,總覺得生活在澳門是一種福氣。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舊區的重建已經成為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舊區重建:以人為本,

兼顧歷史文化傳承

自2004年開始,政府就提出了舊城區更新改造的計劃,至今已有20個年頭。大約十年前政府又進行過一次總結與反思,在2016年成立了都市更新公司,試圖通過仲介的形式推動改造工作。如今,又過去了八年,社會各界對澳門政府主導下的都市更新進展持續加以關注。澳門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無論是舊區重建,還是都市更新,首先考慮的是市民的生命安全,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對於那些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房,如黑沙環區順利樓、吉祥樓這樣已經有五、六十年歷史的舊樓,由於年久失修,不僅對住在裏面的居民構成威脅,也對周圍的環境衛生造成影響。政府應該在適當的時機出手,拆除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並重建新的房屋,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其次,政府也可以通過提供補償、優惠政策等方式,讓業主可以選擇購買新建的電梯樓,或者選擇在其他新建的經屋中置換。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一些政策,為那些需要搬遷的業主提供一個暫時的居住地,當新的房子建好後,政府再將這些房子交還給原來的業主。這樣,既保證了業主的權益,又推動了城市的更新發展,實現了雙贏。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地將那些破舊的東西拆除,然後建造新的建築。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衡量並保留那些真正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建築。比如當年重修葉挺故居、鄭家大屋和盧家大屋等,這些都是澳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通過修復和保護,讓這些建築重新煥發生機,成為我們這座世界旅遊休閒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文化與休閒旅遊的融合:

澳門旅遊業的新思考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觀光遊覽,而是邁向更加多元、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如何將歷史文化與休閒旅遊相結合,打造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遊產品,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雖然,特區政府在旅遊資源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加,各個片區的旅遊設施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然而,政府的目標並不僅僅是吸引遊客,而是希望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帶動社區的消費和引流,讓遊客不僅僅集中在大三巴、威尼斯人、官也街等熱門景點,而是能夠深度遊到一些社區去消費和參觀。這樣的目標與定位,無疑是對澳門旅遊業的一種全新思考和努力嘗試。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充分考慮到休閒旅遊的需求,打造出既有歷史文化底蘊,又有現代休閒設施的城市環境。這樣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澳門真正休閒旅遊,也可以提升澳門的城市品質和居民的生活質量。我認為目前澳門最具代表性的改造項目是關前街的關前薈,可以成為其他項目的一個參考。另外,比如福隆新街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裏有一個叫做文化會所的地方,既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也融入了現代的元素,同時收藏了幾乎所有與澳門歷史發展介紹相關的書籍著作。不僅可讓人們了解澳門的發展歷史背景,也可以享受在樂中取靜、得到一份寧靜的片刻休閒時光,這也是我們追求舊區重建下應考量的建築文物保護方式之一。

疫情三年結束後,訪澳旅客結構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疫情前的旅客60%是團隊遊客,40%是自由行遊客。而現在,這個比例已經發生了逆轉,約65%遊客是自由行、35%遊客是團隊,而自由行中也以年輕人為主體,他們來澳門旅遊的目的更加隨性,打卡拍照發個朋友圈、享受美食或是來欣賞演唱會等。從過去的觀光遊覽,到現在的打卡消費看演唱會,澳門的旅遊業正在走向更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無疑給澳門的旅遊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是特區政府在世遺城市和美食之都等名片上,又提出打造演藝之都和“旅遊+”等一系列新精準定位的發展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歷史文化與休閒旅遊的融合,無疑將成為澳門旅遊業的一大亮點。

對於澳門政府來說,如何引導這些年輕人,讓他們不僅僅滿足於打卡,而是能夠深入到社區,去消費和參觀,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這就需要特區政府在旅遊資源的佈局上,更加注重社區的打造,更加注重旅遊產品的創新。對於澳門的各個社區而言,如何利用這個機會,發揮各自優勢、講好各自的故事去吸引更多年輕旅客到來?這也需要社區在旅遊產品的開發上,更加注重年輕人的需求,更加注重旅遊體驗的提升。

澳門舊區歷史文化的

重建與挖掘

在澳門,有許多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築,它們承載著澳門的歷史記憶,是澳門歷史人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重建時,必須對這些建築進行深入的研究,瞭解它們的歷史背景、建築風格、文化內涵等,以便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建築和旅遊資源。

作為一名從事前線旅遊業的工作者,在閒暇之餘,我也喜歡去澳門的一些舊區走走,比如白鴿巢公園附近一帶。那片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附近沙梨頭土地廟的歷史比我們熟知的媽閣廟還要早很多年。周邊還有融入了中國元素的大聖圍和葡萄牙特色的聖安東尼堂、白鴿巢公園等文化景點,都在這個地區和諧共存,形成了一種包容性的文化氛圍,也是澳門這個地方所彰顯的一大特色。

旅遊局和文化局應該將我們的歷史街區進行更精心的規劃和設計,因為這些街區中有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和文物,可以邀請一些網紅、主播或者本地有影響力的人物,來介紹和推廣這些歷史街區。舉例子,黑沙環雖是民生區,然而,這裏卻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利用。蓮峰廟是一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有很多明清年間的遺物。本澳有不少熱心人士對本地的文化資源有著深厚的興趣,他們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發掘和保護這些資源。然而,由於缺乏資金和資源,他們的努力往往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政府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如果能夠適當地撥出一部分資源用於文化旅遊的開發,未來無疑將大大推動旅遊業和經濟結構多元化的發展。

此外,政府可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如六大博企,動用其資源支持市民、遊客去感受本澳濃厚的歷史氛圍和文化氣息,從而增強對澳門歷史人文的瞭解和認識,及對某些重要人物和建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湯顯祖曾到過澳門,他的《牡丹亭記》也曾描述當年的澳門情景;又有《海國圖志》的作者魏源也曾來過澳門。據說當初林則徐來廣東硝煙期間曾組織團隊在香山縣(包括澳門)一帶向西人了解當初洋人和西方世界的情況,並把相關資料部分付予魏源的過程,間接助其完成巨著而作出貢獻。根據《望廈趙氏族譜》有關記述,曾是宋代趙家皇室後裔的清人趙元輅、趙允菁父子同登科並居住過的望廈趙家大屋,其背後蘊藏的歷史人物背景和故事,值得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去好好發掘,相信能豐富澳門在明清前的一些歷史脈絡和內容,包括沙梨頭永福社土地廟和張保仔在澳門的故事等。這一方面的旅遊資源,在舊區重建時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適當保護並發掘。

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初,特首賀一誠曾強調,“回歸多年來的財政盈餘此時不用,更待何時呢?”這句話表達了這屆政府在關鍵時刻要有所作為的決心。對於澳門這樣一個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特區而言,政府的首要任務是讓市民能安居樂業的同時,也應尊重和保護好本地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澳門政府擁有近六千億的財政儲備,這為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然而,政府的決心不僅僅體現在財政投入上,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對澳門歷史文化資源更加尊重和保護的決心,願意在人力物力和資金上予以投入和支持。同時,適當引導企業和公眾踴躍參與和助力支持。只要澳門社會上下齊心,相信利用舊區重建之機,將澳門各區更多的歷史人物文旅資源發掘出來,講更多的澳門故事,令人期待。

澳門舊區重建:解決酒店供應不足的新思路

疫後的澳門,重新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然而酒店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尤其是在重要節日期間,價位更是飆升,讓許多遊客望而卻步,匆匆離去未敢留宿過夜,這有違於政府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增加旅客延長逗留時間的初心,也不利於澳門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比如不久前有韓國男團來澳開演唱會而吸引了近三萬各地女粉絲前來澳門,這為特區政府打造演藝之都的推動注入強心針,也為澳門的酒店業帶來更多的客源。但另一方面,本澳現有的酒店賓館房間數量僅四萬多間,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五星級酒店約佔60%以上,房價相對較高,在這種背景下,許多類似的遊客更多會選擇到珠海去住宿,中長期而言,這無疑對澳門的旅遊業和酒店業也是一種損失。

澳門的旅遊業面臨著一個矛盾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在保證遊客滿意度的同時,降低酒店價格。例如,要求酒店商會對酒店價格進行自我調控。其次,還可以通過舊區重建的方式,提供更多的酒店房間建設空間。推動及支持民宿和商務連瑣酒店的發展,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住宿選擇,還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內地有不少成功的商務連鎖酒店,如全季和錦江等,其管理經驗豐富、服務規範,而且價格相對本澳酒店較低,對於吸引年輕遊客來說無疑是有吸引力的。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鼓勵六大博企或民間企業在不同的舊區開設商務酒店和民宿,以引流更多的遊客至各不同社區,並延長他們在澳門的停留時間,一舉多得。

此外,面對經屋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澳門少子化、老齡化等問題,社會可以思考:市場是否能夠消化這些新建的經屋、社屋房源?是否可以考慮將經屋的功能進行拓展,使其不僅僅局限於居住。例如,我們可以將部分經屋改造成養老院、幼稚園或者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緩解澳門老齡化問題帶來的壓力,還可以提高經屋的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

猜你喜欢

建築遊客資源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
長沙街頭巨型“剁椒魚頭”展引遊人
环保国度
消隱的建築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新書發表
消隱的建築
垃圾也是资源
建築的味道
林毅夫 資源國家如何擺脫「資源詛咒」
田野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