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作文指导策略
2024-04-15李飞
李飞
写作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写作素养、提高观察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有限,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言语单一、结构僵化、缺少真情实感等问题,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改进和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之一。在写作时,学生要根据要求或主题,组织语言,应用写作技巧抒发情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中的必备能力,所以,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践行核心素养理念,重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另外,以学生获取学习经验为目标构建优质语言的环境,丰富实践活动,如情境演绎,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生活和阅读素材的积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审美素养
作文内容能直接体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整合思维,将情感与知识融合在一起,写出结构完整、符合逻辑的作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合,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三)提高理解能力
写作是将知识整合后再表达出来的过程,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围绕主题,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教师可以将写作指导融入课堂教学的细节中,如在学习散文时,鼓励学生画出并摘抄优美的词语和句式,学习寓言故事时深入探究其主题,一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了解文化内涵。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辨别和练习,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作文指导具体策略
(一)增强阅读积累,提升语言构建能力
写作,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需要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剖析给他人看。高质量的作品不仅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还蕴含着多种技巧和经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素材积累有限足,在写作中往往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的原因之一。对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从源头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導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通过拓展阅读面、丰富阅读量,去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学生跟随作者视野看到广阔的世界,可以丰富阅历,强化认知,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师可以采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教学任务。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子。通过分析,可以明确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同时体会到母亲性格中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接下来,教师设计一些探究任务,如:“为什么将‘我的母亲放在后面?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让学生从动作、神态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最后,教师可以推荐《背影》这篇文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对比两篇课文的异同,积累更多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进一步丰富阅读体验。
(二)加强审美鉴赏,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人是善于模仿学习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化典籍,多听多看能丰富自身的学识,边读边分析,用心品鉴,能培养其审美能力。积累的多了,就能用更加客观的眼光看待和欣赏文章。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明确主题,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优化遣词造句,并通过合理的架构增强文章的美感,突出情感变化。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并将所思所感写下来。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明确文本结构,然后着重分析表现人物性格、动作的语言描写,探究诸葛亮、周瑜、曹操的性格,在总结人物特点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随后,教师搜集一些和其他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并精心设计问题链,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件去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便对人物形象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进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最后再增加一个讨论评价环节,学生小组合作,品评作者在遣词造句、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布置写“读后感”,将课堂上的所学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然后互相点评,指出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推动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审美素养进一步提升。
(三)增强人文教育,重视文化传承发展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汉语又是母语,有着明显的教化功能,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优秀文化基因。故而,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同时,重视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写出有更高情感价值的作品。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的教学为例,这两篇文章都是名人的励志故事,教师应突出其中的古典文化内蕴,重视对学生心灵的熏陶。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由这两篇文言文衍生出的成语“囊萤映雪”“铁杵成针”,让学生结合知识和经验说一说对这两个成语本意及故事的了解。虽然许多学生大致了解了这些故事的内容和所蕴含的道理,但对其中的典故却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蕴含情感和古典文化,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视听结合的学习环境,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车胤和李白的生平和主要事迹,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铁杵磨成针》中,为什么作者要写李白“未成,弃去”?学生结合故事认识到这句话与结尾处的“还卒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理解了老婆婆的行为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学生在深入探究故事情感的同时,还能掌握侧面描写的技巧,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随后,教师开展情感教育,借助两个故事中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思考“阅读两个故事后,大家结合现在的学习环境,说一说你们的感想”。通过将现代学习条件与古代学习条件对比,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应珍惜当前的学习生活,并学习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和态度。最后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围绕两个故事自定立意,写一篇与“读书”相关的作文,这样,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感悟整合后,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写作能力
1.仿寫:模仿中摸索写作规律
仿写是帮助学生快速理清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技巧的一种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不同文体,利用仿写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手法和写作重心的区别。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仿写句子,忽视了对段落和文章的仿写,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写作方法,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不同写作体裁的任务,在不断模仿和借鉴中摸索写作规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来编童话”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结构与特点,教师应设计仿写任务,让学生在训练中提升写作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童话故事片段和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在编写童话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仿写活动。例如,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点燃火柴后想象的片段,让学生改写故事的结局,再对整个片段进行仿写。随后,教师对学生仿写的内容加以点评,发现学生的特长,比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或用词新颖等。最后,展示教材“写作”板块中的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结合这些词语写故事。在写作指导中,让学生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角色?每个角色有什么特点?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了哪些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2.日记: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在写作教学中,坚持写日记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习惯,可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日积月累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足够的素材,还能提升文字表达能力。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不容易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以往教师经常布置日记,就更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与家长共同监督学生写日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日积月累中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写作任务。首先,教师利用《蜻蜓日记》《蜜蜂日记》等绘本日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日记的规范格式和要求。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有趣的内容掌握日记的格式,初步认识到写日记的好处。随后,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让他们思考秋天的雨还有哪些特点,思考除了作者的角度外,还可以写哪些内容。同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场雨,并写成日记。这能让学生认识到日记就是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途径,并将写作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最后,教师及时批阅学生的日记,发现部分学生的日记内容空泛,表达随意,在与学生交流时,一些学生表示无话可说。对此,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鼓励学生讲述观赏雨景时的所见所闻,并选择合适的事件写入日记中,以丰富日记内容。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学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应加强作文指导工作,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在深化感受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还应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写作,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