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2024-04-15徐冬云
徐冬云
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兰色姆曾经说过:“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在于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我们常常需要在作文中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文章的内容。而刻画人物形象的关键就在于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
一、刻画人物外貌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进行描写。通过外貌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个人喜好以及身份等,能间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个性的刻画具有烘托的作用。因此抓住人物的外貌細节,就能更好地塑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引起读者思考。
1.抓住特征,描摹人物形象
每个人的外貌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的外貌特征便是彰显不同人物个性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塑造出人物,要把握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习惯、个人喜好等显著特征进行细致刻画,突出人物个性,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休息室的长椅上散落着报刊和书籍,对面坐着个人,用报纸挡住了脸,似乎有些害羞。我想她应该不会是学生——我不记得有哪个孩子能看懂法语的报纸。瞟了一眼那报纸上的手指甲,红丹裂痕斑驳,一看就经常敲键盘。我想她一定是校长室里的女打字员吧。突然她折叠了一下报纸,趴在窗台上。头上飘落的那簇黄色头发,披散在黑白与深绿相间的细格子外衣上,口袋里的白手帕与工作衬衫显得格外搭配。
评析:作者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细节特征,例如“报纸挡脸”“指甲有裂痕”以及“白手帕与工作衬衫”,从人物性格、生活习惯、日常穿着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羞涩的“女打字员”形象,文字生动,语言细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巧用修辞,突出外貌特点
修辞手法作为一种修饰语言,提升表达效果的艺术技巧,可以丰富作文内容,提升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刻画人物外貌,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如:
身姿优雅的少女轻轻扶着仆人的肩膀,缓缓从车里走来。黑色长裙里隐约露出了一只穿着紫色高跟鞋的纤足。少女正值花季,她双目空灵,美得犹如黎明时的霞光。金色的卷发从帽檐下披散开来,垂在她那如同最鲜艳的玫瑰花般水灵、红润的脸上。这高贵的容貌与气质仿佛都在诉说她美妙的灵魂与形体,让人向往。
评析: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少女的目光”比作“黎明时的霞光”,“水灵、红润的脸庞”比作“最鲜艳的玫瑰花”,彰显了少女年轻美丽的容貌以及高雅的气质,让读者感受到了美妙语言下饱满的人物形象。
除了比喻之外,夸张也是刻画人物外貌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请看以下片段:
男人站在街道的尽头,注视着敌人,眼神比老虎都要威猛,比鹰都要犀利。他身上的那件黑色大衣,不仅仅让敌人望而生畏,就连黑夜仿佛都可以被其吞没。他怒吼了两声,敌人耳朵里如同涌进了划破天际的呐喊,慌忙逃窜。
评析: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眼神比老虎都要凶猛,比鹰都要犀利”“连黑夜仿佛都可以被其吞没”等,塑造了一个威武、深沉的男人形象,突出了其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特点,比喻巧妙,耐人寻味。
二、描绘人物神态
神态的刻画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着很好的效果。神态与外貌不同,更注重描绘人物面部表情的细节特征,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人物在某个情境下的内心感受,突显人物的个性和特点。请看以下片段:
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从便利店外面闪过。“是谁在那里?”我大声地对着巷子尽头喊道。那个人显然也被我吓了一跳,额头上冒出了冷汗。我小心翼翼地沿着街道摸过去,他似乎听见了我的脚步,眼珠子转了一转,盯着头顶的监控摄像头,一咬牙,跑向了大道。等我到了拐角,只看见一个钱包掉在地上,应该是那个人刚刚偷的。
评析:作者将对小偷的描写聚焦于他的面部神情,从“额头冒冷汗”到“转眼珠子”,最后“咬牙”,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小偷的形象。细节描写层次清晰,充分体现了小偷的个性特点。
三、描写人物语言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是一个值得描写的细节。对于有着不同性格和生活习惯的人来说,说话的方式也存在区别,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写作文时,描写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其个性和特点。请看以下片段:
我看着村里被处罚的人员名单,激动地说道:“老李伯伯,要是所有的干部都跟您一样就好了。”李局长微笑着眯了眯眼,谦虚地说“抑制不正之风,是每个人的责任呀!我也是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听着这位老党员的肺腑之言,我心里暖洋洋的。“小磊啊,等念完大学有啥打算呢?”李局长问道。“等毕业了,我要回来,为建设咱们村子出一份力!”李局长的眼睛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评析:作者通过对“李局长”以及“我”的语言描写,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从“李局长”谦逊和蔼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这位老党员严谨务实、亲人亲民的人物特点,从“我”的语言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对“李局长”深深的敬佩之情,整体逻辑清晰,语言生动,耐人寻味。
再看以下片段:
女人们对丈夫到底还是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一起商量着: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荷花淀》
评析:选段中,作者通过简短的五句话,就展示了4个女子的4种不同性格。例如,第一个女子不想直言思念丈夫,而是借送衣服表达想见丈夫的心理。第三个女子直言打仗危险,表现其眼光高远,格局更大。整体语言精练,刻画巧妙,展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四、描写人物动作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与其思维和个性紧密联系。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进行细致描写,就能反映出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行动特点和思维方式,进而展现人物的个性。此外,出色的动作描写,还可以在细节方面展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等,反映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性格特征,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
1.用好动词,展现人物形象
在动作描写中,动词是体现人物动作细节的精髓所在。因此选择准确的动词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看以下片段:
老张慌忙地从口袋中摸出几张洋钱,抖抖地想要交给他,却又不敢靠近。那人有些耐不住了,对着老张嚷道:“怕什么?你为什么不过来!”老张在原地不停地踌躇着,那人见状无奈一把将灯笼抢过,扯下纸罩,裹了几个馒头塞与老张的手里,接着一手抓过洋钱,狠狠地捏了一捏,便转身离开了,嘴里还哼着说,“这人真是奇怪……”
评析: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运用合适的动词进行描写,例如“摸出钱”“抖抖”“踌躇”等动词巧妙地展现了“老张”胆小的性格特点;“嚷道”“抢过”“扯下”“捏了一捏”“哼着”等动词则刻画了一个粗鲁、急性子的人物形象。动词的精准运用,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2.用好修饰语,提升动作画面感
在动作描写中,如果将许多动作细节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画面感。画面感越强,人物形象就越鲜明,读者越能从中感受到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为了提升动作描写的画面感,可以在每一处动作描写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丰富人物的形象。请看以下片段:
王老师战战兢兢地取下了眼镜,缓缓地将衣服边角抬起来擦了擦镜片。“咳咳……”他轻轻咳嗽两声,似乎要说什么,手忙脚乱地在实验工具箱里翻了一翻,又匆匆忙忙往口袋里掏了一掏,最后拿出来了一个黑色的火柴盒,这才放心地又“咳咳”两声,接着迅速站直了身子,用着响亮的声音说:“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开始做实验了!”
评析:作者用“战战兢兢”“缓缓”“手忙脚乱”“匆匆忙忙”“迅速”等修饰语对“王老师”的动作进行修饰,让简单的动作场景更具画面感,展示了一个在课前不紧不慢,却因为找不到实验道具而着急的老师形象,突出了“王老师”的性格特点,惟妙惟肖。
除了用形容词还可以用修辞手法。请看以下片段:
这是老师安排给她的值日任务。她右手握着黑板擦使劲地擦着,就像雨刮器清理汽车玻璃上的雨滴一样,白色的粉笔末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和衣服上。终于,下面的字擦完了,她就准备擦上边的。但她踮着脚尖也够不到了,只好像小兔子一样蹦跶着擦了几下,却都不太干净。她只好搬来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擦着黑板上方的字。擦到画着课程表的地方,她又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避开课程表,擦掉周围的字。
评析: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细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如将“擦黑板”比作“雨刮器清理汽车玻璃上的雨滴”,将“跳”比作“小兔子蹦跶”,描写生动,富有画面感,一个认真、可爱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五、挖掘人物心理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进行刻画,突出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恰当的心理描写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变化,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在写作中,可以进行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作为刻画人物心理最常用的方法,简单明了,可以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或心情变化,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请看以下片段:
怎么办啊?天色突然变得阴沉沉的,今天这么晚才回家,一定会被爸爸批评吧。我不禁放慢了脚步,如同拖着千斤重的石頭一般,迈着沉重的步伐。“怎么这么晚才到家?”爸爸那严肃的声音仿佛已经在我耳畔响起了。我近乎绝望,只能无奈地叹气。一抬头,已经站在家门前了。我的心“咚咚”地跳着,只能面对现实了!
评析:作者从正面对“我”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展现了“我”从害怕被父亲批评到犹豫不决不敢回家,再到最后决定坦然面对现实的心理变化,生动形象。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事、环境的描绘,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突出其特征。通过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可以理解为 “以人衬人”,即通过描写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反衬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请看以下片段:
一大早张婶就被几只老母鸡的叫声吵醒了。“老刘咋回事啊?咱家啥时候来的鸡?”“哎呦,都说咱村主任好,这不是村主任看咱家闺女刚刚生娃,送了两只来给她补补。”张婶一下子乐开了花,这村主任还真是好人嘞!穿着大衣就跑到门外,看到村主任还站在不远处,赶忙招招手。村主任回应了一下,便微笑着离开了。
评析:作者通过对“张婶”和“老刘”心理活动的刻画,让读者了解到“村主任”的人物形象,例如,“都说咱村主任好”“张婶乐开了花”等心理活动细节,都反衬出了“村主任”爱护村民的人物特点,虽然没有直接对“村主任”的形象进行描绘,但“村主任”的形象鲜活地出现在读者眼前。